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相关知识一.吸痰的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二.有效排痰的措施1. 有效咳嗽2 叩击或震颤法3体位引流三.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2.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四.吸痰的副作用1.血氧过少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3.刺激迷走神经4.粘膜损伤5.低血压6.阵发性咳嗽五叩击的方法在餐前30分或餐后2小时进行,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

叩击时五指并拢成空杯状,利用腕部的力量从肺底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快速有节奏地叩击胸背部。

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六,有效排痰的方法1.爆发性咳嗽:先深呼吸而后声带关闭,随之胸膜肌骤然收缩,咳嗽一声将气流冲出。

2.分段咳嗽:连续性小声咳嗽。

3.发声性咳嗽:嘱患者深吸气,而后张口保持声门开放后咳嗽。

七,痰液的分度痰液的粘稠度分为三度: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2度:痰的外观较1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3度: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八,痰液标本的留取一般以留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好。

起床后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将气管内深部的痰液咳出,将其全部放于洁净干燥的容器内,尽快送医院实验室。

如用于做痰的细菌培养,应使用医院提供的消毒容器,注意在留痰之前不要打开,以免污染,留痰时不要接触容器内层,留好后立即将容器盖好并及时送检。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规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规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1.面罩、呼吸管道、连接管、痰液收集器、抽吸器等吸痰设备要事先整理洁净,确保无异味、无明显污迹。

2.为病人准备好擦嘴巾、痰盂、病历夹等必要物品。

3.检查吸痰设备的负压值,要保持正常工作范围内。

二、操作步骤1.设备准备(1)将吸痰设备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

(2)将痰液收集器连接到吸痰设备的吸痰口,并确保连接牢固。

(3)检查抽吸器工作状态,确保抽吸力正常。

(4)验证面罩、呼吸管道等配件的状态,确保无破损、老化。

(5)准备好抗菌洗手液、洗手刷等消毒工具。

2.术前准备(1)根据病人的吸痰要求,选择适当的吸痰器材,将适合的面罩或呼吸管道连接到病人的呼吸机或氧气管。

(2)遵循洗手消毒的原则,洗净双手,戴上洗手套,确保操作的无菌、无感染风险。

(3)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吸痰的步骤和目的,获得其合作。

3.实施操作(1)将病人置于半卧位或高半卧位,保证病人的舒适,避免潴留呼吸道分泌物。

(2)确认病人是否需要氧气或呼吸机支持,并将其调节到适当的流量或压力。

(3)根据需要,为病人佩戴面罩或呼吸管道,并连接到吸痰设备。

(4)使用干净的吸痰管,将其导入病人的咽喉或气管,直至达到吸痰的目的部位。

(5)向吸痰管中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或稀释液,以增加湿度和稀释痰液,促进排痰。

(6)打开吸痰设备的抽吸开关,注意观察痰液进入痰液收集器的情况,一般抽吸时间不宜超过15秒。

(7)抽吸完毕后,松开设备的抽吸开关,同时缓慢、稳定地将吸痰管从病人体内拔出。

(8)检查吸痰管上是否有痰液残留,如有需要,可使用抽注方法将痰液注入痰液收集器。

(9)关闭吸痰设备的电源,断开各连接配件,并进行清洁消毒。

4.观察评估(1)在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和情况变化,记录相关数据。

(2)观察痰液的性状和量,记录相关数据。

(3)监测病人的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确保其安全。

三、术后处理1.清理整理吸痰设备,对其进行清洁、消毒。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一)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一)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一)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简介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提高呼吸道通畅度,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吸痰术的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在进行吸痰术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洗手:根据洗手程序正确洗手。

2.验收所需器械:检查吸痰机、吸痰管、手套等器械是否完好。

3.准备护理车:将所需器械整理放入护理车,确保易于取用。

操作流程第一步:告知患者1.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吸痰术的目的和过程。

2.向患者说明可能的不适感,关心患者的感受并做好心理安慰。

第二步:准备患者1.保持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微低垂。

2.给患者解开上衣和固定裤腰带,以免阻碍操作。

3.向患者嘴内喷洒数滴生理盐水,以增加分泌物的稀释度。

第三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1.戴好医用口罩,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喷溅。

2.戴好手套,保护双手免受污染。

第四步:操作吸痰机1.打开吸痰机电源。

2.将管道与吸痰机连接,确保连接牢固。

3.调整吸痰机的吸力,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吸力强度。

第五步:清洁吸痰管1.将一根清洁的吸痰管从包装中取出。

2.检查吸痰管是否完好,无损坏、污垢或异物。

3.将吸痰管置于温水中浸泡,保持清洁。

4.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确保其通畅。

第六步:进行吸痰操作1.戴好手套,取出清洁的吸痰管。

2.用一只手握住吸痰管的其他一端,将吸痰管的吸痰头缓慢插入患者口腔。

3.吸痰时,一手控制吸痰管,另一手控制吸引开关,通过吸引痰液到吸痰管中。

4.注意不要持续吸痰时间过长,避免对患者口腔和呼吸道造成过度刺激。

5.吸痰完成后,松开吸引开关,缓慢将吸痰管取出,并将痰液倒入有色痰盂中。

第七步:清洁与消毒1.将使用过的吸痰管放入塑料袋中。

2.拆卸吸痰机与吸痰管之间的连接,放入消毒器具中进行清洁与消毒。

3.洗手并更换干净的手套。

注意事项•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或呕吐等状况,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和评分标准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术操作流程操作准备:1.首先,检查中心吸引装置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并具备足够的吸力。

检查吸引管和连接器是否完好无损,无松动或漏气现象。

2.检查吸痰器具(吸痰管、吸痰罐、口鼻护士、橡胶手套等)是否完整且清洁。

3.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测量体温、呼吸频率等关键生命指标,确保患者适合进行吸痰操作。

4.为患者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姿势,像侧卧位或坐位,根据病情和医嘱确定最佳操作位置。

正式操作:1.在操作前,向患者说明吸痰术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可能的不适感,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2.穿戴好橡胶手套,开始洗手。

并为操作平台(吸痰器台)准备一次性的吸痰罐,并连接好吸引管。

3.将吸痰管的一端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

若选择口腔吸痰法,则在操作过程中需配戴好口鼻护士以防止感染。

4.逐渐将吸痰管插入呼吸道,同时患者需要配合做深呼吸或咳嗽以增加痰液排出的效果。

5.当感到阻力时,表示吸痰管已经到达了气管内。

此时,患者需要轻轻吸气,同时操作人员需要轻轻旋转吸痰管以便更好地吸出痰液。

6.吸痰管插入深部时,要注意避免插伤气管黏膜或损伤其他组织。

7.通过连接管将吸痰管与吸痰器台连接起来,并打开吸引装置,开始进行吸痰。

吸痰时间通常为5-10秒,不宜过长,以避免氧供不足导致低氧血症。

8.快速旋转或上下拉动吸痰管,以增加痰液的清除效果。

9.关闭吸引装置,拔出吸痰管。

在此步骤中,注意不要带出过多的吸气空气以免引起感染或气道灼伤。

10.将吸出的痰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吸痰罐内,并封好以防止二次污染。

11.使用1%的双氧含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吸痰管,以免引起污染。

12.完成吸痰操作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如擦拭口鼻周围的痰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13.记录吸痰的时间、吸出的痰液量以及患者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需注意卫生问题,保持手部清洁,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交叉感染。

2.患者在操作中若感到呼吸困难、咳嗽剧烈等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停止吸痰,并向医生报告。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朋友们!今天来跟你们唠唠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这档子事儿。

这可是咱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的,我在这行都混了 20 多年啦,那经验可是杠杠的!
先准备好家伙什儿,吸痰管、连接管、贮液瓶啥的,可别少了。

我刚工作那会,有次居然忘带吸痰管,那叫一个尴尬!
操作前得检查设备是不是好使,要是不好使,那可就抓瞎啦!我记得好像有一次,设备有点小毛病,我愣是没发现,结果差点出岔子,还好最后有惊无险。

然后呢,让病人摆好姿势,头偏向一侧。

这时候可得温柔点,别把人家弄疼了。

我跟你们说,有一回碰到个脾气大的病人,嫌我动作重了,哇,那一顿数落,可把我给郁闷坏了!
接着把吸痰管连接好,调节好负压。

嗯...这负压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得刚刚好。

我刚开始老是把握不好,不是吸不出来就是把病人弄伤了,唉,别提多懊恼了!
把吸痰管轻轻插入病人的气道,一边吸一边慢慢旋转退出。

这过程可得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要是脸色不对,赶紧停下。

对了,插吸痰管的时候,可别插太深喽,我有次就不小心插深了,把自己都吓一跳!
吸完痰,清理一下设备,消毒啥的都不能马虎。

我说着说着,感觉自己又啰嗦了。

不过这都是经验之谈啊,你们可得好好记住!要是操作的时候碰到啥问题,别慌,多琢磨琢磨,实在不行,来问我!
我这又扯远啦,反正按照我说的来,准没错!怎么样,朋友们,都听明白了不?。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5.5


68

1.带齐用物至床旁,将治疗车或盘放于便于取物的位置(每项1分);核对治疗单、床号、姓名,有问候语(每项0.5分);呼唤患者姓名(0.5分)
2
2.向患者说明配合要求、注意事项(1分);戴口罩(1分);吸痰前后予以高流量氧气吸入1-3min(口述)(1分)
3
3.评估患者:了解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每项0.5分);评估患者自行咳痰能力(0.5分),协助患者正确拍背排痰(由外向内、由下向上)(1分);正确听诊肺部呼吸音(五个常用部位每处0.5分);用手电筒检查患者口腔情况(0.5分);告知患者吸痰的目的和意义(1分)
6
14.指导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1分),根据病情进行健康教育(2分)
3
15.记录痰液的量、颜色、性状(1分);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规范(2分)
3


20

1.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引接头或吸痰管无污染(污染1次扣1分)
4
2.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未使用负压,无黏膜损伤(插管时使用负压,但无黏膜损伤者记2分,使用负压造成黏膜损伤者记0分)
6
3.沟通有效,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每项2分)
4
4.操作顺序颠倒(不影响效果记1分;影响效果记0分)
2
5.操作熟练、流畅(较流畅,记1分;不流畅记0分)
26Biblioteka 操作所用时间___<10min,(超时<1分钟-0.5,<2分钟-1.0分,>2分钟全扣)
2
14
11.吸痰完毕分离吸痰管,吸生理盐水洗净吸痰连接管内痰液,关负压,保护吸引接头,纱布擦净口鼻分泌物(每项1分)脱手套(0.5分)
5.5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3、插入深度:
5
6、依标准预防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
考核日期:姓名: 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操作流程
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盅24h更换。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引顺序: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最后
吸鼻腔。

3、插入深度:经鼻吸引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质、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5、进管时不可有负压。

6、依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考核评分标准考核日期:姓名:考核人:得分:
吸痰的注意事项
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有效排痰的措施
1、有效咳嗽
2、叩击或震颤法
3、体位引流
有效排痰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护胸,腹部伤口,合并气胸、肋骨骨折时禁止叩击。

根据患者体型、营养状况、耐受能力、合理选择叩击方式、时间
和频率。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

吸痰的副作用
1、血氧过少
2、肺泡萎陷及肺不张
3、刺激迷走神经
4、粘膜损伤
5、低血压
6、阵发性咳嗽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