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从语音学角度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歧 义是语言 中非常普 遍的现象 , 口头语或是 书面语 都大量 存 在 着 有 意 无 意 的歧 义用 语 。 多 数 情 况 下 , 歧 义是 交 流 中的 一 个禁忌 , 人们总是力求表达清楚 。 然而 , 歧义在 日常生活 中并不 总是发挥 负面作用 , 很多语境下 , 歧 义是幽默一 个不可或 缺的 技 巧。歧义从语 言学的角度来 看可以分为语音层面 的歧义 、 词 汇 层 面 的歧 义 和 句 子 层 面 的歧 义 。 本 文 从 同 音 异 义 、重 音 、 连
2 . 班 级 文 化
习氛围。最后 , 通过丰富多彩 的业余 活动提 高班级 的凝 聚力和 向心力 , 使得品牌专业班级内的学 生具 备吃苦耐 劳的电大人精 神、 坚持不懈 的奋斗 意识 、 团结 友爱的 同学关 系和积极 向上 的
人生态度。 3 . 学 生 满 意度 及 毕 业 能 力 鉴 定
的发展轨道。
学 习是一种文化共 同体一起参 与的知识活动 , 知识隐含于 情 境 之 中 。学 校 , 不仅 是学 习 的场 所 , 也 是 学 习者 获 得 关 心 、 尊 重、 交流 、 沟 通 的平 台 。 学 校应 让 大部 分 学 习者 进 入 远 程 开 放 教 育这个 “ 学 习共 同体 ” , 得 到 比较完善 的学 习服务 , 找到 “ 家” 的 感觉 , 在一个 志向 、 追求相 同的团队和人际交往 圈子里 , 感受到 平等融 洽 、 充 满关爱 、 相互尊重 、 相互 帮助的文化氛 围 , 重 拾信 心, 得 到解决 学习困惑 的帮助 , 共享成长进步的喜悦 。 那么 , 如何 才能建设一个 团结 、 进取 、 严肃 、 活泼 的班集体 ? 首先 , 通过共 建班级文 化元 素 , 包 括班歌 、 班训 、 班徽 、 班旗等 , 增进 同学之 间的了解 , 建立初步 的班级文化意识 。 其次 , 通过 自 荐和推举结合打造一个高效能干的班委 , 将学 生紧密团结在一 起 。再 次 , 通 过小 组竞 赛 和小 组 讨 论 等方 式 营 造 积 极 进 取 的学
从语音学角度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

从语音学角度分析英语幽默中的歧义现象作者:林海燕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0期摘 ;要:歧义是语言中很常见的现象,歧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总是发挥负面作用,在很多语言环境中,歧义是幽默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技巧。
本文从同音异义、重音、连诵、语调、停顿和音渡六个方面着重研究语音层面的幽默现象。
关键词:幽默;语音学;语音歧义;英语[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一、引言歧义在任何语言当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具有两个以上含义时,歧义就发生了。
歧义可以表达为:同一个句子或句子的一部分能够表达多个含义。
邱述德把歧义分为五类: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
本文将着重讨论语音层面的歧义现象。
二、语音歧义只有在口头语种,才会产生语音歧义,通常由同音异义、重音、语调、连诵、停顿以及音渡引起。
1.同音异义引起歧义同音异义会导致歧义,尤其在口头语中,但也是能够产生幽默的一个原因。
英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异义的词汇,如cite、sight、site,等,这为同音异义歧义现象提供了很多材料。
同音异义可以分为完全同音异义、部分同音异义以及错误同音异义。
(1)完全同音异义完全同音异义指两个词的发音和拼写完全相同,但含义不同,也就是常说的一词多义。
如句子中的“ill”:The boss came into the office,looking ill.这个句子中的“ill”有两个解释,一个就是“生病”,一个是“面色不善”。
所以这句话就发生歧义了:老板是身体有恙还是面色不善呢?(2)部分同音异义部分同音异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发音相同,但拼写和含义不同。
如下面这个对话:a:Let’s have dinner at that new mexican food please.b:no,I would rather not. It’s too cold in there.a:How do you know that? You have never been there.b:Well, a friend of mine eats lunch there a lot, and he told me that every time he goes there, he gets chili.这是朋友之间讨论去餐馆吃饭的一段对话,因为认为朋友一到那个餐馆肯定“感冒”,所以他拒绝去那家餐馆。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类型及避免方法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歧义类型及避免方法作者:屈乐龙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多样的例子,详细的分析,简单阐述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避免歧义现象的方法。
[关键词]歧义现象用词不当句子成分不当[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253-01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经常发现一些病句,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产生歧义而成为病句。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以及对英语语言的理解不够,更主要的方面则是学生对于语言中产生歧义的因素或形式了解不多,更不知道如何避免。
一、产生歧义的原因几乎所有的语言都有歧义现象。
尤其在写作时,因为没有语音、语气、语调的辅助和引导,歧义现象更加容易出现。
在写作中,产生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用词不当产生的歧义用词不当是指写作者在使用单词表达句意时,使用的单词不够恰当、准确,或者单词本身有多个意思而影响句意,从而产生歧义的现象。
用词不当产生的歧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在选词时,选择的词汇不够准确。
例如:Marriage is a thing about two men. 她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句子中用“men”这个词表达“两个人”就会产生歧义。
Man 可表示人、人类,同时也可特指男人。
在这句话中,由于使用了man这个词,读者会将这句话误解为“婚姻是两个男人之间的事情”,建议把“men”改成“persons”以避免歧义。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错误完全是由于选词不细心造成的。
2.用多义词时,忽略了其他意思对句子的影响。
例如:We all have periods when things become difficult.这个句子出现在一个高考的模拟试卷上,这句话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都遇到过一段万事不顺的时期”,但是句子中的“periods”是一个多义词,Period除了能表示一段时间外,还能表示月经、月经期。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
偏正结构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其语义的多样性往往会导致歧义现象的出现。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探讨其异同及其成因。
二、偏正结构的定义及分类偏正结构指的是语言中一种以中心词为主体,加上偏正成分来修饰或限制中心词的短语结构。
根据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偏正结构可以分为定语偏正结构和状语偏正结构。
在英语和汉语中,这两种结构都普遍存在。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的歧义英语中,定语和状语的位置、顺序以及修饰成分的复杂性都可能导致偏正结构的歧义。
例如,“a broken pencil”(一支断了的铅笔)中的“broken”作为形容词短语可以修饰名词“pencil”,但其位置不同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差异,如“a pencil broken by me”(我弄断的铅笔)。
2. 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汉语中,偏正结构的歧义主要体现在词序和语境的复杂性上。
例如,“大熊猫吃竹子”(大熊猫吃/大吃的熊猫/熊猫吃的竹子)就可能产生歧义。
这些歧义现象都与词序、语境、语气等密切相关。
四、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分析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来看,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具有共同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1. 共同点: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偏正结构的歧义都源于语言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语言的系统性使得同一结构可以表达多种意义,而语言的复杂性则使得这些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产生不同的理解。
2. 不同点:英语和汉语的偏正结构在语法、词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歧义上的不同表现。
例如,英语中的定语和状语位置较为灵活,而汉语则更注重词序和语境;此外,汉语的语义表达更加依赖于上下文。
五、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成因分析1. 语言的结构特点:语言的结构是产生偏正结构歧义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现象及其应对策略分析在中国,大学生英语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虽然大学生通常已经接受了多年的英语培训,但在实际运用中,很多人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音偏误。
语音偏误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另一方面也会给他们在求职和交流中带来困难。
本文将对大学生英语语音偏误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应对策略。
1. 语音连读偏误语音连读是指英语词语在连续发音时,词与词之间的边界模糊,以至于听不出两个词之间的分界。
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未能掌握正确的连读规则,常常出现语音连读偏误。
将“We are”读成 /wɪər/ 的现象比较常见。
英语单词的重音对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发音时常常错读单词的重音,导致表达的意思不清晰。
将“import”(进口)的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读成/imˈport/,而实际上正确的发音应该是/ˈɪmˌport/。
英语中的清浊音是很多学生的发音重点和难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th”音的发音。
很多大学生在发音时将“this”读成/"zɪs/,将“that”读成/"dæt/,出现了语音浊化偏误。
4. 语音音标错误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忽略了英语音标的重要性,导致在发音时出现了音标错误的现象。
将“apple”读成/a:pl/,而实际上正确的发音应该是/"æp(ə)l/。
以上仅是一些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语音偏误现象,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影响了他们对英语语音的正确理解。
下面将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强化语音训练针对语音连读偏误,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和口语模仿练习来提高语音连接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一份英语听力材料,反复练习其中的对话或短文,模仿其中的语音连接,争取达到和原音的一致。
2. 注重重音训练对于重音偏误,学生可以通过大量背诵和朗读的方式来加强对词汇重音的掌握。
可以选择一些常用的英语短文或文章,进行反复的朗读练习,并注意每个单词的重音位置,争取在发音时准确把握重音的位置。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语音语调纠正

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的语音语调纠正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口语交际是其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语言环境和教学资源有限,小学生在英语口语交际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语音语调。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语音语调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纠正策略。
一、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中语音语调的问题1.发音不准确:农村小学生往往受到方言和普通话发音习惯的影响,容易出现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会把“father”读成“fa(r)ther”,把“orange”读成“or(i)njas”等。
2.语调不自然:农村小学生往往在英语口语交际中语调不自然,缺乏抑扬顿挫的感觉。
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表达的意思不够清晰,甚至让人误解。
3.缺乏口语交际的氛围:农村小学生往往缺乏英语口语交际的氛围,很少有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或参加英语角等活动。
这使得他们难以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问题。
二、原因分析1.语言环境有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他们往往只能在课堂上学到有限的英语知识,而在课外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练习。
2.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在农村地区,一些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难以给学生提供准确的语音语调指导。
有些教师自己的发音就不够标准,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音。
3.学生缺乏自信:一些农村小学生由于缺乏自信,不敢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会导致他们难以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问题。
三、纠正策略1.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英语原声电影、歌曲等,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发音和语调。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氛围。
2.教师加强专业培训: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发音和口语教学水平。
教师之间也可以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语音语调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音标、字母等基础知识,开展语音语调训练。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英语中的歧义现象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创造出来的。
因此, 语句和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往往不同的词句可以表达同一的思想,而同一语句却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后者便是语言中的歧义现象。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歧义现象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世纪70 年代,英语语言学家们(Parlmer ,1976 ; Ruth.M. Kempson ,1977 ; etc. ) 就对英语中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他们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揭示, 从而总结出一些带普遍性的规律和辨别真假歧义的一些方法;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引为自豪的成就之一,就是由L.Bloomfield 开创的直接成分分析法,解释了传统语言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结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歧义现象; 还有的语言学家(Zwicky&Sadock ,1975 ; Kempson ,1980) 从英语的语音、语法和语义等方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对语言的学习和交流无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种语言都存在歧义现象。
有限的音素,错综交叉组合,构成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语流,同音词、同音词组势必大量存在;有限的书写符号,组合搭配拼写出众多的字词,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现象比比皆是;更为有限的语法规则、结构框架,以众对寡, 序列搭配,呈现出种种短语、句子的结构关系,一语二解、模棱两可的现象在所难免。
歧义问题之所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是因为它面对的是语言的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
研究歧义问题,就是考察同一形式表达多种内容的可能性,考察表面看来相同的形式究竟有什么样的差别。
这样的研究会不断深化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从语言层次看歧义现象的范围、分布和性质人们交际是为了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而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在语言中主要表现为词汇部分。
但单个的概念并不足以表达人们的思想,必须通过概念的组合来进行。
英语语音与语言变异

英语语音与语言变异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语音则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音差异,被称为语言变异。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语言之一,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英语语音的变异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地区差异英语的语音变异在不同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音上就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元音音素为例,英国英语中的"car"一词发音为/kɑː(r)/,而美国英语中则发音为/kɑr/。
这种差异源于英国英语对于元音的长音化,而美国英语则更倾向于短音化。
这种地区差异的形成主要受到历史、文化和移民等因素的影响。
英国英语作为英语的起源地,其语音系统相对稳定,而美国英语则受到了英国殖民者和其他移民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音特点。
此外,地理和社会因素也会对语音产生影响,如方言的形成和流行等。
二、社会群体差异除了地区差异,英语语音的变异还与不同的社会群体相关。
社会群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社会阶层之间。
例如,年轻人和老年人在发音上可能存在差异。
由于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的流行文化和语音变化,他们的发音可能更接近于当下的社会潮流。
相比之下,老年人的发音可能更保守,更接近于传统的语音规范。
性别差异也是语音变异的重要方面。
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在发音上存在一些差异。
例如,男性的声音通常较低沉,发音较为粗糙,而女性的声音则较为柔和和细腻。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性别激素的影响,以及社会和文化对于男女声音的期望和规范。
社会阶层也会对语音产生影响。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在教育、职业和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语音习惯和发音规范。
例如,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可能更注重语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而社会底层的人群则可能更关注语言的实用性和流行性。
三、语音变异的影响语音变异对于英语的学习和交流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地区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理解困难。
例如,一个说美国英语的人和一个说英国英语的人在发音上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双方理解上的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摘要: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层出不穷,原因众多。
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趣又有益。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产生歧义现象的一个方面――语音因素,进而了解该现象,力求更为准确地表达,减少或避免交流中的误会。
关键词:歧义;语音;同音异义;语调;谐音作者简介:徐倩(1982-),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江苏苏州215104)一、英语歧义现象语言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的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的意义,于是便会使听者或读者产生不止一种理解。
在我们熟悉的汉语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拉长绳子”,读者可能会问,到底是“拉长――绳子”还是“拉――长绳子”?英语中同样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对以下句子的理解“John did not come to the party because Mary was unhappy.”可以翻译为“因为玛丽不高兴,约翰没来参加晚会。
”也可以理解为“约翰没来参加晚会,但并非是因为玛丽不高兴(由于其他原因)。
”这些歧义一方面会造成语义混淆,闹笑话,另一方面人们会有意利用这些歧义来制造幽默,但有时一些歧义误会却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歧义现象,就英语来讲,其歧义现象更为常见。
英语同其他一些西方语言相比,词汇量大,词尾变化少,同音词语成千成万,语法灵活,句法松散,这就为英语歧义的产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语音方面着手,对这一常见现象进行简单分析,使读者对该现象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各种英语听力材料,体会语音歧义所带来的幽默,同时也希望能够减少和避免交流中的理解错误,能更为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态度。
二、语音歧义语音歧义,多出现于口语中,是指借助话语在发音上的完全相同或相似而构成的歧义。
该现象主要是由于同音词造成的。
除此之外,同音异义的词组和短语,不同语调包括不同的停顿、重音和升降,以及错误或不清晰的发音都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
1.同音异义词导致歧义同音异义词顾名思义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发音相同,但是拼写不同,单词的意思也不一样。
在日常交流中、听力理解时,同音异义词出现的频率较高,它的干扰性是非常大的,如to,two;son,sun;war,wore;where,wear;hair,hare;father,farther;th ere,their;weather,whether;guessed、guest等等,要求听者必须反应很快,才能准确判断出究竟听到的是哪一个词。
同音异义词的出现,造成歧义,主要是用来达到幽默的效果或者抱怨、讽刺的目的,例如:I was arrested at the airport. Just because I was greeting my cousin Jack! All that I said was “Hi Jack”, but very loud. 句中的“我”只是在机场与一位名叫Jack的朋友打了个招呼,但却被别人听成为hijack――抢劫,劫机,而被捕。
就这个句子来讲,对于听者来说,两种意义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没有当事者的进一步解释,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歧义也就产生了。
在同音异义词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同一个词具有若干有关联的意义,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实词,只要它有不止一个意思,就可能发生歧义现象。
例如:She couldn’t bear children.句中bear有两个意思:生育、忍受,因此这个句子就有了两种理解:(1)她不能生育。
(2)她无法忍受小孩子。
一个词有时发生了词类上的变化,也会引起歧义。
例如:The man was annoyed.annoyed既可以看做为形容词生气的,全句课理解为这个人很生气;也可以看做是动词annoy――骚扰,打搅的过去分词形式,与前面的was构成被动语态,翻译为这个人被冒犯了。
2.同音异义的短语导致歧义这是指两个词组和短语,其发音相同,甚至逐个音节都完全一样,但作为词组短语,两者的意思却截然不同。
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受发音上连读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美国某公司工作的韩国人,有一天上班迟到了,老板问他“Did you get a plate?”(你拿到盘子了吗?)这位韩国人觉得很奇怪,自己又不是在餐厅工作,老板怎么会问他关于盘子的事呢?一整天他都对老板的怪问题感到纳闷,但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他。
到了5点,当他准备回家时,突然才明白老板并没有问他“Did you get a plate?”他问的是“Did you get up late?”(你是不是起来晚了?)故事中,get up late和get a plate由于音节界限不明造成歧义,当前者中up的辅音/p/与late连在一起时,很容易被听成为a plate. 由于语音的相似性,听者便产生误会了。
与此相似的还有其他例子,如:a bee feeder与a beef eater;gray day与grade a;a nice girl与an ice girl等都有可能因为连读,使读者造成音节界限混淆,从而使短语或句子产生歧义。
3.不同的语调导致歧义即使大家都是说英语,有的人讲得很单调,有的人可以讲得抑扬顿挫,像唱歌一样好听。
而且由于语调、节奏的不同,句子传达的意思可能就完全不同。
广义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和升降三个方面。
(1)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表现在言语表达中词语与词语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歇与顿断,是构成语调的语音成素之一。
出于不同的言语目的,采用不同的停顿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例如:They don’t know 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会因为说话者停顿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
一方面可理解为They don’t know how/good ice cream tastes.――他们不知道好吃的冰淇淋的味道如何。
另一方面也可以这样理解They don't know /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他们不知道冰淇淋的味道有多好。
(2)重音。
重音是语音语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重音使用的标准直接影响到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英语中的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词重音的变化常引起词义变化,特别是复合词的重音变化更易造成歧义,如:blackboard 黑板,black?Fboard 黑色的板子;greenhouse 温室、花房, green?Fhouse 绿色的房子。
同时在句子中,重音位置不同,句子有不同含义,甚至会引起歧义。
例如,简单的一个句子I can’t finish this job.对不同的地方重读,就会使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重点。
如果句子以正常的语调说出,也就是不给句子中任何成分加上特别的重音,那么否定的范围即是整个句子。
但如果给句子任何一个成分加上了重音,这个句子就有了强调的重点,句子意思也会有所不同,如:I can’t finish this job.(强调是我,而不是你)I can’t?Ffinish this job.(强调完成,而不只是介入)I can’t finish this job.(强调这项工作,而不是其他工作)(3)升降。
同样一句话语调的升降变化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会很不一样。
如:I beg your pardon.如果用的是升调表示“请再说一遍”;相反,如果用的是降调则表示“对不起,请原谅”。
又如:I can’t eat anything.读降调时含有陈述的意思,“我什么也吃不下了”;用升调则表示惊讶的意思,理解为“我什么也不能吃了?我会饿死的”。
由此可见,人们总是设法用语调来表达那些实际单词中并不包含的许多微妙含义,然而仅仅掌握不同的语调在各种语句结构中的应用是不够的,因为大多数的语句结构都能用一种以上的调型来表达。
语调的这种功能比词汇本身的确凿意义更为重要。
4.谐音词导致歧义谐音词指那些发音相似但拼写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
因为有许多英文单词发音相似,即使在讲英语者之间产生误会也并不罕见。
每天讲英语的人会相互问这样的问题:“Did you say seventy or seventeen?(你是说七十还是十七?)”“Did yousay that you can come or that you can’t?(你是说你能来还是不能来?)”两个发音相似的英语单词给一个想从洛杉矶飞往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Oakland)的人也造成了麻烦。
他的问题始于洛杉矶机场。
他以为听到广播中宣布了他的航班,所以他走向登机门,出示了机票并登上了飞机。
起飞20分钟后,这人开始担心起来。
奥克兰在洛杉矶的北边,但是飞机似乎正在向西飞,而当他向窗外望去时,他所能看到的全是大海。
“Is this plane going to Oakland?(这架飞机是去奥克兰吗?)”他问航班服务员。
航班服务员倒抽了一口冷气,“不,”她说。
“We’re going to Auckland ―Auckland, New Zealand.(我们去奥克兰――新西兰的奥克兰。
)”谐音词也是常见的产生歧义或误会的方式。
”三、结语从以上大量的示例中可以发现,歧义就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
有的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有时巧妙的运用歧义又可以产生特殊的交际效果。
众所周知,语言学界对歧义的研究由来已久,因为研究歧义不仅对语言交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语言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仅从产生歧义的一个因素――语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英语语言的复杂微妙,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发现很多英语表达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与探究。
参考文献:[1]赵艳.浅析英语歧义现象[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2]周海昕.引起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J].辽宁高职学报,2001,(2).[3]丁菲.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与词汇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8).[4]谭江竹.英语同音异义词的歧义浅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责任编辑:赵?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