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测试题(含答案)

《论语》测试题(含答案)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A.适可而止B.恰如其分C.过犹不及(正确答案)D.不疾不徐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确答案)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正确答案)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正确答案)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出要尊敬师长。

弟同“梯”B.外出要尊敬兄长。

弟同“剃”C.外出要尊敬兄长。

弟同“悌”(正确答案)D.外出要尊敬师长。

弟同“梯”6.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儒家)7.《论语》与《》《》《》并称为“四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学中庸孟子)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论语》是记录______言行的著作,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______思想。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______篇。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关于______的观点。

答案:1. 孔子2. 学而3. 求知4. 述而5. 教育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一篇?A. 为政B. 学而C. 八佾D. 里仁答案:B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什么原则?A. 仁爱B. 忠诚C. 礼仪D. 智慧答案:A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强调了什么?A. 利益B. 道德C. 权力D. 财富答案:B4.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字意思是?A. 反省B. 检查C. 省察D. 节约答案:A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哪一篇?A. 卫灵公B. 雍也C. 述而D. 子罕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论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含义。

2. 解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的含义。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表达了孔子怎样的教育理念?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看法?答案:1.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之间可以保持和谐的关系,但不必在所有观点上都一致;而小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和谐。

2.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认为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3.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认为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向优秀的人学习,并在看到不优秀的人时反思自己,以促进自我提升。

4. 这句话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而小人则常常忧虑和烦恼。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

《论语》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 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八佾D. 里仁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提倡的“仁”的内涵?A. 爱人B. 克己复礼C. 以德报怨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C3.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的哪一章?A. 子路B. 泰伯C. 卫灵公D. 雍也答案:D4.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在《论语》中对学习态度的描述,请问这句话出自哪一章?A. 学而B. 为政C. 述而D. 子罕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10分,共2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5.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多选)A. 好学B. 知礼C. 好勇D. 知耻答案:ABD6. 下列哪些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多选)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学以致用D. 有教无类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分)7. 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答案:正确8.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9. 请简述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

答案: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中庸之道”是指在行为和思想上寻求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而是恰到好处。

这种思想强调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保持适度,避免极端,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10. 解释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对知识的诚实态度。

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种诚实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孔子倡导人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样才能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2)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论语》阅读测试题及答案 (2)

《论语》阅读答案检测试卷一、填空题。

(31分)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的书,与《》、《》、《》一起,被合称为家文化的四大经典作品。

2.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_____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说乎? 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4.子曰:“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而亲仁。

行有余力,________________。

”5.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书里面的内容,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什么也学不到。

正如《论如》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孔子关于这一意思的言论是:“________,”。

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子曰:“性相近也,_______________”12.子曰:“道不同,____________。

”13.孔子关于教育人不应该有贫富贵贱之分的言论是:“______。

”二、选择题。

(20分)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正确的选项是()。

A.不气愤就不开口,不生气就不发泄。

B.教导学生时,不到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步,就不要启发他;不到他似懂非懂,想说又说不出来时,就不要开导他。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位是《论语》的作者?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A. 孔子2. 孔子是中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先秦时期D. 三国时期答案:A. 春秋时期3. 以下哪个是《论语》的主要内容?A. 政治思想B. 伦理道德C. 宗教信仰D. 科学发展答案:B. 伦理道德4. 《论语》中的“仁”指的是什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人与自然的关系C. 人与神的关系D. 人与动物的关系答案:A.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 孔子的弟子中最得意的是谁?A. 曾子B. 子路C. 子贡D. 子张答案:A. 曾子二、判断题1. 孔子弟子的言行举止是《论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2. 孔子在《论语》中提倡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方面。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3. 《论语》是一本道家经典著作。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4. 孔子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家学派广泛传播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正确 / 错误答案:正确5. 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们对触犯了道德规范的人持有宽容和原谅的态度。

正确 / 错误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论语》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视。

答案:《论语》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关系。

孔子认为,通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在与人相处时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孔子的弟子们在对待他人时始终秉持着仁爱之心,关心他们的福祉,尽量避免争斗和冲突。

2. 《论语》中有哪些著名的言论?答案:《论语》中有许多著名的言论,例如: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些言论都以简短而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四、论述题《论语》作为古代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论语试卷参考答案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被收录在《论语》中,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文献。

《论语》中的问题和回答,既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今天思考和学习的重要素材。

下面是一份《论语》试卷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爱,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以仁爱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2. 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答: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德”,他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品德上不断提高,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

3. 孔子对于教育的观点是什么?答: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的过程,他主张“教学相长”,即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4. 孔子对于礼仪的看法是什么?答: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他主张人们应该遵循传统的礼仪规范,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5. 孔子对于政治的观点是什么?答:孔子认为政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他主张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以便为国家带来和平与繁荣。

二、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中庸”思想。

答: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人的行为应该遵循中道,既不偏激也不过于保守,而是在各种对立面之间寻找平衡。

他认为人应该坚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地去处理各种事务,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

2. 孔子对于学习的观点是什么?答: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他主张学习应该持续不断,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他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3. 孔子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他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理解。

他认为只有通过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繁荣。

4. 孔子对于君主的要求是什么?答:孔子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德才兼备的品质,他应该以身作则,以仁爱治国,尊重人民的权益,关心人民的利益。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

论语试卷参考答案《论语》试卷参考答案《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材之一。

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从而汲取智慧和道德的滋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份《论语》试卷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论语》。

第一部分:选择题1. 孔子是哪个时期的思想家?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答案:A2. 孔子的弟子中,最有名的是谁?A. 孟子B. 子路C. 曾子D. 颜回答案:D3. 孔子的学说强调了什么?A. 人与自然的和谐B.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C. 人与社会的和谐D. 人与神的和谐答案:B4. 下面哪句话是孔子的名言?A.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D.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A5. 孔子认为什么是人类最重要的品质?A. 诚实B. 谦虚C. 勤奋D. 仁爱答案:D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道德准则,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要求人们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强制或欺骗来达到目的。

2. 孔子认为什么是学习的关键?答案:孔子认为学习的关键是勤奋和不断的实践。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3.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什么?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是以德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并对社会做出贡献。

他提出了“君子不器”和“君子周而不比”等观点,强调了人的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论述题请根据自己对《论语》的理解,选择以下任意一题进行论述。

1. 孔子的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2. 你认为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当代是否适用?为什么?3. 选择《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解释其含义,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在小学教育中,适当引入《论语》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思维能力。

下面是一套小学《论语》测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论语》的精髓,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人文素养。

题目一:对话理解读下面的对话,然后回答问题:孔子问:父亲死了,我应该怎么办?子贡答:孝子应该好好守孝,不要怠慢了祭祀。

问题1:此对话中,“孔子”的含义是指谁?问题2:“守孝”是什么意思?解答:问题1:此对话中,“孔子”的含义是指儿子。

问题2:“守孝”是指孝顺之意,对已故父母表达怀念之情,并进行相应的祭祀、纪念等活动。

题目二:名言搭配将下列《论语》中的名言与其含义相匹配。

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 巧言令色,鲜矣仁C.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 三人行,必有我师1.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别人就无法了解他的价值。

2. 虚伪的言辞和做作的表情,与仁的真实内涵相去甚远。

3. 学习并且不断重复,会让人感到快乐。

4. 无论与任何人相处,都会有从他人身上学到的东西。

解答:A - 1B - 2C - 3D - 4题目三:完善成语在下列句子中,找出合适的成语,并将其填入括号中。

1. 小明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总能以身作则,是全校的()。

2. 小红非常懂礼貌,对每个人都能出言不逊。

她真是不折不扣的()。

解答:1. 要人(校草)2. 狼子(野心家)题目四:辨析正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 《论语》是孔子自己写的。

(×)2. 孔子的学生有五百多人。

(√)3. 孔子提倡“君子与小人同居,必有过矣”这一观点。

(×)4. 孔子弟子中以孟子最有名。

(×)解答:1. (×)2. (√)3. (×)4. (×)题目五:问答连线将下列问题与对应的答案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

”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C)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意思是:( B )。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指“恭、宽、( B )、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二、填空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6.不知命, ( 无以为君子);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8.子曰:“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9.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11.子曰:“人无远虑, ( 必有近忧)”
12.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3.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
1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三、翻译
1、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孔子说:"君子中也许有不仁的人吧,而小人中却不会有仁人。

"
2、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富贵而不骄矜很容易。

"
3、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4、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
5、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好处却不破费;使百姓劳作却无怨言;有正当的欲望却不贪求;泰然自处却不骄傲;庄严有威仪而不凶猛。


6、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


7、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心思也不用,这就难办了!”
8、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不容易相处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


9、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


10、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逾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