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血必净

血必净

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Sepsis)是引起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在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必净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赤芍、川芎、丹参、红花和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现代药理证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降低急性炎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因此,血必净自问世以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及认可,相应的研究也在各大医院纷纷出现。

本文拟就中药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1.脓毒症的免疫学特点脓毒症(Sepsis)是严重感染、严重创(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诊断标准为: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感染证据(感染灶或细菌学检查)。

严重的脓毒症往往可导致脓毒症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已成为临床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发生脓毒症,其中死亡人数超过10万。

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烧伤面积>30%者约40%并发脓毒症,其中约20%的脓毒症患者最终转为MODS,死亡率高达50%左右。

对危重病患者的研究显示,脓毒症发病率为15.7%,其中61.1%进一步发展为MODS,病死率为30.6%。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脓毒症的发病率未见下降反而有上升的趋势。

2002年10月,美国危重病协会(ESICM)、美国胸科医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论坛提出了《巴塞罗那宣言》,共同呼吁采取措施减少世界最古老、最具杀伤力的疾病——脓毒症,争取在今后5年内将脓毒症的死亡率降低25%。

由此可见,脓毒症是现代危重病学的一个突出难题,加强脓毒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严重创(烧)伤、手术或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表现为双向性改变,即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白细胞介素-2(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摘要:脓毒症是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表现为在机体遭受严重感染的打击下,机体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收缩、组织器官缺血、微循环障碍,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失调,出现心脏、呼吸、肾脏、凝血、胃肠道等多器官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4]。

目前针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热点,特别是中医在脓毒症对发病过程及治疗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本文对中西医理论在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是因感染而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病理生理表现为在机体遭受严重感染的打击下,机体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水平升高,引起血管收缩、组织器官缺血、微循环障碍[1],进而导致多脏器功能失调,出现心脏、呼吸、肾脏、凝血、胃肠道等多器官衰竭[2-3],病死率高达20%~50%[4]。

1脓毒症的发病机制1.1免疫失衡首先机体在出现损伤后,大量促炎介质释放,在机体出现过度炎症反应后,机体产生抑制性介质,也称拮抗炎性介质,抑制炎症过度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但其在数量及产生时间上与促炎因子的不均衡性,导致免疫失衡[5]。

研究发现[6-7],炎症晚期出现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在脓毒症发生中晚期(>24h)出现,HMGB-1为巨噬细胞分泌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由胞浆分泌至胞外,即可发挥其致炎作用,可刺激AM分泌IL-1、IL-6、TNF-α等重要炎症因子,同时这些促炎因子又反过来促进HMGB1的分泌,另外其对于对凝血、纤溶系统功能,肠粘膜屏障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也产生一系列影响。

1.2微循环障碍机体对损伤产生免疫应答后,组织因子释放和炎症细胞因子释放,二者之间的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机体处于促凝状态。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 何 权 瀛 .老 年 支气 管 哮喘 诊 断 治疗 的几 个 问题 [] 中 华 老 年杂 4 J
志 , 0 0 1 2 7—2 8 2 0 ,9:4 4
[] 陈 欣 , 江涛 .老 年性 哮 喘 的诊 断 和 治 疗 [] 5 林 J .江 苏 临 床 医 学 杂
志 , 0 2 6 4 :7 2 0 ,( )2 6
[ ] 中华 医 学会 呼吸 病 学 会 哮 喘学 组 . 气 管 哮 喘 防治 指 南 [] 8 支 J .中 华 结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0 3 2 12—18 2 0 ,6:3 3 [] 许 以 平 .老 年 哮 喘 的诊 断 和 治 疗 [] 9 J .老 年 医 学 与 保 健 ,0 0 6 2 0 ,
脾 肾 阳 虚 。 因此 注 重 从 脾 胃论 治 , 达 到 益 肺 肾 的 目的 。 方 以
D u i , 9 9: 47 nm 1 9 1
[ ] 蔡 绍 曦 . 年 性 哮 喘 [] 2 老 J .实 用 医学 杂 志 ,0 1 1 ( )5 9 7 2 0 ,7 7 :6 —5 0 [] 李 明 华 , 凯 生 , 拴 立 .哮 喘 病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版 3 殷 朱 M] 人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 orao t r e rd i a C iee n senMein 0 8Ma, 7 9 d r un l fne a dT aio l hns dWet dc e2 0 r 1 ( ) J I gt tn a r i 细 数 。 治宜 补 肾摄 纳 , 用 金 匮 肾 气 丸 或七 味都 气 丸 , 其 阴 ) 选 辨 阳进行 化裁 。王 金 翠 等 E ] 为 “ 为 后 天 之 源 ” 脾 虚则 失 营 1认 6 脾 , 养 之 源 , 肺 虚气 喘 , 虚 运化 失 司 , 湿停 聚而 生 痰 , 病 致 致 脾 水 久

脓毒症诊疗进展

脓毒症诊疗进展

脓毒症概念---2001年华盛顿标准
1.仍维持芝加哥定义中关于SIRS的诊断标准, 2.仍然维持脓毒症的基本诊断,即由感染所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但
同时添加“某些”器官损伤的证据而形成了新的脓毒症诊断标准。
芝加哥的诊断标准:感染+两条以上SIRS 标准但未出现器官 功能损伤的感染患者将不被诊断为“sepsis”。只有感染患者具有 器官功能损伤才可被认定为“sepsis”。
脓毒症概念---2001年华盛顿新标准
• 由感染导致的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

确切或可疑感染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

某些器官损害的表现
脓毒症概念---2001年华盛顿新标准
(一)感染指标
已证明感染或可疑感染+以下两项及以上 1.发热(T>38.3℃或<36 ℃ ) 2.心率(>90次∕分或>不同年龄正常值两个标准差) 3.气促 (>30次∕分) 4.意识改变 5.水肿或液体正平衡 6.高血糖(血糖7.7mmol/L)而无糖尿病史
或SBP下降超过年龄校正后正常值的2个标准差以上。 (四)组织灌注指标 • 高乳酸血症(血乳酸>1 mmol/L) • 毛细血管充盈受损或皮肤花斑
脓毒症概念---2001年华盛顿新标准
• (五)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 肺(急性肺损伤):动脉低氧血症[氧合指(PaO2/FiO:)<300
mm Hg] • 肾:急性少尿(尽管足量液体复苏,尿量<0.5 ml·/kg·h。超过
• 年、 南》
年国际《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疗指
• 中国 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中 的诊断标准

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症学术经验

赵淳教授中西医结合救治脓毒症学术经验
际指 南 ” 2 0 及 0 9年 3月 在北 京 举 行 的 中国 中 医第 1 脓 毒 症高 届
4 2 针对发病机制 , . 早期截断脓毒症 的重要病理环 节, 防止发
生 MO S 内 毒素 、I S SR / D SR 、IS 代偿 抗 炎 反 应 综合 征 ( A S 失 C R) 衡 、 疫 抑 制 、 织 器 官 受 损 等病 理 生 理 环 节是 脓 毒 症 发 生 、 免 组 发 展, 加重 导 致 MO S的 关键 。 此 , 除 内毒 素 , D 因 清 多靶 点 拮抗 多种
【 关键词 】 脓毒症 中西 医结合
赵淳
学术经验
4 1 整 个 , 救 治 过程 须重 视 “ 未病 ” 须 做 到早 期 诊 断 、 . 临床 治 动 态 监 测 , 期 治 疗 ( 一 时 间治 疗 ) 预 防 传 变 , 前 干预 脓 毒 早 第 , 提 症。 早期 诊 断 、 动态 监 测 即 在脓 毒 症 发 病 第一 时间 尽 快作 出正 确

估 、 断病 情 、 出早 期 干 预决 策 。早 期 治疗 ( 一 时 间治 疗 ) 判 作 第 为 严 重 脓 毒 症发 病 第 一 时 间 治疗 的及 时 程 度及 具 体 措 施 极可 能 影 响患 者 预后 。 “0 8年指 南 ” 调 :早 期 复 苏 , 在 确 定存 在 组 20 强 “ 应 织 低 灌 注 的第 一 时 间 , 而不 是 延 迟 到患 者 入 住 IU后 实 施 ” C 。上 述 治 疗 理 念正 是 中医 “ 治未 病 ” 想 的 具 体运 用 。 思
定 体会 。现 总 结 如下 。
1 掌 握 脓 毒 症 的研 究进 展 , 循 “ 南”、 专 家共 识 ”以指 导 遵 指 “

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

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

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本综述的主旨是深入探讨脓毒症的发生机制、病症特点和新的治疗策略。

总结文献中抗凝治疗、一氧化碳干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神经调节治疗、活化C 蛋白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脓毒症的治疗更全面具体,便于临床查阅。

标签:脓毒症;病因病机;症状特点;治疗方法;脓毒症是严重烧伤、外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可发展为重症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本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成为急救医学危重病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

脓毒症是一种综合征,与感染、免疫、凝血系统有关,病理生理过程复杂,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防治也有很大进步。

其综合治疗除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抗生素支持治疗外,还加入了新的治疗策略,如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强化胰岛素治疗、活化蛋白C治疗等,笔者收集大量文献,将临床有效治疗方式进行整合、总结,综述如下:1脓毒症的病因病机脓毒症发生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医学研究认为,其病机涉及炎症反应、神经系统、基因多态性、免疫系统及凝血功能等多方面,且各病机之间相互关联,影响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1.1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全身炎性感染后,引起局部、局限性全身、失控性全身、代偿性和免疫失控性炎性反应,引发机体抗炎反应,从受损组织周围发展到人体正常的应激反应,循序渐进的诱发脓毒症。

抗炎反应也是人体的免疫抑制反应,是人体原发性反应。

脓毒症主要特征是丧失迟发性变态反应、抗炎效应抑制。

1.2高迁移率族蛋白:因感染、创伤刺激免疫细胞将HMGB-1释放到胞外,与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相互诱生,释放的强度与剂量达到脓毒症的致病标准。

1.3内毒素移位:肠道的正常粘膜屏障被肠腔细菌、内毒素侵袭,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丧失、菌群异常,免疫功能抑制。

内毒素移位导致外周血液循环和多脏器功能障碍诱发脓毒症。

1.4基因多态性:因个体基因存在很大差异性,调控炎症反应、器官损害的作用也具有差异性,目前脓毒症涉及的免疫受体包括细胞因子多态性、炎症因子和内毒素受体的基因多态性、凝血因子的基因多态性。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脓毒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小潮气量6ml/kg平台压<30cmH2O PEEP5-18H2O和允许性 高碳酸血症
中医认为,ARDS的病机关键为“肺肠同病”,根据“肺与 大肠相表里”的理论,采取肺肠同治,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不 良反应,减少呼吸机应用的时间
推荐宣白承气汤、凉膈散 解毒活血法推荐 血必净
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凝血 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全身 炎症反应所致的凝血系统被活化,使机体处于高凝状 态。而多种凝血因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 生,引起两个系统的交叉反应。
低分子肝素 血必净 芪参活血颗粒(气虚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瘀毒互结证) 犀角地黄汤(热毒瘀结 证)
4、保护和维持重要脏器功能,注意避免出现
对重要脏器的医源性损害
5、营养代谢支持:肠内及肠外营养
6、免疫调节 脓毒症时特异性免疫处于受抑制状态, 主要是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凋亡加速的结果。 中医认为,其属“瘀毒内盛,损伤正气,耗气, 伤阴,损阳”导致虚实互存的一种病理状态。解 毒活血法(血必净)、扶正祛邪法(生脉、参麦、 参附注射液)、胸腺肽等
• 本次大连会议形成了共识:在华盛顿脓毒
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经讨论制定了我国 现阶段脓毒症诊断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以及治疗方案,对脓毒症进行更规范化的 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
“三证三法”:毒热证和清热解毒法 瘀血证和活血化瘀法 急性虚证和扶正固本法
(一)脓毒性休克的“序贯”与“集束化” 治疗
序贯治疗: 液体复苏 提高RBC比容(HCT)≥30% 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 集束化治疗:
将重要措施组合在一起。早期集束化治疗更
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包括:尽可能在1-2h内 放置中心静脉导管,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 和度(ScvO2)监测;早期血清乳酸水平测 定;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病原学标本;在1h内 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有低血压或血乳 酸>4mmol/L,即予液体复苏,6h内达到下 述目标:①中心静脉压(CVP)8-12mmHg 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尿量≥ 0.5ml/kg/h④中心静脉(上腔静脉)或混合 静脉氧饱和度(ScvO2) ≥ 70%。若无效或 者效果不佳立即进入下一阶段“序贯治疗”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

脓毒症诊治进展情况汇报脓毒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脓毒症的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本文将就脓毒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一、脓毒症的诊断。

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SIRS标准、SEPSIS-3标准和SOFA评分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血培养、炎症因子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诊断。

近年来,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脓毒症的诊断,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二、脓毒症的治疗。

脓毒症的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器官支持治疗等。

在抗感染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病原微生物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休克、代谢紊乱等并发症,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如细胞因子拦截剂、免疫调节剂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脓毒症的预防。

预防脓毒症的关键在于控制感染源、提高抗感染能力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使用抗生素,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患者,也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四、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不断深入,脓毒症的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目前,国内外有关脓毒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层出不穷,涉及病理生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为脓毒症的诊治提供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脓毒症的诊治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推动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不断完善脓毒症的诊治体系,为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好的保障。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临床医生加入到脓毒症的研究和救治工作中,共同努力,为控制和治疗脓毒症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ARDS病机的关键为“肺肠同
病”,根据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
采取肺肠同治,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不良反
应,减少呼吸机应用时间等。
1.机械通气的使用
采用低潮气量通气,潮气量6ml/kg,平 台压<30cmH2O,PEEP 5~18cmH2O和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保证PH值7.2~7.5, PaO2>58~60mmHg或SaO2>90%。 2.肺肠同治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凉膈散等。 3.解毒活血法 血必净注射液:推荐剂量100ml,2~3次/ 日。
6.碳酸氢钠
严重酸中毒(如血PH<7.05)往往使休克难以 纠正并可导致脏器损伤,在给予驱除病因和改善 循环等措施后仍伴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建 议给予5%碳酸氢钠使血PH纠正至接近7.35左右, 可少量(如50ml)多次静脉滴注,避免过量应用 (如血PH>7.45),防止氧解离曲线左移,加
2.活血解毒中成药
血必净注射液50~100ml加入250毫升液体静脉 点滴,2~3次/日。
3.推荐方药:芪参活血颗粒,由丹参、黄芪、当
归等药物组成,用于气虚血瘀证。 血府逐瘀汤,主要用于瘀毒互结证; 犀角地黄汤,用于热毒瘀结证。
(五)肠道功能障碍的调理
严重脓毒症发生后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肠缺
血、肠道损伤、肠功能丧失导致的急性肠
巴酚丁胺(最大剂量20μ g· kg-1· min-1)。

“集束化”治疗是指将指南中使用重要治疗措施组 合在一起。早期集束治疗更强调时间紧迫性,包括: ①尽可能在1~2h内放置中静脉导管, CVP和 ScvO2监测; ②早期血清乳酸水平测定; ③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病原学标本;
④在1h内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
功能障碍。使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内
细菌移位,内毒素、细菌、抗体介质不断
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导致多种炎症介质释
放,引起和加重失控性SIRS。
1.推荐方剂: 凉膈散,用于热毒互结,腑实不通证; 大承气,用于阳明腑实“痞、满、燥、结”; 通腑颗粒,用于气虚,阳明腑实证等。
2.解毒活血法
血必净注射液:推荐剂量100ml,2~3次/日。 3.前列腺素E1:推荐剂量10μg /日,静脉注射。
重组织缺氧。
7.山莨菪碱
当血乳酸>4mmol/l,指压试验>3s,皮肤 发紫,四肢厥冷,提示严重组织缺氧,予静 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 3~4次/日。 相对禁忌: ①血容量不足,血压、心输出量低; ②休克晚期,去甲肾上腺素的血管收缩 作用已不明显; ③连续用药数次,病情未见好转。
8.控制血糖
化技术针对清除内毒素、炎性介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 究。
中医认为,脓毒症病机的核心是毒损络脉,络脉瘀滞,
似与西医学“内毒素、炎症介质血症”有关,因此在 脓毒症初始阶段应用中药解毒活血,可与抗生素联合 应用,收到“菌毒炎并治”的效果。
上海长征医院急救科刘雪峰等研究显示,血必净
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症 状和脏器功能,能够降低病死率,其作用机制可
脓毒症的中西 医治疗进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重症医学科 梁 群
内容提要
关于脓毒症(Sepsis)
脓毒症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型诊治 中西医结合防治策略
脓毒症的概念
由感染所导致的破坏性的全身炎症反应
Sepsis = Infection+SIRS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 反应综合症(SIRS);是各种严重感染、休克、 创伤、缺氧、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 诱发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多器官功 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原因。
4.针灸:推荐穴位:足三里、气海、天枢、太冲、
支沟,实证用泻法,虚证用灸法。
(六)ARDS的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减少潮气量(VT)以 限制平台压水平,可以改善ARDS患者的预 后,其机制是为减少了肺泡过度膨胀带来的 肺损伤。目前,小VT机械通气已经被推荐 为ARDS患者机械通气的原则之一。但有研 究提示,过度的减少VT可能会造成呼气末 肺泡萎陷,间断使用肺复张法适当提高瞬时 呼气末正压(PEEP),以避免这些肺泡再 萎陷。
血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全身炎症反应所致的凝血系统被活化,使机体处
于高凝状态。而多种凝血因子又可以反过来促进
炎症反应的发生,引起两个系统的交叉反应。 中医学认为,此为“血瘀证”,应遵循“气血相 关理论”治疗。
1.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钠60-100U/kg,皮下注射,1次/12h; 或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12h。使 用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应用7~10d。

中医认为,其归属“厥脱证”的范畴,“正气 欲脱,瘀毒内盛”是关键病机之一。 因此,中医可应用“扶正固脱、活血解毒法”。
1.脓毒休克的“序贯”与“集束”治疗

“序贯”治疗是指在采取液体复苏、提高RBC比容 (HCT)和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相继治疗的方案。 在复苏最初6h内,如CVP已达8~12mmHg后,但 SvO2仍未达到70%,则需输注红细胞悬液使HCT>30%; 如平均动脉压(MAP)未达≥65mmHg应用多巴胺或多
【疗效判定】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 三项均恢复正常。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 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 无效:用药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
感染、SIRS与脓毒症的关系
细菌 其他 缺血
真菌
INFECTION 原虫
sepsis
SEVERE SEPSIS
SIRS
胰腺炎
创伤 烧伤
病毒
其他
诊断标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 脓毒症诊断标准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体温超过38℃或低于36 ℃
心率超过每分钟90次 呼吸每分钟超过20次或 PaCO2低于32mmHg 白细胞计数高于12000 具有以上两项以上即可诊断为SIR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脓毒症的中医 证候诊断要点
初期表现
毒热内盛证 瘀毒内阻证
极期表现
气阴耗竭证 阳气暴脱证 内闭外脱证
恢复期表现
气虚阴伤, 邪热内阻证 气虚阳伤, 邪热内阻证
三、中西医结合诊疗原则
(一)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脓毒症因全身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致微循
环障碍,组织灌注差,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⑤如果有低血压或血乳酸>4mmol/L,即予液
体复苏(20ml/kg),6h内达到上述目标。
2.血管活性药物
经过充分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动脉血压和组织 灌注,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需维持平均动脉压 60~65mmHg。 可选用去甲肾上腺素(0.01μ g· kg-1· min-1开 始,最大可达5μ g· kg-1· min-1)和多巴胺 ( 5 μ g· kg-1· min-1开始,最大可达20μ g· kg-1· min1)。难治性休克患者可使用血管加压素(0.01~ 0.04U/min)。
(七)严重脓毒症免疫调理
脓毒症时特异性免疫处于受抑制的状态,主要是 由于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特别是
CD4+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凋亡加速的结果。
中医认为,其属“瘀毒内盛,损伤正气,耗气, 伤阴,损阳”导致“虚实互存”的一种病理状态。
1.解毒活血法 血必净注射液,推荐剂量100ml,2~3次/日。 2.扶正祛邪法 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推荐剂量100ml, 1次/日。 参附注射液,推荐剂量100ml,1次/日。 3.α1胸腺肽 α–1胸腺肽(日达仙或迈普新)1.6mg,皮下 注射,2次/周,连续4周。
此,应用活血解毒法,能起到退
热的功效。 1.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静剂。 2.解毒活血中成药:血必净注射液 50~100ml加入250m液体静脉滴注, 2~3次/日。 3.推荐方剂:柴胡类方合麻杏石甘 汤、柴胡类方合白虎汤。
中医
瘀毒互结, 络脉受损
高热
(三)抗脓毒性休克治疗

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病情恶化的结果,病死率 极高。早期目标治疗是抗脓毒性休克的基本治疗标 准方案。
无论是否有糖尿病史,都应通过持续静 脉输注胰岛素和葡萄糖来维持血糖水平< 8.3mmol/L(150mg/dl),4.4~6.1mmol/L (80~110mg/dl)最佳。
早期每隔30~60分钟测定一次血糖,稳 定后每4小时测定一次。
(四)严重脓毒症的抗凝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凝

(2)复苏液体选择:可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对怀
疑有低血容量(怀疑脏器灌注不足)的病人可进行容量
负荷试验。
容量负荷试验:30min内给予晶体液500~1000mL或胶
体液300~500mL,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及肢体末
梢温度等。 补液也要视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来决定其种类、数
量和速度。
2.菌-毒-炎并治的早期应用
诊断标准
符合1中的两项以上和2中的一项以上指标即可
诊断为脓毒症;
在以上的基础上出现3中的任何一项以上指标
者诊断为严重脓毒症;
出现3中的任何两项以上指标者诊断为多器官
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的中医辨证分型
脓毒症的辨证当应遵循六经辨证、卫气营 血辨证,六经相传、卫气营血相传与脓毒 症的发展相类同,六经辨证是脓毒症辨证 论治的基本辨证体系,卫气营血是六经辨 证的补充,把脓毒症分为三大证:(1)热 证;(2)瘀证;(3)虚证。
3.扶正固脱法
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100ml,加250ml液
体,静脉滴注。
独参汤:红人参根据确定剂量,浓煎频服,或
鼻饲。
有阳脱之象者可用参附汤。
4.活血解毒,祛邪扶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