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婚礼习俗

合集下载

潮汕婚礼流程

潮汕婚礼流程

潮汕婚礼流程潮汕婚礼是潮汕地区传统的婚庆仪式,它融合了潮汕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俗特色。

在潮汕地区,婚礼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承载着家族传承、人际关系、社会地位等多重意义。

潮汕婚礼流程繁复而又庄重,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潮汕婚礼的流程。

一、迎亲仪式。

潮汕婚礼的迎亲仪式通常在新娘家进行。

迎亲队伍由新郎的家族成员组成,手持礼品和彩礼,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

在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门口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闹门”仪式,由新娘家人设下一系列关卡,新郎及迎亲队伍需应对并完成各项任务,以取得新娘的“入场资格”。

二、过堂仪式。

过堂仪式是潮汕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

在过堂仪式中,新娘和新郎需进行行拜天地、行拜父母、行拜夫妻等一系列仪式,以示对家族传统和长辈的尊重。

同时,双方家族成员也会在过堂仪式中互赠礼品,表示双方家族的友好和睦。

三、交杯酒仪式。

交杯酒是潮汕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象征着新郎和新娘的团聚和幸福。

在交杯酒仪式中,新郎和新娘分别端起酒杯,互相交杯饮酒,表示彼此的爱意和情意。

同时,双方家族成员也会在交杯酒仪式中祝福新人,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四、敬茶仪式。

敬茶仪式是潮汕婚礼中的一个传统习俗,它代表了新娘对新郎家族的尊重和敬意。

在敬茶仪式中,新娘需向新郎的父母敬茶,以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

同时,新娘还需向新郎的其他长辈敬茶,表示对长辈的尊重和祝福。

五、敬酒仪式。

敬酒仪式是潮汕婚礼中非常隆重的一个环节,它代表了新郎和新娘对亲朋好友的感激和祝福。

在敬酒仪式中,新郎和新娘需要依次向亲朋好友敬酒,并表达自己的心意和祝福。

同时,亲朋好友也会向新人祝福,并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六、散财仪式。

散财仪式是潮汕婚礼中的一个风俗习惯,它代表了新人对亲友的感激和祝福。

在散财仪式中,新人会向亲友派发红包或礼金,以示对亲友的感激和祝福。

同时,亲友也会给予新人祝福和祝福,祝愿他们幸福美满。

七、散帖仪式。

潮汕婚嫁习俗

潮汕婚嫁习俗

潮汕婚嫁习俗潮汕婚俗大抵效古六礼:潮俗称纳采为“提亲”,问名呼为“合婚”或“合八字”,纳吉称为“定亲”或“()定”,纳征呼为“送聘”、“行聘”,请期呼为“择日”、“择吉”,亲迎呼为“迎亲”。

提亲提亲,亦称求婚。

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八字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

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

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

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好告吹。

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合八字”这一环节。

定亲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定”。

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订婚的信物。

女方要有回礼。

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

送聘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

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

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

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

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

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择日择日。

潮州婚俗礼仪

潮州婚俗礼仪

潮州婚俗礼仪
在广东潮州一带,新娘要出嫁的时候要举行一个踏火烟的仪式,在此仪式举行的同时必须有人在一旁诵唱颂歌:
踏火烟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妈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进厅堂
火烟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入房间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和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潮汕看新娘
在广东潮汕一带,民间有看新娘的风俗。

新娘装扮一新,头戴龙围凤冠,梳板刀髻,现代改为戴文明冠,身着彩衫花裙,由家人或伴娘陪伴到厅堂让人观看。

新娘先是捧扇遮面,看客作诗四句,新娘才放扇露脸。

所谓四句都是吉祥祝福的内容,也有作诗者做些不三不四的粗陋歪诗。

伴娘喜娘一般不让新娘露脸,只是敬烟敬茶,请作佳句婉转调和;如果调和不了,那么专吃这碗饭的喜娘(又称青娘)就要使出看家本领,作诗回敬,往往反令作诗者败北。

潮汕婚宴的传统礼仪

潮汕婚宴的传统礼仪

潮汕婚宴的传统礼仪婚宴礼仪鞋潮俗俗称“上轿鞋”,一般是五双,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安排,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鞋。

另加一双水靴,以便雨天的行动。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新人上轿,便是人生的新起点。

夫妻俩必须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

所以,新妇准备的五双鞋,正应了一句老话“穿新鞋,走新路”。

表达了夫妇今后风雨同路见真心的心愿。

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而通过这一准备,向人展现新妇的灵思巧慧。

香粉、五色丝线以前潮汕城乡妇女每隔一月或欣逢喜庆都要进行修容。

先在脸上抹上粉,再由熟练掌握技术的,专门干这一行的妇女的用丝线在脸上刮,这种形式叫“挽面”,是潮汕妇女的一项美容民俗。

而新娘出嫁前,要选择吉日“挽面”,意谓挽过面,将为人妇,已开窍,要会持家,因此也谓“去开额”。

出嫁满月,四个月也要“挽面”,潮俗谓此“挽脱产”。

然后,把“挽面”用的丝线挂在石榴花上,而把香粉留下,以前是留到生孩子时给孩子作爽身用。

这种形式其意为预祝新娘产育顺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到美容院去刮个脸图个好意头的人更多,但在潮汕各地,这种古老的民俗仍然可见其身影。

鸡脚笼与花头这实际上是两种头饰品。

由一种绢纸粘于小铁条上,成花状。

新娘过门后,应把“鸡脚笼”戴于家中女性长辈头上,如“婆婆”。

“婆婆”也向人说明,我已娶了媳妇,已有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了。

这实际上“著代”的一种表现方式。

“著”是彰明,彰著。

“著代”就是彰明新娘从此将接替婆婆成为家庭主妇的意思。

当婆婆的这一天是最高兴的。

而“花头”要插于发上,表示家庭各项事业样样兴旺发达,能开花结果。

除了上述物品外,还有其它种.种,如“扇子”,因其音与潮语“送子”谐音,其意是显而易见的。

婚姻是继宗传代的大事,而新娘既已“著代”而为新的内主,对整个家庭负起了重要的责任,能否传宗接代,奉养老人,敦亲睦邻,和顺上下,关系起整个家庭的稳定,兴盛。

而从这些物品的意义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物品的筹备围绕一个“顺”字展开,同时,又是以新娘为中心的。

潮汕婚嫁礼仪

潮汕婚嫁礼仪

潮汕婚嫁礼仪潮汕结婚习俗有什么礼节潮汕婚嫁习俗礼仪1.合婚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

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

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

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2.看家风经过会面谈话,互相了解,双方认为可作伴侣,媒人取女方生辰八字送到男方,叫送庚帖。

男方将庚帖放于司命君神位前,如果三天内家庭无发生不吉祥的兆头(如碰破饭碗、锅等)加三日好。

接着就相互交换庚帖。

各自请算命先生占卦合婚,认为相生相合,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开聘、回聘婚事初步决定后,便由女方开聘,聘单要用红纸折成十二版书写。

聘礼包括现金、糖料、首饰、衣服等物。

男方接聘单后,可酌情议减,但一般不减糖料。

因糖料是女方准备送与亲友用的。

聘金可减,叫“减聘”。

现在大体写聘金随送。

男方在回复的聘单中也可写明要女方什么礼物,即在聘礼后面加回(左木右盛)二字,下面写物品,如发包x双,福饼x双。

媒人将聘单送回女方,直至双方无意见出入。

聘金不用x百为整数,因方言“百债”不吉利。

要在百后面加上零星数字。

潮汕人尾数要双,如四、八。

因四与世同音,叫世世好。

客家人用九,九与久同音,叫长长久久。

4.掼定(文定) 聘仪议定后,由男方根据男女双方日辰,择吉确定日子,行定亲礼节,叫掼定。

掼定当日,男方用红糖做成一个圆锥形球体,叫糖母。

因糖与传同音,意思是糖母传孙。

也有不用糖母,改用白砂糖。

糖上面插上石榴花(意即榴开百子)。

外加红糖、现金、首饰等凑足四样(其中现金、首饰可抵去送聘数量)。

女方则回以两个糖包,一般用酒饼糖。

取其象征酵母,发酵昌荣。

女方接糖后,分发给亲人及邻居,向他们报喜。

文定之后,男方择日决定修容、开剪、迎娶日辰,送往女家,叫送日。

5.送聘、复聘送聘当天,男方派人送聘礼到女方,包括聘金、锦茶(含念包)、首饰、三牲、鸭蛋、面条等,而且少不了要一个酒瓶。

潮汕传统婚姻礼俗

潮汕传统婚姻礼俗

潮汕传统婚姻礼俗随着时代的发展,潮汕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了,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

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

一、定亲蔡泽民的《潮州风情录》,对潮州婚礼程式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兹转录如下:提亲,亦称求婚。

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合婚,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贴送交男方。

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叫做“三日好”。

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

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只好告吹。

定亲,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

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

女方在定亲礼时, 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行聘,亦称送聘。

过去的聘礼,富有人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

潮州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

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

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

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

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

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

“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 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

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已在潮汕地区基本消失)。

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桔、猪心等。

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

关于潮汕人结婚礼仪

关于潮汕人结婚礼仪

关于潮汕人结婚礼仪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潮汕人结婚礼仪,一起来看看吧!托媒提亲合婚定亲“提亲”、“合婚”、“定亲”,即“四礼”的“文定”。

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亲。

经女家同意后,再由媒人到女家问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并写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里三日内没有发生不吉利的事(俗称“三日顺”),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与女方,双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称合时日)。

“定亲”又称“订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家下定亲事。

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只金戒指,还有饼食、糖果、白糖和面条等,女方必有回礼。

定亲时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个甜蛋,只能吃两个;若是两个,只能吃一个,另一个要用箸一分为二)。

男女双方都要给亲戚、朋友、四邻送饼食、甜面汤(现多数是送面条和白糖),报告亲事已定。

行聘择吉操办嫁妆“行聘”又称“送聘”,是比较隆重的礼节,婚书帖式、聘礼等都有严格规定。

清以前及民国初,富家除送金银、彩缎外,还有猪羊、酒果;贫家除送鸡酒外,还送槟榔;大多数地方还要送猪肉,俗称“洗屎肉”,以示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银外,还送收音机(电视)、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现在多数是纳聘金。

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礼之后,具帖复聘,并回复一定的礼物,主要有:鸳鸯蕉(双孖的香蕉,喻夫妻亲密无间)、猪肝猪心(表示肝胆同心)、雌雄鸡各一只(象征鸳鸯比翼)等。

女方在复聘时,还要考虑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妈(祖母)在堂,须加送“老妈糕”;祖父在堂,应加送“老公饼”。

女家在送猪心给男家之前,须切出一片,配糖、葱煮熟后,与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来的猪心猪肝后,也要配糖、葱煮熟后与家人及亲友同吃,取义“男女同心”。

潮汕婚宴礼仪_婚礼大全_

潮汕婚宴礼仪_婚礼大全_

潮汕婚宴礼仪潮州婚礼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个仪节。

但城乡各地婚礼仪轨的叫法与环节也因地而异,繁简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潮汕婚宴礼仪,希望各位客官喜欢!潮汕婚宴礼仪1、鞋潮俗俗称“上轿鞋”,一般是五双,按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安排,根据不同季节穿不同的鞋。

另加一双水靴,以便雨天的行动。

俗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新人上轿,便是人生的新起点。

夫妻俩必须共同走好今后的道路。

所以,新妇准备的五双鞋,正应了一句老话“穿新鞋,走新路”。

表达了夫妇今后风雨同路见真心的心愿。

其意义是相当深远的,而通过这一准备,向人展现新妇的灵思巧慧。

潮汕婚宴礼仪2、香粉、五色丝线以前潮汕城乡妇女每隔一月或欣逢喜庆都要进行修容。

先在脸上抹上粉,再由熟练掌握技术的,专门干这一行的妇女的用丝线在脸上刮,这种形式叫“挽面”,是潮汕妇女的一项美容民俗。

而新娘出嫁前,要选择吉日“挽面”,意谓挽过面,将为人妇,已开窍,要会持家,因此也谓“去开额”。

出嫁满月,四个月也要“挽面”,潮俗谓此“挽脱产”。

然后,把“挽面”用的丝线挂在石榴花上,而把香粉留下,以前是留到生孩子时给孩子作爽身用。

这种形式其意为预祝新娘产育顺利。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到美容院去刮个脸图个好意头的人更多,但在潮汕各地,这种古老的民俗仍然可见其身影。

潮汕婚宴礼仪3、鸡脚笼与花头这实际上是两种头饰品。

由一种绢纸粘于小铁条上,成花状。

新娘过门后,应把“鸡脚笼”戴于家中女性长辈头上,如“婆婆”。

“婆婆”也向人说明,我已娶了媳妇,已有人可以接替我的工作了。

这实际上“著代”的一种表现方式。

“著”是彰明,彰著。

“著代”就是彰明新娘从此将接替婆婆成为家庭主妇的意思。

当婆婆的这一天是最高兴的。

而“花头”要插于发上,表示家庭各项事业样样兴旺发达,能开花结果。

除了上述物品外,还有其它种种,如“扇子”,因其音与潮语“送子”谐音,其意是显而易见的。

婚姻是继宗传代的大事,而新娘既已“著代”而为新的内主,对整个家庭负起了重要的责任,能否传宗接代,奉养老人,敦亲睦邻,和顺上下,关系起整个家庭的稳定,兴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潮汕婚俗大抵效古六礼:潮俗称纳采为 “提亲”,问名呼为“合婚”或“合八 字”,纳吉称为“定亲”或“(扌克) 定”,纳征呼为“送聘”、“行聘”,请 期呼为“择日”、“择吉”,亲迎呼为 “迎亲”。
婚前习俗和禁忌
一、提亲: 提亲,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 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 可再到女方提亲。 禁忌在正月提亲
• 五、择日
择日。行聘礼后,男方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 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 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用线绞去脸上的汗 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以上各 个阶段,双方无论商议什么事情,都是写在红帖 上,装在帖盒里,由媒人传送。 潮汕人所选择的 时辰大多在深夜里,潮俗保持深夜迎亲的婚俗, 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 因此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
婚忌无春年 同年忌双婚 忌本命年结婚 服丧忌婚嫁 忌正月、四月、六月、七月结婚
• 选媳妇“一怕乌,二怕粗,三怕行走似摆 柳,四怕雷声,五怕妈爹。
• 忌女属相为虎,羊
• 配亲禁忌歌:从来白马怕青牛,金鸡见狗 泪交流;龙逢兔儿云中走,蛇鼠相逢一旦 休;羊遇猛虎一刀割,猪逢猿猴不到头。
• 忌男方“猫声”(发音似猫叫),“姿娘 腔”(象女性声音)。
• 二、合八字
合八字(合婚),旧俗的合婚有两个环节,双方 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 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 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 锅等,这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 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合婚,确 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相克,如果相克,婚事只 好告吹。 当代人崇尚自由恋爱,虽然青年男女 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 交换庚帖这一旧俗也已被废弃,但不少人还保留 “合八字”这一环节。
(即半碗),表示出嫁后也要有余钱留给
娘家。
• 安床

迎亲前,新郎在布置新房时,要举
行庄严的“安床”仪式,安床要选择一个
吉日,床头朝向也有讲究。安床完毕,要
将一条“安床大吉”和“麒麟到此”的条
联贴在床头,然后叫一个男孩到床上躺一 会,意味着早生贵子。
• 接新娘
• 伴娘、阿舅(新娘的兄弟)伴新娘一起过去新郎家。阿舅 要准备礼品到男方家,这礼品出要有雌雄鸡一对外,特别
午宴后,就由婆婆或新郎带新娘出来想亲
友客人们敬甜茶。敬茶的时候要严格按照
辈序,婆婆或新郎要在旁边挨个教给新娘:
这个是谁,那个叫什么。长辈喝下一杯喜 茶,就得回赐一个红包,这叫做“赏面 钱”,并说上一些祝福的话语。
• 食“五碗头”、“合房圆”

进洞房后,新娘要吃“五碗头”,包括:龙
箭鱼、猪肝煮葱、韭菜炒猪肉、肉丸、甜碗(糯
• 四、送聘
定亲后便行聘礼。行聘,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有人 家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是槟榔、鸡酒而已。 潮汕人把槟榔当作吉祥如意的象征,这是甚有特色的行聘 礼物。 当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备四式以 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衣服布料、 饼食等,但不能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 一份、二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送聘中,女 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 桔、猪心等。鸳鸯蕉即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也有 招财进宝的意思;桔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 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用对方礼物中的饼食 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事,亲朋邻里也 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送给新娘礼物,这叫“送花粉”。
米饭或芋泥)。桌上四角放四个甜杯,杯里放红
糖,没挟一菜就沾一点红糖,象征从头到尾件件
甜。龙箭鱼象征能干;猪肝煮葱象征有官做、聪
明、通情达理;韭菜象征长命和快发;肉丸象征
团圆;甜碗象征生活甜蜜。

新郎新娘还要坐在床的两端吃“合房圆”,
即吃甜汤圆,在吃一半之后将剩余交换着吃。
• 闹洞房、青娘母做“四句”
禁忌
• 拜天地禁忌 • 忌小孩子、不孕之妇和戴孝的人进入结
婚厅堂, 参加结婚仪式; 忌陪新郎和新娘的 人数为单数。
• 忌近亲、纳吉单数
结婚当天的婚礼习俗和禁忌
• 一、迎亲 按潮汕地区习惯,在送聘后十二日内,
男女双方家庭会选定日子举行婚礼,迎亲, 是婚礼最重要的程序,男方到女方家迎娶。 在迎亲前前后后整个过程中,男方女方各 自要举行一些习俗活动
• 洗花水

到了沐浴时辰,要用仙草、石榴花等
十二种花和树叶放在用浴缸或浴盆装的洗
之意;带梳子象征着新娘做事有如梳头,有条不紊。从前,
对嫁妆是极为看重的,稍为疏忽都会受到夫家的非议。
拜天地
• 分香包
• 结婚当日,男方的左邻右舍,说说笑笑, 都过来看新娘,吃喜糖。新娘要派送文具、 玩具给小孩,送袜子给亲朋好友,称为 “分香包”。
• 敬甜茶

结婚当日中午,男方宴请亲朋好友。
澡水中用来洗浴。
• 分钱米
• 新郎迎娶之前,新娘要“分钱米”。把 一大堆杂进钱币的大米,均分给家中的兄 弟姐妹,表示把财富分给大家。新娘拿到 千米后将其装入一个特别制作的肚兜,到 夫家后将钱米放在夫家的米瓮里。
Hale Waihona Puke • 吃半碗饭•新娘出门前的早上,娘家会煮一顿四
道菜或九道菜式的早餐供新娘享用。给新
娘的饭要装得满满的,但新娘只能吃一边
要备上一瓶灯油,其意为男方添丁。小舅子到了亲家家里 会受到热烈款待。

出嫁时,新娘要带上嫁妆。新娘的嫁妆一般是衣服、
木箱之类,其中必须有油灯、木屐、针线、镜子、梳子、
尺子、米筒、草头肚兜(肚兜上夹上两根连根的草头香,
即莎草)等,要备上送给儿童的文具、玩具,送给亲朋好
友的袜子 。其中,带木屐是取“同偕老”或“亦步亦趋”
记载生辰八字的纸张
• 三、定亲
合“八字”择吉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 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也称 “(扌克) 定”。礼物通常是金耳环、金 戒指、金项链等金银首饰,还有白糖、面 条,这是订婚的信物。女方要有回礼。男 女双方都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 知亲事已定。
定亲禁忌
• 定礼忌单数 • 定聘时,忌说“重”字和“再”字 • 定礼忌全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