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素材)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是许多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但需要一定的条件。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时,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相同。

使用至少3粒种子进行实验,可以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让实验更严谨。

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黑纸包裹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时,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肥料等。

生物的形态、生活性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叶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刺,基肥限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分,与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这三种植物的形态说明植物的器官形态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

植物的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4.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在研究蚯蚓适宜生活环境时,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和模拟实验的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名称: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简介:五年级科学下册是小学五年级学生的科学课程教材,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

本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和图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概念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第一单元: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了解不同力的作用以及其对物体的影响。

从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出发,教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第二单元:光的传播本单元主要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现象。

教材通过图表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并引导他们理解光的传播。

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空气的震动传播到人耳中。

本单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通过声音的特点和实验现象,认识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音调变化。

第四单元:电的产生和应用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单元通过实验、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电的产生、导体和绝缘体、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特点。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知识。

第五单元: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是物体运动和事物变化的基础。

本单元通过实验、探究和图表,让学生了解能量的不同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转化。

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导,激发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第六单元:天体运动天体运动是宇宙中的重要现象,对于认识宇宙结构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通过图表、实验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和月球的运动等基本天体现象。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模拟天体运动,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七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植物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概述一、宇宙与地球1. 太阳系的构成:介绍太阳、八大行星及其特点。

2.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以及它们对季节变化和昼夜更替的影响。

3.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概念。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5. 天气与气候: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基本知识。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特征及其转换。

2. 物质的性质:密度、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概念。

3.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热能、电能、光能等。

4.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初步理解。

5.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命与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

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的结构、发芽、光合作用等。

4.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变态、哺乳动物的繁殖等。

5. 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基本概念,物种的进化过程。

四、人体健康与环境1. 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认识。

2. 人体的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过程,营养的重要性。

3. 人体的呼吸系统:呼吸过程,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4. 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循环,心脏的功能。

5. 环境保护:垃圾处理、水资源保护、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探讨。

五、科学探究方法1. 科学观察: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如何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2. 实验设计:如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进行科学探究。

3. 数据分析: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4. 结论提炼:如何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5. 安全与伦理:科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和伦理问题。

六、科技与社会1. 科技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发明到现代科技的演变。

2. 科技与日常生活: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3. 科技与环境保护:科技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4. 科技与未来: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和思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材本文档包含了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全部教材内容。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简要介绍:单元一:生物与环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内容包括生物的种类、生物的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学生将了解不同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并探索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单元二:物质与能量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与能量的基本概念。

内容包括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以及能量的转化等。

学生将了解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物质和能量的特性与变化。

单元三:力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力与运动的基本原理。

内容包括力的作用、力的效果、力的测量以及运动的变化等。

学生将研究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以及力的运用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力对运动的影响。

单元四:光与影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光与影的基本特性。

内容包括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阴影的形成等。

学生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以及阴影的形成规律,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对光与影的理解。

单元五:听觉与声音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听觉与声音的相关知识。

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以及声音的利用等。

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研究听觉与声音的原理和特性。

单元六:天体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内容包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昼夜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月相变化等。

学生将研究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的作用以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天体运动的理解。

以上为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部教材内容的简要介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五年级下册目录

科学》五年级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车
2、给小车装上动力
3、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4、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5、小车载重
6、运动与摩擦力(一)
7、运动与摩擦力(二)
8、控制小车的快慢
9、设计我们的赛车
10、制作我们的赛车
第一单元总结:运动和力
第二单元时间
1、时间在流逝
2、在时钟发明之前
3、夜间的计时器
4、用水测量时间
5、做一只水钟
6、用摆计时的钟
7、测量摆的快慢
8、调整钟摆
9、保持时间统一
10、寻找时间的痕迹
第二单元总结:时间
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
1、蔷薇花丛
2、它们是什么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做一个生态瓶
5、观察生态瓶…
6、显微镜下的生命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9、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
10、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
第三单元总结:生物与环境(二)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关于时间
2、为什么世界各地同一时刻的时间不一样
3、昼夜交替的解释
4、回顾人们认识地球的历史
5、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6、是清晨还是黄昏
7、谁最先迎来黎明
8、极地的白天为什么那么长
9、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
10、昼夜、四季与动植物
第四单元总结:地球的运动
学期总结与评价
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像橡筋这样产生的力叫弹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运动的力叫反冲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一、第一章生命起源的探究1.生命起源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和人类学2.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特点:生长,繁殖,呼吸,运动,感受3.生物体内的呼吸器官:肺(人类),鳃(鱼类),气管(昆虫)4.植物的无性繁殖:分株,扦插,细胞分裂,花粉传播5.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根,茎,叶,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第二章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水分,光照,温度,土壤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呼吸器官,消化器官,触角,爪和牙齿3.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根的形状,茎的高度,叶的形状和颜色4.植物的有性繁殖:花,花粉,花蜜,载粉者5.动物的有性繁殖:雌雄异体,生殖器官,受精,胚胎发育三、第三章物质的三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气体2.物质的性质与三态变化的关系:温度,压力3.物质的溶解与溶液的浓度:搅拌速度,温度,溶质的类型4.物质的分子理论:分子的结构和运动5.物质的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四、第四章电能与磁能1.物体的带电情况:正电荷,负电荷,中性2.电能的实验和应用:电池,导线,灯泡,开关3.磁铁的有关知识:磁性物质,磁场,磁力4.电能的输送:电线,变压器,电能的节约五、第五章光的传播和折射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镜子的使用和不同的反射特点:平面镜,凹镜,凸镜3.折射与颜色的关系:折光,三原色的合成4.纸和水的折射:光的传播路径,折射率六、第六章机械能1.机械能:动能,势能2.升降机的工作原理:重力,摩擦力3.物体的重力和弹力:物体的重量,弹簧的弹力4.摩擦力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5.斜面和滑轮的应用:斜坡、滑道、滑轮组七、第七章水的利用和保护1.水的利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2.水的供应和净化:自来水、水库、净水厂3.水的环境保护:河流,湖泊,海洋,水污染4.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八、第八章空气和天气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2.空气的运动和大气压强:风的形成原因,气压计3.大气现象: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雾4.气温的测量和变化规律:温度计,四季和气候九、第九章星球和月球1.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运动:太阳,八大行星,行星运动2.月球的形状和运动:月相,日食,月食3.星座和它们的使用:星座的形状,星座图谱4.卫星和人造卫星:地球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题

五年级下册科学必考题一、物体的沉浮1. 题目: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放入水中,它们的沉浮情况会()。

A. 都沉B. 都浮C. 橡皮沉萝卜浮D. 萝卜沉橡皮浮解析:萝卜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一般情况下萝卜放入水中是浮的;而橡皮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橡皮放入水中会沉。

所以不管它们切成大小不同的块,沉浮情况不变,答案为C。

2. 题目: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的()有关。

A. 重量B. 体积C. 形状D. 轻重和体积大小无关解析: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它的密度是一定的,在水中的沉浮与轻重和体积大小无关,答案为D。

例如,一块铁,不管是大铁块还是小铁块,都会沉在水中。

二、热1. 题目: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解析: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较低的部分;热对流是指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量;热辐射是指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2. 题目:我们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的方式来传热。

A. 热传导B. 热对流C. 热辐射解析:铁锅炒菜时,火的热量通过铁锅直接传递给菜,这是通过直接接触的热传导方式来传热的,答案为A。

三、时间的测量1. 题目:在古代,人们利用()来计时。

(至少写三种)解析:在古代,人们利用日晷、沙漏、水钟等来计时。

日晷是根据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沙漏是根据沙子从一个容器漏到另一个容器的时间来计时;水钟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

2. 题目:机械摆钟中,摆锤每分钟摆动的次数()。

A. 相同B. 不同C. 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解析:在机械摆钟中,摆锤在摆动时,在相同的条件下,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这是摆的等时性原理,答案为A。

四、地球的运动1. 题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公转的方向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从0度经线向东18 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

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15、(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6、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3、(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填空。

(30分)1、许多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_________,受冷时体积会_________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热总是从较_________的一端传向较_________的一端,这种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3、当物体在水中重力大于_________时,物体就会沉下去。

4、我们把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钟是利用了___________的原理来计量时间的。

6、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一般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类型。

7、_________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_________的观点主要阐述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8、_________的实验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9、南极圈和北极圈内经常会出现几个月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有时候几个月太阳不下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二、判断。

(20分)1、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放入水中也是沉的。

()2、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体积较大的形状更容易下沉。

()3、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这个人太轻了。

()4、用完酒精灯后,我们可以用灯帽盖灭,也可以用嘴吹灭。

()5、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

()6、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地轴的倾斜有关系。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旋转的。

()9、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绕着地球旋转的。

()10、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三、选择。

(20分)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2、用一定量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大些,装载的货物就()。

A、多B、少C、一样3、炒菜用的锅子锅柄用哪种材料做比较合适?()A、铁B、铜C、铝D、塑料4、如果一个摆钟摆动太快,我们应该怎么调节它,使它变慢。

()A、伸长摆绳B、缩短摆绳C、增加摆锤重量D、减轻摆锤重量5、“日心说”是哪个科学家提出来的?()A、托勒密B、哥白尼C、伽利略D、牛顿6、0度经线在下列哪个国家?()A、美国B、法国C、英国D、中国7、0度纬线以北的区域我们把它称为:()A、东经B、南纬C、西经D、北纬8、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假如现在是北京时间16点,那么纽约时间是:()A、16点B、20点C、3点D、7点9、我国在北半球,澳大利亚南半球,我们现在是夏季,澳大利亚现在是什么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0、下列哪种物体在清水中会是沉的?()A、蜡烛B、带盖的空瓶C、石块D、泡沫塑料块四、归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