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合集下载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年级:七科目:历史编制人:刘玉平时间:一课时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2、掌握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重点:“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习新课一、请阅读课本P76页第一子目,5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2、汉统治者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二、能力提升讨论探究: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对我们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过渡小结: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

三、1、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2、阅读P67页课文小字,说出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3、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4、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原因客观:主观:大一统2.措施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思想:3.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自学东汉的统治:西汉灭亡,东汉建立,需了解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A、西汉何时灭亡的?B、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人,都城?C、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经济怎样?历史上称为什么?D、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黑暗局面?学习小结: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滦南县七年级历史学科
学教案
教预



和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
和,注重发展。

2、文景时期,注重“”,社会安定,百姓
富裕起来。

到景帝后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
“”。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削
弱诸侯国的势力,后来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4、汉武帝大兴教育,在长安兴办,把
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A、实施背景
B、根本目的
C、实施过程
D、实施结果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师寄语】汉朝的兴衰对振兴中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读教材,提纲挈领,自编知识网络。

三、精读教材,目标逐一达成。

、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怎样?对此,统治阶级有什么态度?2、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师生共同总结: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最终怎样形成的?4、东汉的统治:四、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发言,精彩展示。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五、师生共同小结。

学习了本课,我的最大收获是:。

我的问题空间是:。

六、达标检测题。

当堂达标,巩固训练,检测过关!【教后反思】:学会史论结合,以古鉴今是当今教育的目的。

【学后感悟】:大胆尝试、学会知识梳理,进行趣味性记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后反思】:重点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对比记忆秦亡汉兴的史实。

【中考链接】:本课是中考的重点,我们应高度重视对秦亡汉兴史实的考查。

举例如下:[XX年宜昌中考]第4题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D)A.国家统一问题B.外族入侵问题c.中央集权问题D.儒家思想问题[06年福州质量检查]第3题实现西汉王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大一统,西汉王朝进人鼎盛时期的皇帝是(c)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达标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盐铁官营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预习】1、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两措施?3、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4、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课前小练】1.汉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政策,文景时期重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2、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的功绩)(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接受建议,“、”,以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推行教育,在长安兴办,以为主要教材;(4)军事上:派将军和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5)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出西域,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6)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钱币。

使西汉进入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大一统。

【重难解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当堂评价】1、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时?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2、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孔子B.王充C.张衡D.董仲舒【归纳与反思】【课后作业】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3、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4、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 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合作探究: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4、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A、政治制度B、对待匈奴的态度C、对待儒学的态度D、开发边疆地区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A、抨击其它学说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加强中央集权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文帝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8.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以及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同时掌握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朝的建立过程,知道汉朝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理解其对汉朝的影响。

3. 了解汉朝的繁荣与灭亡,分析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汉朝的建立过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难点: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历史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灭亡,引发学生对汉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包括刘邦建立汉朝、汉朝的统治范围等内容。

(2)讲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包括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等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汉朝的统治特点,如:“汉朝与秦朝在统治方式上有哪些不同?”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如:“汉朝的建立者是谁?”“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繁荣与灭亡的原因,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6. 知识拓展: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文物、古迹等图片,让学生感受汉朝的文化底蕴。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汉朝的建立、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汉朝的繁荣与灭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汉朝的建立过程是怎样的?(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大一统?(3)汉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答案:(1)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建立汉朝,统治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实行郡县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开通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

(3)汉朝灭亡的原因:内忧外患,内部腐败,外部受到匈奴等民族侵扰。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3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标准解读: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他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准备1、多媒体2、学生编排历史小品“洛阳庆功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收集汉武帝的历史人物资料教学设计新课导入汉初庆功宴西汉初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治理天下,实现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那么首先要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造成怎样的后果?文景之治“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教案

3大一统的汉朝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大一统场面是如何形成的,培育初步看法剖析问题的能力。

不单是西汉富强的极点,也是中国封面,它关于一致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用。

学习过程课型新讲课主备人李秀荣执教人审查人备课、19时间上课、25时间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合作研究(1)西汉成立后,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经济局势这类场面是前方所学内容思虑)(2)面对这类局势,汉初几代皇帝采纳了哪些举措获得了2.阅读 77-78 页“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思虑:( 1)汉武帝是如何逐渐削弱诸侯国权力的达到如何(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建议你如何理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可在组内议论)(3、)阅读 78-79 页小字,认识东汉的统治。

3、老师精讲的问题:汉武帝为促使和稳固大一统场面采纳了哪些举措意义如(三)拓展创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增强思想统治,在当,记录分数。

作为二次备课的依照。

、谁成立的、国都79达成以下内容___.___,社会比较平定,百姓富饶起来。

历史上称议,命令同意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成立需要;与秦始皇在思想方面的举措加以比较,有何异同(组内四)系统总结 1 、知识建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背景、举措、表现举措2、概括:学习封建统治的稳固,一般应从哪几方面下手客观原由:景帝后期的经济繁华原由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就是把 ____家学说作为议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长安举办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_成立东汉,定都____.刘秀就是_________.明政治期间.固了大一统场面(本节课波及政治上、思想上的)淄川二中初一级部主观原由:汉武帝雄才大概,善用人材汉武帝大一统政治:削弱诸侯国实力,诸侯国越分越举措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期间,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五)达成同步训练(六)预习14 课教后记:历史导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一、本课学习要求:同学们要了解的基础知识有: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
因及措施、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二、引言:“大一统”是指国家高度的统一。

本课介绍了西汉初年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
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汉武帝从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
朝的鼎盛局面。

汉武帝的大一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
了重要贡献。

三、学习内容:
(一)、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
—、文景之治
1.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③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⑤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汉朝政治状况简表
1.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
①建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②创立了休养生息政策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⑤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A.①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