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流程指引(1)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盅24h更换。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引顺序: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最后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
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流程指引

安装、吸引装置及各连接管 检查性能,压力,各管连接情况 压力:成人 40-53.3KPa 儿童 <40KPa
吸
痰
洗手 解释并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试吸:倒无菌溶液,戴手套,试吸引力,冲洗吸痰管 一手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夹持无菌管插入口腔咽部,先吸 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 动作轻柔,由深向上提拉吸痰管,左右旋转,吸净痰液。每次 吸痰不超过15s,随时擦净面部分泌物。 吸毕:脱手套、反套吸痰管丢弃、关闭开关。 观察患者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质 观察粘膜有无损伤 吸痰器的贮液瓶不可超过容量的2/3
ICU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流程指引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及痰液阻塞情况,口腔,鼻腔情况 合作程度、心理反应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负压袋装置、无菌吸痰盅、无菌冲洗 液、无菌连接管、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无 菌吸痰管数根、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核对、准备
观
察
整
理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

中心吸痰操作流程中心吸痰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帮助呼吸困难的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中心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呼吸,减轻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下面将介绍中心吸痰的操作流程,以便医护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中心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需要洗手,并穿戴好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确保操作的清洁和安全。
同时,还需准备好吸痰设备,包括吸痰管、吸引器、生理盐水等。
2. 与患者沟通。
在进行中心吸痰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并获得患者的配合。
在沟通过程中,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尽量减少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以便顺利进行操作。
3. 采取正确的体位。
在进行中心吸痰操作时,患者需要采取正确的体位,以便顺利地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坐起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道的引流和分泌物的排出。
4. 清洁口腔。
在进行中心吸痰操作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清洁口腔,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进行口腔清洁,确保口腔内干净整洁。
5. 插入吸痰管。
当准备工作完成后,医护人员可以开始插入吸痰管进行操作。
在插入吸痰管时,要轻柔地将管子插入患者的口腔或气管内,避免刺激患者的呼吸道,同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6. 吸痰操作。
一旦吸痰管插入到位,医护人员可以开始进行吸痰操作。
在吸痰操作过程中,要控制好吸痰器的负压力,避免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过大的负担。
同时,要注意吸痰管的位置和角度,确保能够充分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7. 清洁口腔和吸痰管。
吸痰操作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帮助患者清洁口腔,并清洁吸痰管。
口腔清洁可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降低感染的风险;而清洁吸痰管则可以避免污染下一次的吸痰操作。
8. 观察患者反应。
在进行中心吸痰操作后,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等。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实
施
68
分
1.带齐用物至床旁,将治疗车或盘放于便于取物的位置(每项1分);核对治疗单、床号、姓名,有问候语(每项0.5分);呼唤患者姓名(0.5分)
2
2.向患者说明配合要求、注意事项(1分);戴口罩(1分);吸痰前后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1-3min(口述)(1分)
3
3.评估患者:了解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每项0.5分);评估患者自行咳痰能力(0.5分),协助患者正确拍背排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1分);正确听诊肺部呼吸音(五个常用部位每处0.5分);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0.5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意义(1分)
6
14.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1分),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2分)
3
15.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1分);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规范(2分)
3
评
价
20
分
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接头或吸痰管无污染(污染1次扣1分)
4
2.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未使用负压,无黏膜损伤(插管时使用负压,但无黏膜损伤者记2分,使用负压造成黏膜损伤者记0分)
6
3.沟通有效,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每项2分)
4
4.操作顺序颠倒(不影响效果记1分;影响效果记0分)
2
5.操作熟练、流畅(较流畅,记1分;不流畅记0分)
26Biblioteka 操作所用时间___<10min,(超时<1分钟-0.5,<2分钟-1.0分,>2分钟全扣)
2
14
11.吸痰完毕分离吸痰管,吸生理盐水洗净吸痰连接管内痰液,关负压,保护吸引接头,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每项1分)脱手套(0.5分)
5.5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术

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术1、用物准备:中心负压表、贮液瓶、无菌治疗盘(无菌治疗碗或一次性弯盘2 个内盛无菌生理盐水)、适当型号的无菌吸痰包数条、连接管、纱布 1 块、听诊器、无菌治疗巾、手套、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2、核对医嘱、治疗单:(紧急情况时,护士应以抢救生命为原则)请老师和我一起核对医嘱好吗?X 床,XXX,2015 年XX 月XX 日,X 点X 分,随时吸痰。
——谢谢!3、评估:(带治疗单、听诊器、手电筒)看治疗单→核对床尾卡 X 床,XXX →你好,我是护士 XX ,请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好吗?X 床,XXX。
阿姨,您感觉怎么样?有点憋气是吗?让我检查一下你肺部的情况→取听诊器听取肺部,听诊顺序:从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侧胸左右部位→肺上部有痰鸣音,呼吸稍快,刚才已经有护士给你做了雾化吸入和拍背,还是咳不出痰来,我准备用吸痰器来帮助你吸痰。
请先让我检查你口腔情况→嘱病人开口,拿手电筒检查口腔黏膜及有无义齿,检查鼻腔黏膜是否完整、鼻中隔是否弯曲或鼻部息肉→你口、鼻腔无异常,你先休息,我去准备用物马上给你吸痰。
4、洗手、戴口罩5、检查用物:一次性无菌吸痰包 16 号,有效期至 201X 年 XX 月 XX 日,包装完好,无漏气;一次性连接导管,有效期至201X 年XX 月XX 日,包装完好,无漏气。
把中心负压表连接到中心负压插孔,打开连接导管连接到中心负压表,正确连接贮液瓶,打开中心负压表检查是否正常。
一次性无菌吸痰包 16 号,有效期至 201X 年 XX 月 XX 日,包装完好,无漏气。
推用物到床前。
6、核对解释:(手持治疗单)您好!我是护士 XX,请再次告诉我您的床号和姓名好吗?X 床,XXX→ 让我再看一下您的手腕带好吗?→X 床,XXX→阿姨,我已经准备用物来给你吸痰,请您配合我好吗?7、取体位,头偏向护士侧,颌下垫治疗巾→调高吸氧流量8、连接管道试吸:打开中心负压表,调节吸引压力(成人为-300~-400mmHg,儿童为-250~-300 mmHg)→ 打开无菌盘→打开吸痰包→戴手套(右手)→用戴手套的手取吸痰管→连接吸引导管试吸生理盐水。
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1)

电动吸痰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图 2经口/鼻吸痰操作流程电动吸痰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目的】能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操作重点】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痰液的量和粘稠程度,听诊湿罗音的部位和程度。
根据患者咳嗽有痰,听诊有湿罗音,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按需吸痰,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选择粗细合适(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二分之一),长短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
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
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
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吸净痰液。
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间歇3-5min吸痰后肺部听诊,判断是否吸净痰液。
若有痰液,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
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血压下降等应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结果标准】清醒患者了解吸痰的必要性并配合操作。
患者的气道通畅,无黏膜损伤。
便携式吸痰机吸痰操作流程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口腔、鼻腔情况、合作程度、心理反应;解释、问二便准备用物准备:电源、便携式吸痰机,无菌治疗盘、治疗碗(盛有无菌冲洗液)、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吸痰管数根、医疗垃圾袋(垃圾桶)、必要时备压舌板。
开口器、舌钳接通电源、将导管连接吸引器上、打开开关安装、检查、调压检查性能、电压、各管连接压力:成人0.04-0.053MPa(300-400mmHg)小儿0.033-0.04MPa(250-300mmHg)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吸痰试吸:戴手套,试吸引力、冲洗吸痰管一手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夹持无菌管插入口腔咽部,先吸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动作轻稳准快、由深部左右旋转、负压向上提拉吸痰管,间歇冲洗、保持通畅。
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毕:脱手套及反套吸痰管、关闭开关随时擦净面部分泌物观察观测患者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形状,粘膜有无损伤吸痰器的贮液瓶不可过满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整理用物,分类放置洗手记录要点说明: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这档子事儿。
这可是咱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我在这行都混了 20 多年啦,那经验可是杠杠的!
先准备好家伙什儿,吸痰管、连接管、贮液瓶啥的,可别少了。
我刚工作那会,有次居然忘带吸痰管,那叫一个尴尬!
操作前得检查设备是不是好使,要是不好使,那可就抓瞎啦!我记得好像有一次,设备有点小毛病,我愣是没发现,结果差点出岔子,还好最后有惊无险。
然后呢,让病人摆好姿势,头偏向一侧。
这时候可得温柔点,别把人家弄疼了。
我跟你们说,有一回碰到个脾气大的病人,嫌我动作重了,哇,那一顿数落,可把我给郁闷坏了!
接着把吸痰管连接好,调节好负压。
嗯...这负压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得刚刚好。
我刚开始老是把握不好,不是吸不出来就是把病人弄伤了,唉,别提多懊恼了!
把吸痰管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一边吸一边慢慢旋转退出。
这过程可得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要是脸色不对,赶紧停下。
对了,插吸痰管的时候,可别插太深喽,我有次就不小心插深了,把自己都吓一跳!
吸完痰,清理一下设备,消毒啥的都不能马虎。
我说着说着,感觉自己又啰嗦了。
不过这都是经验之谈啊,你们可得好好记住!要是操作的时候碰到啥问题,别慌,多琢磨琢磨,实在不行,来问我!
我这又扯远啦,反正按照我说的来,准没错!怎么样,朋友们,都听明白了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min再吸。
随时擦净面部分泌物。
科室:ICU 级别:N1级 演讲者:陈燕 日期:2014-8-7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负压袋装置、无菌治疗碗、生理盐水、
吸痰的注意事项
(1)吸痰前调节合适负压,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按照无菌操作原则。
每次吸痰更换吸痰管
(3)选择适当型号的吸痰管,粗细及软硬度均适宜。
(4)插管动作轻柔,敏捷,吸痰管不宜插入过深,以免引起剧烈咳嗽
(5)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2min,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 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 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6)吸入过口、鼻分泌物的吸管禁止进入气道.
(7)吸痰顺序先人工气道再口腔,再鼻腔。
各用一根吸痰管。
(8)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 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并给予吸氧。
(9)使用注射器进行气管内滴药时,防止针头误入气道。
(10)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必要时遵医嘱留取痰标本。
(11)储液瓶内吸出液应该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12)吸引管接头保持清洁。
(13)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病情而定,如病人出现咳嗽有痰、痰鸣音、
气道压力上升、气道压力报警、血氧饱和度下降,或患者要求吸痰等情况时再行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