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第三章创造力及其开发2009

第三章创造力及其开发2009
• 就是说,创造力是随着人类大脑的存在而存在、 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的,创造力是大脑的一种 先天的自然的属性。
广义的创造力—创造能力
• 当一般所说的开发人的创造力使其“变大” 时,其所谓 “变大”了的“创造力”看来 已不完全是大脑本身的自然属性了。由于 开发活动实际上是各种各样的社会(教育、 训练)活动,因而由开发而“变大”了的 “创造力”就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 创造学者很早就提出了这样一条规律: 一个创新者如果具备了哲学头脑,他的创造成果 就可以比原来增加一倍;如果他同时又具有创造 学头脑,那么他的创造成果还可以再增加一倍。
第二节 创造力开发的原理和方法
• 创造力开发的一般原则是:“用则进,废则 退”。所谓“头脑越用越灵”,就是这个意思。
• (犹太人特别聪明,在经商、科技等方面成绩卓著;温 州人也特别聪明,在经商方面成绩卓著;为什么?祖 祖辈辈,长期用脑,勤奋敢闯,不怕吃苦。)
• 根据这一原则人们发现,创造力的开发有一定 规律可循,这种规律可称为创造力开发的原理。
一 创造力开发的原理
(一) 压力原理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论做什么事情,最好要 有一定的压力,这一点更适用于创造活动。 “无恐则怠慢,怠慢则难以创造”。
没有压力,人的意志会衰退、智慧会枯竭、 才干会丧失,即使以前很聪明的人,也会因 此而变得笨拙起来。所以,适当的压力对于 创造是十分有意义的,压力是驱散惰性、激 发创造欲的动力。对于创造者来说,其压力 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理想环境中的个体创造能力,就与个体所占有的 知识量和自身创造性相关,并且在其他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与它们呈正比关系。
创造能力的经验表达式:
创造能力=K×创造性×知识量
式中K为一常量,是个体潜在的创造力; 创造性,主要包括个体的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 以及所掌握的创造原理(技法)。

公共课创造学 思考题答案

公共课创造学 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创造学?其基本原理有哪些?创造学(Creatology):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以及其它所有领域中的创造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研究目的:开发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第一条基本原理: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第二条基本原理:创造力是可开发的。

即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

2、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如何提高创造力?一、创造力的含义创造力是指每个正常人或群体在支持的环境下运用已知的信息,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寻求答案,以及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是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殊能力。

不同的创造者在类似的条件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创造力,同一创造者在不同条件下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创造力。

特征:1、创造力是有特定功能的生产力2、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3、创造力有高低之分五层次:发表的能级技术的能级发明革新的能级(大多数人能达到)发现的能级创新的能级三、创造力的类型A、非凡B、局部C、自我实现提高创造力一、创造力开发的依据1、创造力普遍存在2、创造障碍制约创造力一是外部社会文化环境创造障碍二是内部心理活动创造障碍创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1)固定观念(2)遵守规则(3)严守逻辑(4)怕犯错误(5)迷信权威(6)兴趣狭窄3、教育和训练可以提高创造力一个创新者如果具备了哲学头脑,他的创造成果就可以比原来增加一倍;如果他同时又具有创造学头脑,那么他的创造成果还可以再增加一倍。

二、创造力开发的内容1、知识的掌握和优化2、智能因素的开发观察力,记忆力,记忆大师注意力,想象力,想象力,操作能力3、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独立的个性,强力的求知欲,坚强的意志4、创造技法的训练三、创造力开发的途径1、创造教育2、创造实践3.沃勒斯提出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

创造学(1)

创造学(1)

创造学(1)1.创造学(Creatology): 是研究人们在科学、技术、管理、艺术以及其它所有领域中的创造发明活动并探索其中创造发明的过程、特点、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2.创造学的基本原理第一条基本原理(创造力的普遍性)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在评论“创造”时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能力。

①生理残疾的人同样具有创造力。

残疾人常常取得惊人的成果,常常令生理健全的人汗颜和羞愧。

例:胡一舟的指挥才能。

心理有残疾的人也同样有骄人的业绩。

如大画家梵高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例:天才还是疯子。

日本迪斯尼乐园的环卫工人将打扫卫生的动作与音乐融合在一起,创立了独特的打扫卫生的韵律操,最后发展成游客必看的一个节目。

①“智商不高,难以创造”智力不等于创造力,高智商并不等于高强的创造能力。

②“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创造”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

本本上学历不代表实际的创造能力。

③“年岁大了,不能力创造”爱迪生81岁取得第1033项专利。

④“外行怎么创造显微镜、照相机、彩色胶卷、电报、电话等都是由文职人员发明的。

创造学的第二条基本原理是——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学习或训练、通过创造教育的实施而被激发出来的。

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创建扩招的国内第一个工业自动化创造工程试点班的办学情况就是有说服力的一例。

这个试点班公招27人,入学前全是一般高中生,无一人有发明创造成果,业务一人听说过创造学。

然而,经过科学的创造教育,毕业时,全班共有几百项发明创造成果,获得国家专利25项,在校内引起很大的反响。

3.举例说明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一)知识的多少与创造能力的关系第一、知识多的人,创造能力并不一定强知识多的人,否定条件知道的多,束缚其创造能力的发挥、妨碍创造活动的开展;人们往往因知识丰富而导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不容易有创造性的发现第二,知识少的人,其创造能力不一定差知识较少的人有时思维反而活跃、想像特别丰富,因而创造性更为强烈.所以也能形成较强的创造能力。

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新能力开发基本原理分析
1. 激发创造力:创新能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激发个体或团队的创造力。

这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思维多样性、培养自信心等方式来实现。

激发创造力可以促使个体或团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开发需要培养个体或团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意识。

这意味着要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和识别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找到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培养问题意识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鼓励主动思考和提问的习惯等方式来实现。

3. 提供学习机会:创新能力的开发需要提供学习机会,使个体或团队能够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

这可以通过培训、教育、跨领域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提供学习机会可以扩大个体或团队的知识面,增加创新的资源和工具。

4. 鼓励实践和实验:创新能力的开发需要鼓励个体或团队进行实践和实验。

这意味着要给予他们尝试新想法、实施创新解决方案的机会,并鼓励他们从实践中学习和改进。

通过实践和实验,个体或团队可以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需要培养个体或团队的团队合作能力。

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人的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合,通过协同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因此,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组织团队项目、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等方式来实现。

创新能力的开发基本原理包括激发创造力、培养问题意识、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实践和实验以及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原理共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或团队培养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创新和改进提供持续的动力和能力支持。

智慧树课程创造性思维笔记

智慧树课程创造性思维笔记

导论创造及相关概念(1)创造与发现。

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

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

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

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

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创造学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

(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怎样开发创造力?赫曼全脑模型:逻辑、空想、纪律、表现。

创造力及其构成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

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力=K*创造性*知识量^2 老师认为公式中创造性分为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

从以上四点提高创造力。

3、创造性人格——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人格特征: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强烈的好奇心,自信,兴趣浓厚,坚忍不拔的毅力。

45、创新方法。

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和大量成功的创造与创新的实例总结出来的原理、机巧和方法。

笛卡尔: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创新有方法可行吗?尝试法,试错法,★头脑风暴法→运用创造原理和创新方法。

传统式创新方式和驱动式创新方式。

★由经验上升成系统的高度。

2008年才…= =。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创造性思维概念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寻找另外的途径,从某些事实中探求新思路,发现新关系,创造新方法以解决问题。

汽车营销师三级理论知识分类模拟题10

汽车营销师三级理论知识分类模拟题10

汽车营销师三级理论知识分类模拟题职业道德与技术创新一、判断题1、法律、规章制度都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道德则不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2、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

( )3、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

( )4、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能力是最重要的。

( )5、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 )6、汽车营销师的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真诚可信;公正无私、光明磊落;勤奋努力、精益求精。

( )7、科技进步等同于“技术创新”。

( )8、“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企业家,因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只有企业家才可能讲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 )9、信息和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原材料。

( )10、创新能力作为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它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

( )11、创新思维就是依靠现成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来解决问题。

( )12、创新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发散思维的能力,它与联想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灵感和直觉等有关。

( )13、创新技能是增长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

( )14、陌生原理是指创新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地开展创新活动,获取创新成果。

( )15、陌生原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 )16、怀疑往往是发现错误的前提,是破旧立新的突破口,也是创造发明的起点。

( )17、创新能力水平总是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由创新能力的社会性所决定的。

( )18、在创新过程中贯彻辩证原理的方法很多,例如从绝对中优选相对,从偶然中把握必然等。

( )19、发现是以主观事物为前提的,而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

( )20、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是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

( )21、按思维的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思维和系统思维。

( )22、一个典型的思维过程由准备、立题、搜索、捕获和解释构成。

创造力的开发与激发:如何培养创造力,创新解决问题

创造力的开发与激发:如何培养创造力,创新解决问题

创造力的开发与激发:如何培养创造力,创新解决问题创造力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途径,以及创造新的事物。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职场中,培养和激发创造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发和激发创造力,以及如何运用创造力来创新解决问题。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或情境时,能够产生新的、有独创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法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思考和想象的能力,还包括实际行动和创作的能力。

创造力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艺术、工程等。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创造力都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办法。

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性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候传统的解决方法已经不再有效。

这时候,创造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通过创造力,我们可以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2. 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途径创造力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寻找新的途径的能力。

通过创造力,我们可以超越传统的思维框架,发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3. 创造力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创造力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创造力帮助我们创造新的产品、发明新的技术、探索新的知识,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4. 创造力可以提高个人竞争力在现代社会,创造力被认为是重要的素质之一。

拥有创造力可以使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出色,提高个人竞争力。

创造力的开发和激发方法创造力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和激发创造力:1. 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为了发挥创造力,我们首先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背景信息,进而思考出更多创新的想法。

2. 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创造力与好奇心和求知欲息息相关。

保持好奇心,并且保持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求知欲,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

3. 注重思考和反思创造力需要有思考的基础。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四大基本原理:陌生原理、进攻原理、开放原理和辩证原理1)陌生原理所谓陌生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不熟悉的事物来看待,尽量保持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新鲜感。

陌生原理的作用。

(1)破除思维定势。

陌生原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破除思维定势。

以X射线的发现为例。

现代物理学以X射线的发现为突破口,揭开了向微观世界进军的序幕。

X射线是凭借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克鲁克斯管才得以发现的,但这一历史使命并没有由克鲁克斯本人来完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为了观察冷光现象,在暗室里把克鲁克斯管置于纸盒中通电。

他忽然发现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也发光了,接着又发现通电的克鲁克斯管还能使包在黑纸中的照相底片感光。

伦琴敏锐地带着疑问去考察这一陌生现象,有效地进行了思维的扩散,并假设有可能存在一种特殊射线。

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特殊的射线终于被发现了,后来人称X射线或伦琴射线。

伦琴的发现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克鲁克斯。

后者曾多次观察自己设计的高真空放电管使胶片感光的现象,由于自以为熟悉而归之于偶然,结果当然无法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失去了一次获取重大创造性成的机会。

克鲁克斯的教训值得认真记取。

(2)增强思维活力。

陌生原理也能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活力。

人们通过思维获取的成果是继续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动力。

思维的收获越大,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

如果认为切都已司空见惯,总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客观世界,感觉器官就会受到抑制而麻木不仁。

这样就很难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再熟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不熟悉的因素。

如果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多渠道地思考,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

贯彻陌生原理的途径。

(1)首先要努力探索陌生的新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创造力开发的基本原理四大基本原理:陌生原理、进攻原理、开放原理和辩证原理1)陌生原理所谓陌生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把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当成不熟悉的事物来看待,尽量保持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认识客观世界的新鲜感。

陌生原理的作用。

(1)破除思维定势。

陌生原理的作用首先在于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破除思维定势。

以X射线的发现为例。

现代物理学以X射线的发现为突破口,揭开了向微观世界进军的序幕。

X射线是凭借一种高真空放电管——克鲁克斯管才得以发现的,但这一历史使命并没有由克鲁克斯本人来完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为了观察冷光现象,在暗室里把克鲁克斯管置于纸盒中通电。

他忽然发现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也发光了,接着又发现通电的克鲁克斯管还能使包在黑纸中的照相底片感光。

伦琴敏锐地带着疑问去考察这一陌生现象,有效地进行了思维的扩散,并假设有可能存在一种特殊射线。

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特殊的射线终于被发现了,后来人称X射线或伦琴射线。

伦琴的发现震动了世界,也震动了克鲁克斯。

后者曾多次观察自己设计的高真空放电管使胶片感光的现象,由于自以为熟悉而归之于偶然,结果当然无法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失去了一次获取重大创造性成的机会。

克鲁克斯的教训值得认真记取。

(2)增强思维活力。

陌生原理也能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活动,增强思维的活力。

人们通过思维获取的成果是继续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动力。

思维的收获越大,开展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

如果认为切都已司空见惯,总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客观世界,感觉器官就会受到抑制而麻木不仁。

这样就很难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矛盾方面的对立统一,再熟悉的事物中都包含着不熟悉的因素。

如果能够多角度地观察,多渠道地思考,保持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就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开发。

贯彻陌生原理的途径。

(1)首先要努力探索陌生的新领域。

对于每个人的头脑来说,陌生的新领域好像一张白纸,没有先人为主的经验干扰,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

(2)其次要把熟悉事物当作陌生事物来看待。

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经常变换角度、改变方法,重新审视已经熟悉的事物,力求捕获更多新的有效信息,做到温故知新。

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画竹的经验就是典范。

郑板桥积数十年画竹之经验,画的竹滞洒流畅,栩栩如生。

竹对于郑板桥而言可谓熟悉至极。

然而,他却把竹视为陌生事物,每到秋冬之时,就在窗榻上糊满匀薄的白纸,让窗外竹影投射于白纸上,构成天然画卷。

而他或徘徊竹间细心观察,或独坐窗前仔细揣摩,直到“眼中之竹”的新鲜形象诱发出“胸中之竹”的艺术构思,再转化为“手中之竹”的生动艺术形象。

郑板桥在抒发画竹的感受时写过一首著名的七绝:“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想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宝贵的经验之谈中,也包含着陌生原理的意义。

2)进攻原理所谓进攻原理,是指创造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地开展创造活动,夺取创造成果。

创造力的特殊性告诉我们,个人的创造时间总是有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面对无穷无尽的创造实践,不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就可能无所作为或小有作为。

“守株”者最终必然落得一无所获。

两手空空的下场。

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拿起猎枪去打兔子。

所以,从珍惜机遇的角度来考虑,“进攻”也是十分必要的。

进攻原理的表现形式。

贯彻进攻原理的关键是创造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索取精神。

苏联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就是勇于并善于索取的创造者。

他一生从事果树培育工作六十余年,几乎是一刻不停地进行探索,共创造出三百多个优良的新品种。

米丘林有一句座右铭可以为创造力开发的索取精神作出说明:“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的任务是向大自然索取。

”索取就是主动要求,主动挑战,就是在创造实践中做攻击型的选手,尽量掌握创造发明的主动权。

社会生活中,主动权往往具有积极意义,如排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只有发球的一方才有得分的权利。

智力竞赛的抢答题,唯有最先作出反应才能夺得回答和得分的机会。

创造活动的道理与此相通。

必须带着强烈的创造愿望,迫不及待地到实践中去找题目、抢任务,遇到问题则冥思苦索地动脑筋、想办法,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机遇意识。

首先要具备敏感性和洞察力。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谈到观察能力时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我们要描写一棵树或一堆火,就应该站在这棵树或这堆火的前面,直到看出它们与别的树或火的不同之处来。

”如果没有敏感性,是不可能洞察到事物之间细微差别的。

其次要有预见性。

具体的、微观的创造机遇是无法预先安排或准确预告的,但对宏观的创造时机却有可能做出大体上的预测。

这就要求创造者具备丰富的知识积累、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元素周期表的问世就是例证。

18世纪末开始,化学家们便着手解决元素的分类问题,历经数十年而未有圆满结果。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预见到元素的原子量同化学性质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经过大胆设想,反复对比,他终于在1869年3月建立了著名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元素的分类,而且根据周期表预言了11种未知元素,后来都被相继发现。

科学的预见性为化学家们在发现新元素方面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机遇。

●察错能力。

察错能力与人的多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相关,如观察力、想象力、知识结构、胆略与气魄等,但从进攻原理来考虑,重要的表现是敢于大胆怀疑。

怀疑往往是发现错误的前提,是破旧立新的突破口,也是创造发明的起点。

古希腊有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一条定律:物体下落速度同它的重量成正比。

这个观点在力学领域中流传了一千九百多年。

直到16世纪末期,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小人物伽利略挺身而出,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表示怀疑。

面对人们的责难,伽利略亲自登上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终于用雄辩的事实和科学的计算否定了大权威的错误观点。

伽利略的成功也向我们揭示,大胆怀疑有利于调动人创造发明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成果。

创造学中比较流行的创造技法——缺点列举法也正是根据这个原理总结出来的。

3) 开放原理●开放原理的必要性开放原理是指创造者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特别是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把头脑从封闭系统中解放出来,保持开放状态,加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从丰富的外界信息中获取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从创造力的基本性质之———社会性来看,开放是创造力开发的必要条件。

创造力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一切创造成果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结果。

即使是个人的创造行为,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

创造力水平也总是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由创造力的社会性所决定,在现代社会进人信息时代、成为开放系统的条件下,以个人闭门造车的方式从事创造活动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了。

甚至可以说,没有开放就没有创造力。

所以必须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强调创造者与环境的协调,强调在开放条件下开发创造能力。

从创造者与其他创造者的关系来看,开放对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也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创造能力确有高低之分,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再高明的创造者也会有弱点,也难免偶有失误。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一位创造力过人的军事家,他创造性地运用兵法的许多战例千古流传。

可是,我国民间却流传着这样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俗语:“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这里面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哲理,表明群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可以超过任何个人,关键在于同心协力,取长补短。

其实,诸葛亮本人早就表达过这种思想。

成语“集思广益”就源于他的一段文字:“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而要做到集思广益,开放系统是必要条件。

没有开放,没有交流,就不可能集思广益,个人的创造力也就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了。

开放系统的作用传播信息,促进思维扩散。

国外大学的课程往往采用研讨会形式,确定一个主题后大家预先作好准备,首先由一个人主讲,然后各人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有时甚至争论得十分激烈。

通过这种形式的信息交流与思维扩散,不仅与会者都有很大收获,而且常常产生不少创造性设想,为进一步开展创造性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启迪思路,激发灵感。

有一个苏小妹三难新郎的传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妹妹嫁给诗人秦少游为妻。

新婚之夜,颇有文才的苏小妹要面试夫君,遂出“双手推出窗前月”一句索对。

少游在院内徘徊沉思,久久未能交卷。

苏轼为了帮助妹夫摆脱窘境,将一颗石子投入院内荷花池中。

秦少游见此情景,茅塞顿开,立即对出了“一石惊破水底天”的佳句。

现在看来,正是投石人水的突发信息打破了秦少游头脑的封闭状态,激发出了他的创造性灵感。

●贯彻开放原理的几个环节思维交流。

思维交流是创造者解放自己头脑的第一步。

如果产生了一些有关创造发明的设想,不妨及时地同周围的有关人员或同行交换意见,不必等设想完全成熟后再拿出“成品”来。

及时听取别人的想法,包括肯定性或否定性的意见,对于设想的完善都会有所帮助。

在有条件的集体中,应该有意识地组织思维的交流,做好群体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工作。

可以结合集体创造技法的实施来进行,如召开头脑风暴会,以及信息发布会、成果报告会、研讨会等。

也可以编印一些文字材料发给大家进行书面交流。

信息开发。

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曾以苹果和思想为例,生动地对比过物质传播和精神传播的差异。

这个比喻也能用来说明信息的可分享性。

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为接受者所分享,且其自身的内涵在分享过程中并不贬值。

提供信息(包括思想)的一方也不会因对方接受了这个信息而失去其使用权。

从信息的可分享性出发,为了开发群体的创造性思维,在开放系统中更应提倡信息传播和思想交流。

然而,如果在开放系统中只做到了信息的分享,那还远远不够。

应该通过信息的叠加、综合、转换等途径,把信息的开发利用提到更高的层次。

信息的可加工性是深人进行信息开发的理论依据。

组织落实。

组织落实是贯彻开放原理以开发创造力的重要环节。

唯有落实了组织方面的各种措施,才能保证开放系统的形成,促进创造力的开发。

组织落实的主要内容有建立机构、制订规章制度和开展活动等。

4) 辩证原理所谓辩证原理,是指创造者在探索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寻求创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自觉地贯彻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周围事物,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辩证的必要性贯彻辩证原理首先是创造客体的客观需要。

创造活动总得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而创造者所处的客观世界又总是受到辩证法三个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支配。

因此,人们要想通过创造活动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得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否则将会受到无情的惩罚——永动机的悲剧就是一个教训。

数百年来,不少人热衷于发明不需要消耗能量就能永远作功的发动机(第一类永动机),或不存在温度差就能将全部热量转变为机械功的发动机(第二类永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