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进展课程论文
《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浅谈《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摘要】《工程材料》是我校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
为了达到学校执教能力测评的要求,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我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认为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工程材料教学改革《工程材料》是我校机械工程和塑性成型两个系大部分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
在我们学校主要涉及机械工程、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等相关专业,修读学生全校每年约有五百人。
按照我校执教能力测评的要求,结合“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我认识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是加强专业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现状《工程材料》是阐述工程常用材料的科学理论及其运用的课程,是学好后续大量专业课的基础。
然而,现在我们学校《工程材料》的教学依然维持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老思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时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事不关己的状态,同时部分教师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不够新颖,考试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导致学校《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也影响到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对《工程材料》的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这是课程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和提高后续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我校“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办学思路,应是我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
我认为《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考试制度等几个方面。
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授过程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全部时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几乎是零。
工程材料论文

工程材料论文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工程材料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工程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包括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导热性等指标。
在不同工程领域,对材料的物理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的强度、耐热性要求较高,而建筑领域对材料的韧性和耐久性要求较高。
合理选择符合要求的工程材料,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其次,工程材料的化学性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性能包括材料的抗腐蚀性、耐磨性、耐热性等方面。
例如,在化工领域,对材料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因为在该领域内,材料常面临恶劣的腐蚀环境。
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材料,可以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更换,降低成本。
此外,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也影响着其性能和应用。
不同的制备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界结构、杂质含量等,从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磁性能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新的制备方法,例如溶胶凝胶法、机械合金化等,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工程材料。
最后,对于工程材料的应用,必须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价和可行性分析。
工程材料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与其他材料的兼容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对工程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具体的应用情况,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材料。
综上所述,工程材料在现代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应全面考虑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制备方法等因素,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和可行性分析。
建筑工程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旨在探讨几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木材,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水泥、砂和骨料。
混凝土具有高强度、耐久性和耐火性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组件,如梁、柱和地板等。
另外,高性能混凝土还具有更好的性能,如高强度和低渗透性。
钢材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具有高强度、可塑性和可回收性等特点。
在建筑工程中,钢材常用于梁、柱和框架等结构件的制作。
此外,钢材还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材料,如钢板复合保温墙。
木材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可加工和环保等特点。
木材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地板、墙体和屋顶等部位。
同时,木材还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和装饰材料,如木地板和木门。
除了传统的建筑材料,新型材料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应用。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抗腐蚀等特点,适用于制作建筑物的外墙、屋顶和隔墙等部位。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具有综合性能好的特点,可以用于制作结构件和装饰材料。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各种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生活环境的需求。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论文【最新版】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论文1.高分子的定义高分子又称作聚合物,由小分子相互反应而形成,高分子与低分子的区别在于前者分子量很高。
通俗地说,高分子是一种许许多多原子由共价键连接而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化合物。
更精确的描述是,高分子是指其分子主链上的原子都直接以共价键连接,且链上的成键原子都共享成键电子的化合物,这样组成的高分子链的键的类型,除了共价键外,还可以包括某些配位键和缺电子键,而金属键和离子键是被排除在外的。
我对高分子的分类总结如下:其中合成高分子,又可分为橡胶、纤维和塑料三大类,常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等。
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有涤纶、腈纶、锦纶、维纶和丙纶。
塑料还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前者为线性聚合物,受热可熔融流动,可多次重复加工成型,主要品种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后者是网状聚合物,通常由线性聚合物或低聚物经交联得到,以后不能加热融化重复成型,主要品种有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等。
此外,聚合物还可作为涂料和粘合剂来使用,而且使用越来越广泛,也有人将他们单独列为两类,所以聚合物按应用分类,也应包括上述五大合成材料。
最近,着眼于聚合物所具有的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功能的功能高分子,也已成为新的重要一类。
天然高分子,也有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之分。
天然高分子,如人们所熟悉的石棉、石墨、金刚石、云母等,天然有机高分子,都是在生物体内制造出来的,储存能量的肝糖、淀粉,生物体外分泌物如蚕丝、蛛丝、植物的橡胶,还有储存遗传信息的核酸。
2.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简史(以塑料的发展为例)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
其发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1.天然高分子加工阶段这个时期以天然高分子,主要是纤维素的改性和加工为特征。
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
建筑材料类论文范文

建筑材料类论文范文建筑材料类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根本训练。
下面为大家提供建筑材料类论文,欢送大家参考借鉴。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管理工作。
首先应抓好主要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通过认真调查材料市场,认准合格材料;提高材料方案的准确性;强化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健全材料管理信息资料。
其次,搞好材料价格管理,合理降低本钱:掌握市场动态降低材料价格;采取合理采购模式,业主方与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给;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材料质量;材料价格近几年各高校纷纷进展了大规模的根本建立。
在建立过程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就成为工程建立中重要课题。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实体、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建筑材料管理在根本建立中占有重要地位[1]。
如何加强建筑材料管理,一直是高校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工程建立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立本钱也就会相应降低。
因此,搞好建筑工程工程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本钱,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以具有较好性价比的材料满足工程建立的需要,并在建立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消耗数量,以确保建筑成品质量,降低建立本钱[2]。
学校作为工程建立的业主方,要确保建筑物的平安和使用寿命,材料的质量管理是关键之一,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材料的质量管理。
1、通过认真调查材料市场认准合格材料工程建立中的材料品种繁多,规格各异。
在市场经济较为繁荣但又不完全标准的今天,一方面,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厂家的实力、技术含量、生产经营理念又严重参差不齐。
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识,获取、积累相关的经历,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立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展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结课论文(3篇)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结课论文(3篇)第一篇: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摘要:从土木工程材料的重要性入手,从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从材料的特性及质量控制、常用材料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新型材料的介绍三个方面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前言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建筑施工中用到的材料的特性、分类、制备方法、使用方法以及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内容。
它几乎涉及实际工程材料中的全部,包括气硬性胶凝材料石灰、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钢材、沥青、木材、石材等。
它是诸如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造价、混凝土结构原理等其他课程的基础课,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从事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相关材料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达到可以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事实上,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控制与使用对工程造价、施工进度、质量控制等环节,乃至整个工程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作为专科院校或独立本科院校的同学来说,他们中的大部分毕业后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工作。
因此,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而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处理实际工作岗位问题的能力。
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讲授远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方面与课程特点有关,比如教学内容繁杂、逻辑性差、教材陈旧等。
另一方面与授课方法与授课内容有直接的关系。
教师如何更好地讲授“土木工程材料”以便让学生切实掌握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方面的知识是每个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讲授谈一些自已的认识和体会,以期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教学方法1.1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普遍对材料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他们将大量的时间花在材料力学、钢结构等课程上,而对材料课程仅是应付考试的态度。
《工程材料》教学方法论文

《工程材料》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概念多、名词多、术语多、理论描述多,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具备工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的关键。
本文总结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针对课程特点,就如何突出教学主线、建立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工程材料;教学;改革《engineering material 》the study of teaching methodyu jing-cheng,li yao,luo de-jun【abstract】《engineering material 》be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machine each with near machine profession the technique foundation of a required door of the student lesson,should course concept many, word many, technical term many,theories description many,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how exaltation student study interest, exaltation teaching quality, development student’s having craft knowledge,engineering fulfillment ability be the key of teaching.this text summary the writer is in the teaching the fulfillment of some realize, aim at a course characteristics, how outstanding teaching lord line, establishment content of course of close contact,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method’s etc. carried on discussion.【key words】engineering material;teaching;reform一、突出主线,构建铁碳合金材料基本相、组织间的和谐关系同学们在学习工程材料课程中,往往前后内容联系不起来,不能做到前后贯通,觉得课程结构非常松散,再就是课程中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名词多且易混淆,特别是难以掌握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平衡组织、非平衡组织(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马氏体、贝氏体、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马氏体等)。
工程材料论文

工程材料论文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班级材本0901学号09701540138 姓名周晓志指导老师罗建新时间2012年5月水泥基复合材料简介摘要基于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区水泥颗粒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界面区孔隙率分布函数和界面区的有效扩散系数; 将水泥基复合材料视为骨料、基体、界面区以及其均匀化后的等效介质相四相复合球模型,采用n层球夹杂理论,逐尺度地预测了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预测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n层球夹杂理论适合于预测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有效扩散系数,其中氯离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扩散系数由基体扩散系数、界面过渡区扩散系数、骨料以及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确定.一、水泥基复合材料基本概念以硅酸盐水泥为基体,以耐碱玻璃纤维、通用合成纤维、各种陶瓷纤维、碳和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金属丝以及天然植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为增强体,加入填料、化学助剂和水经复合工艺构成的复合材料。
它比一般混凝土性能有所提高。
以短切的耐碱玻璃纤维约3%~10%含量的复合材料为例,其密度为1600~2500kg/m3,抗冲强度8.0~24.5N·mm/mm2,压缩强度48~83MPa,热膨胀系数为(11~16)×10-6K-1。
性能随所用原材料、配比、工艺和养护条件而异。
二、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基本性能1.混凝土随着胶凝材料生产的发展,人们很早就使用了混凝土。
它是由胶凝材料,水和粗、细集料按适当比例拌合均匀,经浇捣成型后硬化而成。
按复合材料定义,它属于水泥基复合材料。
如不用粗集料,即为砂浆。
通常说的混凝土,是指以水泥,水、砂和石子所组成的普通混凝土,现代建筑工程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工业与民用建筑。
给排水工程,水利以及地下工程,国防建筑等方面都广泛应用。
配制混凝土是各种水泥最主要的用途。
1900年,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及进展综述摘要:智能混凝土是随着人类科技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智能化产物,是智能材料在工程领域应用的具体体现。
本文阐述了智能混凝土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智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能混凝土;研究现状;展望Abstract:Intelligent concrete is a intelligent product which form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s technology, and it is the concrete reflection with the use of intelligent materials in th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ntelligent concrete, and pro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oncrete.Key words: Intelligent concrete;Research status; Prospect1、前言混凝土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抗压强度高、弹性模量大、耐久性和耐高温性能好、易改性、可塑性好、可以任意规模浇注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现代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高科技领域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结构材料—混凝土,已经不能满足这些技术的要求,混凝土的发展由传统的单一的仅具有承载能力的结构材料,向多功能化、智能化的结构材料方向发展。
而智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是混凝土发展方向中最突出的一个发展领域。
2、智能混凝土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所谓智能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和记忆、自适应、自修复等特性的多工程材料[1-2]。
智能混凝土是智能材料的一个分支,是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20世纪60年代,当时苏联学者首先采用碳黑导电组分尝试制备了水泥基复合导电材料,但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土木工程界的研究人员设想并着手研究高智能结构的所谓“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功能”的智能材料及1993年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了土木工程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的研究。
在上述两项重大研究计划的推动下,90年代初期,Dry和Chung[3]分别提出了自修复混凝土和自感知混凝土,并展开了相关研究,展示了智能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迥然不同的功能特性。
自此之后,智能混凝土的研究才得到各国的重视和关怀。
目前,根据智能混凝土所具有功能的不同,智能混凝土可简单地分为自诊断混凝土、自调节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以及高阻尼混凝土等几大类型。
2.1自诊断混凝土自诊断混凝土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碳纤维或光纤等具有压敏或温敏特性材料,使混凝土能在温度或压力改变中进行自我诊断。
2.1.1碳纤维智能混凝土自诊断混凝土最早是从美国的Chung D D L发现碳纤维混凝土电阻与应变的对应关系开始的,试验发现碳纤维混凝土压应力和电阻率之间存着对应关系[4]。
当压应力较小时,由于混凝土内原有裂缝在压应力下闭合,纤维间势垒变窄所致的电阻率随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此时混凝土材料处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随着压应力的增大,一方面混凝土开始产生损伤核心的裂纹;另一方面原有裂纹还在闭合之中,它们处在一种动态平衡。
因此,此阶段电阻率基本没有变化,但混凝土材料已开始出现损伤。
随着压应力的继续增大,混凝土的损伤和新的裂纹加剧,碳纤维的电阻率迅速增加。
因此可以通过测试碳纤维混凝土电阻率变化并与计算机连接,直接反映其所在结果部分混凝土所处的状态,实现结构工作状态的再现监测。
此项技术可应用于大坝、桥梁及重要的建筑结构。
目前,我国的长江三峡工地的围堰上部分地段已经试用此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除了能够感知压力的变化外,含有碳纤维的混凝土还会产生热电效应(Seebeck效应)。
在最高温度为70℃、最大温差为15℃的范围内,温差电动势E与温差Δt之间具有良好稳定的线性关系。
当碳纤维掺量达到一临界值时,其温差电动势率有极大值,且敏感性较高。
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材料实现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温度变化的实时监控。
在国外,自诊断碳纤维混凝土也已被应用于机场道路及桥梁路面的自适应融雪和融冰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6]。
在国内,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同济大学等相继开展了碳纤维混凝土研究并取得了系统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李惠和韩宝国等系统研究了机敏混凝土信号采集和处理系统,开发了水泥基标准应变传感器,为自z 诊断智能混凝土的实际应用开辟了可行之路;近年来,李惠、欧进萍和肖会刚等发现了纳米混凝土的应变自感知性能,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某桥关键截面应变状态的监测,同时纳米混凝土还具有高延性、高耐磨和高耐久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7-10]。
2.1.2光纤传感智能混凝土光纤传感智能混凝土,即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埋人入纤维传感器或其阵列,探测混凝土在碳化以及受载过程中内部应力、应变变化,并对由于外力、疲劳等产生的变形、裂纹及扩展等损伤进行实时监测。
光在光纤的传输过程中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电场、磁场等的变化而引起光波量如光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的变化。
因此人们发现,如果能测量出光波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导致光波量变化的温度、压力、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
于是,出现了光纤传感技术。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了将光纤传感器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建筑检测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展了混凝土结构应力、应变及裂缝发生与发展等内部状态的光纤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这包括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进行监测和结构的长期监测。
光纤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提供了对土建结构智能及内部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无损检测手段,有利于结构的安全监测和整体评价和维护。
到目前为止,光纤传感器已用于许多工程,典型的工程有加拿大caleary建设的一座名为beddington tail的一双跨公路桥内部应变状态监测;美国winooski的一座水电大坝的振动监测;国内工程有重庆渝长高速公路上的红槽房大桥监测和芜湖长江大桥长期监测与安全评估系统等。
2.2 自调节混凝土混凝土结构除正常负荷外,人们还希望它有动态平衡及自适应功能,能根据动态的外部环境条件不断调整自身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一种优化的方式对环境变化作出响应,比如台风、地震等动荷载调整承载能力或根据环境进行温度湿度调节等。
但因混凝土本身是惰性材料,要达到自调节的目的,必须复合具有驱动功能的组件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SMA)和电流变体(er)等。
2.2.1形状记忆合金智能混凝土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类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智能合金材料,最显著的优点之一就是对温度很敏感,在不同温度下具有恢复相应形状的功能。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这一特性,在混凝土结构受到异常荷载干扰下,通过记忆合金形状的变化,使混凝土内部应力重分布并产生一定的预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形状记忆合金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相变伪弹性性能和相变滞后性能,其应力-应变曲线在加卸载过程中形成环状,这说明形状记忆合金在此过程中可吸收和耗散大量的能量。
因此,用形状记忆合金研制成的被动耗能器或被动耗能控制系统可以用来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减轻地震灾害。
有关试验表明,安装了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的结构,60%左右的地震能量都能被耗能器吸收,结构的位移可得到明显的抑制和减小[11]。
2.2.2电流变体智能混凝土电流变体(er)是一种可通过外界电场作用来控制其粘性、弹性等流变性能双向变化的悬胶液。
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电流变体可于0.1ms级时间内组合成链状或网状结构的固凝胶,其初度随电场增加而变调到完全固化,当外界电场拆除时,仍可恢复其流变状态。
在混凝土中复合电流变体,利用电流变体的这种流变作用,当混凝土结构受到台风,地震袭击时调整其内部的流变特性,改变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特性以达到减缓结构振动的目的。
2.2.3自律型调湿混凝土此外有些建筑物对其室内的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如各类展览馆、博物馆及美术馆等[12]。
北方地区冬季室内干燥,衣服、电器容易产生静电,而且舒适感较差;南方地区夏季室内潮湿多雨,木质家具易腐朽霉变,而且易发生流行病。
为解决此类问题,一般建筑物多采用空气调节器加湿(或除湿)和通风,成本较高。
自律型调湿混凝土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水蒸气吸附、脱附目的,又称之为会呼吸的智能调湿混凝土。
把沸石粉作为调湿性组分加入混凝土材料当中就可制成满足上述要求的调湿性混凝土。
沸石粉中的硅酸钙含有(3~9)×10-10m的孔隙,这些孔隙可以对水分、NO X和SO X等进行选择性吸收。
通过沸石粉种类进行选择,可以制备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自动调节环境的混凝土复合材料。
采用加人天然沸石的方法制成的调湿性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优先吸附水分;水蒸气压力低的地方,其吸湿容量大;吸、放湿与温度有关,温度上升时放湿,温度下降时吸湿。
日本对自律型调湿混凝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应用于对湿度变化敏感的美术作品收藏室、对温度和湿度变化敏感的食品仓库等。
今后,对这种会呼吸的混凝土会逐渐从公用设施进人普通居民用房,为居住者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2.3 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混凝土就是模仿生物组织对受创伤部位能自动分泌某种物质,从而使受创伤部位愈合的机理,在混凝土中掺人某些特殊的组分,如内含粘结剂的空心胶囊、空心玻璃纤维或液芯光纤,或形状记忆合金与前三者中的一种复合使混凝土材料在受到损伤时部分空心胶囊、空心玻璃纤维或液芯光纤破裂,粘结剂流到损伤处,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
至今为止年有大量专家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如:2001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红提出了利用空心光纤来实现智能结构的自诊断、自修复[13]。
该文首创了用于智能结构的空心光纤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基础研究。
此外,还设计了埋入空心光纤的复合材料诊断与修复系统用于检测复合材料损伤程度与位置以及对损伤处进行自修复等。
在复合材料中,还埋入了形状记忆合金(SMA)丝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的对象是纸蜂窝和树脂基两种复合材料,利用空心光纤注胶的方法进行了复合材料自修复的研究。
实验表明,修复后的纸蜂窝复合材料完全达到正常材料的使用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完全破坏的情况下,经修复后,材料的拉伸和压缩性能得到很大的恢复。
在日本,以东北大学三桥博三教授为首的日本学者将内含粘结剂的胶囊或空心玻璃纤维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一旦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部分胶囊或空心玻璃纤维破裂,粘结液流出并深人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