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新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

练一练
1.若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g,A原子的质量 为m 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C ) A. B. C. D.
m n
m 12n
12m n
12n m
2Mg2+
小结: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氦气等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等
4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
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注意事项:
(1)“一类原子”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一定 相同的一类原子。 (2)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讲种类,不 (3) 能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粒子,有种类、个数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9.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 现象无关的是 ( A )
选项 A B 实验现象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 蓝色,而碘化钾不能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 醚气体液化 分子的性质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 性质 分子之间有间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 率越快
练一练
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 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的碳14含 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 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 A、中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D、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为1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共21张PPT)

C.50
D.272
16 3 2、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有______ 8 6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该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得___到__(“得到”或“失去”)电子。
+16 28 6
四.离子的形成 钠 + 氯气 Na Cl2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 概念: 讲种类,不讲个数。
金属元素:Fe、Cu、Al、Au…… 分类: 非金属元素:O、H、N、Cl……
意义:
稀有气体元素;He、Ne、Ar……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或一种物质 微观: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符号: 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若几种元素的 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这样的符 号叫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钠原子Na +11 2 8 1
失 电 子 钠离子Na+ +11 2 8
点燃 氯化钠 NaCl
氯原子Cl
+17 2 8 7
得 电 子
+17 2 8 8 氯离子Cl-
Na+Cl- 氯化钠
Na Cl
四.离子的形成
概念: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如:O2- 、S2-、 F-
分类: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如:H+ 、Na+、Mg2+、Al3+
芦老师的课堂
复习课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复习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易错易混点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所有元素的原子均有中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不会改变,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阴离子
(3)实验装置
: 带正电荷 : 带负电荷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四、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概念:具有相同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2.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符号 (1)书写规律: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2)元素符号的意义
;由大两写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一大、二小。
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
D.1 L大豆与1 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 L
类型二:原子的结构
2.(2017来宾)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A
类型三: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3.(2016呼和浩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水结成冰时,成的
。
Cl-
9.(2016南宁)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三它属于
(填“金金属属”或“非金属”)元
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
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总结课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一、复习目标: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相互关系;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3.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4.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名称、符号、分类及元素符号的意义;5.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6.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知识归纳:1.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征主要有。
2.原子是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能分成,而不能再分。
3、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4)相对原子质量≈ +决定元素种类(核电荷数)(5)三决定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决定原子的质量4、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5、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 、书写方法:b 、意义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 、He 、C 、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c 、有关元素周期表d 、分类e 、元素之最:地壳:O 、Si 、Al 、Fe 细胞:O 、C 、H三、典型例题:典例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例1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元素的 化学性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先排内层,后排外层。 2.第一层上最多排2个电子。 3.第二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4.最外层上最多排8个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
【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这样最外层电 子数为8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若只有一个 电子层,则2个电子也是相对稳定结构。如:He)
过氧化氢分子 构成 过氧化氢由_____________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由______________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氯元素和钠元素 组成 3.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氯离子和钠离子 构成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素
金属元素:“钅”,汞
元素 非金属元素:“石”“氵”“气”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
3.元素含量
地壳中: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钙 空气中:氮、氧
元素周期表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到和失去电子
2.离子分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3.离子的表示——离子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 子数,当n=1时省略不写)
元素符号
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化学用语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A.Al3+B.13Al3+C.13Al-D.Al13-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
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12B.有2个电子层C.该粒子是原子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A.钠B.镁C.铝D.铁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8.已知A-、B2-、C+、D2+、E3+五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它们对应的核电荷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B>C>D>E B.B>A>C>D>EC.C>D>E>A>B D.E>D>C>A>B9.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复习课

化学
(1)观察元素周期表,可发现ⅥA族的元素是 非金属 (填
“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到 (填“得
到”或“失去”)电子。
返回
化学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查到第三周期、第ⅢA族的元素是 铝(或Al) ,它形成的离子为 Al3+ (填离子符号)。
(3)氟离子(F?)的质子数是9,则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10 。
返回
化学
☞易错点3 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的应用 8.(粤教版教材创新题,传统文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为相对 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g C.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 D.铷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A.水分子受热分解成H2和O2
B.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分子变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返回
化学
3.(2020秋佛山南海区期末)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在厨房外能闻到饭菜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温度计测体温的原理是微粒间有间隙,温度越高,间隙越大 D.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
返回
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下面表格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E代表五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
B
C
D
E
A.核内质子数B>E B.原子序数C>B C.B、C同周期 D.A、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返回
化学
10.(2021清远一模)钪(Sc)是一种“工业的维生素”。如图为钪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C )
人教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课(24张PPT)

过氧化氢分子 构成 过氧化氢由_____________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过氧化氢分子由______________
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1个过氧化氢分子由2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氯元素和钠元素 组成 3.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氯离子和钠离子 构成 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
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形成
原子得到和失去电子
2.离子分类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3.离子的表示——离子子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数(得失电 子数,当n=1时省略不写)
元素符号
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化学用语
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其意义
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氮元素 1个氮原子 镁离子
元素
金属元素:“钅”,汞
元素 非金属元素:“石”“氵”“气” 稀有气体元素
元素
3.元素含量
地壳中:氧、硅、铝、铁 生物细胞中:氧、碳、氢、氮、钙 空气中:氮、氧
元素周期表
1.周期 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七个横行,即七个周期 2.族 每一纵行叫一个族。共18个纵行,16个族(其中 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分类 化学性 质 易发生 化学反 应 极难发 生化学 反应 结论
金属 元素
非金 属元 素 稀有 气体 元素
一般小于4
易失去电子
一般大于4 等于8(氦 等于2)
易得到电子
稳定结构
元素的 化学性 质与原 子最外 层电子 数关系 密切
A、 C 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_ B、 D 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 D 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 B 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习
物质的构成
构成
物质 组 成 元素
构构
总
宏观概念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成
微观概念
成
称
(既讲种类
构成
分子
原子 得失电子离子
又讲个数)
分裂
失得电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1、分子的特点 (1)分子体积、质量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就越快.
26
元素名称
铁 Fe
元素符号
55.847
相对原子质量
练一练
据中央电视台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 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的碳14含 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 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为14
化学 性质
稳定
易 失 去 最 外 层 电 不稳定 子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三、离子 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 离子形成的过程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3. 离子符号: 阳离子:Mg2+ 阴离子:Cl -
4. 离子的表示方法:
5. 离子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离子
结论化:学原性子质的活化泼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 最外层 电子数决定的。
元素 分类 稀有气 体元素
金属 元素
非金属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8个(He为2个) 一般 小于4个 一般大于4个
得失电子 倾向
不易得失、相对 稳定
练一练
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 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的所有 的能源需求。关于氦—3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B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 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 3 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下列微粒是阳离子的有( D );
是阴离子的有
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讲种类,不
(3)
能讲个数。
原子——是一种粒子,有种类、个数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个原子
注意事项: (1)在元素符号前的系数,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失去 宏观意义,不再表示元素。
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间关系如何表达呢?
元素
小结: 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氦气等 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等 4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
元素
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注意事项: (1)“一类原子”指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2)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C.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粒子,因此原子不可再分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原子结构
决定
质子
元素种类
原子核 (+)
原 (+) 中子
决定 原子质量
子
(不带电)
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1).圆圈及里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核 及核内质子数; (2). 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个电子层上容纳的电子数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2)——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延伸: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的特征
(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 (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 (3)原子间有间隔。 (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 BC )
是原子的有
( A );
为稳定结构的有 (BCD )
A
B
C
D
3、下列粒子的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2.3.6)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
1.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纳,得出一般的规律,是
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C )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
离子符号
表示一个离子
6. 离子符号里的数字的意义: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 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2个镁离子
下面是五种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A +17 2 8 7 B
C +1 2 88 8
D +11 2 8 1 E +17 2 8 8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四 种元素。A所表示的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三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Mg2(+ 用离子符号表 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Cl- 。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的同类原 子
原子
组成 构成
构成 分裂
物质
宏观组成: 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 构成
分子
微观结构: 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
三、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带 * 的是人造元素
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最外层为第一 层时为2个电子,如He为2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化 学性质稳定;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为2)的结 构。
2、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 层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活泼;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易 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 ,形成相对稳定结构,
3、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物质的分子 分解 原子 重新组合 新物质的分子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与水 的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之处。
变化或现象
解释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 水的蒸发 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 水的分解 分子。
(3)分子间有间隔
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4)分子由原子构成
单质分子由____同__种__元__素____的原子构成 化合物分子由__不__同__种__元__素___的原子构成
(5)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反之不同
2、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