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空气》。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特性,感受空气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认识空气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玻璃杯、纸巾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出一个气球,邀请一名幼儿上台,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
(2)教师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是如何变大的。
(3)教师提问:气球为什么能变大?是谁让气球变大的?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瓶,讲解空气的存在。
(2)教师演示:用空气泵将空气抽走,塑料瓶变瘪。
(3)教师提问:塑料瓶为什么会变瘪?空气在哪里?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气球、一个塑料瓶、一个玻璃杯。
(2)幼儿用空气泵将空气吹入气球、塑料瓶和玻璃杯中。
(3)观察并讨论:气球、塑料瓶和玻璃杯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存在。
(2)幼儿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认识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主题:神奇的空气1.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
2. 空气让气球变大,让塑料瓶变瘪。
3. 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空气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气,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吹气球、吸管喝饮料、风等。
2. 作业题目:保护空气,从我做起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植树造林、减少开车、节约用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认识了空气的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了解空气的基本特征,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活动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2.难点: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气球、塑料袋、漏斗、水、玻璃杯、蜡烛、火柴。
2.环境准备:实验操作台、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引导部分(1)教师出示气球,邀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形状和颜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气球里装的是什么吗?(2)教师邀请幼儿尝试吹气球,引导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师:你们在吹气球的时候,感觉到了什么?2.探索部分(1)教师将塑料袋套在漏斗上,将水倒入漏斗中,邀请幼儿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塑料袋为什么会鼓起来?(2)教师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蜡烛、火柴、玻璃杯验证空气的存在。
师:请你们用蜡烛和火柴进行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3.实践部分(1)教师邀请幼儿用塑料袋收集空气,然后松开塑料袋,观察空气的流动。
师:你们感受到了空气的流动吗?空气是从哪里来的?(2)教师邀请幼儿将收集到的空气倒入玻璃杯中,观察空气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空气和水会发生什么反应?师:通过今天的实验,你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特征?(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空气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空气?五、活动反思1.活动效果: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通过实验操作,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对空气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教师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得当,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3.活动组织: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充分,分组实验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动手,培养了合作意识。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秘密》,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空气》。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空气的重要性,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无色、无味、无形的特性,知道空气的存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无形特性,以及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花草、小动物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塑料瓶、气球、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发幼儿兴趣。
(2)让幼儿猜测,气球里装的是什么。
(3)教师揭秘,气球里装的是空气。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无色、无味、无形。
(2)教师演示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如:花草需要空气呼吸,小动物也需要空气呼吸。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每组一个塑料瓶,用剪刀在瓶底剪一个小口,然后用胶带封住。
(2)让幼儿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水是否进入瓶内。
(3)讨论:为什么水没有进入瓶内?引出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2. 实践活动:塑料瓶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身边的空气请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空气,并记录下来。
答案:空气无处不在,如:房间、教室、公园等。
2. 作业题目:保护空气,从我做起请幼儿思考如何保护空气,如: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等。
答案:多种树、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不乱扔垃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认识到空气对生物的重要性。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特性的理解程度,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空气”。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特性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是无形、无色、无味的,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水、湿毛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吹气球,让幼儿观察气球的变化,提问:“气球为什么能变大?”(2)引导幼儿发现气球变大是因为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
(2)教师提问:“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瓶,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观察。
然后倒掉水,将瓶口对准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压力。
(2)让幼儿动手制作小风车,感受空气的流动。
(2)让幼儿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空气质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空气2. 板书内容:(1)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无形(2)空气的作用:呼吸、吹气球、风力等(3)保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2.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空气的形态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空气的更多作用。
(2)开展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创新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三节《神奇的空气》。
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的性质,理解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明白保护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明白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重点: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湿毛巾、花草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吹鼓的气球,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气球里有什么吗?”让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2. 讲解空气的存在教师用空气泵演示,将塑料瓶内的空气抽走,让幼儿观察瓶子变瘪,说明空气的存在。
3. 探索空气的性质(1)教师让幼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感受空气的湿润;(2)带领幼儿到户外,闻花香,感受空气的清新;(3)让幼儿把气球放在头发上摩擦,观察气球吸附在墙上的现象,了解空气的性质。
4. 讲解空气的用途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幼儿明白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如呼吸、燃烧等。
5. 培养环保意识教师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空气,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等,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出空气中的事物,如气球、花草等;(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分享保护空气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性质3. 空气的用途4. 保护空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空气质量作业要求:用彩笔画出空气中的美好事物,如蓝天、白云、花草等,并注明保护空气的方法。
答案示例:(画纸中间画一片蓝天,下面是绿草如茵的地面,旁边有花草、树木等,上方写上“保护空气,从我做起”)2. 作业题目:分享保护空气的方法作业要求: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本节课学到的保护空气的方法,并尝试实践。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探索》第二节《神奇的空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特性以及空气的作用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 认识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成分。
3. 掌握空气的特性,如浮力、压力等,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知道空气的作用,如呼吸、净化环境等,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教学重点:空气的存在、作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空气泵、气球、塑料瓶、水、滤网、花草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空气泵吹气球,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提问:“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是谁让它鼓起来的?”2. 例题讲解(1)空气的存在:通过吹气球、吹纸屑等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空气的组成:展示空气泵抽取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实验,让幼儿了解空气的组成。
(3)空气的特性:演示浮力实验(塑料瓶装水倒置在水中不会沉),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浮力特性。
(4)空气的作用:讲述空气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注环保。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做空气浮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拓展: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空气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存在2. 空气的组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3. 空气的特性浮力压力4. 空气的作用呼吸净化环境生存必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空气的作用知多少?2. 作业题目: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空气?答案:减少污染排放、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空气的奥秘。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自然现象》中的第2节《神奇的空气》。
详细内容包括:空气的存在、空气的性质、空气的用途、如何保护空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概念,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让幼儿明白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空气的认识,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空气泵、气球、烧杯、吸管、植物、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发幼儿思考: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2)教师拿出空气泵,向烧杯中注入空气,让幼儿观察烧杯内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触摸空气,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讲解空气的性质和用途。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吸管吹动桌面上的纸片,感受空气的力量。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空气的了解。
(2)让幼儿动手制作环保海报,提倡保护空气。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概念:无色、无味、无形。
2. 空气的性质:占据空间、具有力量、能传递声音等。
3. 空气的用途:呼吸、动植物生长、风力发电等。
4. 保护空气:减少污染、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空气”为主题,画一幅画。
答案: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空气形象。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份环保海报。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设计,提倡保护空气,内容包括减少污染、植树造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空气有了基本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空气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巩固和拓展。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科学的探索》第五章节,主题为《神奇的空气》。
本章节旨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难点:让幼儿理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袋、水杯、吸管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塑料袋,一根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空气,感受空气的存在。
2. 讲解空气的基本性质:通过教具演示,让幼儿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3. 空气的作用: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作用,如呼吸、气球膨胀等。
4. 操作实践:让幼儿用吸管吸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化,体验空气的力量。
5.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空气的作用,分享自己的感受。
6.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塑料袋和吸管进行一个小实验,观察空气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空气:无色、无味、无形;空气的作用:呼吸、气球膨胀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事物,找出与空气有关的现象,并和家长分享。
2. 答案:如吹气球、喝饮料时吸管的作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通过讲解和操作实践,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和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内容,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空气的其他作用,如空气净化、气候变化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空气的基本性质: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这一特性是幼儿认识空气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空气》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空气
活动由来:
空气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世间万物的勃勃生机都是因为有空气的的存在,一天,一个孩子无意当中发现,土放在水里会有气泡,孩子们都围成一团观看,教师抓住这一契机,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问题。
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培养幼儿发现事物、探索事物的习惯。
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初步认识空气,让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空气
的存在。
2、每组一个装有三分之一水的透明水槽,吸管、泥土人手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猜谜语,引出课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位好朋友,我们来一起猜猜它是谁?
谜语:看不见、摸不着,闻也闻不到,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寻找空气:
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找一找,什么地方有空气?
2、幼儿讨论后回答,教师作集体记录。
三、实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
里空气的存在。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
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六、延伸活动:
应该怎样保护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