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李文洁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给自己的母亲写的一篇小传。
本单元学习目标为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传记特点,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传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阅读较复杂的传记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生平不够了解,难以深入体会科学家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同时,学生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易抓表层,忽略本质;易知局部,难观全文。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解决生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学生能准确理解“艰苦”与“快乐”,通过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语句的品读和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概括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探究“美丽的颜色”。
3、学生能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传记的特点,并学习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语句的品读和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
【重点】通过默读、批注等方法来理解作品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原话的作用。
【难点】【教法和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初识居里自读检测(6分钟)(一)视频导入(1分钟)PPT上展示有关居里夫人的短视频介绍:教师行为:通过视频,我们认识了居里夫人,她是唯一一位仅隔八年时间,分别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的著名科学家。
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敬仰。
她身上有什么独特的品质值得我们探寻呢?我们一起走进居里夫人,揭开神秘面纱。
《美丽的颜色》精品教案

《美丽的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经历和科学成就。
2.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3.学习居里夫人的坚韧不拔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和科学精神。
2.难点:理解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和写作意图。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居里夫人的照片和名言,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和印象。
2.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介绍艾芙・居里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背景介绍:讲解居里夫人的时代背景和科学贡献。
3.课文分析: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分析居里夫人的人物形象,从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热爱科
学等方面入手。
3.探讨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体会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4.理解传记文学的文体特点,如真实性、生动性、文学性等。
4.主题探讨: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强调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和精神
品质。
3.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居里夫人的电影或纪录片,进一步了解其生平事
迹。
2.开展科学小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课堂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居里夫人的形象和精神。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科学家的短文,要求突出其科
学精神和贡献。
美丽的颜色优秀教案一等奖

美丽的颜色优秀教案一等奖一、导入新课1. 播放居里夫人照片和相关图片,请学生描述所见。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美丽的颜色》中的主人公——居里夫人。
请大家看课文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教师明确:这是一个拟人化的标题,体现了作者对居里夫人的赞美和敬仰)2.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居里夫妇发现镭的美丽景象。
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请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生可能会认为文章文字美丽,景象美丽。
但更重要是它凝聚着居里夫妇的科学精神。
那么镭这个实验在居里夫人眼里有什么特点?他们对待镭的态度又是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句子)板书:美丽的颜色实验过程:辛苦努力+提炼失败=成功发现一种伟大的颜色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居里夫妇的科学精神1. 下面我们就进入“美丽的颜色”的探索之旅。
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内容,探究以下问题:(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镭的颜色美丽?(2)从夫妻俩对镭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3)为什么说夫妇俩的工作场地“像是一个冰冷冷的小天地”?(随着问题的讨论,请学生逐渐完成板书)(1)A:“他们从山中回来,沾满了污泥的手指中放射出一种成功的快感,他们因为自己提炼出镭而兴奋、激动。
”放射出一种成功的快感B:“……一个明亮的绿色世界现在展现了在我面前。
那是连续的和谐的彩虹光谱的结束,那是……五颜六色的”五光十色的光谱美丽的颜色世界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体会到镭的颜色是美丽的,这不仅是对镭本身的美丽描述,更是居里夫人成功后的兴奋和激动。
他们不仅是在科学领域中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他们自己也不自觉地被美丽的镭所吸引。
这也是对居里夫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流露在题目之中。
B:“在院子里一个三面空墙的地方”,现在我们用一个词组来概括“三面白壁”的居里实验室。
“一间小屋”。
尽管这里环境简陋,“住处临近浓烟滚滚的冶炼厂,顺着荒僻的小路走大约一英里,还要经过一条窄窄的木板桥”。
但这并没影响他们进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这里确实显得冷清”,我们可以体会到夫妇俩工作时专注和专心投入,“全神贯注在一种世界上”。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给自己的母亲写的。
首先,确定教学内容。
传记,人物伟大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这种精神怎么挖掘,应深入文章的语言文字去品味,去感知,引领学生受到精神的启迪。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传记文学,对于传记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知道传记文学要真实反映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品质,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居里夫妇的精神品质和科研工作的艰辛。
同时,八年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文本阅读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此外,学生们对居里夫人的主要科学成就和人格品质也比较熟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 速读课文,概括美丽的故事。
2. 跳读课文,寻找美丽的瞬间。
3. 赏读课文,捕捉美丽的话语。
4. 悟读课文,书写美丽的赠言。
教学重难点1. 速读课文,概括美丽的故事。
2. 跳读课文,寻找美丽的瞬间。
3. 赏读课文,捕捉美丽的话语。
4. 悟读课文,书写美丽的赠言。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1898年12月26日,玛丽·居里与皮埃尔·居里向法国科学院宣布,他们发现了镭元素。
为纪念镭元素被发现125周年,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
八年级要搞一个关于“居里夫人"相关事迹的手抄报比赛,现面向全体同学征集设计稿,你决定以艾芙·居里所撰的《美丽的颜色》为依据,参与手抄报的设计。
(手抄报包含美丽的故事、美丽的镜头、美丽的话语、美丽的赠言四部分)任务一:速读课文,概括美丽的故事。
要做好这张手抄报,你首先要熟知所纪念的故事,请同学根据《美丽的颜色》这篇课文,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方法提示:概括故事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时间:炎热的夏季、寒冷的冬天地点:简陋的棚屋人物:居里夫妇事件:日复一日、坚持不懈提取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美丽的颜色说课稿一等奖

美丽的颜色说课稿一等奖一、说教材《美丽的颜色》是一篇描绘自然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课文。
本文在教材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中的美,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既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阶梯,又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载体。
本文主要内容是通过描述一系列自然景色的颜色变化,如天空、云彩、花朵等,来展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既有描绘性的语言,又有启发性的议论,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1)文章作用本文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将能够:1.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审美情趣;2. 学会观察、欣赏自然,提高表达能力;3. 增强环保意识,关爱自然。
(2)文章地位本文位于教材的第三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以“美丽的祖国”为主题,本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述了大自然中各种颜色的变化,如天空的蓝色、云彩的白色、花朵的五彩斑斓等。
通过描绘这些美丽的颜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学会用优美的词语描绘自然景色;(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2)培养环保意识,关爱自然;(3)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3)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
美丽的颜色(精选7篇)

美丽的颜色(精选7篇)《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艾芙居里,它是新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传记,单元导读中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传记的能力。
关于传记,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读传记,因为传记不像小说可以虚构,具有真实性;为什么喜欢读传记,因为传记不仅真实,而且很生动。
如果我们把关注的点放在传记的特点及写法上,也就意味着我们选择了一种知识系统课程观,反之,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传主的生平及思想上,我们其实也就在有意无意中选择了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主题核心课程观,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教材就是以一个个的核心主题来组建单元的。
在这种课程观下,《美丽的颜色》主要的学习目的不在这一文章中所体现出的传记的特点及其写法,而是感受人类历一颗为科学执着的探索之心。
仔细阅读《美丽的颜色》,我发现这篇传记能体现真实性特点的地方很多,比如传记作者的事迹介绍、别人评价、具体场景的逼真描写等等,这些特点一般传记也有,要把握这篇课文的真实性似乎还不够。
再细读就发现,作为居里夫人的女儿,大量引用了母亲日记中的文字,让传记对象自己站出来说话,这种真实的感染力是其他传记所没有的。
这种引用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却消失了,代之于生动的描写、叙述和抒情。
因此,本篇文章在本单元中重点是要把握传记也能刻画灵活生动上。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传记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辨能力不强,阅读较复杂的传记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文章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教学目标】接下来谈谈我的教学处理想法,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通过对人物描写及环境描写的语句的品读和具体事例的分析来概括人物形象【教学重点】2.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9《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9《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居里夫人的相关常识,把握本文作为人物传记的主要特点。
了解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体会二人在此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
理解文题的双层含义。
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刻苦钻研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居里夫妇提取镭的过程中体会其间的艰辛与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文题“美丽的颜色"的双层含义。
【教法与学法】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美丽的颜色》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学领航1. 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外阅读,说说从对联中读出哪些有关居里夫人的信息。
天道酬勤,荣膺夫妻母女三诺奖厚德载物,永攀物理化学两高峰2. 文体介绍:人物传记(回忆旧知: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人物传记: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特点:内容真实、事例典型等。
预习反馈字词检测zào热()炽热()沥青()铀矿()骤雨()猝然()窒息()吹嘘()筋疲力尽()镭()钋()酸渍()咽喉()轮廓()点拨: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大多在注释中标明。
注释作为助读材料,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注释是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重要技巧之一。
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是一个___的过程。
(填入原文中的两个关键词)合作探究目标任务一: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苦细读课文,思考: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苦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内容圈点批注,并进行归纳概括。
(先个人探究,后小组合作分担回答)在文中,有个独立成段的修辞句,请把它找出来并赏析其作用。
从居里夫妇的艰苦努力中感悟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目标任务二:体会“微妙的快乐”同桌间进行采访问答,找出居里夫人工作中的快乐所在。
提醒:一人扮演记者,一人扮演居里夫人,后者回答时应使用第一人称。
美丽的颜色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美丽的颜色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美丽的颜色教学目标1.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魄力。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情味。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感受科学家人格魄力,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由课下注释1,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选自《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拥有无上荣光,富有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爱戴、敬仰。
请同学们学习注释1,了解居里夫人。
这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果。
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等人因为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新元素和提炼、分离出了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二、初读,概括课文内容《美丽的颜色》记述了一次怎样的科学实验,竟让居里夫人一举获得诺贝尔奖。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同学甲: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居里夫妇发现并提取镭的故事。
同学乙:本文讲述了居里夫妇在极其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发现并提取镭的故事。
两者比较,我们发现同学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文章着力为我们描述了故事的特殊环境,突出条件的简陋和艰苦对表现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概括时也应将其表现出来。
三、再读,了解工作情况请同学们跳读课文,试结合文中的具体描述,概括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
1.实验室:“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
"(第一段)“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
”(第六段)“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掌握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体会文中引用居里夫人言行的作用。
3.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课时
安排
1课时
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她是谁吗?(玛丽·居里)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的女儿给她写的传记吧。
1.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
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
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知识链接
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
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
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
(1)注音
微.妙(wēi) 简陋.(lòu) 燥.热(zào)
骤.雨(zhòu) 窒.息(zhì) 吹嘘.(xū)
沥.青(lì) 荧.光(yíng) 轮廓.(kuò)
猝.至(cù) 炽.热(chì) 踱.步(duó)
和颜悦.色(yuè)
(2)解释词语
①燥热:空气湿度小而温度高。
②吹嘘:对人或事过分吹捧。
③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
④炽热:温度高,极热。
⑤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
形容和善可亲。
(一)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有什么好处?
【交流点拨】 1.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2.“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这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主要事件。
文章以“美丽的颜色”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深层探究
1.“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句话中的“快乐”指什么?
2.“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找出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表现了居里夫妇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1.“快乐”指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渲染出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衬托出居里夫妇的顽强精神。
3.例如第五自然段的“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更容易展示出她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4.议论,高度评价了居里夫妇工作的坚持,表现了他们对科学的坚持不懈。
(三)品析语言
1.“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结合上下文说说“天真”一词的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一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 1.“天真”一词,说明“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是不可能的,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极少量的一点镭散布在矿苗中,最困难的,最不可能的,乃是分离这极小的含量,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矿渣中分开。
充分说明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困难之大。
2.两个“永远”表达出居里夫妇发现镭的重大意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后的激动与喜悦。
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的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
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我们仿佛置身于残破的棚屋,看到居里夫妇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科学的艰辛,同时也领略到了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课外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并收集与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的资料,经过梳理后,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美丽的颜色——镭
条件艰苦
过程复杂
工作很累
坚韧不拔的坚守与乐观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
《三峡》2课时
《短文二篇》2课时
《与朱元思书》1课时
《唐诗五首》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
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2.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这篇文章适合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短小精悍,蕴涵的思想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可采用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
全文通过对庭院的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这两篇课文适合结合文章体裁加强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从情感上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唐诗五首》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
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
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象等方法。
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