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
日本园林——精选推荐

⽇本园林⽇本园林⽇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之中见⾃然”,⽽是“⾃然之中见⼈⼯”。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然界的景观,避免⼈⼯斧凿的痕迹,创造出⼀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然时,⽇本园林更注重对⾃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静⼊定、超凡脱俗的⼼灵感受,从⽽使⽇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不露的特⾊;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的思索和领悟......⼀、园林发展史⽇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分成若⼲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和国。
⼤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项。
⽇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丝踪迹,如掖上池⼼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禽兽,天皇在园内⾛狗试马,远⾜⽥猎。
(⼆)、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垦宫庭园、苏我⽒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794年)此期⽇本全⾯吸取中国⽂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都长安⽽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寺后院的离宫。
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

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
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
因园建于比睿山麓,山坡上全为农田。
为了不破坏农田景观,整个离宫分成三个小园,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
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
下御茶屋面积4390平方米,面积最小。
以寿月观为主景,前铺白砂飞石,从上御茶屋引下的水做成曲水,经两道瀑布,汇于观前水池,其中有一瀑布称白丝瀑,水池中有小岛。
此外,此区还有萤泉、神形灯笼、箭楼形灯笼、弯曲阁(毁)。
下御茶屋为山庄的基地,上皇曾在此举行歌会和宴会。
中御茶屋面积6900平方米。
后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朱宫光子把上皇及其母东福门院的客殿和自建的乐只轩合并成林丘寺,削发为尼,在寺中修炼,1885年归于修学院离宫。
现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组成。
此区建筑紧密,高低错落,不甚得宜,但是前庭空间和曲水瀑布皆妙。
乐只轩前出宽檐广缘,游人可以坐此欣赏前庭的曲水、水池、石梁、瀑布等。
上御茶屋位于三园最高处,面积也最大,45900平方米,是整个离宫的精华处。
上皇从音羽川引水而来,经两个瀑布雄瀑和雌瀑泻入大池,雄瀑高而雌瀑低。
水池称浴龙池,池中用土堆成三个小岛:中岛、三保岛、万松坞,形成一池三山格局。
中岛上建穷邃亭,中岛与山体间建枫桥,中岛与万松坞间建千岁桥。
水池西面筑土堤,称西浜,为掩盖土堤大坡而在坡外植三层生长的植篱,从山下根本看不出是土堤,而是一道道绿化景观。
植篱用常绿树、落叶树混植,四季变幻着色彩。
西浜全长两百多米,浜下为层层植篱,浜上为堤路,站在堤上,可内观池景,上观山景,下观田景。
上御茶屋是舟游与回游结合的园林,园中除了有回游道路外,还有码头、舟屋和小船。
在山坡最高处建有邻云亭,亭为茶室,西南侧用鸭川石铺地,称为一二三石,亭内北面称为洗诗台,洗诗台东立有利休式石灯笼。
《中外园林史》课件第6章 古代东亚其他各国的园林

2. 中世园林 指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的园林。
① 镰仓时代:佛教思想深入人心,寺院园林大盛。 后期,宋朝的禅宗文化传入 日本,使一大部分寺院改换门庭,归入禅林。
② 室町时代:禅宗日益流行,禅宗所崇尚的虚无、追求静心顿悟的精神,与生 活在危机四伏中的日本人的内心渴求十分契合,许多武家都皈依于禅宗,为 此,禅宗寺院大兴。
• 朝鲜时代与高丽时代相比,自然山水式园林因儒学者、士大夫的推 动更为普及。
5
中外园林史
出出版版社社 科职技教分分社社
第二节 日本园林
一、古代园林
1. 大和时代的园林 大和时代的园林处于日本园林的萌芽期,“庭” 从最初以服务思想、祭祀,体现“神人一致”的神池式样,逐渐演 变为兼具思想、观赏、游乐为一体,体现“神人分离”的神池式 样。
3. 近世园林 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① 安土桃山时代:在日本历史上是极为短暂的一段,很多宏伟壮观、有特色的 庭园却陆续问世。
② 江户时代:江户初期, 建造大型豪华庭园。 从园主来看,皇家、武家、僧家 三足鼎立,尤以武家造园为盛,佛家造园有所减少。
4. 明治以后,在尝试新的造园手法的同时,仍营建了许多传统形 式的庭园,其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大正年代庭园特征的草庭, 代表昭和时代新风格的杂木庭等。
图 6. 6 天龙寺庭园平面图
10
中外园林史
出出版版社社 科职技教分分社社
实例 2 天龙寺庭园
位于京都市右京区的天龙寺庭园(图 6. 7),曾是平安时代嵯峨天皇 的离宫。天龙寺的庭园,池泉部分为平安时代作品,石组部分是室町时 代作品。庭园背倚龟山,水池名“曹源池”,池中既没有中岛,也没有拱 桥,园林水景“借景”于樱花岚山(图6.8)。
原为净土式庭园的道场,而被梦窗疎石赋予了禅意,改造为“禅的 净土”。 他在这里创造了两种新形式的庭园。 一个是以“黄金池” 为中心的庭园, (图 6. 4)另一个是在池庭上方设计的洪隐山枯山水。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史历年真题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史历年真题2006年中外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濑2、复道3、隐逸4、园冶5、古巴比伦猎苑6、波斯春之园7、英国风景式园林8、美国城市公园运动二、选择题1、唐代寺观园林中————以桃花著称?A慈恩寺B唐昌观C元都观2、《洛阳名园记》中描述“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是指当时洛阳名园中的————?A湖园B独乐园C六义园3、汉代宫苑中,————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的功能,类似于后世的离宫别苑。
A甘泉宫B未央宫C 建章宫4、坎特伯雷修道院位于哪个国家?A英国B意大利C法国5、最著名的法国风景式园林是哪一个?A欧麦农维尔B枫丹白露宫苑C卢森堡花园6、勒诺特尔因之一举成名的庭园是?A凡尔赛宫苑B维康府邸C圣詹姆斯园7、古埃及从————时起,庭院开始由实用园转化为装饰园A古王国B中王国C新王国8、下列哪座园中开始用石头堆筑假山,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假山形式A湘东苑B玄圃C建章宫9、印度瓦法园出现于————时代A巴布尔B查汗杰C亚克巴10、西班牙阿尔罕不拉宫最能体现伊斯兰特色的是————园A桃金娘园B罗汉松庭园C狮子苑11、下列属于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庭园是————?A加佐尼别墅B 萨尔维亚提别墅C波吉奥某阿某卡亚诺别墅12、日本园林中回游式兼茶庭的是————?A桂离宫B龙安寺C大德寺大仙院三、填空题1、美国城市公园中最早搬出城市的墓园是————2、中世纪庭园按历史发展分为————和————3、波斯庭园中,建于卡香郊外的是————4、法国寓言长诗————描述了城堡庭园5、上林苑十二座宫中,其中————以植物景观为主6、魏晋时期三座华林园,分别位于————、————和————7、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白居易为之写了————,植物以————为主8、张伦家的假山称为————9、初秋时期两座建有台的著名贵族园林分别是————和————四、绘图题1、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2、我国古代的圆亭、方亭、多角亭的立面图或者透视图3、日本石灯笼的立面图或透视图4、印度阿奇巴尔园的平面图五、识图题1、沧浪亭中国2、狮子林中国3、环秀山庄中国4、寄畅园中国5、静明园中国6、艺圃中国7、桂离宫日本8、龙安寺日本9、枫丹白露法国10、11、12、六、简答题1、从留园的空间划分关系分析我国私家园林的特点2、谈谈我国古代造园理论和造园实践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古埃及庭园的类型及特点,举例说明4、意大利园林巴洛克特征有哪些?在意大利台地园中是如何表现的,举例说明2007年中外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衙署园林2、游廊3、漏景4、日本净土园林5、洛阳名园记6、刺绣花坛7、法国风景式园林8、花结花坛二、选择题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十四)大德寺庭园

逸胜 十融 隶国 和 呈家 园林 寺 院
占地 银 大.常 Ea -院 落啕 成. 几 a 乎每 1 院落 部 是 十庭 旦 或庭 院 大脞 有匿 厦.小鼹也 有庭 园 讲堂 .
m 1 年 (6 4 1 1 )撞地 后 臃 0 1 2 6 3 益胜 创建 互棘 戒 为寺 院肇 蜡 传 说5 I 期 的天秸和 尚导 万丈 南硅 17 的 俐抬^ 他 _万 丈前铺 白砂 仃 再吾 ,筑 情尊 .植犁 篱 东廑 还南
岛院 瑞峰 院 血 潭 靠, 燕
大铑 是 日本最 太和 晟著 书的
悔院等 皖 庭 园. 直 名满犬 下
维普资讯
遍布 舌苔 . 有巨 石 笠式 石灯 笼 , 石 桥等 龙源 院是 枯 山水, 为东误 宗牧
僧舟 啊 庭目 上 住; .T 至沙
阿 在 座囿 ;境 z 中幸凳 园林 之姜 尚 们常 下把 固景 看成 姜
,
的终始
而 把 它看 成显 佛 的化 身
鞋
六蒋寺 内 名胜墒 市 ,其中 ^^院 直 玮庵 孤 篷庵 、高 L
于是 靡
景 . 茸佛教 的哺百 且 t 上
船 虎 头石 , 睛右 田镜 百 选 仙 库西 香石 曲 . 观音石 僦
盘石 耸
高桐 院是 ,尸 初期武 将细 J忠 【 I ( =斋 )丝 苘父 .弟 趣 制的 庭回 是细 I 修 行礼 佛 的地 万 1 凉 三斋 既是 桃 I 代菇 曼照 造周 家千 刹休 的弟 于, ^硝 } { 愤之 、 于荣 耐 & 研 究 此庭为 朵廑 ,布置 了 有 三斋兽 蚶 室 内风悄 庭j 茸以干 利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

贝聿铭
贝聿铭
贝 聿 铭 简 介
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 聿 铭 简 介
• 贝聿铭(1917~ ) • •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世界著名的建筑设 计师,Pei,Cobb,Freed & Partners,Architects总 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 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宾州大学荣誉博士, 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 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 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美国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罗德岛 设计学院士,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法国学院海外 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美术馆
• 现在收藏品仓库的设计则一反常规,它设计在最下层,因此在防水和防 潮方面成为施工上的大课题。所有的壁面都使用隔热材料,以防止由于 室内外的温差而结霜。另一方面,为了防止建筑上覆盖的土渗水,采用 了具有耐寒和耐根(即耐树根的侵蚀)性的,瑞士生产的防水剂,再在 那上面筑水泥以防方一发生的事故。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 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 和收藏问的空调系统设计。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 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理想温 度的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 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而展示 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光纤 维材料作照明。 借景与造园 所谓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 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 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神慈秀明会 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 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越过庭院 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京 都修学院离宫所见。现在看得太局部,贝聿铭对美术馆设施整体的构想, 确实是在杜景观
对自然美的膜拜--仙洞御所

对自然美的膜拜--仙洞御所仙洞御所在京都上京区的京都御苑内,是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后水尾天皇退位后慕庄子之意所建的修炼之所,又名仙院、绿洞、藐姑射山等。
1626年,后水尾天皇因不满幕府的公家法令和紫衣事件,突然发布退位,决意隐居修行,于是命时任作事奉行的大造园家小堀远州造园,于次年建成。
后水尾上皇之后,一直作为灵元院、中御门院、樱町院、后樱町院、光格院的居所。
仙洞御所在1661至1856年间7次火灾,今日格式为1744~1747年改革后的面孔。
仙洞御所总面积约49140平方米,由园区和宫区组成。
宫区在西北角,用土墙与园区离开。
宫门名表门,为唐式牌坊门,正殿和车寄都是唐式作风,屋顶曲线精美,稳重典雅。
殿前后全铺以白沙,殿后植白梅、红梅、松树、吴竹(指中国竹),堆土山,引泉水,铺园路。
园区在东面,从御殿的东南门进入,园门内有一亭子,名又新亭。
此亭是茶亭,环以竹篱,有中门、休息亭(外腰挂)、茶室。
南北两个水池把全园分为北、中、南三个景区,从造园细腻度上可分为真、行、草三部分,即北面为真,做得很细;南部做得较野,为草;中部介于两者之间,称行。
延享四年(1747)樱町上皇命歌人冷泉为村创作仙洞十景歌,时有十景:醒花亭之樱、古池款冬、寿山早苗(毁)、钓殿飞萤(毁)、悠然台观月、泷殿(毁)红叶、茅葺时雨(毁)、止止斋之雪(毁)、鉴水夕照(毁)、神祠夜灯,这些景观大多现存。
北景区在北池北面,有六枚桥、阿古濑渊、码头、纪氏碑、镇守社、御田社等。
阿古濑渊最古,是平安初期纪贯之的宅园涌泉遗址,置石矶若干,形成水湾,外绕以六个石板铺成的六枚桥。
站在桥上向南可见中部景区的码头。
阿古濑渊的北面以土堆山,山上立纪氏石碑,碑北山腰曾有田舍屋作风的茶亭,成“茅葺时雨”一景,但现毁。
北区最大面积的是御田遗址,是仿照桂离宫的笑意轩远眺农田景观而作,在御田边建御田社以祈风调雨顺,成“寿山早苗”一景,现毁。
现在御田遗址边上开拓菖蒲池,树立镇守社,左右立石灯笼,祭祀当地神灵。
于自然光影之间寻得和敬清寂---观《禅园秘境·梦窗》有感

于自然光影之间寻得和敬清寂---观《禅园秘境·梦窗》有感如果说中国园林建筑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华夏民族的对于诗意与幽雅的向往,那么日本园林建筑便是完美地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对于禅意与自然的追求。
在中国,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的南方园林,亦或是高大宽敞的岭南园林,都在追求着中国古人审美认知中最理想的、最有灵性的人与自然的生活寄寓。
而日本园林则与这三个不同,与巴蜀园林相似,它无不表达着日本大和民族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对原始天地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比如位于东京的禅寺天龙寺和修学院离宫,它不过分追求人为之美,而是尽可能的去还原最美好、最真实的自然景观,可以说,园内之景是自然世界的粗略景貌。
而这最原始的景貌又不将人类排斥,可谓天人合一之境。
鸟啭莺啼,溪水潺潺,每一处都是诗的盛宴,画的尊飨。
如此人间仙境,人们可以徜徉于中,对人的本质与人生的真谛进行最纯正的冥想,无念,无秽,虔诚地遵循着中庸之道,享受着亲密友善的人与自然的合和之谊。
在此基础上,京都皇室---桂离宫则是巧妙地添加了人文气息,直线条的横纵交错映衬出了沉稳雅致的性格,而灵动的曲线则恰到好处的增添了柔和的美。
人为景观与自然景物的水溶相接,将悠闲与静谧两种极致的感官温和地融合,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
而作为日本人民的福地,园林还提供了祥和平静的休憩之处。
京都禅寺龙安寺和俵屋旅馆的园林(庭院),都倾诉着人类最原始的,对于自然的向往。
受日本茶圣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影响,人们谨慎虔诚地对待茶,对待禅,对待万事万物,在万事万物之中寻求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空间。
而于其之中,茶室便是每一个园林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本园林追求的不单是自然文化,也不单是人文文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禅道,也就是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
“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
皇家园林之一。
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
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
因园建于比睿山麓,山坡上全为农田。
为了不破坏农田景观,整个离宫分成三个小园,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
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
下御茶屋面积4390平方米,面积最小。
以寿月观为主景,前铺白砂飞石,从上御茶屋引下的水做成曲水,经两道瀑布,汇于观前水池,其中有一瀑布称白丝瀑,水池中有小岛。
此外,此区还有萤泉、神形灯笼、箭楼形灯笼、弯曲阁(毁)。
下御茶屋为山庄的基地,上皇曾在此举行歌会和宴会。
中御茶屋面积6900平方米。
后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朱宫光子把上皇及其母东福门院的客殿和自建的乐只轩合并成林丘寺,削发为尼,在寺中修炼,1885年归于修学院离宫。
现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组成。
此区建筑紧密,高低错落,不甚得宜,但是前庭空间和曲水瀑布皆妙。
乐只轩前出宽檐广缘,游人可以坐此欣赏前庭的曲水、水池、石梁、瀑布等。
上御茶屋位于三园最高处,面积也最大,45900平方米,是整个离宫的精华处。
上皇从音羽川引水而来,经两个瀑布雄瀑和雌瀑泻入大池,雄瀑高而雌瀑低。
水池称浴龙池,池中用土堆成三个小岛:中岛、三保岛、万松坞,形成一池三山格局。
中岛上建穷邃亭,中岛与山体间建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