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的生理名词解释

交叉配血的生理名词解释交叉配血是一种常见于医学领域的术语,指的是将不同个体之间的血液进行互相输注。
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于输血、器官移植以及研究免疫系统等领域。
交叉配血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名词,包括ABO血型、Rh因子以及免疫反应等。
首先,我们来了解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最常见的血型分类方法之一,通常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
这些血型根据红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抗原)来进行分类,这些抗原分别被称为A抗原和B抗原。
血液中是否带有这些抗原决定了个体的血型。
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互不兼容,即某些类型的血液不能直接互相输注。
例如,A型血液中含有A抗原,而B型血液中含有B抗原。
当A型血液与B型血液相互输注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免疫反应,对受血者产生不良影响。
除了ABO血型,Rh因子也是交叉配血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Rh因子是常见的红细胞表面抗原,大约有85%的人口是具有Rh因子的,被称为Rh阳性;而剩余的15%则缺乏该特定抗原,被称为Rh阴性。
与ABO血型系统不同,Rh血型不会直接引发免疫反应,除非一个Rh阴性的个体接收了Rh阳性的血液多次。
这种情况下,受血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产生抗体,导致未来输注Rh阳性血液时发生免疫反应。
交叉配血的概念还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在血液输注过程中,由于受血者免疫系统的存在,可能对外源性血液产生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会导致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攻击输注的血液中的抗原。
如果抗体与抗原相互匹配,会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如输血反应和溶血性疾病。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免疫反应,交叉配血过程通常会进行配型测试,以确定受血者的血液与供血者的血液是否相容。
在交叉配血的过程中,引入抗体来检测抗原,如IgG样式和非IgG样式抗体。
这些抗体可与患者的红细胞混合并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反应,以判断抗原与抗体的匹配程度。
尽管交叉配血的过程涉及多个生理名词和复杂的免疫反应机制,但它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为病人输注血液和进行器官移植等救治方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临床交叉配血操作规程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法)[原理]凝聚胺试验是利用低离子溶液促进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浆)中的抗体反应,再利用凝聚胺引起红细胞间非免疫性的凝集,让已有抗体(IgG)反应的红细胞间的距离缩短。
距离缩短后更能引起已反应的抗体和别的红细胞产生反应形成免疫性的凝集。
而由凝聚胺所引起的非免疫性红细胞凝集反应可被后来加入的复悬液所中和而散开,如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不会散开,为阳性反应。
如没有免疫反应,凝集就会散开,为阴性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是在盐水介质的基础上加入凝聚胺,检测供患之间是否相合,患者血清(浆)中是否含有具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异体抗体。
[试剂组成]1.洁净试管,离心机,显微镜。
2.0.85% 氯化钠溶液:准确称取氯化钠(AR)8.5 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 ml。
试剂启用后,有效期为:二周。
3.凝聚胺试剂①低离子介质溶液:含葡萄糖,乙二胺四醋酸-2钠及稳定剂。
②凝聚胺溶液:含凝聚胺,氯化钠及稳定剂。
③复悬液:含柠檬酸钠,葡萄糖及稳定剂。
④阳性对照血清:含抗D血清,氯化钠及稳定剂。
4.抗人IgG 血清。
[试剂保存和稳定性]1.凝聚胺试剂须保存在2-25℃。
2.有效期内可使用。
3.抗人IgG血清低温冰箱保存。
复溶后放2—4℃冰箱保存。
[标本收集和准备]1.抽取受血者静脉血3-4ml(操作中小心防止红细胞破损),放入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血清管(也可用EDTA-K2抗凝血液),并将注射器中余下的少量血液配成2%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放入另一已贴标签干燥洁净的试管中为红细胞悬液管。
以上标本有效期为三天;若受血者抽取标本后,输用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且输用时间超过12 小时的,必须重新采集标本。
2. 2% 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
根据下表进行红细胞悬液的配制。
悬液浓度(%)压积红细胞(滴)盐水(滴)----------------------------------------------------------------2 1 2ml(40)5 1 0.8ml(16)----------------------------------------------------------------[操作步骤]1.取出3支试管分别标记主,次及对照测试:主测管:加入病人血清(浆)2滴,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次测管:加入供血者血清(浆)2滴,再加入病人3-5%红细胞悬液1滴,对照管:加入2滴*4阳性对照血清,再加入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
必须注意沙门氏菌鉴定中的假阳性问题

必须注意沙门氏菌鉴定中的假阳性问题在全球各地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沙门氏菌食品中毒经常占第一位或第二位。
沙门氏菌菌型繁多,已确认的沙门氏菌有两千多血型。
因此,沙门氏菌的检测鉴定一直是沙门氏菌研究的主要问题。
沙门氏菌鉴定根据生化特性归属,按照血清学鉴定到菌型,一般不难作出正确判断。
但日常工作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菌株个别生化发生变异,加上菌属间抗原关系交叉常使菌种鉴定工作陷入迷途。
如处理不当,一方面可能把新的菌型和生化变种漏检;另一方面作出沙门氏菌假阳性报告,这些情况常使我们感到困扰。
如何解决沙门氏菌鉴定中假阳性问题,对于基层单位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检验沙门氏菌常从ss平板上挑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或中心有黑点的菌落接种双管糖初筛(上海市防疫站产的肠杆菌科细菌综合发酵管),凡葡萄糖产酸、甘露醇阳性、尿素阴性、蔗糖阴性、硫化氢阳性、靛基质阴性、动力阳性的典型生化株用沙门氏菌a-f 多价诊断血清凝集后再种普通琼脂斜面复核。
对于普琼上的培养物也能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凝集的菌株报告沙门氏菌阳性。
但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菌株从双糖管上挑的培养物能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凝集,然后再转种到普琼上就不发生凝集了,我们称这部分菌株为“酸凝集株”,后经进一步鉴定为艾希氏菌属。
我们还发现另一部分菌株普琼培养物也能与沙门氏菌a-f多价血清发生凝集,且查出o抗原,但进一步做生化发现个别生化不典型,如蔗糖发酵株、靛基质阳性株,我们称这部分菌株为“交叉凝集株”,后经证实为柠檬酸杆菌或艾希氏菌。
一、酸凝集株这部分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产酸,我们测得糖斜面上ph为4.5~5.0左右,接近或达到细菌的等电点。
虽然从糖管上挑出来的培养物到了血清凝集时细菌所处的环境ph已达7.0左右。
但也改变不了细菌抗原在酸中经过处理产生的自凝现象造成酸凝集。
象这样的菌株,如果只根据双管糖生化反应符合就用沙门氏菌多价血清凝集,这样搞错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我们一定要避开糖的环境,凡初筛生化符合沙门氏菌的先不要急于从糖斜面上挑培养物来做凝集试验。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抗体的交联作 用克服了抗原颗粒表面的Z电位,而使颗粒 相互靠拢,聚集在一起。 当抗体的分子太少或分子量小,不能克服 相当厚度的离子云层时,则不能使颗粒聚 集。在凝集反应中IgM的作用远大于IgG。 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增加蛋白质和电解质,缩短颗粒间的距 离;2、增加溶液的黏稠度;3、用胰酶和 神经氨酸酶处理;4:以离心的方式克服颗 粒间的排斥力。
第五章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后,在适当 的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 象,称为凝集反应。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形成致 敏颗粒后,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也 能发生凝集反应。
1
第一节 凝集反应的特点 凝集反应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1、抗原抗 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现象。 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负电荷,周围吸引 一层与之牢固结合的正离子,外面又排列 一层松散的负离子,构成一个双层电子云。 在松散层内界和外界间的电位差形成Z电位。 溶液中负离子强度越大,Z电位也越大,Z 电位使颗粒间互相排斥。
示意图
标准品抗原浓度测定
抗原浓度 1.测定沉淀环直径 2.在标准曲线上查找
不同病人抗原浓度测定
相应抗原浓度
35
单向扩散试验 (平板法)
沉淀环的直径与待测标本含量两种计算方法
Mancini曲线: 大分子抗原 时间扩散>48h, 常数K=C∕d2 普通坐标纸曲线
Fahey曲线: 小分子抗原 扩散时间24h 常数K=logC∕d 半对数坐标纸曲线
C为抗原浓度, d为沉淀环直径
36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48h以 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线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48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模拟题48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血浆蛋白是A.HPB.TRFC.AATD.CRPE.ALB答案:D[解答] 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血浆蛋白是CRP,而后是AAG、AAT、HP等,检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时相变化有助于对炎症进程的监控和对治疗反应的判断。
2. 诊断立克次体使用变形杆菌抗原,该抗原属于A.替代抗原B.全菌或全病毒抗原C.粗提取抗原D.精提纯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答案:A[解答] 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立克次体抗原不易制备,变形杆菌抗原易于制备,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变形杆菌抗原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相关抗体的检查。
3. 检测不完全抗体可使用的凝集反应为A.协同凝集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血凝试验D.Coombs试验E.反向被动血凝试验答案:D[解答] 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多数为7S的IgG类抗体),这种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凝集现象。
将不完全抗体其免疫动物,获得抗球蛋白抗体,将此抗体加到抗原与不完全抗体的结合物中,就能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称抗球蛋白试验或称Coombs试验。
4. 下列哪种反应属于血清沉淀反应A.单向琼脂扩散试验B.抗球蛋白试验C.溶血反应D.CFTE.免疫荧光试验答案:A[解答] 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是将一定量抗体混匀在琼脂凝胶中,继而加待测的抗原溶液使其单独在凝胶中扩散,在抗原抗体相遇比例合适的部位,两者结合形成沉淀环。
属血清沉淀反应。
5. 抗原抗体沉淀反应时,当抗体量加大时A.特异性提高B.特异性降低C.敏感性降低D.敏感性提高E.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变答案:C[解答] 抗原反应只有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才出现可见反应,沉淀反应抗体量增加会使反应敏感性下降。
6. 不使用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反应是A.凝集反应B.免疫荧光C.补体结合实验D.沉淀反应E.溶血空斑试验答案:D[解答] 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而出现的沉淀现象。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4.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溶解,误判为不凝集。部分溶血时, 可溶性血型物质中和了相应的抗体。
交叉配血(卡式配血)
原理
凝胶具有分子筛效应和亲合效应,在微柱凝胶介质中红细 胞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经低速离心,凝集的红细胞悬浮 在凝胶上层,而未和抗体结合的红细胞则沉于凝胶底部, 试验结果可用肉眼观察。
合;反之,依照不同强度的凝块,试验结果判为阳性, 供受者血液不配合。实验结果必须在3分钟内判读。
异常结果处理:
1. 细胞自凝: 在冬天气温较低时,某些病人血清中含有冷凝 集素而导致交叉配血假阳性;遇此现象可用37℃-40℃生 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并置37℃水溶中轻轻摇动,观察结果。
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有肝素,如洗肾患者能影响配血,须 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交叉配血(凝聚胺法)
血型鉴定
原理
根据红细胞膜表面有无A抗原和(或)B抗原,将血型分为 A型、B型、AB型和O型4种。可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 通过正反定型准确鉴定ABO血型。所谓正定型,是指用 标准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 原和(或)B抗原;所谓反定型,是指用标准A型细胞和 B型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或)抗B。
结果判定(同血型鉴定)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底部 ﹢/ 10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1/3之内 1+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下端2/3之内 2+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2/3之内 3+ 80﹪的红细胞沉在微管的上端1/3之内 4+ 凝集的细胞全部处于微管的顶部 d.p. 双群 Hemo.. 溶血
结果判定(同血型鉴定)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凝集反应)-试卷1

【A】高抗体滴度 【B】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C】抗体滴度逐渐增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阳性补体结合试验 【E】没有相应抗体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凝 集反应】-试卷 1
(总分:66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22,score:44 分) 1.间接血凝可检测的是 【score:2 分】
【A】直接抗 ABO 系统抗原 【B】不完全红细胞凝集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直接致敏红细胞上的抗原 【D】直接抗 Rh 抗原 【E】白细胞表面抗原 本题思路:血凝试验又称为 Coombs 试验,是检测抗 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方法。它分为直接 Coombs 试验和间接 Coombs 试验,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红 细胞表面的不完全抗体而间接试验的目的是检查血清 中存在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2.直接凝集反应是 【score:2 分】
本题思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 IgG 类抗体,该抗体与 相应抗原结合牢固,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 应,Coombs 试验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达 到桥梁作用,使红细胞凝集。 6.间接血凝试验所使用的红细胞,为使其可长期保存 而不溶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 【score:2 分】
【A】无水酒精处理 【B】甲醛处理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4℃处理 【D】液氮保存 【E】酸化处理 本题思路:致敏的新鲜红细胞保存时间短,易变脆、 溶血和污染,只能用 2~3 天。为此,一般在致敏前 先将红细胞醛化,可长期保存而不溶血。常用的醛类 有甲醛、戊二醛、丙酮醛等。 7.血凝试验中根据红细胞凝集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 弱,判断的凝集终点为 【score:2 分】 【A】+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五章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Radial Immunodiffusion (RID)
Two methodologies of RID
Fahey method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log of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precipitin ring prior to equivalence (or completion)
FIGURE 6-5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of radial & double immunodiffusion. : precipitation reactions in gels yield visible precipitin lines; no visible
Ability of a test to correctly identify individuals who HAVE a given disease/condition
How likely is the test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a characteristic in someo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简单易行 特异性好 灵敏度低(10µg/ml) 时间长
免疫电泳技术
免疫电泳技术(immunoelectrophoresis technique)是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 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运动,彼此相 遇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
免疫电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