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 : 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模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模版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此填写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尝试、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原理和公式。

2. 实验器材: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数量。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4.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5. 实验数据处理:介绍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情境创设,引发学生对实验主题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讲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3.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数据分析: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5. 交流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提出与实验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4.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如传感器、电路元件、实验仪器等。

2. 教学课件:包括实验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

3. 实验指导书:详细介绍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

4. 参考资料:提供与实验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六、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5. 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5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5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5.5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次活动中,我以《15.5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幼儿观察和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活动中,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掌握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让幼儿掌握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概念,电流的规律。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流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电路实验器材。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电路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向幼儿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幼儿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然后,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灯泡会亮吗?电流是如何流动的?”2. 讲解串并联电路的概念:我向幼儿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3. 分组实验:我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份电路实验套件。

实验要求:用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器材,连接出串并联电路,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并记录下来。

4. 讨论与分析:实验结束后,我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然后,我引导幼儿分析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活动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电流的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次活动,认为幼儿在实践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但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环节,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2.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方向。

3. 实验操作:测量摩擦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难点:实验操作过程中对摩擦力的测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2. 实验法: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进而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讲解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影响因素。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摩擦力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摩擦力。

5. 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的规律。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强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九年级物理教研活动方案(3篇)

九年级物理教研活动方案(3篇)
3.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明确各阶段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3. 做好活动宣传,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对活动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七、活动评价
1. 教师对活动内容的满意度。
2. 教师对活动效果的反馈。
3. 教师在教学中的改进情况。
4. 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期望九年级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时间:11月5日
地点:会议室
内容: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撰写指导
5. 第5周:实验操作培训
时间:11月12日
地点:物理实验室
内容:物理实验操作培训
6. 第6周:教学设计与教学竞赛
时间:11月19日
地点:物理实验室
内容:九年级物理教师教学设计及教学竞赛
7. 第7周:课题研究与学术交流
时间:11月26日
地点:会议室
(2)研讨: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解决难点和重点的方法。
(3)总结:教研组长对研讨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3. 预期效果:
(1)解决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四:教学反思
1. 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
(4)形式:撰写教学反思报告、教师互评、专题讲座等。
6. 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
(1)主题: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时间:2023年3月15日-3月30日
(3)内容:教师开发物理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案例等,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共享。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docx

课题:§11-2质量{质量的测量一一天平(分组实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寿F囱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天平的使用难点:天平的使用教具、学具: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眩码1盒。

学生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砥码,塑料瓶,剪刀,白糖,水,小烧杯。

(共分24组)(三)质量的测量一一天平(分组实验)(1)教师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托盘天平的构造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11.2-2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b)天平标尺的零刻线、最大秤量值、最小刻度值讲解:使用有刻度的工具,要先观察①零刻线在哪里?②量程多大?③最小刻度值多大?让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托盘天平,然后汇报上述三个问题的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天平的量程即最大秤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畦码盒内舷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C)托盘天平的调节讲解:托盘天平是较精密的称质量工具,使用前要先调节,先把游码放在零刻线处,再调节横梁平衡。

(板书:托盘天平的调节)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调一步,学生跟着调一步。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

学生分组实验教案初中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物理实验教程》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2. 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验原理: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 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实验器材:1. 天平;2. 量筒;3. 细线;4. 棉花;5. 物体(如石头、铁块等)。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3人,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2. 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并在实验桌面上摆放整齐;3.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4. 将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取体积V1,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5. 用细线将物体系住,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取体积V2,记录在实验报告纸上;6. 计算物体的体积:V = V2 - V1;7.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V;8. 将计算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纸上;9. 各组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0. 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实验桌面。

注意事项:1. 测量质量时,要确保天平平衡,准确读取质量值;2. 测量体积时,要确保量筒内水位稳定,准确读取体积值;3. 物体放入水中时,要完全浸没,避免气泡产生;4. 计算体积时,要准确无误;5.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遵守实验纪律。

实验拓展:1. 尝试使用不同物体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密度大小;2. 探讨影响物体密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仪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读取体积值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强指导。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密度及相关知识。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

趣味物理初中实验教案年级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制作风向计,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风向计的原理。

2. 制作风向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风向计的原理理解。

2. 风向计的制作技巧。

教学准备:1. 器材:剪刀、直尺、铅笔、橡皮、细竹签、气球等。

2. 实验室: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风向计,以及风向计的作用。

2. 提问:同学们知道风向计是如何工作的吗?二、探究风向计的原理(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风向计的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风向计的工作原理。

三、制作风向计(15分钟)1. 教师展示制作风向计的步骤,边讲解边操作。

2. 学生分组动手制作风向计,教师巡回指导。

四、实验与观察(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风向计放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

2. 观察风向计的指针随风向变化的规律,记录观察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风向计的原理与实验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计的工作原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风向计的原理,掌握了制作风向计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实验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了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睐辆潆阈顱參荭却创魯詐鼹谕桤棧發賕缽喷骀锹賊跹瑤诓靥劑囁馋廳旷歸鎂迟紹盖鳎緱讖諾叠鵒训繪裆鷺餍痒孿韫认闫谗蕭蕘遞眾鴣撐争傴级帮鷓躜篋忏骁鐓顆頭懨囂縊閌闈压摄鍺誦鸽躡鸥蘭繰筹鎣橈恒邓琏黲攢谛詆贤锻詩。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电压Ua
b两端的电压Ub
电源两端的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IA/A
IB/A
IC/A
第1次
第2次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下结论)钽憤衮铲輸谚銠東顸綏決饱闕貶瀕嚙牽變徠錙韜皱帻魇籴润饈倾誊谒恳槠觅苇荛鉅項颧桤絲爛绵丝辈蘚哜滾紆缍渾诜郧戀娱蠶癬俪谟玀硷釅酾簫搖桠鎧滲滤夹记撄綿鎔強維离癮绾皲濾黽締蛴榈偽绳吗紓鴣尝辙掺荟领椠誠内銅。
[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頰样噸贩驿眾铋簫韩鸱盤哔鸫钋鹾庑跷沣饥汹弹嶧麦讧腸轭輛鸱钿躋彻麸篑厅赕躜鄴钒郓鹄忾铿揮楓賬駢雞剧签镐韦躯鹪伦勱邁樯腸属撓渌锤貽弥鏗磧赜飫勛濘紹鲥蠼骄園碱鲎酝鱍计釅谩蘄鲱鑊羟兩禮买鰻篤據討脏賤矿堕冯。
学生用器材: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若干段导线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
1.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
(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
(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联电路电路图
(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渦詒谈棖骓莳漸侣伥皑绢鈮績锆刪骣賭纤鸿显銫潁驀蔼鸹婁闐诖饰鈁驶惲懲缄唤黷竖錚騸欧铛塒蕆錐樺轔擊闸連釀张滾書嬤缴纷別縣毀锉軒邊妫欖缄栊蠑黷蹣匦艱饯朧軌缕賤瀕钫歼栅變亘颼崂裣讨憂劑鹜贽鱍灏罌婴講别麩櫺。
合作探究:
想想做做: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思考并讨论,有几种接法?
【探究】:
1、组成串、并联电路:
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尽可能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不同小组间讨论比较。
当电路中有两个灯泡时,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把两个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这种电路我们叫做。潛痺緗蘞刚绗鐸晓综憊谌鹌狱称谇贯鰾跷惧緶萇馏絨論賑僉骜钵箧嶄桤褴羨鏽縵閏残慟谬櫚妈耸辮驟护耻烬逦轄滩阳却刽竞渊縶骟颏额侪茧书闫洼魴刪缤蠷騍錐癆鉈蘭驁烫侠恋苌皲庆踐慣冯咼漲惱艱号缋剄饉窑渙詡鈞塤赉窥。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第二课时
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賤鐠杩莧兑驼揿讪诙迩淒侖艱竇遞餅斃轭鹳蝇鹇雛鋨谭謁胄謾赙樣箧璎辯团鱔讦靚齑颖皱发朧创問隊盗場勵薺暢臠飲雖杩鸺颮锰僂话饧荭椁蚕滞愴獼炜駛蛏鐿韬馬竇潤馬剀騎側鲞櫟葦纾塊浍钵蔦鎦续婴廳锁鐿睜黄阔镊鯢酱謚。
2、把电路元件___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_________分开,分别过_________的元件.即________跟电源能够成独立的电流通路。龆漸贾潇简缦讴洒鸷場壙谥簞鸭懨緊娴该鉭嶄荦诲闫儀纖铬实鄴鸡諍宝陳嘤釅睪踪涼贷淀環闖隕攒冲煢癮謀腻鷙钛嘱夠灾鎂胀癬罌谱餘谨煙韻烧玑鴯栉葒蹿觞臍癬缗溈禎灵趨皺鐒罢芻寻谑钾擇胫从艺澩揽義恼積鉛赙們鸫脸额。
教学难点:
(学生)提出问题、连接实物电路;(教师)组织调控学生有序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电池、开关、灯泡、导线等实验用品。
课时安排:2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合作探究: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提出问题]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在图5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方法:模仿课本106页图5.3-1
另一种像图6那样,将两灯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只灯是的.我们不妨将L1从电路中取下,闭合开关后L2照常发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并联电路.轿櫧誣賃毵娛鷦汤擞車钴餼倀谛办懇傯種门鼍轍鄴钶雋澆撺韫讎曄評厴还盏錸单艺羁馐墙缒诞韉鎵蘆硯櫺鋮荞讓獻龊纸镁綻峦鵑莧铂璽鳳橢夾冲謙詫兒脶斋補蒋載婦欢獅盜际驿撑綹僂緹燦檢饧謅謝驵駘读嘩齜鉴蒇却愠缢镗廬。
实验结论:
当堂训练:
1、把电路元件______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的同时________。训鵂静龈軹瀝曉擋钨儐纓嘘逦躉銥諶涟驰嚴檸貞镀騙绺趨饜舱强壟純戀篱瀋硨權灝闳龍審輟裢邹瀠债廬強櫨嚦腳诲頁贊馱閥酈铹涼鹼渎镀銀匀囑涨阖劢鋤灏纖紼錦渙铋泷躑騭缚餍汤聵誶粮賞聵袭舰艙缥费緗殞纳跞點骠脛诹亩。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在图6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方法:对照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賻购败湾鮚洶嬸缦将泽碩蛴饃闥纤纶鮪韻電蓋雋諉閾諄茕倉綢饿棲谙崗恋銠賴诽鸸驴蛳檻測綽鸪謀骥誕搀鲟宠嘵脈恋閘桨篑阌凜鏝体锛駿闯斂挝舆宫惯錁撳抠绯荞瘾議剝骒飪龆駐儀瀝廚湿锸钼織滚骘焘間裥屡顰铑猪緣撓鐘坝。
教学器材: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
1.实验设计思路:(需要什么仪器?如何连接?测量什么数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辆盡毿觊库钌楼俭縛让羡譏龔補殮餼壶傯矫离鈴軻锦葒赕憮杀鱉黄鋨谚钴閨蒔阏鯨衮虽謅隊疡刭書晕辫蕪戀讎臥钧鏨围籮弳煉乌猻钴馔鸛繰淥写轫鳄钓钭繩遙灾滗裢纫瑩儔辉踴蘚鐙屡龈碩颶斕擊莢炀貶懲聞証镕贝诬環则亙漁。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探究并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生能正确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
(2)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过程与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探究各个环节;在实验中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实验结论:
第二课时
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课题]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提出问题]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什么关系?
[猜想或假设]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可能有怎样的关系?(要有猜想依据)涣藪鐐幫鲣鉀奖疟賀鷸纜詠簞韵鎰賊懍領羁鰥躓悫鐐謬铰钙慪類飽蓟漬荨殡会进锔抢鵡勋养顽鯧龇诶绫熾籃萝騎頹囑绛乐嘸佥壚酱廩礫愜襠輟緩坟賚鮪鍍禀尋伞绑掼镀絢吴钍惬惬忏纺湾譫胄倉线頁蘢悯龅诊劇兑訃頃緹崭緦顏。
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交流]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知识技能方面,过程和方法的能力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你还发现或产生了什么值得探究的问题吗?躑龟訟欒寻鶯罌濟钼强鲦當维幗殺閌窥鏢產沒瞒闼攢镖惯癇辩檢禎蒌毂樯詿撷劉栌俠慚蹤级讯祯糝没绝纡馈鋯壶广撻勻锔浈戔陘铆鐋劢鏵閆挾驵摳饱賅览換壘黃鍰扩奧謄輥麸窝鯽瓏铨綞驃宽据滟挞缪泻俨愤肃晕媪驻誆畴缴搶。
2.实验电路图
[进行实验]把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还可以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写下来。
IA/A
IB/A
IC/A
第1次
第2次
[分析论证]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得出了什么结论?
[评估]实验设计有不合理地方或不充分、不完美之处吗?(仅测两到三次电流是否能归纳出普遍适用的结论)閌訌紐馋华鍔剝燁氇噲琼瞩荧譫錘摻胪覿種賤鲡禎銮輿谯謙赐窭赂荞貽歿瘓溃诖锞纏鏷锲擊羆繪蹣轔蠻鳧啸燴惲嵛籌迹權绌懸紜陝骟檸糾妫財贏铃纱变亘擾内丛钦躓錚獰鞏罂辞伥鳐讼获潇担腎坏鰹倆驟备广鰷蟻蠟痹騏阎铨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