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作文谋篇布局三法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一)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就是把一个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各层次或角度之间是并列关系。这种结构主要是针对本论部分而 言,换句话说,是“总—分—总”结构下对“分”展开论述时具体 运用的模式,也就是根据写作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设置若干分论 点,然后展开论述。此结构适用于主题比较宏大的作文。其结构模 板如下: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 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并列式例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
①不以贫贱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鲍叔牙这份 待人以诚的澄澈,让我心仪。
萤火微凉,光芒不减。我们是什么时候拥有了喊出“这是一个可为 时代”的勇气?是 100 年前,最先觉醒的那批革命前辈创造出历史的新 篇,为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那段近乎黑暗的岁月里,痛苦和压迫 笼罩着整个华夏大地,中国人民近乎绝望。可是他们出现了:李大钊、 夏明翰、方志敏……无数有志之士前仆后继,以身许国,用他们的微光 照亮了中华民族黯淡的前路,用他们的声音回应了时代的召唤,用他们 的壮烈牺牲谱写了“有为”的壮丽华章。“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用 实际行动告诉后人,“可为”的时代已然来临。
途径并列 途径。 从“会怎样”入手,分析事物造成的多样而复杂的结
结果并列 果。可以是正面的作用意义并列,也可以是反面的危 害影响并列。
特别提醒:①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结构 关系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②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 据之间内在的联系,以及彼此间的照应、衔接关系,切忌罗列与分 论点无关的论据;③分论点要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否则会给人内 容散乱的感觉;④各分论点在内容上不可交叉或有从属关系。
高考作文-谋篇布局

思考:这三个论据是通过什么来连接的?这种 连接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首括句的排比句式进行连接。(暗连)
结构显得很工整,论证显得很有气势。
2019/11/22
16
的是不能承认失败。 论据:1、首先,只有承认了失败,才能正确认识
欢快的诗——活着真好!
做到这一点,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能坦然地面
对生活。
那么,什么是坦然呢?
坦然是一种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生活的
道路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要你能在逆境中
奋2起019/1,1/22不向困难低头,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12
事实论据一
道理论据二
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他的一生多灾多难:情人
3、坦然更是一种自信,一种平淡中的自信。
(以梵高自杀的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正面可
2019/11/以22 谢安淝水之战论证)
11
习作欣赏
提出论点
道理论据 一
坦然面对生活
有人感喟,生活就像一条崎岖的山路,坑坑洼洼
——活着太累!
有人嘘叹,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无滋无味——
活着真烦!
其实生活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一首
课堂训练: 以“创新是财富”为中心论点 角度二:为什么
• 示例 • 分论点1:懂得创新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 分论点2:懂得创新才能更好的实现人生价
值。 • 分论点3:懂得创新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
发展。
3、并列分解“怎么样”
这是从解决问题的途径来进行分解,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 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高考作文布局方法的指导

高考作文布局方法的指导高考作文布局方法的指导一、条件式条件式布局,即以若干简洁的条件句将题意拓展开来,形成分论点以构成全篇轮廓。
比如2008年全国卷乙卷满分作文《等待》,先顺着材料入题——“被游客赶走的老鹰,并没有立刻飞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食物,而是耐心等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
它成功了,它用等待换来了成功,由此可见等待也是一种成功”。
接着进入正文部分,作者把自己的看法分解成四个分论点:A.等待需要耐心;B.等待也需要自信;C.等待更需要勇气;D.等待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以上句子各领起一段论述,四个段落间构成排比段。
这样的结构整体性很强,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非常鲜明。
【运用指南】在“条件式”结构中,中心论点是“结果”,而分论点是满足结果的“条件”。
考生在采用这种方法时,不妨围绕中心论点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用来铺开*的“条件”自然可以生成。
就以上面所举作文为例,可以在设定“等待也是一种成功”的中心论点之后,反问自己“为什么说等待也是一种成功呢”,甚至可以把这个问句直接写进作文中,以引领自己的思路。
反问之后,你为了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自然会寻求“条件”来“自圆其说”——这些条件也就是“耐心”、“自信”、“勇气”、“努力”。
在你想不出条件的情况下,不妨“逼问”自己一下。
二、关键词式下笔之前选取一系列关键词,围绕关键词一一述说,便可铺展开整篇*的局势,既简洁明了又全面周致,是不错的方法。
比如2008年河北考生的高考作文《大爱无声》,开篇表明中心论点“地震中我们用坚强、用善良甚至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歌——大爱无声”,然后以三个关键词领起*的三个部分:A.师魂;B.责任;C.无私。
*的第一部分写一名在地震中舍己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用铁的脊梁擎起了学生希望的天空,用坚强的臂膀挽起了学生弱小的生命,用爱心重建了一个个完整的家庭”,展现伟大的“师魂”;第二部分感慨“再多的语言也无法形容您对百姓的关心”,歌颂爱民如子、日夜劳碌在救灾第一线的国家;第三部分写道“于是我们便看到了那洒脱的纵身一跃,感受到了那一片片赤诚的爱国之心”,赞美全然忘我、无私奉献的子弟兵——三个部分都紧扣关键词,在展示灾区典型事件的同时,对“大爱”的主题进行升华。
三段式写作方法

三段式写作方法高考备考写作专题1三段式作文法重点诠释: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一篇书面表达按三段的写作模式谋篇布局。
就整体篇章结构而言,如何把握较大的写作空间,三段式的写作模式为最佳选择。
三段式的模式写法通常为: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或者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事件及时点出。
2.第二段要摆出事实或提出论据,或者把事情发展的经过详细写出来。
3.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或理由。
注意:要学会使用过渡词。
过渡词犹如“桥梁和“粘合剂。
恰当地使用过渡词可避免结构松散,层次分明,表意不清等弊端,使文章条理清楚,文字连贯流畅。
常用的过渡词有:递进型:also, (and)besides, what’s more, moreover,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even, what’s worse, worse still, to make matters worse, for the worse, n ot only…but also等;解释型: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or, namely, if fact, in reality, as a matter of fact等;转折型:however, but, yet, nevertheless, instead, 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 等;列举型:firstly…secondly…finally,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等举例型:for example, forinstance, such as, that is, like, take… for example等;因果型:because (of), since, now that, thanks to, due to; thus, therefore, as a result (consequence),so… that, so that等;让步型:though, although, in spite of, despite 等;顺序型:first…next…and then…finally, first…then…after that…finally 等;并列型:and, both…and, or, either…or, as well as, 等时间型:afterwards, soon, later, the moment/ immediately/ on doing,hardly…when, no sooner…than 等总结型:in a word, to sum up, in short, on the whole, in conclusion 等见解型:in my opinion, personally speaking,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I’m sure 等条件型:if, as long as, so long as, on condition that , unless 等写作典例:假设你是李越,你的加拿大笔友Steve来信说,他和他的一些同学正在学中文,请你推荐两本学中文的词典。
作文指导之--谋篇布局

作文指导之--谋篇布局高考作文规范结构议论文常见结构:总分式、对照式、层进式、并列式总分总+并列式规范结构部分:总--引出观点第二部分:分析评议观点分确立分论点进行分确立第二分论点进行分析确立第三分论点进行分析总--第三部分深化、总结观点部分:总论。
引出观点要求:这一部分因为处于篇首,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印象,所以要多花些功夫,可运用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力求写得精彩,同时要紧扣中心论点,快速入题,防止绕圈子。
例:关爱是什么?关爱是体贴,是夜半时分书桌上不凉不烫的白开水;关爱是温馨,是病床前幽香的百合;关爱是同情,是乞丐碗中一枚枚铮亮的硬币;关爱是关注,是山区孩子捧着书本的喜悦。
第二部分:分论。
可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
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何以从水中上岸?原来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
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以“沉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思路点拨】关键词是“沉潜”,表现材料主旨的一句提示语是“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
由此及彼作横向联想,“沉潜”之于人生同样十分重要。
在不利形势和条件下,只有沉潜蓄势才能取得成功。
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取两个最佳论述角度:人生为什么要沉潜蓄势?人生应该怎样去沉潜蓄势?【专题指导】本节主要练习的结构模式是“总—分一总”,但重点谈的是中间主体部分的“分”,即分论。
动笔前应该围绕中心论点精心提炼和拟写分论点,并将其放在每一层的段首,拟写分论点的要求是: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分而有理就是列举推敲分论点的角度要科学合理,重心准确。
高考作文谋篇布局的几个步骤 2

高考作文谋篇布局的几个步骤一、拟一个漂亮的标题。
1、“题好一半文”。
好的标题言简意赅,醒目新颖,引人读兴,能强化主题,适当提高作文的分数。
因此,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视。
2、给作文拟题时,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
(1)概括内容。
标题必须概括内容,做到“题括文章,文切题旨”。
福建中考题:“爱心,与生命相生相伴;爱心,与生活息息相关。
有人说,爱心如阳光似春风;有人说,爱心是压力是动力;有人说,爱心是负担是无奈……有人渴望拥有;有人坦然享用;有人无私奉献;为他人、为社会、为自然……请以“爱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如:《爱的故事》《温馨的港湾》《爱满校园》(2)观点鲜明。
题目要观点明确,感情色彩浓郁,不令人费解。
一提到家,就会给人亲切、温馨之感。
家是我们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家,小到血亲之家,大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整个地球。
我们每个人都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充当着不同家庭的成员。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家”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示例:《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我爱我家》《有家的感觉真好》《家,让我说爱你不容易》《家,一首爱的交响曲》《爱家的人》观点鲜明,感情色彩浓郁。
(3)新颖别致。
题目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让人一看就觉得你的文章不同凡响。
“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绿”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
时下,也风行“绿色”: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奥运……请以“绿”或“绿色”为话题,自拟题目。
示例:《着一袭美丽的绿袍》《绿色的梦》《绿色北京》《绿色的回忆》《绿之歌》等,新颖别致,使文章与众不同。
(4)简洁生动。
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定要有高度的概括性,不能罗嗦,要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希望,是人生奋斗的远大目标,是平凡生活的小小期待。
希望是生命之舟的原动力,希望可以将人引向辉煌,也可以将人诱入歧途。
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谋篇布局

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谋篇布局高考作文指导之议论文谋篇布局易错点: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
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
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
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实例分析: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的中间主体部分:“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123

高考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技巧)专项一议论文的结构考场作文思路必须清晰,必须是在设题要求范围内的一条线或一个圆,不能芜杂,不可枝蔓。
而一篇成形的考场作文,思路的唯一外现方式就是文章的结构。
所以考场作文对文章进行精雕细刻是非常必要的。
精彩的文章结构,让文章犹如精心打理过的园圃,芳香宜人又精巧别致。
常言说:“车行有道路,文行有思路。
”文章没思路等于车离轨而行,虽然可以前行,但随时有翻车的危险。
考场高分作文,主要是文思有新意而成为“佳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考作文给了同学们更大的更宽的思维空间,文思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场作文时,由于时间紧,往往写得比较匆忙,就有可能会出现诸如结构无序、局部结构不完整或结构不规范等情况。
其原因在于:1.写作前缺少精心设计。
2.在构思布局阶段,缺少辩证思维。
3.平时写议论性文章较少,或者在写作时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
4.对高考作文特别是议论文的要求理解不清,即使作文有文体不限的要求,也要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结构功夫。
结构太过简单。
怎么能得到高分呢?结构可以说是文章的骨架,没有骨架,血肉无所附着,文不成章。
考生作文时应谨记下面四条要求:第一,结构必须完整,开头、主体、过渡、照应、结尾缺一不可。
第二,不应只是三段形式的结构,记叙文讲求情节的波澜,散文力求“形”“象”丰富,议论文讲求严谨的逻辑关系——或层进,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老三段”的作文水平绝对不是高中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结构必须匀称,不能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不能小头小脚大腹便便,不能大头大脚主体干瘪。
第四,结构必须符合文体特征,应注意各种文体中各种表达方式的主次关系。
那么,学生采用率较高的议论性的考场作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呢?议论文的结构布局是指通过某种合理的论证方式把论点、论据有机地组合起来。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的整体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凤头分析问题(本论)------猪肚解决问题(结论)------豹尾一、凤头------引论提:提出论题、论点“万事开头难”,作文的开篇往往奠定了全文的走向与谋篇布局,阅卷老师也能从中看到考生的思想才智,因此精心打造好作文开头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作文谋篇布局三法写作教学1010 0753高三作文谋篇布局三法中学生怕写作文,怕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而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
就高考(高考新闻,高考说吧)《考试说明》中对的分项要求来看,在“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对作文的构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新颖”,又要“巧妙”。
下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结构谋篇的方法。
一、串点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题:[例文]感受中学生活——高三进行曲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紧张,不容置疑。
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
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
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
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
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
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
”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
”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
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
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
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
“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
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
“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
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
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
而这篇作文,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
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
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上“谋篇布局”的水准。
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
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1、选点的数量。
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
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
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像上一篇中,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
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二、起兴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
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比如下面这篇文章:纵身入水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边,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还有一些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冷的,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
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
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
当然还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船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做什么事都过于小心翼翼,十拿来九稳才付诸行动,那往往也就失去机遇了。
现在人们都说,庸者丧失机遇,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
而要创造机遇,就必须有“一跃入水”的冒险精神,否则将很难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民展身手。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种人。
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蹲在池边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
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这篇文章,由入水的“三种方法”作为引子,然后分析各自的利和弊。
在此基础上,联系到社会现实生活,最后导出规劝。
整个文章,条理清晰,环环相扣。
这样的结构方式,易于操作,且所说的道理,也便于人们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前面所说的故事,一定要能起到起兴的作用,后面的延伸内容跟前面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不能油水分离,互不沾边。
另外,一定要能做到“由此及彼”,在“彼”上大做文章,作为重点来写。
三、追问所谓追问,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在说理文中特别有作用。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可以展开分析;有因必然导致果,会出现什么结果呢?可以展开分析;呈现出的现象是什么样子呢?可以展开分析;怎样去把握它呢?也可以展开分析。
即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去设置问题,展开议论思路。
另外正面可以设问,反面也可以设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便会开阔起来。
比如《说“机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来“设问”展开:机遇是什么?古今中外有抓住机遇取得成功的人和事吗?机遇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吗?为什么要抓住机遇?抓不住机遇会怎样?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即自身要具备什么素质?)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深入地分析,就较容易把问题讲透。
下面来看一篇:坚忍——我追求的品格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坚忍的人;但坚忍,确实是我追求的品格。
幼时,读小说《牛氓》的连环画,主人公亚瑟的坚忍就让我激动不已。
亚瑟流亡13年,经受了饥饿、苦役、毒打和种种凌辱,以致浑身伤残,面目全非,但他献身意大利的独立和解放,抗击教会,决不退缩,最后慷慨就义,悲壮之极。
我国古代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的传说,以及在“文革”中几落几起的伟人邓小平,也让我深深感动。
我觉得,他们的最可贵之处,显然也是坚忍。
这种坚忍,意味着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执着奋斗,意味着面对挫折不屈不挠;坚忍,是钢铁意志与忍性战斗精神的结晶。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也许我们难以回避失败,但我们不能不追求坚忍。
我是贫困山区的一名“山里娃”,在我们这里,挑一担水要爬两道坡,下一条沟,但在12岁时我就开始自己干了。
上初中,我每天要往返崎岖山路十几里,但从来没有迟到过。
考上县高中后,我每半个月回家拿一次干粮咸菜,凭着这样的“低消费”苦赘了三年。
为了挣点“外块”,我下煤窑推过“煤斗车”,到车站当过装卸工。
作为一名大山的孩子,大山使我饱尝了岁月艰辛,也锤炼了我的坚忍。
真的!在我们这里,为了生活,坚忍是你的必须;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你就必须坚忍。
坚忍,才能使人吃苦耐劳而无怨无悔,遇到困难不消极悲观。
坚忍,也培养了我轻易不服输的性格,并使我最终怀着稳操胜券的决心走进今天的考场。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自己已经有多么坚忍,比起前面那些志士仁人,我的坚忍不过是“小菜一碟”,而且,我人坚忍,只是生活压力下自然的锻造,远远不是奉献社会的自觉追求。
作为一名18岁的男子汉,我最欣赏的是那身漂亮的“国防绿”。
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军校,第二志愿还是军校。
军校,将像一个红色的摇篮哺育我成长;军校,将像一个火热的熔炉给我淬火加钢;军校,将在我心头树起理想的旗帜,让我掌握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过硬本领。
这一切,也必然将我锻造得更为坚忍。
请祖国放心,今后,我有信心以更自觉的追求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
当然,如果我失败了,我也绝不气馁;回到我的家乡,我同样会用大山给我的坚忍,开始新的追求……这篇临场作文在首段明确观点后,是这样展开思路的:第二段在列举事例后回答了“坚忍是什么”这一问题;第三段在记叙了自身的经历后,回答了“具备了坚忍品质会怎么样”这一问题;第四段通过设想,回答了“怎样才能培养出坚忍品质”这一问题。
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设置问题来展开分析,不仅思路清晰,而且说现不觉单薄。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不宜明显以“设问”修辞格的形式出现,在每一小段的前面设一问题,然后作答。
像上文,“问”在暗处,“答”有明处,行文自然流畅。
∙ (1010 074723)∙ (1009 104034)∙ (1009 094950)∙ (1009 080822)∙ (1009 080341) ∙ (1009 075906) ∙ (1009 075530) ∙ (1009 075015) ∙ (1008 072248) ∙ (1008 07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