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习题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微粒间的作用力,含有以上两种作用力的晶体是A.HCl B.金刚石C.NaOH D.Na【答案】C【解析】A.在HCl的晶体中含有分子间作用力,在分子内存在共价键,错误;B.在金刚石中只存在共价键,错误;C.在NaOH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是离子晶体,正确;D.在Na中只存在金属键,错误。
【考点】考查晶体中微粒的作用力的种类的判断的知识。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①H2O ②NH3③Cl—④CN—⑤CO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在H2O 的O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正确;②在NH3的N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正确;③在Cl—的Cl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正确;④在CN—的N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正确;⑤在CO的O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正确。
因此选项是D。
【考点】考查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微粒结构的分析的知识。
3.CO2的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3+CO2→+H2O下列有关三聚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N3O3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答案】C【解析】A、分子式为C3H3N3O3,错误;B、该分子中没有非极性键,错误;C、正确;D、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碱反应。
【考点】化学与STS、基本概念、物质结构4.短周期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D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E的负一价离子与C的某种氢化物W分子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3.2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有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1.3.2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一、单选题1.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 KBrB. Na 2O 2C. HBrD. N 2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D.化学键通常是指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3.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B.C.D.4.下列各组物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KOH 、24H SO 、4NH ClB.CaO 、23Na CO 、43NH HCOC.22K O 、NaOH 、24K SOD.HClO 、23Al O 、2MgCl5.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①碘升华②溴蒸气被木炭吸附③酒精溶于 水④HC1气体溶于水⑤石英熔化⑥NH 4Cl受热分解⑦氢氧化钠熔化⑧Na2SO4溶于水A.①②④⑥⑦B.④⑤⑥C.④⑤⑧D.②⑤⑥⑦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存在于原子之间,也存在于分子之间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作化学键C.离子键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D.化学键通常是指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和Na2O2B.H2O2和CaF2C.NH3和N2D.HNO3和HClO38.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只有在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9.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10.下列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中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C.最外层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有稀有气体的原子D.常温下Cl2、Br2、I2状态由气态到固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在逐渐增大12.两种元素可以形成AB2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A.无中子的原子与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B.核电荷数分别为12和17的元素C.ⅣA族和ⅥA族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最高正价都为奇数的两种短周期元素13.有X、Y、Z、W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10、11、1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X、W能形成共价化合物B.Z、W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Y分子中存在共价键D.Y和Z不能形成化合物1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位于元素周期表Ⅲ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基础化学》习题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TOP]例10-1试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乙烯分子的形成及其构型。
分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形成乙烯分子时,C原子的价层电子要杂化。
共价键形成时,σ键在成键两原子间能单独存在,且只存在一个; 键在成键两原子间不能单独存在,但可存在多个。
乙烯分子中C原子的4个价电子分别与其它原子形成三个σ键,C、C原子间的双键中有一个是π键。
三个σ键决定分子构型,因此C原子有三个原子轨道参与杂化,形成三个等性杂化轨道。
解乙烯分子C2H4中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每个基态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 2p2,在形成乙烯分子的过程中,1个2s电子被激发到2p空轨道上,然后1个2s轨道和2个2p轨道杂化形成3个等同的sp2杂化轨道,彼此间夹角为120º。
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各与1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2个C—H σ键;2个C原子间各以1个sp2杂化轨道互相重叠,形成1个σ键。
由于2个C 原子的这6个sp2杂化轨道处于同一平面,未参与杂化的2p z轨道则垂直于该平面,“肩并肩” 重叠形成1个π键,构成C=C双键。
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分子呈平面构型。
例10-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I的空间构型。
3分析先确定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中心原子提供7个电子,配位提供1个电子,加上负离子的电荷数,得价层电子数的总和再除以2。
然后根据价层电子对构型和孤对电子决定-I的空间构型。
3解-I中有3个I原子,我们可将其中1个I作为中心原子,其余2个作为配位体。
中心原子I有73个价电子,2个配位I原子各提供1个电子,-I离子的负电荷数为1,所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3(7+2+1)/2=5 。
价层电子对构型为三角双锥,因配位原子数为2,说明价层电子对中有2对成键电子对和3对孤对电子,以3对孤对电子处在三角双锥的三角形平面上排斥能最小,所以-I为直线型。
第十一章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习题解析

第十一章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习题解析1.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是什么?答:(1)两个原子接近时,只有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可以相互配对(两原子轨道重叠),使电子云密集于两核之间,系统能量降低,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2)自旋方向相反的单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后,就不能再和其他原子中的单电子配对。
所以,每个原子所能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取决于该原子中的单电子数目。
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3)成键时,两原子轨道重叠越多,两核间电子云越密集,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这称为原子轨道最大重叠原理。
原子轨道中,除s轨道呈球形对称外,p、d等轨道都有一定的空间取向,它们在成键时,只有沿着一定的方向靠近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重叠,形成稳定的共价键,这就是共价键的方向性。
2. 列表表示σ、π 键的区别。
答:3.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可以分为哪两类?答: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键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由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共用的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键的一端带部分负电荷δ-,而另一端带部分正电荷δ+,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的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是因为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成键电子对等量共享,键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共价键。
4.共价键的极性及极性大小用什么来判断?共价分子的极性及极性大小用什么来量度?答:共价键的极性大小根据成键原子的电负性来判断,因为共用的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使键的一端带部分负电荷δ-,而另一端带部分正电荷δ+,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差别越大,共价键的极性越强。
双原子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一致。
多原子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也与分子构型有关,虽然是极性键,只要键型相同,分子构型对称,其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就能相互抵消,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分子的极性可用电偶极矩(electric dipole moment)μ来衡量。
它是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d 与正或负电荷中心上的电量q 的乘积,即μ= q·d ,单位为10-30 C·m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5第二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化学综合质量检测苏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对共价键概念的考查1.美国科学家发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可燃烧,这一伟大的发现,有望解决用水作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
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上述中“结合力”实质是()A.分子间作用力B.氢键C.共价键D.离子键2.下列变化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B.酒精溶于水C.HCl气体溶于水D.氯化钾熔化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A.Cl2B.H2OC.NaCl D.NH4Cl知识点二共价化合物4.有关化学键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C.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5.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现象是()A.HCl极易溶于水B.液态HCl不能导电C.HCl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D.HCl不易分解知识点三化学用语6.下列分子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A .氨气 ∶HB .四氯化碳C .氮气∶N ⋮⋮N ∶D .二氧化碳∶O ···· ∶C ∶O ···· ∶7.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作化学用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N 2的电子式:N ⋮⋮NC .次氯酸的电子式:H ·× Cl ···· ∶O ···· ∶ D .CO 2的结构式:O===C===O 知识点四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8.当干冰升华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①分子间距离 ②分子间作用力 ③氢键 ④分子内共价键 ⑤化学性质 ⑥物理性质A .①②⑥B .①③⑤C .①④⑥D .②④⑥ 9.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22_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26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作业26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中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质MgCl 2CO 2 HCl NaOH 所含化学键类型 离子键、共价键 共价键 离子键 离子键、共价键 所属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2.氨气溶于水时,大部分NH 3与H 2O 以氢键(用“…”表示)结合形成NH 3·H 2O 分子。
根据氨水的性质可推知NH 3·H 2O 的结构式为( )A .NHHO…OHH B.NHHH…HOH C .HNHH…OHH D.HNHH…HOH3.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4.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是( ) A .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 B .2NaCl=====通电2Na +Cl 2↑C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D .2NaOH +MgCl 2===Mg (OH )2↓+2NaCl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5.有五个系列同族元素的物质,101.3 kPa 时测定它们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① He -268.8 (a ) -249.5 Ar -185.8 Kr -151.7 ②F 2 -187.0Cl 2 -33.6(b ) 58.7I 2 184.0对应表中内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b、c代表的物质中均含化学键B.系列②物质均有氧化性;系列③物质对应水溶液均是强酸C.系列④中各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为:H2O>H2S>H2Se>H2TeD.上表内物质HF和H2O,由于氢键的影响,其分子特别稳定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HCl溶于水、NaCl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不相同B.碘升华、NaCl颗粒被粉碎,均破坏化学键C.氦气、液溴、硫黄中均存在共价键D.钠与水反应、钠与氧气反应,均存在离子键的形成7.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13年11月22日宣布,该中心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拍”到氢键的“照片”,实现了氢键的实空间成像,为“氢键的本质”这一化学界争论了80多年的问题提供了直观证据。
高三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化学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两种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③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④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⑤难失去电子的原子,易形成阴离子⑥单质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化合物的分子中才存在化学键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①⑦B.①⑤⑦C.⑦D.②⑦【答案】D【解析】①H2O2中存在非极性键;③Na2O2中含有非极性键,但属于离子化合物;④SiO2、SiC的熔点比一般离子晶体的熔点高很多;⑤稀有气体原子既难失电子,也不易形成阴离子;⑥N2、Cl2等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2.X、Y为两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和6,则X、Y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或者离子不可能是()A.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B.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C.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D.可形成双核离子或者四核离子【答案】C【解析】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X可能为H、Li,Na;短周期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Y可能为O、S。
X、Y可形成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H2O,A对;X、Y形成的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为H2O2,B对;X、Y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Na2O2、Na2S等,阴阳离子个数比都为1∶2,C错;X、Y形成的双核离子为OH-,形成的四核离子为H3O+,D对。
3.SF6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灭火。
SF6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呈正八面体型。
如果F元素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则SF6的不同分子种数为 ( )A.6种B.7种C.10种D.12种【答案】C【解析】F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时,按两种同位素在该分子中的个数不同形成的不同结构,可列表为共10种。
4.已知CO2、BF3、CH4、SO3都是非极性分子,NH3、H2S、H2O、SO2都是极性分子,由此可推知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是( )A.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B.分子中不含氢原子C.在ABn分子中,A元素为最高正价D.在ABn型分子中,A原子最外层电子都已成键【答案】D【解析】结合所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可知当A元素最外层电子均已成键时,分子无极性,此时A的化合价也均是最高正价。
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5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第2课时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气态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C.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D.非金属元素间只能形成共价键2.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A.HCl、MgCl2B.H2O、Na2OC.CaCl2、NaOHD.NH3、CO23.(2021辽宁丹东高一期末)下列各组物质中,均为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Br2、HBrB.NH4Cl、NH3C.KOH、K2OD.Na2O2、K2SO4题组二共价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4.(2020北京东城汇文中学高一期中)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2020吉林松原高一期末)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中,正确的是(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B.SiCl4C.H2OD.PCl57.(2019湖北孝感高一下期中)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作化学用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A.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N2的电子式:C.次氯酸的电子式:D.CO2的结构式:O C O题组三分子间作用力8.关于氢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高,是由于HF分子间存在氢键B.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是由于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C.NH3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D.在氨水中水分子和氨分子之间也存在着氢键9.HF分子非常稳定,原因是( )A.分子间作用力很强B.分子中含氢键C.HF含离子键D.氢氟化学键很强10.(2021辽宁大连高一期末)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1)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作业参考解析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按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
B. σ键构成分子的骨架,π键不能单独存在
C. 配位键既不是σ键,也不是π键
D. 双键或叁键中只有一个σ键
【C】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不同,当其头碰头重叠时,形成“σ”键,当其肩并肩重叠时,形成“π”键;由于σ键重叠程度大,稳定性更高,因此可以单独存在,并构成分子的骨架,而π键重叠程度小,稳定性低,容易打开,因此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和σ键共存于双键或叁键中;σ键由于头碰头重叠,因此重叠部分对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可以自由旋转,但是π键对键轴呈镜面反对称,因此不能自由旋转;配位键是由一个成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成键原子提供空轨道形成的,在配位键形成的过程中,两原子的原子轨道可能发生头碰头重叠而形成σ配位键,也可能发生肩并肩重叠而形成π配位键,因此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B2分子为直线型,其中心原子A一定发生了sp杂化
B. HCN是直线型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
C. H-O键能比H-S键能大,因此H2O熔沸点比H2S高
D. 氢键不属于化学键,但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A:一般对于AB2分子来说,如果中心原子发生了sp杂化,那么分子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的,但是AB2分子如果为直线型,中心原子A不一定发生了sp 杂化,典型的例子就是I3-离子,这个离子的中心原子I发生的是sp3d杂化,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由于中心原子上有3对孤对电子,分别位于三角双锥中间的三角平面上,因此分子的空间构型就是直线型了(这可以用夹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来解释);B:HCN分子是直线型分子,但是根据其分子中各原子的电负性大小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极性分子;C:体系沸点的高低主要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有关,因此H2O熔沸点之所以比H2S高,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作用外,还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D:当一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键后,就不能再和其它原子之间形成第二个氢键了,这体现了氢键的饱和性,同一个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和氢键之间需以最大角度分布,这体现了氢键的方向性,不过氢键仍然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而不属于共价键作用。
所以D的说法是正确的。
3. 下列关于H3O+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O发生sp2等性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
B. O发生sp2不等性杂化,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
C. O发生sp3等性杂化,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型
D. O发生sp3不等性杂化,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
【D】我们知道H2O分子中O发生了sp3不等性杂化,在与氢原子成键后,
H2O分子中有两对孤对电子。
那么H3O+离子的形成可以认为是由H2O分子中的O提供一对孤对电子,H+离子提供空轨道,在两者之间形成了配位键而形成的,两者之间形成配位键时,并不会改变O原子的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同时O原子上仍然有1对孤对电子,因此O发生sp3不等性杂化,H3O+离子的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
4.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 H2O
B. PH3
C. NH4+
D. OH-
【C】A:H2O分子中O发生了sp3不等性杂化,在与氢原子成键后,H2O分子中有两对孤对电子;B:PH3分子与NH3分子相似,中心原子P发生了sp3不等性杂化,在与氢原子成键后,分子中有1对孤对电子;C:NH3分子的中心原子N发生了sp3不等性杂化,在与氢原子成键后,分子中有1对孤对电子,当NH3分子与H+离子成键时,NH3分子中N原子提供1对孤对电子,H+离子提供空轨道而形成配位键,这样N原子上所有的价电子均参与成键,因此NH4+离子中不含孤对电子;D:OH-离子是由H2O分子失去一个H+离子后生成的,因此应该含有3对孤对电子。
5. 下列化合物中存在π键的是
A. H2O
B. NH3
C. HCl
D. NaCN
【D】H2O、NH3、HCl分子中,成键原子都是各自提供一个单电子后形成共价键的,而CN-离子的C和N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叁键,根据前面的知识,我们知道共价双键和叁键中只有一个是σ键,其余的都是π键,因此选择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B. 氨水中存在有4种氢键。
C. C—C单键的键能是C=C双键键能的一半
D. 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A:共价键不仅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也可以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例如上题中的NaCN,Na+离子和CN-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而CN-离子中C原子与N
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B:氨水中存在4种氢键,分别是N-H…N、N-H…O、O-H…O和O-H…N;C:C-C之间形成共价单键,为σ键,C=C双键之间形成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由于π键的稳定性低于σ键,因此π键的键能低于σ键,所以C=C双键的键能不是C-C单键键能的两倍,而应该小于其两倍;D:如果是双原子分子,那么由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但是如果是多原子分子(≥3个原子),就不一定了,大家所熟知的CO2、CH4等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但是分子内两原子之间形成的都是极性共价键。
7. 下列物质沸腾时只需克服色散力的是
A. Cu
B. NaCl
C. CHCl3
D. CS2
【D】A:Cu是金属晶体,因此沸腾汽化时,应该要克服金属键的作用;B:NaCl是离子晶体,沸腾汽化时,要克服离子键的作用;C:CHCl3是极性分子,沸腾汽化时要克服分子之间的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D:CS2分子与CO2分子一样,也是非极性分子,因此沸腾汽化时,只需要克服分子之间的色散力。
8. 下列现象与氢键无关的是
A. 邻羟基苯甲酸的熔沸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酸
B. H2O的沸点高于H2S
C. C2H5OH(乙醇)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高于C2H5OC2H5(乙醚)
D. HI的沸点高于HCl
【D】A:邻羟基苯甲酸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酸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对羟基苯甲酸分子之间除了范德华力的作用外,还存在氢键作用,因此其熔沸点高于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作用的邻羟基苯甲酸;B:H2O之所以具有反常
高的沸点,就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C:由于乙醇分子与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而乙醚分子不能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因此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小于乙醇;D:HI分子和HCl分子都是极性分子,但是都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由于HI的摩尔质量远大于HCl,其分子变形性更强,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更强,因此其沸点高于HCl。
9.请根据甲醇分子的结构式(如左图所示),说明:
(1) C原子发生了杂化(指明杂化类型以及等性还是不等性杂化);
(2) O原子发生了杂化(指明杂化类型以及等性还是不等性杂化);
(3) C原子与O原子之间的成键情况(说明两者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类型以及成键的轨道,用“σ(sp-s)”这样的形式作答。
)
(4) CH3OH分子是分子(指明是“极性”还是“非极性”);
(5) 分子之间存在等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请具体说明是哪几种作用力)。
解:(1) (2)根据甲醇分子的空间构型可以分别判断出
C原子发生了sp3等性杂化,杂化过程方框图如下:
O原子发生了sp3不等性杂化,杂化过程方框图如下:
(请注意的是,杂化过程中,如果中心原子的价电子不需要激发的,画方框图时就无需画出激发的过程,激发不是杂化的必要条件)
(3) C和O之间的成键情况:σ(sp3-sp3)
解释(解释部分的内容在考试时不需要写在答案中):由于C原子和O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单键,显然应该是σ键,由于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强(一头大,一头小,杂化轨道用大头成键),因此杂化轨道参与成键时基本都形成σ键。
因此两原子之间形成σ键时,如果都发生杂化了,那么就分别将各自的杂化轨道提供出来形成σ键。
所以C原子和氧原子成键时,分别将其sp3杂化轨道提供出来,发生头碰头重叠以形成σ键。
(4)根据甲醇分子的空间构型可以判断出其为极性分子。
(5)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
解释(解释部分的内容在考试时不需要写在答案中):由于是极性分子,因此分子之间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根据题意需具体说明范德华力的种类)。
由于甲醇分子中存在一个-OH,所以分子之间又可以形成一个分子间氢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