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五育融合”视域下学校美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作者:宋梦园程岭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1年第11期摘要学校美育具有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等功能。

当前,许多学校美育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出现了美育认知混淆化、美育地位边缘化、美育实施孤立化、美育成效虚空化等诸多问题。

分析发现,美育与其他教育未能良好整合是上述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

研究发现,美育与德育整合可以更好地涵养道德情操,与智育整合可以更好地提升知识技能,与体育整合能够更好地促进身体锻炼,与劳育整合能够更好地发展技术技能。

为此,须要纳入德育思想塑造,增强学生审美力,促进“德美协同”;渗入智育学科教学,增强学生鉴美力,促进“智美协同”;融入体育锻炼活动,增强学生展美力,促进“体美协同”;引入劳育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创美力,促进“劳美协同”。

关键词美育五育融合学校美育当前,人们把美育理解成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式为素材的教育手段,培养人的美感、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更新人的认知结构的一种教育方式[1]。

2020年10月15日,为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以往学校美育工作积累的方法、计划、路径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帮助学校解决美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题。

一、学校美育的主要功能在教育各学段、教学全过程中,应该发挥好学校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功能,把美育很好地融合到其他教育中,从而帮助美育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学校美育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以美育人从本质来看,美育的目的是育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孔子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表明学校美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要将育人作为根本追寻。

2.以美化人从现实来看,学校美育应打造教师队伍、营造校园环境、创造实用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发挥好美育的感化作用。

3.以美培元从发展来看,学校美育应回归理性,破解应试教育“五唯”的困境,不以分数为导向,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固本培元。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路径探析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路径探析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美育建设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高校美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高校应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促使美育教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提升美育质量,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美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美育如今已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全方位文化素养已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文化人才,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历史使命。

一、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时代使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根本任务,并提升到教育方针的高度,立德树人的成效成为判断高校履行使命情况的根本标准。

我国高校每年都有几百万应届毕业生,他们的人生境界和价值取向如何,直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为此,高校务必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切实提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注重美育,正是立德“树”人、培育人的战略选择。

以美育人,亦即以“美”树人,“树”时代“美”人,“树”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通过“以美培元”,来美化大学生的人生:有大德大情怀、有温情、有担当,在是非美丑善恶等方面具有鲜明的辨别力。

所以,高校美育的实施与推进,其实践的逻辑起点在于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帮助学生经营“美丽人生”、建构“美丽大学”,并最终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美”人。

[1]为此,高校美育教育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2021年12期242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实施路径研究孙建海,孙 根(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摘要:本文以大学生美育教育实施路径为研究对象,在充分阐述新时代开展美育教育重要意义基础上,提出通过优化美育教学课程,开展普及型美育教育;搭建美育平台,开展体验性美育实践;营造良好的外部美育环境,将美育融入学生日常;开展美育服务社会,强化获得性美育教育实效等途径,实现大学生认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美育;路径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表明,当人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便会寻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

在当代中国教育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美育教育对于高校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高校美育教育是学生美育培养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对“美”的四种能力(一)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首先,对于高校大学生美育教育而言,着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

当下,有很多人对于美育的认识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而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很多人认为美育教育就是写字画画、唱歌跳舞之类的内容,只是将所谓的美育限制在了艺术教育的范畴之内,并没有真正了解美育的深层次内涵。

因此,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能力显得迫切而必要。

认识审美指的是人对于美的感知与鉴赏。

对于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美与丑的评定标准并不唯一,每个人对“美”各有判断,这是因为“美”是主观的,是一种心理活动。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天生对“美”就有敏感的反应。

因此,对“美”的认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美育工作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提高其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高校美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制定科学的实施路径,已成为当前美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角度探讨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以期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加强美育人才培养当前,高校美育工作中存在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

加强美育人才培养是当前解决美育工作难题的重要途径。

在美育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参与美育实践,培养专业美育教师,并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高校还应积极引进国内外美术、音乐等专业人才,开展短期交流和合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加强对美育教师的培训和学术交流,促进美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建设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当前高校美育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建设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多元化的美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饱满的美育体验。

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美育课程,使美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校还应该加强美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构建跨学科的美育课程体系,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地域文化,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美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校园美育环境建设校园美育环境是影响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高校的美育环境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为了加强校园美育环境建设,高校应该增加艺术展览、演出、美术馆等校园艺术设施,提高学生接触艺术的机会。

还应加强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通过植物、雕塑、壁画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文化艺术教育变得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学校的美育工作愈加受到重视。

然而,学校美育工作实施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的美育工作,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案内容1. 教师培训教师是实施美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如何提高教师的美育教学能力是本方案的重点。

针对这一目标,本方案提出以下培训措施:•学校开展美育教学培训。

通过邀请名师授课、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教师美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

•教师自行学习。

学校提供各种形式的自学资源,让教师能够自主选择学习路径,提高自身的美育教学能力。

•开展教学观摩。

学校安排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促进经验和方法的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整个学校的美育水平。

2. 课程设计本方案提出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进行如下改进:•强化课程的理论性。

美育课程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多方位的能力发展。

•组织开展专业课程。

设计多样的美育专业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学习,形成自主选择和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制定美育项目计划。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兴趣和水平,制定相应的美育项目计划,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参与到美育活动中去。

3. 教育设施教育设施也是美育工作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方案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利用校园环境。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美育资源,包括校园艺术展、教学楼墙上的艺术品等多种形式,美化校园环境,形成艺术氛围。

•建设专业的美术教室。

购置专业的美术工具和设施,打造艺术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丰富音乐教育设施。

学校应该配备更加完善的音乐设施,包括器乐和电子音乐设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体验。

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4年第22卷第2期[收稿日期]2023-10-11[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学研修项目(gxgnfx2022101);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一流线上课程(原MOOC)(2021xskc037)[作者简介]杨小庆(1987—),女,安徽芜湖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环境景观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研究。

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杨小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 要]新文科教育理念指向高校学科知识交叉化、教学模式实践化、站位视野全球化等一系列教育变革,是高等教育面临新时代挑战所做出的科学应对。

依据国家提出的“价值引领,守正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针对新时期我国美育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新文科背景下的新美育格局,立足中国国情,通过塑炼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创新高校美育课程教学方法、完善高校美育评价体系与加强高校美育师资建设的美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形成多专业、多学科覆盖,构建文理贯通、科艺融合与交叉融合的新美育格局,以课程为载体不断促进高校美育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价值引领;守正创新;新文科;美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4)02-0049-05 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1]。

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必须加快新文科建设[1]。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1]。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平台,高校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

而美育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美育融入高校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一、美育的概念和作用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过程。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育既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形式艺术的教育,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文领域的审美教育。

美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高校美育工作与时代的发展不同步,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不够先进。

美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美育条件落后。

学生审美需求多样化,传统的美育教育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社会对美育工作的关注度不高,美育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和认可。

针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研究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

高校需要更新美育理念,倡导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让学生能够在丰富多样的美育资源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

高校需要加大美育资源的投入,完善美育基础设施,培养和引进更多具有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美育师资力量。

高校还可以借助当地文化资源,举办各类美育活动,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新时代高校需要开发新的美育教育模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美育教学。

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丰富美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倡导全社会都重视美育工作。

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究——以青神竹编融入美育课程为例

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究——以青神竹编融入美育课程为例

天工|2023年第9期[摘 要]地域性“非遗”既为地方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又拓展了高校美育工作多维的研究空间。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为例探索地域性“非遗”在高校美育中的传承路径,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科融合与美育平台建设、美育课程及美育教材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学成果转化等实施路径,提升地域性“非遗”传承方式的多样性,同时充分发挥地域性“非遗”的高校美育功能,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美学能力,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美育;青神竹编;地域性[中图分类号]J52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9-0078-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王晓琴,李育华.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究:以青神竹编融入美育课程为例[J].天工,2023(9):78-80.王晓琴 李育华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地域性“非遗”融入新时代高校美育的路径探究—以青神竹编融入美育课程为例基金项目:2022年绵阳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川民族手工艺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22-SMS-03);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李白文化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LB22-B03);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CSXL-22203);2020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SXJYB2001);西华大学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XHJG201906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项目编号:RC200000824)。

作者简介:王晓琴(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地域文化创意设计。

李育华(1999—),女,汉族,山东济宁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地域文化与创意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美育在高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学生综
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发展背景、路径选择、实施思路和机制建设四
个方面对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一、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高
校教育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校美育工作的
实施迫在眉睫。

社会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
手段,对于高校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要加强美育工作的实施,以培养具有创新能
力的骨干人才。

二、路径选择
1. 课程改革
高校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将美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可以将美育与相关专业课
程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

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艺术、音乐、舞蹈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2. 课外活动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艺术比赛、展览、演出等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
潜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艺术团队,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还可以邀请一些
艺术家、文化学者等人士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演讲,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学科建设
高校可以加强美育学科的建设,提升学科的地位和影响力。

可以设立美育专业或者开
设相关的美育课程,培养美育人才。

还可以加强美育研究,推动美育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
深化。

4. 教师培养
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还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
培训,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和美育教育能力。

高校还可以招聘优秀的美育教育专家和艺术
家来校任教,提升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三、实施思路
1. 制定美育发展规划
高校可以制定美育发展规划,明确美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通过规划,能够为
美育工作的实施提供指导和保障,使美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2. 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要加强对美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明确各个部门
的职责和任务。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3. 建立评估机制
高校可以建立健全美育工作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美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美育工作的实施。

四、机制建设
高校要不断完善美育工作的机制建设,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

可以设立专
门的美育工作机构或者组织,加强对美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要加强与文化部门、艺术院校、艺术团体的合作,拓宽美育资源和渠道,为美育工作提供保障。

总结: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实施路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师
生的共同努力。

高校要通过课程改革、课外活动、学科建设和教师培养等多种途径,加强
美育工作的实施。

还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评估机制和完善美育工作的机制建设,提升美
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美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培养更多具
有创新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