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
2015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

父的深深的感念之情。 生:我觉得文中还透着深深的哀伤之情。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文中几次提出“我”哭了,因为祖母的去世,因为看到父亲的艰难的买橘;因为不舍父 亲的离去;因为读到父亲的来信,父亲老了,而“我”这不孝子却不能在身边侍奉,内心深 深的自责和愧疚。 师:你说得很好。可见你课前预习很深刻。在四次哭时的感情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第一次是“我”看到家庭遭遇变故伤心而哭;第二次是“我”为父亲的买橘感 动而哭;第三次是因为怀念父亲,痛怜父亲老境的颓唐,无人照顾,深深的自责而落泪。 师:是呀,为人之子的朱自清在写此文时,真是内心感慨良多。
3、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 )。
A 多轨学制
B 树杈型学制
C 混合型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4、关于( )的内涵,一般表述为:“个体按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
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A 思想品德
B 政治品德
C 品质
D 伦理
5、所谓( ),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
15、在课程评价领域,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的评价叫做( )。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 D 档案袋评价 16、由得到经验证实的教学效果于有关教师行为之间的关系来定义教学的方式是( )。 A 描述式定义 B 成功式定义 C 科学式定义 D 规范式定义 17、著名教育家( )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 教学生学”。
A 毕达哥拉斯 B 柏拉图 C 苏格拉底 D 亚里士多德 35、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初等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和( )。 A 古兰经 B 圣经 C 十二铜表法 D 教义问答 36、欧洲中世纪世俗教育的主要形式是( )。 A 绅士教育 B 骑士教育 C 行会教育 D 城市教育 37、西方教育史上( )的教育著作被认为是独立体系教育学理论诞生的标志。 A 柏拉图 B 昆体良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38、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教育漫话》 C《乌托邦》
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史考博真题大全

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史考博真题大全第一篇: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教育史考博真题大全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外国教育史考博真题外国古代教育史1.昆体良对教师的主要要求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外国近现代教育史1.杜威的实验学校2.斯宾塞课程论思想对英国早期课程的影响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主张及其历史作用4.以近代英法德为例,说明中小学制度对来自不同阶级学生有何不同安排第二篇:马克思主义考博真题07年马哲原理1、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40分)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及其现实意义。
(30分)3、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
(30分)原著1、“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自己的历史……” 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2、“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的……” 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3、“认识由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再到更深刻的本质”(关于现象和本质的那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4、“认识和实践……”(关于实践和认识无限反复循环的一段话)请说出这段论述的出处及含义、意义。
(15分)5、试论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分)6、试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关系的思想。
(区别和联系)(20分)08年马哲原理:1.试述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关于人的论述。
2.阐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论述,并谈谈其现实意义。
3.试论述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特点。
马哲史:1.“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一把钥匙……”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2.“我们不能得意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3.“考察的客观性。
”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4.“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段话,要求说出出处、含义和意义。
历年真题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分享(2016-2018年)

历年真题福建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分享(2016-2018年)2016年一、名词解释:1. 狭义教育2. 教育的流动功能3. 课程标准4. 形成性评价5. 综合实践活动6. 学校管理二、简答题:1. 启发式教学原则内容和要求。
2. 东林书院的讲会制度。
3. 国防教育法。
4. 科尔伯格道德形式阶段理论。
三、论述题:1. 班主任素质要求。
2. 蔡元培五育并举。
3. 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4.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017年一、名词解释:1. 六艺教育2. 大学院制3. 自我效能感4. 角色扮演法5. 《国防教育法》6. 新教育运动二、简答题:1. 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2. 教师劳动的特点。
3. 教育制度的特点。
4. 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论述题:1. 述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及对教学的启示。
2.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 洋务运动幼童留美的历史影响。
4. 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对当代基础教育的启示。
2018年一、名词解释:1. 素丝说2. 熙宁兴学3. 国防教育法4. 昆西教学法5. 自我效能感6. 最近发展区二、简答题:1. 评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2.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 长善救失原则及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1. 结合实际评述我国教师劳动的价值。
2. 评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3. 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科学教育发展。
4. 结合实际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

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第一篇:2014年教育学考研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真题(完整版)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专业入学考试试题(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批判教育学2.按照美国教育哲学家谢弗勒对教育陈述的分类,“教育是对人心灵的陶冶”属于 A.教育的描述性定义 B.教育的纲领性定义 C.教育口号 D.教育隐喻3.以下判断不能说明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是A.教育是个体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助推器B.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C.教育发展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 D.教育具有自我复制性4.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这一命题的教育学是 A.凯洛夫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阿莫纳什维利5.美国教育家帕克认为,“一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人,即人的身体、思想和灵魂的和谐发展”这种教育目的是属于A.个体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6.我国现行学制是 A.单轨制 B.双轨制 C.三轨制 D.分支型学制7.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
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A.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B.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C.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D.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8.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课程流派是A.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建构主义教学理论9.体谅模式使用诸如“有人在乘车时不停的跟司机说笑话,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之类的人际互动情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经验,续写故事活画连环画,分组合作编写和表演情景剧,其直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A.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人的处境和需求B.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感受他人的处境和需求C.设身处地,丛参与者的立场预估人际行为后果D.置身事外,从旁观者的立场估计人际行为后果10.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等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所学校的做法违背了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尊重儿童观点原则11.20实际末,为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开始特别重视A.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发展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2.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灵异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不平衡性13.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特征B.终身教育主要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14.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A.成均、泮宫 B.辟雍、庠序 C.辟雍、泮宫 D.辟雍、泽宫15.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D.“自行束络以上,吾未尝无悔焉”16.“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真题及答案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真题及答案1、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正确答案:B2、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内在性正确答案:ABCD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是: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正确答案:D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 )。
A.教师权威B.教师感召力C.师生关系D.教师能力正确答案:C教师威信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反映一种师生关系。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的发展阶段理论,小学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主要是()。
A.自主感对羞愧感B.勤奋感对自卑感C.亲密感对孤独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正确答案:B(共2条)faafgg lv1 提问收益:0.00 答案豆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经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
本阶段影响儿童活动的主要因素已由父母转向同伴、学校和社会机构,教师在培养儿童勤奋感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另自主感对羞愧感(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追问采纳为答案投票(0)匿名网友lv1 提问收益:0.00 答案豆B追问采纳为答案投票(0)21.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A.知识和技能目标B.智能和性格目标C.环境目标D.身体目标正确答案:A略22,具体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是(A.依法执教B.廉洁从教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正确答案: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团结协作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学科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考试科目编码:618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日期:2014年1月5日上午考生请注意:本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须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45小题,每小题2分)1、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法国的布迪厄属于下列哪个教育学派别。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批评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3、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多少时,标志着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A.15%以下B.15%以上C.15%—50%D.50%以上4、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A.身心健康B.心理素质C.思想道德D.政治素养5、研究旨在揭示德育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而德育过程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其规律属于社会规律范畴。
A.德育过程理论B.德育实践C.德育活动D.德育课程6、德育过程造就,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A.完善的人B.完善的社会C.道德主体D.完善的教育7、在汉语中,我们用“德性”一词作为的同义词,它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个体素质的一个方面。
A.道德品质B.德育品质C.道德素质D.思想品德8、严格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传统的认知性德育课程是不同的。
早在20世纪初,杜威曾就指出和“道德观念”不同。
前者是对道德行为不起作用,后者是品性的一部分,是指导行为的动机。
A.“道德品质观念”B.“道德素质观念”C.“道德教育观念”D.“关于道德观念”9、德育过程结构的三要素说是:教育者、受教育者、。
A.德育过程B.德育效果C.德育内容和方法D.德育课程10、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机会,去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质,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的课程,属于德育课程的。
中国教育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含答案解析)

1.(2016年教育学统考)在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学校,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
(A)庠(B)成均(C)序(D)泮宫2.(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3.(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A)“博爱互助”(B)“谋生济人”(C)“敬业乐群”(D)“爱国崇实”名词解释题---为题目类型4.(2017年天津大学、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苏湖教法。
5.(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壬戌学制。
简答题---为题目类型6.(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简述学记的教学思想以及历史地位。
7.(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333)简述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8.(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632)简述明朝书院兴起的原因。
9.(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评述梁肩超的教育思想及特点。
10.(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1.(2016年教育学统考)在文献记载中的中国古代学校,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
(A)庠(B)成均(C)序(D)泮宫【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原始社会:五帝时期的乐教机构——成均。
2.(2014年教育学311)中国近代最早以半工半读形式有计划地培养生产和技术骨干的学校是( )。
(A)福建船政学堂(B)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C)北洋大学(D)南洋公学【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政学堂。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中坚。
福建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将设厂造船和培养人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本题选A。
3.(2012年教育学统考)黄炎培认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其基本要求是( )。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鸿都门学
2.产婆术
3.阿特金森定律
4.遗忘规律
5.行动研究
6.调研报告
二、简答题
1.杜威的道德观念。
2.返回基础政策。
3.简述什么是叙事研究以及叙事研究与文学叙述的不同。
4.维纳理论的观点。
5.自我效能感。
6.宋代书院的形成及特点。
三、辨析题
1.教育起源说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
2.德育本质及德育过程。
3.实验的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充分的条件。
四、论述题
1.21世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2.论述我国全面发展是什么。
3.蔡元培的大学思想。
4.简述西欧中世纪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学科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考试科目编码:618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日期:2014年1月5日上午考生请注意:本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须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45小题,每小题2分)1、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法国的布迪厄属于下列哪个教育学派别。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实验教育学C.批评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3、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多少时,标志着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A.15%以下B.15%以上C.15%—50%D.50%以上4、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A.身心健康B.心理素质C.思想道德D.政治素养5、研究旨在揭示德育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而德育过程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其规律属于社会规律范畴。
A.德育过程理论B.德育实践C.德育活动D.德育课程6、德育过程造就,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A.完善的人B.完善的社会C.道德主体D.完善的教育7、在汉语中,我们用“德性”一词作为的同义词,它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个体素质的一个方面。
A.道德品质B.德育品质C.道德素质D.思想品德8、严格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传统的认知性德育课程是不同的。
早在20世纪初,杜威曾就指出和“道德观念”不同。
前者是对道德行为不起作用,后者是品性的一部分,是指导行为的动机。
A.“道德品质观念”B.“道德素质观念”C.“道德教育观念”D.“关于道德观念”9、德育过程结构的三要素说是:教育者、受教育者、。
A.德育过程B.德育效果C.德育内容和方法D.德育课程10、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机会,去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质,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的课程,属于德育课程的。
A.德目主义B.全面主义C.知识主义D.思想主义11、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叫做。
A.德育方法B.德育模式C.德育实施D.德育定位12、注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强调价值相对,对学生过于放手。
这是学校德育的特点。
A.美国B.德国C.法国D.俄国13、一些教育家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这种观点将“课程”理解为。
A.教学科目B.学习经验C.文化再生产D.社会改造的过程14、在课程理论流派的划分中,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属于。
A.经验主义课程论B.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15、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这体现了课程目标的。
A.时间性B.递进性C.阶段性D.层次性16、斯坦豪斯(W.Stenhouse)指出,课程评价过程应该考虑课程的广阔背景。
在评价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阐明课程的环境。
这种课程评价的观点属于。
A.终结性评价B.过程性评价C.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D.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17、世界上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论语》B.《学记》C.《雄辨术原理》D.《大教学论》18、教学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属于。
A.认知教学理论B.情感教学理论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D.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19、下列教学策略中,不属于...适合学习与记忆陈述性知识的策略是。
A.引导学习复述学过的知识B.指导学生释义、写概要C.教学生使用有效的自我监控D.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结构提纲20、教学设计是对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要以系统、科学的方法来指导。
这体现了教学设计的。
A.指导性B.统合性C.操作性D.创造性21、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非直线型的设计步骤,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从整个设计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
这种教学设计模式属于。
A.过程模式B.目标模式C.系统分析模式D.“输入—产出”模式22、讲授策略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科学准确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解释、说明、论证的讲授方式属于。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23、学习了汉语拼音之后对学习英语的音标产生了干扰,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24、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创作性特征是。
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25、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场依存型C.沉思型D.场独立型26、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27、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含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为。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消退律28、北宋“苏湖教法”的创始人是。
A.范仲淹B.胡媛C.王安石D.蔡京29、中国近代最正式颁布且实际推行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30、毛泽东1921年8月创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学校是。
A.上海大学B.红军大学C.湖南自修大学D.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3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法国教育学者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本能。
A.利托尔诺B.杜威C.孟禄D.达尔文32、古雅典奴隶主子弟上学时由陪送,可同时上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
A.智者派B.古儒C.教仆D.比丘33、古希腊高等教育领域最早的职业教师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智者派34、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A.拉伯雷B.维多利诺C.莫尔D.蒙田35、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儿童教材的编写工作,他亲自编写的教材是。
A.《教义问答》B.《儿童识字手册》C.《十二铜表法》D.《世界图解》36、英国1902年会议通过的教育法,确立了英国教育由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A.费里教育法B.巴尔福教育法C.康多塞教育法D.国防教育法37、17世纪末,英国国教会创办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大力从事办教活动,而非国教的个人和团体则创办了学校。
A.耶稣会B.国教学校C.慈善学校D.新教学校38、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评教育学D.科学教育学39、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A.哈勒大学B.哥廷根大学C.柏林大学D.慕尼黑大学40、在进步教育运动中,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主要贡献在于创立了。
A.葛雷制B.昆西教学法C.道尔顿制D.设计教学法41、教育实验的关键是。
A.实验假设B.实验控制C.实验设计D.实验效度42、行动研究的主体是。
A.高校老师B.中小学教师C.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D.教育行政人员43、实验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其他变量44、抽样的基本原则是。
A.随机抽样B.典型抽样C.意义抽样D.有目的抽样45、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由果溯因的研究方法。
A.经验总结法B.个案法C.实验法D.追因法二、辨析题(共45分,3小题,每小题15分)1、有人认为“课程评价”与“学业评价”的含义没有区别。
请判断这一说法,并说明理由。
2、根据奥苏泊尔的观点,可按学习是通过接受还是发现而发生来区分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3、杜威作为世界级的教育大师,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支持者。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重要的教育主张之一。
有人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作为杜威的学生,继承了杜威的教育思想,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具有同样的内涵。
三、简答题(共75分,5小题,每小题15分)1、简述德育的基本概念。
2、简述教师如何有效的运用提问策略。
3、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4、简述杨贤江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
5、赫尔巴特四阶段教学法述评。
四、分析论述题(共90分,3小题,每小题30分)1、论述二战后世界教育思潮的宏观演变。
2、评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
3、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请设计一份面向教师的关于“小学教师(或幼儿教师、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