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的胜利与转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的胜利与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最具里程碑意义的战役之一。
作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这场战役决定了欧洲战场的走向。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对苏联的胜利和转折的关键因素。
一. 力量对比与战略部署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之时,德军在力量对比上明显占优势。
然而,苏联在战略布局上却占据了有利地理位置。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在地势上给苏联方面提供了良好的防御条件。
同时,苏联采取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防守策略,有效地压缩了德军的活动空间。
二. 人民抵抗与士兵英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展现了强大的人民抵抗精神和士兵的英勇。
苏联民众不惧困难,坚决配合军队进行战斗。
工厂、工人和平民纷纷加入抵抗队伍,组成了一支庞大而有力的抵抗力量。
苏联士兵则奉行“宁死不屈”的信念,英勇抵抗德军的进攻,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三. 刚毅的指挥与战术灵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指挥官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初期,保卫方在迅速撤退之际,苏联最高统帅部任命了前线指挥官瓦西里·楚科夫为斯大林格勒战区司令员。
楚科夫以其刚毅的指挥风格,有效组织了抵抗战斗。
苏联还采取了战术灵活的战斗方式,通过地道战、街区战等战术手段有效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
四. 伏尔加河对德军的阻击伏尔加河成为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最后一道屏障。
苏联军队紧紧守住了伏尔加河河岸,使德军无法渡河。
这一阻击打乱了德军的进攻节奏,给苏联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同时,苏联通过炮火控制伏尔加河上游的桥梁和航道,阻止了德军的补给和增援,重创了对方的士气。
五. 外援的关键支持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得到了关键的外援支持。
英国和美国通过运输援助行动,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
这些援助对保卫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有效增强了苏联的战斗力量。
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的胜利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德军先投入的大规模进攻让苏联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但苏联凭借坚韧的防守、勇敢的士兵以及指挥官的杰出才能,最终取得了抗击德军的胜利。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转折点1942年6月22日,德国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企图摧毁苏联的经济和战略能力,将苏联击败。
在德军迅速推进的初期,苏军遭受了巨大的挫折,失去了许多重要城市。
然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成为苏联反击德军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何成为苏联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一、战略意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南部的重要要塞和战略要地。
德军占领斯大林格勒后,可以掌控伏尔加河的交通要道,威胁到苏联的军事物资运输线。
苏联方面深知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因此采取决心坚守的态度。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军削弱了德军的进攻力量,使其陷入了战术上的胶着状态。
这为苏联筹集兵力,准备反击奠定了基础。
二、士气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苏军官兵在敌人的猛烈攻势下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勇气。
他们不怕牺牲,坚决保卫斯大林格勒。
随着战斗的进行,苏军士气逐渐恢复,士兵们产生了强烈的斗志,并发誓要战至最后一刻。
士兵们的英勇表现和坚定的信念为苏联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指挥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将领乔科夫托夫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冷静、机智地指挥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了对战局的全面掌控。
乔科夫托夫在策略上采取了合理的布局,善于运用兵力,精确地抓住德军的弱点。
他指挥下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术表现,最终击败了德军,实现了苏联的转折。
四、国际影响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苏联的坚定抵抗和最终的胜利为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树立了榜样。
它向世界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德国并非无敌,可以被击败。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上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士气,推动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总结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
它不仅在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在士气、指挥和国际影响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1942年,纳粹德国进军苏联,斯大林格勒成为了战争的重要战场。
在这里,苏联红军和纳粹德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对苏联的战争局面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于整个二战的战局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二战局面的影响。
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事件1942年,纳粹德国向苏联展开了夏季攻势,企图征服苏联。
德军的目标是分割苏联南部的兵力,占领沿伏尔加河地区的高地,以便控制该地区的能源和交通线。
苏联红军抵御了德军的攻势,并组织反攻。
其中,斯大林格勒地区成为苏联红军和德国第六集团军的最后决战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2年7月至9月,德军在战役初期迅速占领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
苏联红军被迫进行街头搏斗,给德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第二阶段从1942年9月至11月,苏联红军实行反攻,逐步收复了失地,并挫败了德军的攻势。
第三阶段从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苏联红军全面反击,歼灭了德军的主力,占领了斯大林格勒。
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1. 形势扭转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苏联红军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困难之后,苏联军队终于开始取得胜利,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打法。
这种打法的主要特点是建立核心力量,并把兵力集中在关键位置,使红军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战能力。
随着红军实力的增强,他们开始对德军展开反攻。
2. 战略转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苏联军队不再被动防御,开始向攻势转移。
苏联红军已经掌握了决定胜败的战略,开始主动向其他地区发动进攻。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战争局面发生了转变,苏联红军逐渐占领了更多的领土,并伺机向德国本土发动进攻。
3. 影响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整个二战战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与同盟国的勝利使纳粹德国的士气受到重创,瓦解了希特勒的优势。
随着苏联红军逐渐占领更多的领土,美英同盟国和苏联爆发了全面反攻战,逼迫纳粹德国签署《开罗宣言》后,被迫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结束了二战。
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后感模板

2024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观后感模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苏德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保卫战之一。
这场战役在世界历史和军事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展现了苏联人民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观看电影《斯大林格勒》后,我深深被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所震撼,也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首先,电影中再现的战争场景让我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
整个斯大林格勒城市被强大的德军围困,苏军和平民陷入了极度的困境。
战场上的每一幕都充满了死亡和痛苦,战士们面对着强敌的进攻,不惧艰苦,坚决抗击。
有时候,不仅是德军的强大战力,更让人心惊肉跳的是城市中的饥饿、疾病和恐惧。
电影中呈现出的这种残酷现实使我深刻认识到战争是带来毁灭和伤害的。
其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展现了苏联人民的坚韧和无畏精神。
苏军和平民面对着如此极度困境,他们没有被恐惧所吞噬,相反,他们发挥出顽强的战斗意志,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守护自己的家园。
电影中呈现出的那种不屈不挠、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我。
他们面对着死亡,但选择了继续战斗,继续保卫斯大林格勒。
他们的坚韧和勇敢使我深受感动,也给我带来了深思。
最后,这场战役也使我思考战争的意义和价值。
战争是人类最不可控制的恶棍之一,它带来的无尽的痛苦和牺牲是难以估计和弥补的。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人民顽强抵抗的象征,但它也是一段人类无法磨灭的伤疤。
是什么让人们不顾生命的安危去保卫家园?是什么让人们不惜牺牲一切去追求胜利?这些问题困扰着我。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只有伤害和毁灭,而和平、和谐与发展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
我深深希望战争能够远离人类,并且人类能够珍惜和平,共同追求发展。
通过观看电影《斯大林格勒》,我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有了更加真实而深入的了解。
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坚韧精神让我深感震撼和思考。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而和平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电影中的故事唤起我内心对和平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深厌恶,也更加坚定了我珍惜和平、追求和谐的信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响与意义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响与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苏联与纳粹德国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于1942年至1943年间进行。
这场战役对于二战的结局以及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响与意义。
一、战略意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被誉为二战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纳粹德国东线战区的计划中,占领斯大林格勒被视为打通莫斯科与里海之间的主要要冲。
然而,由于苏联军队坚决抵抗,纳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遭遇了沉重的失败。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成功地保卫了斯大林格勒,不仅打破了纳粹德国东线战区的进攻势头,更迫使纳粹军队开始进行战略退却。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改变了战局格局,为苏联在东线的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盟军在西线的胜利创造了前提。
二、战术影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战术,对纳粹德国的进攻发起了有力的回击。
其中,苏联军队在城市战斗中充分利用了街道与建筑物,形成掩体防守,有效地限制了纳粹军队的机动性。
而且,苏联军队不断地利用反突击战术,以小股部队对纳粹军队进行打击,削弱了其战斗力。
这些战术的运用提高了苏联军队的防御能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纳粹军队的进攻势力。
三、士气影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苏联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增强了苏联人民的士气和民族自豪感。
斯大林格勒成为了一个象征,代表着苏联人民与纳粹德国进行坚决抗战、保家卫国的精神。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播,激励着苏联军队及国民继续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反攻胜利。
四、国际影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在苏联内部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对苏联及其人民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坚忍给予高度赞扬。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为盟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信心,使他们更加坚定地与纳粹德国展开协同作战。
此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也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期的国际格局,使苏联在战后的和平谈判中取得了更有利的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和影响力的战役之一。
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战役最终以苏联的胜利告终,为整个战争局势带来了重大的转变。
一、背景斯大林格勒位于南部的伏尔加河畔,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交通要冲。
上世纪40年代初期,希特勒为了扩大德国势力范围,决定征服整个苏联。
斯大林格勒成为苏德战争中的关键地点,两国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争夺。
二、战役始末1942年6月,德军发起大规模的斯大林格勒攻势,希望能够迅速占领该城。
苏联方面派遣了大量兵力进行顽强抵抗,双方展开了血战。
德军虽然占领了城市的一部分,但苏联士兵在街头巷尾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使得德军无法轻易突破。
斯大林格勒的战斗持续了几个月,双方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战斗。
尤其是在冬季,苏联利用严寒的天气优势对德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
最终,苏联在1943年2月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德军被迫投降。
三、战役意义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对于苏联和整个战争的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胜利打破了纳粹德军在东线的连胜势头,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全局。
这是苏联第一次在防御战中获得重大胜利,给予苏军极大的士气提振,并且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对德国的看法。
其次,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纳粹德国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迫使他们被迫采用防御策略,这对于苏联和同盟国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最重要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纳粹德国的士气产生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成为德军势力的衰落之始。
此战不仅导致德军人员和装备的巨大损失,也暴露了德军指挥能力的局限性。
四、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胜利标志着二战东线战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这场战役不仅体现了苏联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也为后来苏联的反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人间壮举,值得被全世界所记住和怀念。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转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转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期间苏德战争中的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
本文将分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胜利的转机。
一、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斯大林格勒位于沃尔加河下游,地势险要,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
这个城市的占领可以直接威胁到苏联南方的工业中心乌拉尔山脉及其周边地区,对苏联的后方保障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卫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卓越的指挥才能苏联军方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展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
斯大林将军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以其刚毅果敢的决策和精准的战术调度,有效地组织了对德军的顽强抵抗,并稳定了前线的局势。
三、士兵的顽强抵抗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士兵表现出极度的顽强抵抗精神。
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数倍于己的德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
苏联士兵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敌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生命的长城。
四、德军疲惫和物资不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苏德战争的后期,使得德军在战略、战术和物资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
德国军队前线长期作战,士兵疲劳不堪,属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而苏联则能够利用这一时机,采取精确且有力的反击行动。
五、苏联兵员优势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苏联军队兵员的数量优势也是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苏联不断向斯大林格勒输送人员和物资,使得德军在人员上面临严重不足的困境。
苏联的兵员优势为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道义上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象征。
苏联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鼓舞了苏军和全国人民的士气,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场胜利也成为二战中反法西斯联盟士气的巅峰之作。
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的转机有多方面的原因:战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卓越的指挥才能、士兵的顽强抵抗、德军疲惫和物资不足、苏联兵员优势以及道义上的胜利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了转机性的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战役成为了二战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战役之一,永远纪念在斯大林格勒英勇守卫祖国的战士们。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性战役。
这场战役从1942年8月23日开始,至1943年2月2日结束,是苏联与德国纳粹军队之间进行的一场残酷战斗。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对于改变二战的走势以及保卫苏联祖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性、背景及战斗过程进行讨论。
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重要性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畔,是苏联军事防线的关键节点。
若德国纳粹军队占领该市,将可以直接威胁到苏联其他地区。
此外,苏联的赫尔曼·戈林火箭研究所也位于斯大林格勒附近。
若该地被德军控制,将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布局造成巨大威胁。
二、战斗背景二战初期,德国纳粹军队凭借其高度机械化战斗能力迅速占领波兰、法国等国,并展开远征斯大林格勒的计划。
1942年夏季,德国发起了“巴巴罗萨行动”,企图进攻苏联。
斯大林格勒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
三、保卫战的决定性战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由苏联红军和德国纳粹军队展开。
德军以实施“诡计行动”的方式占领了大片区域,并迅速推进至斯大林格勒市区。
然而,由于对苏联顽强抵抗的低估,德军没有充分准备和扩大其攻击力量。
苏军趁机发动反击,形成了斯大林格勒市区的钢铁防线。
四、斯大林格勒的残酷战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发生了一系列残酷战斗。
双方进行了多次激烈的街头战,德军发动了多次猛攻,但都被苏军坚决抵挡住。
苏军战士们顽强抵抗,毫不退却,采取了地道战等战术来对抗德军。
经过长时间的残酷战斗,斯大林格勒市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之一。
由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耗费了大量兵力和物资,使得其它战线的攻势受到了限制。
苏军通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迫使德军停止了其进攻计划,逐渐转入守势。
六、胜利的来临1943年2月2日,苏联红军发动了令人震撼的冬季攻势,与德军展开全面战斗。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苏联最终获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答题纸(2012 —2013 学年第1 学期)课号:课程名称:战争简史改卷教师:学号:8 姓名:闵昌运得分: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胜败启示录闵昌运(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摘要:1941年底德军兵败莫斯科城下,为重新夺回战略主动权,1942年7月,德军集中大量兵力在西南战线发动攻势,进攻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奋起反击。
双方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进行了长达六个半月的残酷激烈的大决战,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
苏联军民之所以赢得胜利归功于: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
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德国正文:1941年6月22日凌晨,希特勒撕毁苏德互补侵犯条约,德军实行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5000架飞机,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
战争初期,德军由于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实力雄厚,装备精良,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轻易撕毁苏军防线,深入苏联境内达600公里。
苏联由于对战争估计不足,遭受重大损失。
大片领土沦陷,苏军有数百万军队伤亡并有近300万军队被俘。
德军剑指莫斯科并于1941年底攻到莫斯科城下。
由于苏联军队的顽强抵抗以及源源不断的后备军力的投入战场,再加上当时莫斯科的严寒天气,最终将德军战车阻挡在莫斯科城外,苏军随后发动了大规模反击,收复大片失地并歼灭大量德军。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削弱了德军的士气并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抗击德军的信心!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后,被迫放弃全面进攻,于1942年夏在苏德战场南翼实施重点进攻,企图攻占高加索油田和斯大林格勒,切断苏联的战略补给线。
1942年5月,由于苏军铁木辛哥元帅发动的拙劣攻势,使得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挫败苏军的进攻并歼灭俘虏了25万红军,其中大部分是预备军。
这使得当德军发动攻势时,局势变得豁然开朗,苏联人无法阻挡德军向南涌进的狂潮。
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
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
德军于是兵分两路,分为A集团军和B集团军。
A集团军负责进攻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主要由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组成,任务是直取斯大林格勒,消灭集结在那里的敌人部队,占领这座城市并切断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交通。
于是闻名中外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正式打响!斯大林个格勒战役历时6个半月,交战双方投入了数百万的军队以及大量坦克飞机火炮,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下面仅就此次战役中苏联取胜的因素以及德军失败的原因作些探讨。
一、苏联取胜的因素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德国的入侵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德军深入苏联腹地,苏联大片领土丧失,家园被毁,大量苏军伤亡或者被俘,整个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但是英勇顽强的苏联军民未被德军的侵略所征服,他们在忍受极为惨重的代价下依然坚持抗争。
斯大林曾经说过一句话:“除了苏联,没有任何一个别的国家可以丧失这么多的领土而仍然能够继续坚持战争。
”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战争最危险的时候,苏联政府机关已经撤退到后方,但斯大林仍然留在莫斯科,表明了坚决抗击的斗志。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在红军节节败退、动辄数十万人马遭受全歼的艰难日子里,斯大林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发过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要求各部队无条件地扼守所占阵地,绝不后撤。
领袖的抗争意志感染着每一位苏军士兵。
一步也不能后退!这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口号。
必须顽强地坚守每一个阵地,坚守每一寸苏联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为残酷的时候,苏联军民面对大火、破坏、废墟和狂轰滥炸,没有绝望,没有屈服,他们向法西斯侵略者显示了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保持平静而不惊慌失措。
顽强的斗争着,坚持着,静静地积蓄力量,等待着反攻的那一天。
正是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使得他们坚持到了战争的最后,歼灭侵略者并取得了胜利!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战争初期,苏联遭受到巨大的损失,但经过一年的战争以及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也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和装备。
尽管苏联军队损失巨大,但其人力的储备却远比德国人庞大。
斯大林格勒战役地区位置靠东,所以也就比较容易接受从东方来的援助,这对该城的防御大有帮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因为德军是攻击者,所以他们的消耗率经常要比守军高,同时他们又比较经不起这样的消耗,而苏军却能从乌拉尔山以东的地区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员装备补给,实力的此消彼长慢慢发生,局势开始变得对苏军有利。
苏联军队最后也能积蓄足够多的力量从侧翼突破以包围德军,并最终歼灭俘虏德军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苏德战场上的战争不仅是交战双方军队装备的数量、素质以及综合实力的比拼,很多时候还要考虑到苏联的天气状况地理状况以及苏联落后的交通。
一位德国军官曾这样描写苏联的景色:这个空间似乎是无限的,真是一望无际。
景色的单调,森林、沼泽、平原的广大都使我们在心理上感到压迫。
良好得大路极少,到处都是恶劣的小径,一场大雨就把地面迅速变成了泥潭,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每走一步都要陷进去。
村庄是既穷又丑,所看到的尽是木屋草棚。
天然环境的艰苦也使人类变得麻木不仁—他们对于气候、饥渴甚至于生死、天灾、人祸都同样地没有感觉。
苏联不像西欧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网,所以德军的闪电战在苏联广袤的领土上所能发挥的作用远不及法国战场那样迅速猛烈而有决定性。
而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到11月底,冬天已经来临了。
严寒的天气迟滞了德军的防御和军事移动,而苏军则利用这个机会组织起大规模的反攻一举突破德军两侧的脆弱防线,获得战场主动,包围并歼灭了德国侵略者。
二、德军失败的原因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1942年7月23日,德军攻势进入高潮,进展之顺利甚至出乎德军自己的预料。
此时的希特勒准备进行一次赌博。
当时苏军正在南部战线全面后撤,一路迅速向东撤到斯大林格勒,另一路向南退守顿河下游把守高加索油田。
德国必须当机立断:是集中力量拿下斯大林格勒,封锁伏尔加河;还是把主要矛头指向高加索,以夺取苏联的石油。
然而希特勒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错误的认为苏军已经无力进行抵抗,斯大林格勒在向前推进中唾手可得,不必在这个方向使用重兵了。
所以他不顾参谋部和前线指挥官们的劝告,放弃了德军原定的作战原则,决定加快进攻节奏。
于是在讨论德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军事将领会议上,他作出了同时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决定并下达了第45号训令,同时向两个方向进攻。
正是这个疯狂的作战计划使本来占尽优势的德军部队被分到了多个战役方向,无形之中分散了德军的作战兵力,犯了兵家之大忌。
此时,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方向就只剩下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而苏联军队却接连不断地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大量集结兵力,仅依靠保卢斯的力量根本无法攻克斯大林格勒。
当希特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又紧急命令进攻高加索地区的第4集团军挥师北上,向斯大林格勒进发,但此时朱可夫指挥下的苏军已经有力量抵挡这次进攻。
更加糟糕的是,由于第4集团军的调离,高加索前线的进攻也受到挫折。
结果是两线都遭遇挫败,竹篮打水一场空。
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自从1942年夏季会战以来,德军的目标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也就足以帮助瘫痪对方的抵抗。
现在他们的目标却已经变得十分明显—斯大林格勒,这就丧失了声东击西的利益,所以红军当局胆敢使用其预备队而毫不犹豫。
而且德军一再进攻斯大林格勒,不过进展很轻微,一再攻击不下,这个地区的心理重要性也就随之升高,而且这个地名本省就增强了这种心理作用。
斯大林格勒对于苏联人民是一种精神象征,而对于希特勒则变成了迷魂汤。
它使希特勒陷入了催眠的状态,他完全忘记了一切战略影响,就这样让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死耗着,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并最终灭亡!任何头脑冷静的战略分析家都能立即认清这种持续不断的消耗战是不利的和危险的,而比较经不起消耗的是德国人。
所以当德军集中攻击斯大林格勒并因此不能自拔,它失败灭亡的命运也已经注定!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德军的夏季攻势被希特勒分割成两部分,德军必须同时努力实现两个战略目标:一是夺取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二是占领斯大林格勒。
而德军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实现这两个目标。
同时因为部队被分为两个方向,由于距离后方遥远,需要同时支援两方面的军队,加上交通状况差,地形不利,导致后勤保障出现严重问题。
而当冬天来临,德国第6集团军被围,后勤只能靠空军空运,对于已经遭受巨大挫折的德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战斗力急速下降。
那时德国空军力量已经遭受巨大损失,无法提供足够的运力运输大量军事物资以保障德军正常地军事行动,德军的灭亡也早已可预见。
斯大林格勒同时也是极其残酷激烈的,它消耗了交战双方巨大的有生力量。
苏联由于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部队遭遇伤亡容易快速补充。
而德国方面由于同时在多个战线作战,国内人力物力资源大部分已经利用,再遭遇巨大损失无法完全补充恢复,因此随着战事的延长,苏联德国的优势天平越来越倾向于苏联方向,德国覆灭的命运也已经注定!综上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最终以苏联军民的胜利告终!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联之所以取胜的因素主要有:1苏联军民的顽强抗争永不屈服,2苏联强大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3异常寒冷的天气和苏联落后的交通状况。
德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是:1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兵力部属分散,2集中的进攻遭遇集中的防御,3后勤供应困难,人力物力资源不足。
参考文献[1]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英]李德·哈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0[2] 纳粹德国—部新的历史.[美]克劳斯.费舍尔,译林出版社.2011.09[3] 二战沙场战将全画传之《德军四大战将》.京华出版社.2005.02[4] 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威廉·夏伊勒,上海三联书店.2008.05[5] 致命的错误—希特勒的第45号训令让德军兵败斯大林格勒.战史钩沉[6] 伏尔加卫城记—斯大林格勒战役.闻立欣,域外铁血.2005.04[7] 拯救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常胜将军朱可夫.国防科技.2006.05[8] 苏军高级将领斯大林格勒战役亲历记—最艰难的一日叶廖缅科元帅对8月23日战斗的回忆.军事历史.2006.03[9] 试论二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胜利的军事原因.陈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历史文化版.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