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您值得收藏)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重要知识点归纳(,您值得收藏)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神秘》重要学问点总结(人教版)一、原子构成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颗粒初中化学全部学问点(人教版)上原子的构成质子( )初中化学学问点总结(人教版)原子核中子(无电)原子(不带点) 核外电子(-)质子:与中子一起打算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打算元素类型原子核带来的正电量=核外电子带来的负电量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打算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1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2 不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3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只能指出核外空间消失的时机。
核外电子的布置1 电子层划分标准:电子能量水平及离核远近。
第一至第七层符号为: K 、L、 M、 N、 O、 P、 Q用圆圈表示原子核,用正数表示质子数数)用正数表示,电子层用弧红表示,电子层用弧上的数字表示。
2 排步规律(一低四不超过)(1)能量最低原理(2)每层最多容纳2n2 个电子(3)最外层不超过8层(K层2个)(4)次外层不超过18层,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层。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组成的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是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构成共价化合物的粒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颗粒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与碳原子质量相比,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留意:①原子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②原子量是一个比值,它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不写)。
电子质量很小,质子和中子质量大致一样,可以用原子核的质量来表示,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直接组成的,如汞和铁。
二.元素元素:是一种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原子的总称;打算元素类型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只要质子数一样,无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一样,都属于一样的元素。
中考化学总复习之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二)

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2019年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1、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2、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b、意义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1)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3)计算: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宏观: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5.元素周期表简介 每一横行叫做一个⑪___周__期___,每一纵行叫做一个⑫__族____,每种 元素占一格,每格均包括元素的⑬___名__称___、⑭___符__号___、⑮_原__子____ _序__数__、⑯___相__对__原__子__质__量___等内容(如图)。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021·安徽)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元素符号为N B.属于金属元素 C.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
3.(2020·安徽)磷元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其相关信息如图
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属于金属元素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12原子 质量的12 近似计算公式:相对原子质量=⑦___质__子__数___+⑧__中__子__数____
牢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22·广州)
铷(Rb)原子钟被称作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为铷原子的结构示
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铷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37
化学性质稳定
3.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是⑥__氧__、__硅__、__铝__、__铁__、__钙____。 (2)人体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⑦__氧__、__碳__、__氢__、__氮____。 (3)海水中除了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较高的是⑧__钠____元 素和⑨__氯____元素,即海水中含量较高的盐是⑩____N_a_C_l___。
A.N是一种单质 B.1个N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C.1个N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N中共含有35个电子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1) 原子
(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2. 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4.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A . X 是非金属元素 C .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 C
B.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 -
【解析】 A 、X 是金属元素,错误; B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错误; C、最外层电子数是 8 的结构是相对
稳定结构,正确; D 、该粒子可表示为 X +,错误。故选 C.
知识点 3、离子
知识在线
1. 概念 : 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2. 分类 :
离子
拓展延伸
由几个原子形成的集团带有电荷
2-
离子 );C O3 ( 碳酸根离子 ) 等。
, 它们也叫离子
, 如 SO42- ( 硫酸根离子
);N
O
-
3
(
硝酸根离子
);N
H
+
4
( 铵根
3. 离子的形成 :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 核内质
D .电子层数
【解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电子的得失,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 3、已知 n 个银原子的质量为 mkg , a 个碳原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
bkg ,则银原
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沪教版物质构成的奥秘

│ 考点聚焦
考点 3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 核内质子数和中子 1 .定义:以一种 ________( 1 数都是6的碳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 作为标准,将 12 比较所得的值 ,叫做这种原子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其____________
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 = 1 碳-12原子质量× 12
·上海教育版
某原子质量
│ 考点聚焦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测定出来的 比较得到的 数值 很小 大于或等于 1 单位 质量单位“kg” 规定为“1” 相互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越大, 表示原子的质量也越大
[注意]①电子的质量很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 中在原子核上。②原子的质量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 示,且有如下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上海教育版
│ 考点聚焦
考点 4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 定义 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__________的 最小微粒 不显电性 可以再分 原子 离子
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微粒 不显电性 不能再分
原子 或 带电的______ 阳 离 原子团 ________,有____ 阴 离子之分 子、____
·上海教育版
│归类示例
► 类型三 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命题角度:正确认识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并能理解结构示 意图中各数字之间的关系。
例3
9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得到 电子形成 7 。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______ 其中 x 为 ______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上海教育版
第6课时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构成的奥秘

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构成的奥秘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而了解这些物质的构成和性质则是化学的核心。
本文将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重点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章:物质的基本单位在化学中,物质被认为是由基本单位组成的。
这些基本单位可以是原子、离子或分子。
原子是最小的化学颗粒,具有不可再分割的性质。
不同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
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通过失去或获取电子来实现电荷平衡。
第二章: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92种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元素。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式中的子元素是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
第三章: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密度和熔点等。
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如燃烧、酸碱中和和氧化等。
第四章: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各种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改变,如水从液态变成固态或气态。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组成发生变化,产生一种或多种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并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五章:化学键化学键是将不同原子连接在一起的力,它可以影响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来连接原子,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力连接带电离子,而金属键是指金属中自由移动的电子与金属原子形成的键。
结论:通过对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我们深入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基本单位、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以及化学变化和化学键等都是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知识点。
化学的研究为我们探索和开发新的材料和药物提供了基础,并解释了许多日常现象和实验结果。
最新中考化学复习专项物质构成的奥秘(共36张PPT)教育课件

(4)写出含有铝元素的常见氧化物、碱、盐的化学式各一个:
物质的类别
氧化物
碱
盐
物质的化学式 _A_l_2O__3___ _A__l(_O_H__)_3 A__l2_(_S_O_4_)_3
•
凡 事都 是多 棱镜 ,不同 的角 度会 看到 不同 的结 果。若 能把 一些 事看 淡了 ,就会 有个 好心 境, 若把 很多 事 看开了 ,就 会有 个好 心情。 让聚 散离 合犹 如月 缺月 圆那样 寻常 ,
(2)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小于4个 原子易失__去__电子,不稳定
非金 非稀有气体原子 大于等于4个 原子易得__到__电子,不稳定
属原
子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 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
罩上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B_____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 ____分__子__是__不__断__运__动__的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防__止__氨__分__子_扩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 _对__空__气__造__成__污_染__(_或__使_氨__分__子__局__限__在__一_定__空__间__内__运__动_,__浓__度__增__大__, _使__实__验__现__象__更_明__显__)______ (任写一点即可)。
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
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同种元素构成单质,元素构成物质;
物质(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
离子构成物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原子构成分子。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描述为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硫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或二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这些都是“错误”的。
2.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如纯净的CO2只有CO2分子,纯净的氧气只有O2分子,纯净的.水只有H2O分子。
虽然三者物质(CO2、O2,H2O)中都含有氧原子,但却是不同的物质。
若混合则就是混合物,而非纯净物。
本知识点在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出现。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分别是:
1.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
2.分子和原子之间都有间隔;
3.分子和原子质量轻、体积小;
4.同种分子和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和原子性质不相同;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或变小了,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大或变小。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中考常考内容,多以选择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