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宿州市埇桥区习俗作文

合集下载

介绍宿州省民俗的作文

介绍宿州省民俗的作文

介绍宿州省民俗的作文在安徽的北部,有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风情的地方,那就是宿州。

宿州的民俗文化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勾勒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热情。

说起宿州的民俗,首先得聊聊那热闹非凡的庙会。

庙会一般在春节、农历三月三等重要的节日举行。

每到这个时候,各个村庄和小镇就像被点燃了的烟花,瞬间热闹起来。

记得有一年,我去了埇桥区的一个小镇赶庙会。

好家伙,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糖葫芦的,那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有卖玩具的,五颜六色的玩具车、毛绒玩具,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还有卖衣服、鞋子的,款式多样,价格实惠。

我顺着人流往前走,耳边传来了阵阵吆喝声。

“包子,新鲜出炉的包子!”“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这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仿佛是一场独特的交响乐。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个耍杂技的班子。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高高的杆子上表演着惊险的动作,一会儿倒立,一会儿翻转,看得人心惊胆战,却又忍不住为他鼓掌叫好。

而在旁边的空地上,还有一群老太太在扭秧歌,她们穿着鲜艳的衣服,手中拿着扇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欢快的节奏让人忍不住也想跟着跳起来。

除了庙会,宿州的婚俗也很有讲究。

在宿州的农村,结婚可是一件大事,从定亲到结婚,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仪式感。

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朋友的婚礼,那场面真的是让我印象深刻。

在婚礼的前一天,男方家就要开始准备各种物品,什么烟酒、糖果、红包,样样都不能少。

而且,还要请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来帮忙,安排婚礼的各项事宜。

到了婚礼当天,一大早男方家就会派出迎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往女方家。

迎亲的车队装饰得非常漂亮,车上挂满了鲜花和彩带。

到了女方家,可没那么容易就能把新娘子接走。

女方的姐妹们会故意刁难新郎,让他唱歌、跳舞、说甜言蜜语,只有新郎表现得让大家满意了,才能把新娘子接走。

在接走新娘子的路上,还有一个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撒喜糖”。

我的家乡宿州作文(4篇)

我的家乡宿州作文(4篇)

我的家乡宿州作文(4篇)在学习培训、工作中、日常生活,大伙儿都是有写作文的历经。

尤其是在其中的写人作文,也是普遍,写人作文是以主要表现角色、描绘角色的性情、特性、专长、兴趣爱好、喜好、观念质量等以角色为主导的文章内容。

下列是我搜集整理的我的家乡宿州作文【范文4篇】下列是我搜集整理的,供大伙儿参照参考,期待能够协助到有必须的盆友。

分宜特色美食何其多,我却独独偏爱于扎粉。

特色美食,每个人都不容易回绝,我又怎么会把它拒之口外呢?每一次去吃宵夜,我总没忘记吃扎粉,随后另配上墨鱼瓦罐汤。

这二种美味可口交错在一起,不仅不容易让人觉得生硬,还会继续令人感觉它是绝配呢。

吃一口扎粉,再喝一口瓦罐汤,真是令人的满足感爆满!烹饪技术好的人炒出去的扎粉,肯定是颜色美、香气浓、味儿好!通常扎粉被端上饭桌的那一刻,极致地诠释了“香气浓”三个字。

这类香气令我食欲大开,它一点也不含糊地要我这一吃客双眼发亮,口水直流!炒扎粉如果放多了油,就尤其油腻感,危害味儿。

但如果放少了油,又觉得干巴巴的,并且还会继续粘锅呢。

仅有放适当的油,那般才不容易危害味儿,又不容易影响颜色。

都说“吃美食得首先看表面”,假如你将扎粉炒成黑乎乎的,黏乎乎的,即使味儿世界第一,又会有几个来吃呢?所以说,吃扎粉,尽管是吃味儿,也是需看长相的啰。

炒扎粉还能够放些配菜,例如:蔬菜、豆芽、肉、生鸡蛋、牛羊肉这些,因而也就拥有奢华扎粉、双奢华扎粉、非常奢华扎粉这些的称呼。

一般扎粉就那麼美味,这种豪华版的,就更别说了。

扎粉的美味可口已有一番乾坤,在我心中,它占有了关键的影响力。

那从锅中出现的“滋滋”的香气使我常常挂念。

我的家乡优美环境,景色繁茂,春季万物复苏,夏季活力四射,秋季瓜果飘香,冬季白雪茫茫,我非常喜欢我的家乡。

春季,春雨把天地万物苏醒,轻风在繁茂的竹林间吹来吹去,竹子随风舞动,叶片沙沙的响,好像在为自己鼓掌,小溪轻快地流动着,溪中也有鱼儿在轻快的玩耍,他们有的在河面上吐泡泡,好像在比谁吐的泡沫大;他们有的在河面上跳来跳去,好像在比谁跳的高;他们也有的在那里游来游去,好像在玩你追我跑的手机游戏……夏季,火辣辣的太阳光直射着地面,小草花朵弯着腰,好像在说:“热死了。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宿州民俗文化之韵】
安徽宿州,位于华东腹地,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里既有平原的广袤无垠,又有丘陵山地的起伏多姿,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孕育了其独特而深厚的民俗风情。

每逢农历新年,宿州地区的村民们遵循古朴的传统习俗,大年三十晚上的堂屋里热闹非凡。

家家户户点亮红烛,象征着吉祥如意、红红火火的新一年。

烛光摇曳中,供桌上摆满了精心准备的鸡鸭鱼肉等丰盛贡品,以此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和睦。

贴春联是迎新春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各家各户都会在门楣上张贴寓意吉祥、对仗工整的春联,用墨香和红色的喜庆表达对新年的热烈期盼和美好祝愿。

宿州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埇桥区的唢呐制作技艺独树一帜,那激昂高亢的音色穿透岁月,在节日庆典和婚丧嫁娶中传扬着地方特色;砀山毛笔制作则是传承千年的手工艺瑰宝,每一支毛笔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文人的寄托。

此外,灵璧县的大鼓擂响的是力量与和谐的旋律,古庙会汇集了各地的商贾百姓,交流交易之余,更是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大展示。

萧县剪纸和石刻艺术则以其细腻的线条与独特的造型,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淮北梆子戏”作为国家级名录项目,以激越的唱腔、动人的故事,将宿州的地方历史和人文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

符离集烧鸡更是名声在外,这一美食的制作技艺不仅体现了宿州人的烹饪匠心,也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一大亮点。

总之,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犹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既有传统的农耕文明印记,又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交织。

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民族记忆。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说起安徽宿州,那可是个充满独特魅力和浓郁民俗风情的好地方。

宿州这地界儿,逢年过节那热闹劲就甭提了。

就拿春节来说吧,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准备过年的东西。

这准备的过程,那可是细致又讲究。

先是得去集市上买上几斤猪肉,那卖肉的摊位前,人挤人的,都抢着要那肥瘦相间的好肉。

买回家后,一部分用来做香肠,这做香肠可是个技术活。

把肉切成小块,加上各种调料,搅拌均匀,然后一点点地灌进肠衣里。

这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手上的活也不停。

小孩们也不闲着,在旁边好奇地看着,时不时还想伸手帮忙,结果弄得满脸都是调料,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到了腊月二十几,就得开始蒸馒头、炸丸子了。

蒸馒头的时候,那大蒸笼一层一层地摞起来,热气腾腾的,满屋子都是面香。

馒头的花样也多,有圆的、方的,还有做成小动物形状的,一个个栩栩如生。

炸丸子更是热闹,锅里的油滋滋响着,丸子下锅后迅速翻滚,变成金黄色。

刚出锅的丸子,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孩子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伸手去抓,烫得直叫唤,可还是忍不住往嘴里塞。

再说这宿州的庙会,那也是一大特色。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城隍庙的庙会那是人山人海。

庙会上,各种各样的小吃让人眼花缭乱。

有卖糖人的,那师傅手艺娴熟,几下就能吹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有卖糖葫芦的,红彤彤的山楂串在竹签上,裹着一层亮晶晶的糖衣,看着就诱人;还有卖棉花糖的,机器一转,一团团像云朵一样的棉花糖就出来了,孩子们拿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除了吃的,还有各种好玩的。

套圈的摊位前总是围满了人,大家都想试试手气,套个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儿。

还有打气球的,射中几个就能拿到相应的奖品。

庙会上还有唱大戏的,演员们穿着鲜艳的戏服,在台上咿咿呀呀地唱着,台下的观众听得入神,时不时还跟着哼上几句。

宿州的婚礼习俗也很有意思。

结婚前,男方得带着聘礼去女方家,这聘礼可不能马虎,不仅要有烟酒茶糖,还得有金银首饰。

到了结婚那天,新郎早早地就带着迎亲的队伍出发了。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介绍作文
标题:安徽宿州的民俗风情画卷
正文:
坐落在安徽省北部的宿州市,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闻名遐迩。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承载着千百年的历史记忆和民间习俗,这些独特的地方文化元素犹如璀璨繁星,点亮了淮北平原的文化天空。

每逢农历新年,宿州地区的年俗尤为热闹且富有传统特色。

大年三十之夜,家家户户的堂屋里都会点起两支红烛,象征着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蜡烛之间摆放着精心准备的贡品,如整鸡、鱼以及各式美味佳肴,以此祭祀祖先,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庭安康。

贴春联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寓意辞旧迎新、纳福避邪,那一抹鲜艳的红色在寒冬中格外醒目,为新的一年带来勃勃生机。

此外,宿州作为历史悠久的城市,其民俗活动也融入了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

例如,埇桥马戏、砀山唢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当地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庆或重要活动,都能看到它们活跃的身影。

宿州人民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将这份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传递给了下一代。

同时,宿州还拥有众多的传统节日庆典,如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拜月、重阳节的登高敬老等,每个节日都蕴含着深深的人文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总的来说,安徽宿州的民俗文化是一幅生动而立体的画卷,它融汇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地域特色的完美结合。

这些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不仅是宿州人民的精神纽带,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 作文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 作文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作文英文回答:The distinctive customs of Xiangqiao District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local culture and history.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is celebrated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gather to watch dragon boat races and eat zongzi, a traditional sticky rice dumpling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 dragon boat races are not only a thrilling spectacle, but also a way for the community to come together and celebrate their shared heritage.Another unique custom in Xiangqiao District is the Lantern Festival, which takes place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light and release lanterns into the sky, symbolizing the release of worries and the hope for a bright future. The lanterns are often decorated with intricate designs and calligraphy,showcasing the artistic talents of the locals.In addition to these festivals, Xiangqiao District is also known for its vibrant traditional markets. These markets are bustling with activity and offer a wide variety of local products and delicacies. One popular market is the Xiangqiao Night Market, where visitors can indulge in delicious street food such as grilled skewers, spicy noodles, and steamed buns. The lively atmosphere and mouth-watering aromas make the night market a must-visit destination for both locals and tourists.中文回答:埇桥区的特色风俗深深扎根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我的家乡宿州市埇桥区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宿州市埇桥区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宿州市埇桥区习俗作文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货,准备各种食物,让这个节日变得更有意义。

在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物,让人们可以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那么中国人过春节,都有着怎样的习俗呢?我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中国节日最多、最有趣的就是春节了!春节,在中国民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一、准备年货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年货了。

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些吃食,比如饺子、馒头、年糕、花生、瓜子、糖果等等。

做饺子:为了迎接春节,家家户户都准备了饺子。

饺子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

饺子的名字寓意很多,有发财、富裕、团圆的意思,而且还可以防病、去灾。

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里,等到饺子快熟时,妈妈就会把饺子皮揭开将里面的馅儿全部取出来煮着吃,味道特别香、特别好吃。

炒好肉馅儿后先放到火上焖着,再将水倒进去翻炒一会就可以了。

过年吃饺子的时候别忘了多放点糖哦!二、贴春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

有了春联,春节才变得更加热闹、喜庆。

小时候,我对春联的印象就是喜庆红火、辞旧迎新。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来装饰大门,以此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贴春联有讲究,必须是一副漂亮的春联,然后在大年三十之前贴上,一副春联要贴好几天。

但是如今很多地方不再流行贴春联了。

贴春联是为了贴出年夜宵时的快乐心情,体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显示人们的喜庆、吉祥、幸福,而且也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贴春联就像是在向人们祝福、送祝福之类的。

三、祭灶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述职。

人们都知道灶王爷上天述职后会受到玉皇大帝的惩罚。

所以人们会准备一些祭品和食物。

除夕,家家都会准备好好吃的东西。

这些都是准备让灶王爷多上天说好话,让玉皇大帝知道明年灶王爷又要犯什么错误了。

送灶神时,还要将他送上天、送下界的神仙名单都写好,让人家知道。

所以春节期间一定要准备好祭品,让灶王爷上天述职时多说好话吧!四、迎财神财神,顾名思义,就是管理财富的神,是掌管财运的神。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 作文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 作文

埇桥区的特色风俗作文英文回答:Xuancheng City, located in Anhui Province, China, is known for its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que customs. As a district within Xuancheng City, Yongqiao District, also known as Xuanzhou District, has its own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s. Let me share with you some of the special customs in Yongqiao District.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ustoms in Yongqiao District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which is celebrated annually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During this festival, people in Yongqiao District participate in dragon boat races, eat sticky rice dumplings called zongzi, and hang up pouches containing herbs to ward off evil spirits. These customs are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nd protect against evil.Another unique custom in Yongqiao District is thetraditional wedding ceremony. In this ceremony, the bride and groom exchange vows and pay respect to their ancestors. The ceremony is accompanied by traditional music and dance performances, creating a festive and joyful atmosphere. Red is the dominant color in the wedding decorations, symbolizing happiness and good fortune.Furthermore, Yongqiao District is known for its tea culture. The district is home to many tea plantations, and tea production has a long history here. The locals have developed their own tea-drinking customs, such as the art of tea brewing and tea ceremonies. People in Yongqiao District often gather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o enjoy a cup of tea and engage in leisurely conversations.In addition to these customs, Yongqiao District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cuisine. One famous dish is the "Braised Pork Belly in Brown Sauce," which is made by slowly stewing pork belly in a flavorful sauce until it becomes tender and succulent. This dish is often served during special occasions and is loved by both locals and visitors.中文回答:宣城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俗而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宿州市埇桥区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宿州市埇桥区,剪“鸭尾巴”是我的家乡安徽宿州一带的风俗。

所谓“鸭尾巴”,其实就是学龄前的男孩子蓄的一根小辫子。

这辫子与筷子一般细长,直直地挂在脑勺后。

孩子到了六周岁,就要选个黄道吉日剪辫子——寓意剪除灾祸,剪出秀才。

我自己剪时的情形已然淡忘,但这次有幸参加了表弟的“剪尾”仪式,这让我记忆犹新。

一大清早,仪式的准备工作就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数字“六”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

剪“鸭尾巴”的孩子必定是六周岁;酒席一共摆六桌,每桌六盘菜,六瓶饮料;甚至连亲友的红包都得统一封六百,或多或少都是不允许的。

“红色”是当天的主色调。

用来祭祀的山羊、鸭子,背上都要泼上红染料;红地毯从大门口一直铺到正堂;还要准备一套清一色的红铺盖:红被子、红床单、红枕头……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得一丝不苟地按规矩来,这样才大吉大利。

正午十二时,剪“鸭尾巴”仪式郑重开始。

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声,仪式拉开了序幕。

表弟牵着两头红羊,自村口往家里走。

我和弟弟一人手里抱一只红鸭,紧随其后,俨然成了他的保镖。

往常表弟只有当“跟屁虫”的份,今天终于名正言顺地当了回头儿。

我猜这一路他心里除了得意还是得意。

来到家门口,羊、鸭,还有我们一群小孩都被挡在门外,只有表弟踏着红地毯,在亲友众星拱月般的注视下,走向正堂。

此时,正堂地上铺着一床锦缎大红棉被。

表弟在大人的示意下一骨碌坐到了被子中央。

这时,“呜里哇啦……咚咚锵锵……”喇叭锣鼓齐奏,两位舅舅被请上首席端坐。

“吉时已到!”
德高望重的老阿太大声宣布。

小舅揪起“鸭尾巴”,拉直;大舅手执红剪刀,小心翼翼地探身向前。

只听“刺啦”一声,小辫子就应声被剪了下来。

老阿太取出一张红纸,把辫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据说,等到孩子18岁时举行成年礼时才能再次打开。

这还不算完,两位舅妈还要帮表弟来个“脱胎换骨”——全身里外都换上新衣服。

表弟还没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又一波更大的惊喜扑面而来——亲友长辈纷纷递上600大红包。

大家把钱均匀地扑在棉被上,表弟躺下来在钱上来回打滚,美其名曰“财源滚滚”。

滚完钞票,表弟起身从一锅烤得火热的沙子上跳过,预示着杀死晦气,今后的日子鸿运当头。

下午一时零八分,我们终于可以上桌就餐,祭一祭早就抗议八遍的五脏庙了。

正当我们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大人们齐声把我们喝住了。

因为今天的大主角表弟还没有上桌。

谁都知道,此时的他哪里还会感觉饿啊!早就被满满的宠爱塞饱了。

在众人的催促下,他慢悠悠地动了第一筷……饱餐过后,大人们在地上铺了一层芝麻杆,所有的孩子都要在上面“吱吱嘎嘎”踩几个来回。

节节高——想必是每一位家长对子女由衷的祝福。

剪“鸭尾巴”,剪去的是生活中的霉运和灾祸,剪出的是亲人的关爱和祝福。

好想回到老家宿州,好想再剪一次“鸭尾巴”,即使是在梦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