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心理的概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1章 绪论

所谓教育性原则就是指一切学前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 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可能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日记法 2. 传记法
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 验项目和量表, 来了解 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
谈话法也是研究学 前儿童心理的常用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二、 我国古代的儿童观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思想, 根据正式文字记载, 在2 5 0 0多 年以前, 我国就已经开始有了丰富的儿童心理学思想。如在对人性的看法上, 有《 三字 经》 中“ 人之初, 性本善。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三、 近现代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四) 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 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 2. 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也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原 则。
(1) 新的需要。 (2)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第五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 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受古希腊先哲和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人多半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 , 即 成人的雏形, 认为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 因此, 也就没有必要和可能来研究儿童。人 们甚至从未想过,腊、 古罗马社会, 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 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
念
(二)幼 儿的概
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主要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小学之前
的心理发生发张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Page 3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遗传x环境、多因素(遗传、环境、
教育、家庭、自我) (二)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三课 第四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学心理发展的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Page 1
第一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教学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Page 9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把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原 则总结为五条:
(一)发展方向的原则 (二)相互交织的原则 (三)机能不对称的原则 (四)个体成熟的原则 (五)自我调节的原则
Page 10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依据里比多发展“性感区” 为标准,把里比多的发展 分为五个阶段 (一) 口腔期(0岁到1岁) (二)肛门期 (1岁到3岁) (三)性时期(3岁到6岁) (四) 潜伏期 (6岁 到11岁) (五)生殖期 (12岁以后)
三、教育(影响人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自我主观能动性(自我的努力)
因素)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决定性
Page 8
第四课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教学内容: 一、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三、埃里克森的心里发展观 四、华生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五、斯金纳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七、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八、维果茨基的心里发展观 九、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摘要: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认知发展2.情绪情感发展3.社会性发展4.个性发展5.语言发展三、研究方法与实用性正文: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旨在揭示幼儿在认知、情绪、社会性、个性和语言等方面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在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家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和培养幼儿,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
1.认知发展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主要关注幼儿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发现幼儿在面对新事物时,会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情绪情感发展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研究关注幼儿在情感表达、情感理解和情感调节等方面的成长。
幼儿期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后期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幼儿的情绪需求,引导他们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素质。
3.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着重于幼儿在与他人互动、建立人际关系和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
通过研究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我们可以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4.个性发展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研究旨在探讨幼儿在性格、兴趣、动机等方面的特点。
个性发展具有独特性,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
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尊重、理解和关爱幼儿,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5.语言发展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关注幼儿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等方面的发展。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他们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个体心理的发生
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儿童出生时,可以说没有心理,如果说有心理活动,那也只是最简单的感知活动,与生理活动难以区分。
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人类的知觉和注意,记忆,表象和想象,思维和语言,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特征,都是在出生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
因此,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每个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表现是不同的,其心理发展有或早或晚之别。
但是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和顺序大致相同。
相同年龄儿童的心理,一般都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
同时,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并不是
孤立的进行的,他总是受到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是,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也不是不可捉摸的,而是有规律可寻的。
这一切说明,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客观规律所制约。
这些规律,包括制约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本身的规律和制约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作用的规律,研究这些规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每一种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展,虽然都服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
分别研究这些特点和规律,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谈话法 例如,某班老师想了解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在提问时应该特别注
意孩子的表情,尽可能保护孩子幼小的内心,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避免伤 害、吓唬儿童。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作品进行分
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最常见的是 对儿童的日记、绘画作品、工艺制品等作品进行 分析。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思考: 你认为,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
究意义有哪些?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丰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2.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儿童观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一章 绪 论
本课重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意义 4.研究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一)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发展心理学
是基础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五)作品分析法 【案例分析】
受虐女童笔下的《幸福的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特殊性原则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类型
(一)横断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混合研究设计
例如:瑞文测验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1章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
1.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婴幼儿时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认知能力经历了显著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感知、注意力、记忆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并揭示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2.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儿童在0-6岁之间,经历了从听觉感知到语音产生再到语法建构的语言发展过程。
通过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揭示了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社会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律。
3.社交发展也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与家庭成员、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的社交技能和社交意识。
通过对儿童社交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的行为特征、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变化和规律。
4.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也关注儿童的情感发展。
儿童在早期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体验到各种情感的表达和调节。
通过对儿童情感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情绪感受、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5.动手能力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儿童在0-6岁之间,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和操作,逐渐掌握并发展出各种动手技能。
通过对儿童动手能力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总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儿童在0-6岁之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 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 (1)认识过程
• 认识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 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的过程。包含 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想象、言语和 思维等过程。
• 它包含动机、需要、兴趣、理想、价值观 和世界观等。
• (2)个性心理特征
•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 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 、气质和性格。
(二)心理的实质
•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换句话说 ,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 1.心理是脑的机能。 • 心理活动是由于大脑活动而产生的,脑是
• 【案例分析】
• 1.长沙某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科学 “ 认识风”的活动中,教师问幼儿:“一位
• 一、气质的概念和分类 • 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气质
一词,如描述某人气质高雅脱俗,那么心 理学中提到的气质与生活中的气质概念是 否相同呢?”
• (一)气质的概念
• 气质是个体所特有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 力特征。
• 二、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感情 • 三、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四、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三节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 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 (一)客观性原则 • 所谓客观性,就是按现实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 (二)发展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指的是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 • (三)教育性原则 •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贯彻教育性原则,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职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第一节 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心理的概念
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二、理解
1.心理是脑的机能。
黄金女郎
星星的孩子
人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基于正常的人脑
大脑的发育左右心理发展的进程与水平
心理学上的 2岁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狼孩与猪孩
环境对于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客现环境中的信息是大脑加工的原材料
3.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我给龙虾 喝豆浆
经验的影响(成人与儿童)
文化的影响
三、心理学的内容结构
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调控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