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液压泵的性能及选择.

三、齿轮泵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 现象 产 生 原 因
1.吸油管接头、 吸油管接头、泵体与泵盖的接 合面、 合面、堵头和泵轴密封圈等处 密封不良, 密封不良,有空气被吸入 2.泵盖螺钉松动 3.泵与联轴器不同心或松动 4.齿轮齿形精度太低或接触不良 5.齿轮轴向间隙过小 6.齿轮内孔与端面垂直度或泵盖 上两孔平行度超差 7.泵盖修磨后, 泵盖修磨后,两卸荷槽距离增 大, 产生困油 8.滚针轴承等零件损坏 9.装配不良, 装配不良,如主轴转一周有时 轻时重现象
排 除 方 法
1.用涂脂法查出泄漏处。 用涂脂法查出泄漏处。用密 封胶涂敷管接头并拧紧; 封胶涂敷管接头并拧紧;修 磨泵体与泵盖结合面保证平 面度不超过0.005mm 面度不超过0.005mm; 0.005mm;用环氧 树脂黏结剂涂敷堵头配合面 再压进; 再压进;更换密封圈 2.适当拧紧 3.重新安装, 重新安装,使其同心, 使其同心,紧固 连接件 4.更换齿轮或研磨修整 5.配磨齿轮、 配磨齿轮、泵体和泵盖 6.检查并修复有关零件 7.修整卸荷槽, 修整卸荷槽,保证两槽距离 8.拆检, 拆检,更换损坏件 9.拆检, 拆检,重装调整
二、液压泵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压力 1.压力 1)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液压泵实际工作时的输出压力称为工 作压力。 作压力。工作压力取决于外负载的大小和排油管路 上的压力损失, 上的压力损失,而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 而与液压泵的流量无关。 2)额定压力: 额定压力: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 液压泵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 准规定连续运转 准规定连续运转的 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称为液压泵的额定压 最高压力称为液压泵的额定压 力。 3)最高允许压力: 最高允许压力:在超过额定压力的条件下, 在超过额定压力的条件下,根据 试验准规定, 试验准规定,允许液压泵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值, 允许液压泵短暂运行的最高压力值, 称为液压泵的最高允许压力, 称为液压泵的最高允许压力,超过此压力, 超过此压力,泵的泄 漏会迅速增加。 漏会迅速增加。
第三章 液压泵

3.6 航空液压泵的特性及选用
3.6.1、液压泵的气穴
广义地说,在某一温度下当油泵吸油腔压力降 低到空气分离压以下时,混溶与油中的空气就分离 出来形成气泡;而当吸油压力继续降低到该温度的 饱和蒸汽压力以下时,油液便汽化沸腾,形成大量 的气泡,这些现象统称为气穴现象。
3.6.1、液压泵的气穴
当气(汽)泡被带到高压油腔时,在高压作用 下,气(汽)泡便急剧溃灭或急剧缩小体积, 从而产生局部液压冲击现象,引起零件表面 的剥蚀损坏,表现为气蚀现象;同时也使得 泵的输出压力不稳定,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3.6.4、液压泵的性能比较及选用
设计液压系统时,应根据所要求的工作情况合 理选择液压泵。
外啮合齿轮泵实物结构
内啮合齿轮泵实物结构
单作用式叶片泵
双作用叶片泵
单柱塞式液压泵
径向柱塞泵
通过齿轮端面与端盖之间的轴向间隙;
轮齿啮合线处的接触间隙。
因此,普通齿轮泵的容积效率比较低,输出压力也 不易提高。在高压齿轮泵中,一般都使用轴向间隙 补偿装置以减少轴向泄漏,提高其容积效率。
3、径向力不平衡
1.齿轮受到来自压油腔 高压油的油压力作用;
2.压油腔的油液沿泵体 内孔和齿顶圆之间的径 向间隙向吸油腔泄漏时, 其油压力是递减的,也 作用于齿轮上。
3.4.5、柱塞泵优缺点及选用
优点:
1、工作压力、容积效率及总效率均最高; 2、可传输的功率最大; 3、较宽的转速范围; 4、较长的使用寿命及功率密度高; 5、良好的双向变量能力。
3.4.5、柱塞泵优缺点及选用
缺点:
1、对介质洁净度要求较苛刻; 2、流量脉动较大,噪声较高; 3、结构较复杂,造价高,维修困难。
排量和流量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装置,它通过产生高压液体来驱动液压系统的工作。
液压泵通常由驱动装置、泵体、液压缸和控制装置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1. 驱动装置:液压泵的驱动装置可以是电动机、内燃机或者其他动力装置。
驱动装置提供机械能,通过泵的输入轴将机械能传递给泵体。
2. 泵体:泵体是液压泵的主要部份,它包含了泵的转子、定子和泵腔。
泵腔内有一对相互配合的转子和定子,它们通过相对旋转来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3. 吸入过程:当泵的转子旋转时,泵腔内的容积逐渐增大。
在吸入行程中,泵腔与液体的连接口打开,液体被吸入泵腔。
吸入过程中,泵体内的压力较低,液体从低压区域流向泵体。
4. 排出过程:当泵的转子继续旋转时,泵腔内的容积逐渐减小。
在排出行程中,泵腔与液体的连接口关闭,液体被压缩并排出泵腔。
排出过程中,泵体内的压力较高,液体从高压区域流向液压系统。
5. 控制装置:液压泵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液压泵的启停、转速和流量等参数。
常见的控制装置包括手动调节阀、电磁阀和比例阀等。
控制装置可以根据液压系统的需求来调整液压泵的工作状态,以实现对液压系统的精确控制。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驱动装置提供机械能,驱动泵体的转子旋转。
泵体内的转子和定子相互配合,通过相对旋转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排出。
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液压泵的工作状态。
通过这样的工作原理,液压泵能够提供高压液体,驱动液压系统的执行元件,实现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能因具体型号和创造商而有所不同。
以上是普通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介绍,具体情况还需参考液压泵的产品说明书和技术资料。
路机产品常用液压元件工作原理 -泵和马达

3.排量和流量 排量和流量 排量V: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转过一转时所能输出的 排量V:在没有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转过一转时所能输出的 油液的体积。此值由液压元件的几何尺寸即可求得。 理论流量q 理论流量qt:在不考虑泄露的情况下,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在单位时间内输 出的油液体积。其大小与转速n和排量V有关,即q =Vn。 出的油液体积。其大小与转速n和排量V有关,即qt=Vn。 实际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 实际流量q:是指单位时间内实际输出的油液体积。 额定流量q 额定流量qs:是指在额定转速和额定压力下输出的流量。 4.功率 功率 输入功率p 输入功率pi:液压泵或液压马达输入的功率。 输出功率P 输出功率P0:液压泵或马达输出的功率。
单向定量泵
双向定量泵
单向变量泵
6
双向变量泵
齿轮泵:是由装在壳体内的一对齿轮所组 齿轮泵: 成。密封空间由齿轮、壳体和端盖共 同形成。当它们转动时,一部分容积 不断增大,完成吸油,另一部分容积 逐步减小,完成压油。 当齿轮按图示的方向旋转时,右 侧吸油腔的牙齿逐渐分离,工作空间 的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 此油箱中油液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 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腔,吸入到齿 间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空间中随齿轮 旋转带到左侧压油腔,因左侧的牙齿 逐渐啮合,工作空间的容积逐渐减小, 所以齿间的油液被除挤出,从压油腔 输送到压力管路中去。
13
典型产品介绍: 典型产品介绍:DENISON公司的T6系列叶片泵
1、前、后侧板由各自的压 力油轴向压紧,间隙自动补 偿。 2、采用实心柱塞式叶片结 构,柱塞的下腔通压力油。 叶片加工成弧槽,弧槽内钻 有两个小孔通入叶片底部, 因此叶片底部容腔任何时候 都与叶片顶部的压力基本相 等,叶片上、下压力得到平 衡。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通过压力能将液体(通常是液压油)进行增压,并输送到液压系统中。
液压泵通常由驱动装置、泵体、进出口阀和液压油箱组成。
其中,驱动装置(通常是电动机)通过连杆驱动泵体的活塞或叶片,使泵体产生周期性的压力变化。
当活塞向泵体内部移动时,泵腔内的体积减小,压力增加,液体从进口阀吸入泵体;当活塞向泵体外部移动时,泵腔内的体积增大,压力降低,液体通过出口阀被排出。
这样,泵体在不断的往复作用下,将液体不断地吸入和排出,实现了液体的输送。
进出口阀是控制液体流向的关键部件。
当活塞向泵体内部移动时,进口阀打开,液体通过进口阀被吸入泵腔;当活塞向泵体外部移动时,进口阀关闭,出口阀打开,液体被排出。
这样,液体在泵腔中的往复运动,通过进出口阀的控制,实现了液体的单向流动。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物理定律:液体不可压缩。
通过机械装置提供的力量,液体在泵腔中的往复运动,形成连续的流动,从而实现了输送液体的功能。
这种原理简单而可靠,使液压泵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船舶、冶金设备等领域。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齿轮泵

径向间隙补偿原理
径向半圆支承块的下面也有两个背压室,各背压室均与压油腔相 同。在背压作用下,半圆支承块推动内齿环,内齿环又推动填隙片与 小齿轮齿顶相接触,形成高压区的径向密封。同时,可自动补偿各相 对运动间的磨损。
动力元件
齿轮泵
小结
• 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 齿轮泵的流量计算 • 齿轮泵的类型——外啮合、内啮合 • 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困油现象、径向液压力不平衡及措施 • 高压齿轮泵的结构特点——轴向泄漏的补偿
动力元件
齿轮泵
作业
• 《流体传动与控制》教材 • P81,3-1、3-4
动力元件
齿轮泵
齿轮泵
分类
按结构形式分 按齿形曲线分
按工作压力分
外啮合式和内啮合式 渐开线形、圆弧齿形和摆线形 低压(<2.5 MPa); 中低压(2.5 ~ 8 MPa); 中高压(8~16 MPa); 高压(≥16 MPa);
中低压齿轮泵多用于机床传动系统,润滑及冷却装置。 中高压齿轮泵多用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轧钢设备、航空技术等。
齿轮泵的泄漏途径主要是: 端面间隙泄漏(也称轴向泄漏,约占75~80%); 径向间隙泄漏(约占15~20%); 齿面啮合处(啮合点)的泄漏。
动力元件
齿轮泵
1. 高压外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主要采用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来自动补偿轴向间隙。 一般来说,外啮合齿轮泵只能补偿轴向间隙,补偿径向间隙较困难。
浮动轴套式
动力元件
齿轮泵
一、 渐开线形外啮合齿轮泵 1.工作原理
泵体
传动轴
动力元件
齿轮泵
一对相互啮 合的齿轮
液压泵工作原理

液压泵工作原理液压泵是一种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装置,通过压力油液的流动来实现工作。
液压泵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机械创造、航空航天、冶金、石油化工等。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通过机械装置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进而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动力传递。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油液的供给:液压泵通过进油口将压力油液吸入泵内。
在液压泵内部,通过柱塞、齿轮等机械装置的作用,将压力油液加压,使其具有一定的压力能。
2. 液压泵的压力产生:液压泵内部的机械装置通过旋转或者往复运动,将压力油液加压。
在液压泵的工作过程中,压力油液被推入泵腔内,随着机械装置的运动,压力油液被压缩,从而产生一定的压力。
3. 液压泵的流量控制: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产生一定的压力,还需要提供一定的流量。
通过调节液压泵的转速、柱塞的行程或者齿轮的齿数等参数,可以控制液压泵的流量大小。
4. 液压泵的输出能力:液压泵的输出能力取决于其结构和工作参数。
不同类型的液压泵具有不同的输出能力,如柱塞泵、齿轮泵、螺杆泵等。
5. 液压泵的工作效率:液压泵的工作效率是指输入的机械能与输出的液压能之间的转换效率。
液压泵的工作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泵的结构、密封性能、磨擦损失等。
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液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它通过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动力传递。
液压泵的性能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和效率。
因此,在液压系统设计和应用中,对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要特殊注意。
总之,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实现对液压系统的动力传递。
液压泵的压力产生、流量控制、输出能力和工作效率是液压泵工作原理的重要方面。
在液压系统设计和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参数的液压泵,以确保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2-1液压泵

2 工作空间 e
径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柱塞 3 径向排列安装在转子5 中 ,转子 5 由 电动机带动连同柱塞一起旋转 , 转子即为该 泵的油缸体。转子与定子 4 之间有偏心量 δ , 运转 时 , 柱塞在离心力作用下被甩出 , 紧 贴在定子的内表面上。若转子如图示箭头方向 回转 , 在 水平中心线上方的柱塞逐渐伸出 , 则密封工作空间缩小油口 1 而压油。可见 , 转子回转一 周 ,每个油缸各吸油、压油一次。
柱塞泵缸体与泵轴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同 分为:轴向柱塞泵和径向柱塞泵。 其中,轴向柱塞泵具有可逆性,当输入 高压油时就可以作液压马达使用。
轴向柱塞泵
轴向柱塞泵结构
轴向柱塞泵结构
1-斜盘 2-缸体 3-柱塞 4-配流盘 5-转动轴
轴向柱塞泵结构
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
径向柱塞泵
径向柱塞泵
4 定子 3柱塞 1油口 6配油轴 5 转子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教师:吴 波
§2 液压泵
基本知识 2) 液压泵的性能参数 3) 常用液压泵
1)
§2-1
基本知识
1)液压泵概述 2)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3)液压泵的图形符号
液压泵概述
液压泵是能量转换装置,其任务是 将电动机(或内燃机)输入的机械能转 换为液压能。与电机相比,液压泵相当 于发电机。
齿轮泵的特点
齿轮泵属于定量泵 齿轮泵结构简单、紧凑,容易制造和维 修,价格低廉,对油的污染不敏感,可 用来输送粘度大的油液 齿轮泵泄漏较多,容积效率低;工作压 力低。故一般用于低压系统(齿轮泵在 结构上采取一定措施后,也可以达到较 高的工作压力 ) 中压齿轮泵主要应用于机床、轧钢设备 的液压系统中。中高压和高压齿轮泵主 要用于农林机械工程机械、船舶机械和 航空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