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
郭沫若作品天狗赏析

郭沫若作品天狗赏析
导语:这首诗写于郭沫若
新诗创作的爆发期, 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 悍、狂暴、紧张的。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郭沫若作品天狗赏析内容,一起来 看看吧。
诗歌
原文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的光, 我是日的光, 我是一切星球的光, 我是 X 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的 Energy (能量)的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陷入非理性的天狗, 便把这大写的“我”作为了唯一的毁灭对象与超越目标, 它 对“我”剥皮,食肉,吸血,啮肝,最后甚至在“我”的思维天地里尽情撒欢, 释放着不尽的活力与激情,显现着个性充分伸展与张扬的自由精神。
3. 感情奔放激越。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 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郭沫若《天狗》赏析

郭沫若《天狗》赏析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能量的底总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千百年来习惯欣赏中和之美的中国读者,最初遭遇《天狗》,无不为其惊世骇俗的粗犷美、强悍美所震颤。
然而一旦品出其独特的况味与神韵,则无不留连忘返,连声称绝:这是一首独步诗坛的奇诗!诗作的主体意象"天狗",既是诗人自我的化身,又是五四时代个性意识觉醒了的一代知识者的象征。
它以雄强勇武一往无前的气概,发出了彻底破坏、毁灭一切和重新创建一切的战斗呐喊。
显然,只有具有了真正的个性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革命的先驱者,才会拥有如此彻底的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革命思想,才会拥有如此浩荡的英雄救世创世的磅礴恣肆的激情。
诗人借助天狗这一意象,以雄伟激扬之势和暴躁凌厉之气,彰显出解放了的人之情感凌驾一切、控制一切、指点一切的权利和力量,并能动地反映了自由自主自强自立的"真人"的本质,从而创构出一种崭新的诗美传达经验。
《天狗》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方面,也带给读者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
它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
为保证激情的畅抒,《天狗》不仅采用第一人称"我"直抒胸臆,而且从头到尾的二十九句诗行都以"我"字开头,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与读者交流共鸣。
郭沫若《天狗》赏析

郭沫若《天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郭沫若《天狗》赏析郭沫若《天狗》赏析赏析: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
郭沫若《天狗》现代诗阅读与赏析

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全诗四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
,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天狗》在艺术上,具有想象新奇,气势磅礴,旋律激越,声调高亢,语言峻峭等特点,这些特点又都统一在诗歌
奇峭雄劲,富有力度的风格上。就诗的构思方式看,诗人借“天狗”来表现自我,以“天狗”吞食日月展开神奇的联想,通过对“天狗”的气魄和和力量的极度夸张,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与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诗人紧紧抓住“我”的“动”的精神,表现出扫荡一切,摧毁一切的神奇的自我力量,唱出对具有无穷潜能的自我力量的赞歌。这种雄浑的意象,高昂的格调,奇峭的笔法,唯有在想象极度丰富的浪漫主义大师郭沫若的笔下,才显得那样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诗体形式上,全诗通体以“我”字领句,从头至尾,构成连珠式排比,层层推进,步步强化,有效地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抒情氛围。加之,诗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郭沫若《天狗》赏析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郭沫若《天狗》赏析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 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
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
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解放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
“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
“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痛苦历程。
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
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
“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精心校对版本。
郭沫若诗歌-《天狗》赏析

郭沫若诗歌-《天狗》赏析郭沫若诗歌-《天狗》赏析郭沫若(1892~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
《天狗》是《女神》中的一首有代表性的诗篇。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天狗》一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二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三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四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诗歌赏析:全诗四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
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
“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
正因为“天狗”有气吞一切的气概,于是,它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
诗人在《湘累》中借屈原之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
2013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备课精选诗歌1【精读】《天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2.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怎样的思想观念?
这首诗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和科学 观念。应该说,泛神论思想贯穿整部《女 神》。一般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杂 糅了以斯宾诺莎为代表的西欧十六七世纪泛 神论哲学和古代中国、印度哲学里的泛神论 思想。他曾这样说:“泛神便是无神。一切 的自然是神的表现”,“我即是神,一切自 然都是我的表现”(《少年维特之烦恼·序 引》)。这就可以解释,这首诗中为什么多次 出现了“月”“日”“星球”“宇宙”等词 语。
2.分析诗歌的内容,掌握“天狗”这一 形象的特点。
1.读准字音
啮(niè)
脊髓(suǐ)
2.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号尚武,
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 “若水”取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人。幼
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 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 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 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 “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 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 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 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 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 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 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
【注解】 ①黯乡魂:黯,沮丧,愁苦。 乡魂,指思乡的魂灵。
②追旅思:追,回溯,追忆。旅思,羁旅 的愁思。
【故事】 这首词,抒写羁旅相思之情。 范仲淹在词中不仅描绘了秋天凄清的景色与 伫望家乡的情景,还抒写了想念家乡,黯然 神伤的悲愁之情,突出表现了羁旅的愁思。
天空,碧蓝的云缓缓流动;地上,落满枯 黄的叶子。放眼望去,秋天景色绵延无际, 一直连接着遥远的江水;江里波浪上,寒烟 像翡翠般绿得发亮。青山映照着斜阳,天空 连接着江水。萋萋芳草,仿佛无情,一直延 伸,简直隐没在那斜阳照射不到的天外,那
郭沫若《天狗》赏析

郭沫若《天狗》赏析郭沫若《天狗》赏析赏析: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全诗四节,第一节极写“天狗”宏大的气魄。
诗人借助古代天狗吞食日月的故事,在奇特虚幻的境界中奔驰的想象,并以如椽的巨笔描画了“天狗”气吞日月星辰,囊括自然万物,以无限膨胀的“自我”,雄居宇宙中心的.硕大形象。
“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既显示了“天狗”磅礴的气势,又透射其万钧之力,淋漓酣畅地表现了“天狗”横扫旧宇宙的破坏精神。
第二节顺应第一节的气韵,写“天狗”获取无穷能量创造新宇宙新人生。
正因为“天狗”有气吞一切的气概,于是,它从自然万物中获得了无比的能量,它吸收宇宙间一切的光源,融汇了“全宇宙的能底总量”,成为宇宙的主宰,大有扫荡一切,重建未来的气度。
诗人在《湘累》中借屈原之口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创造尊严的山岳、宏伟的海洋,我创造日月星辰,我驰骋风云雷雨,我萃之虽仅限于我一身,放之则可泛滥乎宇宙。
”这完全可视为对五四时代那种大胆毁灭一切,创造一切的果敢、决断精神的生动写照。
正因为如此,第三节中,这汇聚了“全宇宙的能的总量”的“天狗”终于暴烈地行动起来,它“飞奔”、“狂叫”、“燃烧”,“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如大海一样地狂叫”、“如电气一样地飞跑”,并且无情地“剥”、“食”、“吸”、“啮”自己的肉体,毁灭自己旧的形骸,进而渗透入自己的精神细胞,在内在本质上更敏锐、更自觉地把握自我意识。
最后,以“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收束全篇,将“天狗”终于舍弃一切,希冀在爆裂中求得自我新生的革新精神,以奇异的光彩描画出来,从而使整首诗在主题意向上统一到郭沫若式的“涅磐”精神的基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狗》背景知识补充
1.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曾这样评价郭沫若:“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他最厌恶形式,而以自然流露为上乘,说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
他说,只要是我们心中的诗意诗境底纯真的表现,命泉中流出来的Strain,心琴上弹出来的Melody,生底颤动,灵底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便是我们人类底欢乐源泉,陶醉的美酿,慰安的天国。
”
2.时代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
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
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
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
《凤凰涅盘》、《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
《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这样陈述:“五四运动的
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
”、“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
3.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
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
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
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
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
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
《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
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
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
而在日本,天狗都是身材高大、穿着修验僧服和高齿木屐、长着双翼、红脸和大长鼻子、手持羽扇、宝槌的奇怪家伙。
通常居住在深山之中,具有令人难以想象怪力和超能力,是日本妖怪中相当强悍的一种。
中国的天狗最早出自《山海经•西山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它是人们对二郎神杨戬的孝天犬的称呼,它不仅能帮助二郎神降妖除魔、还能吞下整个月亮。
4.现代诗歌相对于旧体诗而言,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的诗歌,它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文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
内容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它冲破旧格律诗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文体整齐,押韵自由,便于表现现代复杂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情感,易为大众化接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特点: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开放,意象重于修辞,形象更为鲜明,必须分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