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与控制方法

合集下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重症监护室(ICU)是专门用于治疗危重患者的特殊医疗单元,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

其侵入性操作多、抗菌药物暴露量大、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高,病情危重、多器官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和高发对象。

目前ICU常见的耐药菌有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ICU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一旦患者在ICU内感染了多重耐药菌,将使临床治疗变得更加困难,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甚至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内多重耐药菌感染显得尤为关键。

下面从五方面梳理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策略。

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管理(1)严格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根据操作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手套、防护面屏。

(2)为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进行翻身等大面积接触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原体的患者之间,应更换隔离衣。

(3)如进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等喷溅的有创操作时,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时刻牢记“戴手套≠洗手”,无论何时何地,摘除手套后一定记得进行手卫生。

(4)实施序贯诊疗护理操作,除紧急操作外,把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查房、治疗和护理相对安排在其他患者之后进行,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在ICU内传播的风险。

2.外来人员管理外来人员包括非ICU医护人员、康复治疗师、放射以及超声诊断技师等,其防控理念和防控意识较ICU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这些人员也应该做好感控提醒,包括规范着装、手卫生、标准预防等内容。

同时,ICU应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外来人员实施感控行为监管。

3.探视人员管理(1)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2)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

ICU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与控制方法070611r

ICU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与控制方法070611r

1.李家泰2等02。0中/11华/2医学杂志,2001;81(1):8-16。2.李家泰等D。r.中H华U 医B学ijie杂志,2003;83(5):365-374。
8
3.李家泰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54-265。4.朱德妹等。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3):154-159。
澳大利亚: 24%
2020/11/2
Dr.HU Bijie
6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MRSA和MRCoNS在上海地区地区的检出率
1977~1979年
MRSA 1985~1986年
MRSA 1995~1996年
MRSA
10
MRCNS
5
0
80年代前
85-86年 90年代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MRSE,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RCN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Dr.HU Bijie
5
全球MRSA菌血症的比例不断增高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南非: 42%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MRSA in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ICU隔离制度-------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多重耐药菌(Muli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应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开展,导致多重耐药菌(MORO)的感染形势日益严峻,由于多重耐药菌存在对多种抗菌药物无效的特征,且常定植于患者体内形成潜在感染源,故一旦在医院内出现感染或传播,将十分难以控制,给治疗和防控带来很大压力。

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已引起医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株*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ESBLs)*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MDR/PDR-PA)上述耐药菌的防御措施如下1: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分布MRSA主要来源于痰,占83.19%,研究表明下呼吸道是MRSA感染的主要部位[1]。

主要集中在儿科、ICU,呼吸内科最多见。

MRSA感染的治疗是临床十分棘手的难题之一,关键是其对许多抗生素有多重耐药。

目前最常用,也是疗效最肯定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1):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病人定期进行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MRSA检测。

(2):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并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4):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必需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控制

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其控制目的监测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分布,研究持续性干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为临床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监测2013年1~12月本院多重耐药菌患者958例,通过预警、督查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反馈等一系列干预措施,评价汇总。

结果通过1年持续监测,本院收住多重耐药菌病例分布前3名科室,以中心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为主;常见多重耐药菌株,与国内报道比较无差异。

结论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能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科室分布情况,根据医院及科室特点,及时采取各种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保护其他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ed of our 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 situ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sustainable intervention to control the hospital infection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effect evaluation,for clinical provides th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multi-resistant bacteria.Methods958 patients with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were detected and investig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through feedback early warning,supervision measures to carry out the situation,problem and a series of interven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summaried.ResultsThrough one years continuously monitouing,the hospital admitted cases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top three department distribution,mainly Intensive care unit,respiration medicine,neurological mon multidrug resistant strains,had no signifa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reports;multi drug resistant bacteria prevention and conreol measures put in place or not,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istence of nosocomial transmission.Conclusion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 monitoring,can discover the disteibution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bacteria department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pital and deparmetn,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f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control the spread of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 hospital,the protection of other patients and staff safety.Key words: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Infection status;Hospital infection 多重耐藥菌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摘要:目的:探讨icu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医院感染,制定预防控制措施。

方法:通过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制定隔离措施,控制icu多重耐药菌感染。

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已经成为icu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施行严格的干预措施,运用预防与控制技术,保障了icu患者的医疗安全。

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对icu患者已形成威胁,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

关键词: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对策【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3-02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快速增加,出现大量耐药或的多重耐药菌做,给医院感染防控和病人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重耐药菌(mdro)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的耐药的细菌,此类细菌种类不断增加[1],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已呈现蔓延趋势。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及耐药谱的更迭,导致难治性感染的比例不断上升,增加了医院感染控制的难度[2]。

为进一步加强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发生,于是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1建立icu感染管理制度1.1建立多重耐药菌报告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鉴定、药敏后,对多重耐药菌应在检验报告上进行醒目标注。

一旦从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必须立即报告,同时反馈到icu,医生就必须根据检验结果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包括下医嘱治疗和隔离措施。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报告结果登记《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然后到科室指导接触隔离工作。

及时进行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培训,使相关人员掌握运作程序,自觉遵守。

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患者抗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患者抗菌治疗策略

多重耐药现状及重症患者抗菌治疗策略感染性疾病从古至今都是危害人们健康及生命安全的较严重的一类病症,而且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扩散性,而这些感染病中有些病原菌具有多重的耐药性,使得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情况发展更加严重,对现如今的医学界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对于医学各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及全面,同时在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的研究上已经逐步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都朝着这方面在深入的探讨,这也成为全球医学界一个共同的话题,并且全球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因此,对于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实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干预措施是消除耐药菌株传播和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做好对多重耐药的检测,以及对抗菌治疗的策略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如今有些医院都会有一部分因感染所致的重症患者,通过临床收集的数据来看,他们的身体免疫功能都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这一类感染病一直居高的一个因素,患者受到多重耐药菌感染后,治疗起来比较复杂,因为没有较为明确的用药方式,而且只有少数的药物对多重耐药菌有作用,所以治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下面本文将从多重耐药感染的相关方面来分析探讨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目前的现状以及对重症患者的抗菌治疗策略。

1.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患病类型,分别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类型:重症脓毒症和休克以及重症引起的各种感染,如肺炎感染、腹腔感染和尿路感染等,还有就是严重性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等情况。

通过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资料得知,在2006年呼吸病学相关学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建议,如:对于比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导致生命危险的重症型肺炎应尽早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第一次抗生素的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诊断CAP后的4小时之内进行。

而在2012年发布的《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管理国际指南》中指出:脓毒性休克患者要在确诊后的1小时内就应该开始静脉使用抗生素。

若是细菌培养得到了一个可靠的结果以及药敏得出结论后,即治疗后的72小时内将患者病原体确诊后,要及时将窄谱抗生素换成有针对性的类型。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第一篇: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一、1、多重耐药感染的监测与报告各临床科室应尽可能、尽早地对感染病人送检病源菌培养,要求送检病源菌培养率达到感染病人的70%以上。

2、送检科细菌室发现耐药病历应及时通知临床科室和院感办。

3、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和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等应在院内网上报告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或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尽早就地隔离管理。

二、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预防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1)首选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不能与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医护人员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

诊疗、护理操作完成后,应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

(4)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需每日清洁、消毒。

(5)多重耐药感染的患者到其他科室与部门进行检查与治疗时,所在科室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预防隔离准备工作。

(6)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检查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应积极的实施预防隔离措施,对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7)一般诊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固定使用。

(8)共用轮椅、推床在每次使用后需及时消毒。

2、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1)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当洗手。

(2)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等分泌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洗手。

(3)脱掉手套与隔离衣后应洗手。

(4)诊疗、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后,无明显污染时,每诊查一个部位应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三、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各科室应认真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卫办医发(2008)48号)文件精神,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

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
护 士进 修 杂志 2008年 3月第 23卷第 5期
维普资讯 · 411 ·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及控制措施
王 雪 文 顾 克 菊 金 珠 沈 永 红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附 属 岳 阳 中 西 医 结 合 医 院 ,上 海 200437)
摘 要 目 的 分 析 ICU 感 染 病原 菌 分 布 及 多 重 耐 药 菌 耐 药 特 征 ,探 讨 多 重 耐 药 菌 感 染 预 防 和 控 制 策 略 。方 法 对 2006年 1月 1日~2007年 6月 30日 ICU 分 离 出 的 病 原 菌 及 其 药 敏结 果 进 行 分 析 。结 果 ICU 医 院感 染 发 生 率 23.8 ,感 染 病 原 菌 以 革 兰 氏 阴性 菌 为 主 ,占 58.2 ;其 次 为 真 菌 ,占 28.7 ;革 兰 氏 阳性 菌 占 13.1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和 凝 固酶 阴性 葡 萄 球 菌 均 为 耐 甲氧 西 林 菌 株 ,未 出 现 耐 万 古 霉 素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及 耐 万 古 霉 素 肠 球 菌 ; 肠 杆 菌 科 中大 肠 埃 希 菌 产 ESBLs株 检 出率 60.6 ,肺 炎 克 雷 伯 氏菌 75 。多 重 耐 药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和 鲍 曼 不 动 杆 菌 出现 频 率 高 。结 论 ICU 分 离 出 的 病 原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的 耐 药 性 呈 增 加 趋 势 ,多 重 耐 药 菌 出 现 的频 率 增 加 。加 强 ICU 耐 药 性 监 测 ,合 理 应 用 抗 菌药 物 ,并 落 实 及 时 有 效 的 消 毒 隔 离 措 施 ,可 防 止 多 重 耐 药菌 的交 叉 感 染 。
希 菌产 ESBLs株 检 出率 60.6 ,肺 炎 克 雷 伯 氏 菌 3.3 控 制多重 耐药 菌感染 的对 策 (1)加强 对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李家泰2等02。0中/8/华3 医学杂志,2001;81(1):8-16。2.李家泰等D。r.中H华U医Bi学jie杂志,2003;83(5):365-374。
7
3.李家泰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254-265。4.朱德妹等。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3):154-159。
5.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杂志,2006;6(6):371-376
Trend in Rate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100% 90%
91.60%
92.86% 83.30%
91.46%
80% 76.98%
70%
60% 1998(n=378) 1999(n=487) 2000(n=730) 2001(n=700) 2002(n=749)
VRSA = vancomycin-resistant S aureus
70
60
50
MRSA1
40
30
20
VRE2
10
GISA3
VRSA4
1975
1980
1985
Year
1995 1996 2000
2002
1Smith TL et al. N Engl J Med. 1999;340:493-501. 2Martone W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8;19:539-545.
Dr.HU Bijie
10
葡萄球菌耐药率变迁
耐药率 (%)
100
90
MRSA =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VRE =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80
GISA = glycopeptide-intermediate S aureus
MRSA in Zhong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in Shanghai
2020/8/3
Dr.HU Bijie
8
死亡率相关性比较5: MRSA vs MSSA
1. Rubin RJ, et al. Emerg Infect Dis. 1999;5:9-17.
澳大利亚: 24%
2020/8/3
Dr.HU Bijie
5
1. Diekema DJ,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1;32:S114-32.
MRSA和MRCoNS在上海地区地区的检出率
1977~1979年
MRSA 1985~1986年
MRSA 1995~1996年
MRSA
2004(年)
2020/8/3
Dr.HU Bijie
4
全球MRSA菌血症的比例不断增高
美国: 34%
意大利: 50% 希腊: 34% 英国: 27% 法国: 21% 西班牙: 19%
南非: 42%
我国?
香港: 74% 日本: 72% 新加坡: 62% 台湾: 61%
阿根廷: 43% 智力: 45% 巴西: 34% 墨西哥: 11%
为什么ICU医生 越来越关心感染问题?
• 感染的多发地,经常出现暴发 • 感染变得难治,耐药菌泛滥 • 感染影响抢救成功率和部门的声誉
2020/8/3
Dr.HU Bijie
1
让我们头痛ICU耐药菌有哪些?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非发酵菌:铜绿、鲍曼、嗜麦芽 • 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菌:肺克、大肠 • 艰难梭菌(CD) • 真菌:念珠菌、曲霉
10
MRCNS
5
0
80年代前
85-86年 90年代
2000年 2002年
2005年
MRSE,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RCNS, 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2. Carbon C.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9;44(suppl A):31-36.
3. The Broo2k0l2y0n/A8/n3tibiotic Resistance Task Force. Infect CDorn.HtrUolBHiojisep Epidemiol. 2002;23:106-108.
2020/8/3
Dr.HU Bijie
2
医院感染中MRSA的检出率: 1975 - 1997
MRSA % 40
<200 beds 200-499 beds >500 beds
35
30
25
20
15
10
5
Year
0 75 77 79 81 83 85 87 89 91 93 95 97
Source: NNIS System Slide provided by Scott Fridkin, MD at CDC, HIP program
2020/8/3
Dr.HU Bijie
3
MRSA在全球日益播散
ICU患者MRSA感染占院内金葡菌感染的比例,1995-2004*
70
60
50
耐药率(%)
40
30
20
1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NNIS系统。摘自CDC. Available at: /ncidod/dhqp/ar_mrsa_data.html.
MRSN 2000~2001年
MRSA
MRCoNS
2020/8/3
5% (200株)
24% (125株)
71% (产酶97%) 68.3%(产酶95%)
62.7%
76.9%
Dr.HU Bijie
6
近年来我国MRSA临床分离率呈显著增高趋势
临床分离率(%) 临床分离率(%)
全国MRSA/MRCNS监测结果1-3
上海地区MRSA/MRCNS监测结果4
100
90
80
81.8
70
60
50
40
30
20
21.8
10
0
98-99
89.2
60.7
37 30.2
医院获得性感染
社区获得性感染
00-01
02-03 (年)
90
80
82.2 76.9 75.3
70 60
70 62.7 68.2 65.6
50
50
40
30
20
24
MRSA
9
4. Abramson MA et al.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1999;20:408-411.
5. Cosgrove SE 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3;36:53-59.
MRSA 在ICU中,高达90%以上!
202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