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合集下载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数据

人均 GDP (元/人) 33375.00 27367 73297 70251 39518 70402 83495 18315 34467 85993 91822 19057 33462 23906 56367 25529 32071 34018 13715 65016 68340 46369 33412 38280 13377 13895 51656 43855 61891 31463 62593 43893 67394 9474 58980 15484 46931 31215 14597 78555 19889 30880 43121 17041 10327 64551 20059 62548 57394 77097 27027
第六次人口普查后地级以上市人口排名 城市或 人口 人口排名 省市代号 地区 (万人) 总和 132344.72 1 渝00 重庆市 2884.62 2 沪00 上海市 2301.91 3 京00 北京市 1961.24 4 川01 成都市 1404.76 5 津00 天津市 1293.82 6 粤01 广州市 1270.08 7 冀06 保定市 1119.44 8 黑01 哈尔滨市 1063.60 9 苏05 苏州市 1046.60 10 粤02 深圳市 1035.79 11 豫13 南阳市 1026.30 12 冀01 石家庄市 1016.38 13 鲁13 临沂市 1003.94 14 鄂01 武汉市 978.54 15 冀04 邯郸市 917.47 16 浙03 温州市 912.21 17 鲁07 潍坊市 908.62 18 豫16 周口市 895.32 19 鲁02 青岛市 871.51 20 浙01 杭州市 870.04 21 豫01 郑州市 862.65 22 苏03 徐州市 858.05 23 陕01 西安市 846.78 24 赣07 赣州市 836.84 25 鲁17 菏泽市 828.78 26 粤11 东莞市 822.02 27 闽05 泉州市 812.85 28 辽01 沈阳市 810.62 29 鲁08 济宁市 808.19 30 苏01 南京市 800.47 31 吉01 长春市 767.71 32 浙02 宁波市 760.57 33 皖06 阜阳市 760.00 34 冀02 唐山市 757.73 35 豫14 商丘市 736.25 36 苏06 南通市 728.28 37 苏09 盐城市 726.02 38 豫17 驻马店市 723.07 39 粤05 佛山市 719.43 40 湘04 衡阳市 714.15 41 冀09 沧州市 713.41 42 闽01 福州市 711.54 43 冀05 邢台市 710.41 44 湘05 邵阳市 707.18 45 湘01 长沙市 704.41 46 粤15 湛江市 699.33 47 鲁06 烟台市 696.82 48 鲁01 济南市 681.40 49 辽02 大连市 669.04 50 桂01 南宁市 666.16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苏州市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市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全市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市共登记到总人口[3]11769113人,其中,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人口)6377730人,外来人口5391383人。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常住人口[4]为1046599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以下简称“五普”)的691677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549221人,增长51.31%,年平均增长率为4.23%。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户籍人口(含户口待定人口)6377730人,同“五普”的57847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92967人,增长10.25%,年均增长0.98%。

在全部登记人口中,居住在苏州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291496人,同“五普”的11754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16067人,增长265.10%,年均增长13.83%。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5]2924189户,家庭户人口为83052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4人,比“五普”的3.15人减少0.3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338124人,占51.00%;女性人口为5127870人,占49.0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五普”的98.13上升为104.10。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63411人,占9.21%;15-64岁人口为8611713人,占82.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890870人,占8.51%。

同“五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20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07个百分点。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新京报讯中国十年来人口持续低增长,增速远低于上一个十年,预计到2032年人口会达到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昨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根据普查,加上港澳台的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

这个数字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马建堂分析,这表明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继续得到有效的控制。

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1.3亿,两个十年相比,后一个十年比前一个十年人口净增长减少了约5600万人,表明中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这也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在发布会后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中国的人口增长将继续下降,预计中国将在2032年前后达到人口零增长。

此外,此次人口普查发现有1370万人没有户籍,原因涉及多方面。

焦点1 出生人口仍男多女少总人口的性别比呈下降趋势,大陆31个省份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但出生人口的男多女少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的情况,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人口性别比116.86提高了1.2个百分点。

不过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个数据比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118.59下降了0.53,比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尽管如此,118.06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仍高于正常范围。

淮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淮安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淮安市统计局2011年5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479988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3060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330716人,下降6.45%。

年平均降低率0.6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391345[4]户,家庭户人口为45608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5人减少0.4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6802人,占49.73%;女性人口为2413087人,占50.2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66下降为98.9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6508人,占16.8%;15-64岁人口为3494273人,占72.8%;65岁及以上人口为499108人,占10.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9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注释:[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省辖市及各县(市、区)的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江苏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江苏省南通市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作者:————————————————————————————————日期:2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南通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7282835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 2589631户,家庭户人口为684972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87人减少0.2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443066人,占47.28%;女性人口为3839769人,占52.7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1.71下降为89.67。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4003人,占10.63%;15-64岁人口为5306345人,占72.86%;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02487人,占16.5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0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58309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08364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83003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22600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全省常住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3]为78659903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
日零时的743828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二、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家庭户[4]24393386户,家庭户人口为7168009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人减少0.29人。

三、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2.58下降为101.54。

四、年龄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 8567807人,占10.8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4.5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506817人;具有高中文化(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269779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41750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0168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917人上升为10815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3039人上升为 1614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372人上升为3867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2881
人下降为24176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995352人,同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698203人,文盲率[5]由6.31%下降为3.81%,下降2.50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