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中的力学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力矩实验报告

力矩实验报告

力矩实验报告力矩实验报告引言:力矩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产生的转动效应。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实验验证力矩的概念,并探究力矩与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以及物体的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力矩的大小和方向,验证力矩的概念,并研究力矩与力的大小、作用点位置以及物体的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力矩的定义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应。

力矩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力和力臂的平面,遵循右手定则。

2. 力矩的计算力矩的计算公式为M = F × d,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臂的长度。

三、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力矩测量装置、测力计、杠杆、质量盘等。

2. 实验方法首先,将杠杆固定在平面上,并在杠杆上选择一个固定点作为转轴。

然后,在杠杆上选择不同的位置放置测力计,并记录下测力计所示的力的大小。

最后,根据测力计所示的力和力臂的长度,计算出力矩的大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位置放置测力计,并记录下测力计所示的力的大小。

通过测力计所示的力和力臂的长度,我们计算出了不同位置的力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力矩与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度成正比。

当力的大小相同,力臂越长,力矩也越大;当力臂相同,力的大小越大,力矩也越大。

这与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是一致的。

此外,我们还发现力矩的方向遵循右手定则。

当我们选择不同的转轴时,力矩的方向也会相应改变。

这进一步验证了力矩的概念。

五、实验误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以及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等原因,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例如,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杠杆的固定位置可能不够准确等。

为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尽量保持仪器的准确性,注意力的方向和力臂的长度的测量。

同时,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基于电磁学验证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基于电磁学验证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演示实验自主设计方案本物理演示实验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以及电磁铁的相关性质验证流体力学中伯努利原理)(2112111为常数C C gh v p =++ρρ(1)当外界环境被选定后,常数C 可以表示为gh v p C 2222221ρρ++=(2)将(1)式与(2)式联立,可以得到gh v p gh v p 22222121112121ρρρρ++=++(3)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伯努利方程,下面我们来验证这一原理。

在中学阶段,我们已经知道流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这一流体学基本关系。

为了验证流速与压强的具体关系,我们不妨选择空气流作为实验流体,大气压强作为外界标准压强,由基本数据可知标准大气的密度ρ=1.29kg/m 3(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p 0=101kpa),我们只需要测量出流体的某一流速v 以及在该流速下的压强p 1。

进而将p 1,v 代入伯努利方程左右两端,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此时,由于选定的外界是标准大气,故验证的等式为02121p v p =+ρ(4)下面我们需要清楚流速与该流速下的流体压强的测量原理。

首先我们先测量流速。

由于流体是以风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我们使用鼓风机作为风的发生装置。

我们采取简易风车来测量风速。

选择该风车的前提是在无风环境下风车能够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并且在受到风力时可以较为灵敏地进行转动,即摩擦阻力越小越好。

设风车的转动半径为R,风车转动角速度为ω,则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有ωR v =(5)其中ω可以通过风车的转速n 来测量,即n πω2=(6)联立(5)(6)两式,这样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得出流速v 的大小为Rn v π2=(7)接下来,我们来测量该流速下的压强。

该压强的测量需要运用电磁铁以及压一、演示物理原理简介(可以配图说明)力传感器。

我们将电磁铁和压力传感器进行组装成为能够测量电磁铁磁力的装置(我们将在方案实施模块进行详细介绍其使用方法),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大学物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磁学等方面的实验。

在力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力学基本原理。

在热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热力学定律,探究热传导、热膨胀等热学现象。

在光学实验中,学生可以研究光的反射、折射、干涉等光学现象。

在电学实验中,学生可以探究电流、电阻、电容等电学基本概念,学习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电学原理。

在磁学实验中,学生可以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力线等基本概念,探究洛伦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磁学原理。

大学物理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实践,也是锻炼学生实验技能、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1 -。

大二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大二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

大二物理演示实验报告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导读:想知道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范文?只要看看WTT帮你整理的就可以了。

《物理力学演示实验报告一》今天上午我们很高兴的到理学院参观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我们参观并亲自操作了一些实验,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一个个奇妙的实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给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个实验,在演示实验室,老师首先给我们演示的是锥体上滚实验,其实验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本今天上午我们很高兴的到理学院参观了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尽管天气很冷,但是我们的热情很高,毕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我们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并亲自操作了一些实验。

在这次的演示实验课中,我见到了一些很新奇的仪器和实验,一个个奇妙的实验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通过奇妙的物理现象感受了伟大的自然科学的奥妙。

给我印象深刻地有以下几个实验。

一.锥体上滚在演示实验室,老师首先给我们演示的是锥体上滚实验。

其实验原理是: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心在于刚体在重力场中的平衡问题,而自由运动的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总是平衡在重力势能极小的位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有时候现象和本质完全相反。

二.电磁炮接着我们又做了电磁炮的实验。

电磁炮是利用电磁力代替火药爆炸力来加速弹丸的电磁发射系统,它主要有电源、高速开关、加速装置和炮弹组成。

根据通电线圈磁场的相互作用原理,加速线圈固定在炮管中,当它通入交变电流时,产生的交变磁场就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加速线圈电流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弹丸加速运动并发射出去。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预习报告-力学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预习报告-力学

孝感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实验预习报告日期:2011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 实验室: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院系专业: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实验题目】实验1 用米尺、游标尺、螺旋测径器、读数显微镜测量长度【实验目的】1.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一般仪器的_____________。

3.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__________与有效数字的基本运算。

【实验仪器及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原理及预习】1.米尺(本实验使用的米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l=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练习):左l=___________________右l=__________________左右2.游标卡尺(本实验使用的游标卡尺)最小分度值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误差仪3.如何记录游标卡尺的零点读数? (读数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 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左边,且副尺上第p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个刻度对准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若副尺零线在主尺零线右边时,零点读数取______(正号、负号)。

若测量物体长度的读数为L',则物体的长度结果修正为L=_______________。

4.试述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原理及使用方法。

∆=__________。

一般实验室用的螺旋测径器量程为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仪器误差仪5.螺旋测微计的零点读数螺旋测微计的微分筒的零线应对准固定套筒上的微测基准线。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20 气垫导轨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20  气垫导轨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气垫导轨 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背景
气垫导轨是力学实验中基础的实验仪器之一。 利用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的压 缩空气,使导轨表面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将滑块浮起,使滑块在 导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滑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利用气垫导轨,可 研究和观察在近似无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各种运动规律, 如速度、 加速度的测定, 牛顿运动定律和守恒定律的验证,碰撞和简谐振动的研究。 气膜厚度(或滑块浮高)直接影响滑块运动时所受到的黏滞性阻力。气膜越 厚,黏滞阻力越小。所以严格说来,不能把滑块在气垫导轨上的运动作为理想的 无摩擦运动。实际上,不仅存在黏滞性阻力,还有周围空气对滑块的阻力和气流 的水平分速度造成的作用力,而且,这些阻力是随滑块速度而变化的。气垫导轨 上某些实验误差较大的部分原因正是由于忽略了这些阻力, 但这些阻力终究比其 他力学实验摩擦力小得多, 只要使用得当, 它仍不失为定量研究许多物理现象的 一种良好工具。
气垫导轨调整水平后,将砝码盘用细线跨过滑轮穿过端盖上 小孔与滑孔相连,利用砝码盘与砝码的重力为牵引力 F使滑块作 匀加速运动,此时运动系统的质量m由砝码盘、砝码和滑块的质 量组成。实验中只要逐次将滑块上的砝码加到砝码盘上,并依
a 次利用式
2 B2 A
2S
测量ai。该过程相当于运动系统的质量不变,
而外力在变化。如果Fi和ai成正比,牛顿第二定律就成立。
实验内容与步骤
① 小心安装、调节导轨上的滑轮,使其转动自如又松紧适中。 ② 调整导轨的水平状态。 ③ 将拴在砝码盘上的线跨过滑轮并通过端盖上的小孔挂在滑块上的小钩上。 ④ 选好滑块起始位置,装好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拉开一定的距离固定在气垫底座 上。注意当砝码盘着地前,滑块要能通过靠近滑轮一侧的光电门,并测出两光电门的中 心距离 S。 ⑤ 在滑块上放置两个砝码,让滑块依次在砝码盘、砝码盘加一个砝码(滑块上放置的 两个砝码之一) 、砝码盘加两个砝码的重力 Fi(i=1,2,3)作用下运动,分别记录滑块经过两个 光电门的即时速率 i1 和 i 2 ; i1 r / ti1、i 2 x / ti 2 ( x 为挡光片的计时宽度,ti1 和 ti2 分 别通过计时宽度所用的时间) ,计算 ai,在毫米方格纸上作 Fi-ai 图线,观察该图线是否为过 原点的直线。 ⑥ 取掉滑块小钩上的砝码盘,测量完气垫导轨长度 L 后将气垫导轨一端螺钉用高度为 h 的垫块垫高。 ⑦ 选好滑块起始位置,装好挡光片。将光电门的距离按步骤④适当拉大并固定,记录 两光电门中心距离 S1。 ⑧ 自由释放滑块,记录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的即时速率 1 和 2 ,算出 a,即可算得本 地重力加速度。

力学大学物理教案

力学大学物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的概念。

2.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掌握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

3.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掌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4.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内容。

2. 惯性、加速度、力、质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1.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

2.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

3. 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提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入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三、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现象是否属于惯性现象。

2. 分析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说明其是否受到外力作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概念。

2.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概念。

2. 引入牛顿第二定律。

二、新课讲授1.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 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 = 力 / 质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形式:F = ma。

三、课堂练习1. 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

2. 分析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并判断其受力情况。

四、新课讲授1.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五、课堂练习1. 分析下列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夫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夫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夫兰克-赫兹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通过夫兰克-赫兹实验,了解电子在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和能级分布。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加深对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夫兰克-赫兹实验是研究电子在强电场中的运动和能级分布的重要实验,它利用电子枪将电子加速到高速状态,然后通过调节加速电压和电极间隙,观察电子与静态电压作用后的电流变化。

电子枪采用热阴极电子管,通过加热阴极材料使其发射电子,然后在阳极电压的作用下形成电子束打到高速旋转的靶上。

电子与靶的碰撞会激发出二次电子,这些二次电子在空间电荷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

当加速电压逐渐增加时,电子的动能也逐渐增加,它们与靶的碰撞会更加剧烈,产生的电流也会随之增加。

当加速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流会突然增加一个数量级,这就是夫兰克-赫兹效应。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电子在不同能级下的运动规律和能级分布,进而验证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程。

三、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设备的布置要求连接好实验电路,并检查各电器连接是否完好;2.将电子枪和阴极打拿掉后进行预热,同时调整阳极电流至适当值;3.逐渐增加加速电压,并记录各电压下的电流值;4.当电流突然增加一个数量级时,即为夫兰克-赫兹效应的出现时刻;5.继续增加加速电压并记录各电压下的电流值,直到电流值趋于稳定;6.改变阳极电流值并重复上述步骤;7.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电子在不同能级下的运动规律和能级分布。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通过夫兰克-赫兹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夫兰克-赫兹效应的出现时刻,并记录了各电压下的电流值。

2.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出了一些电子在不同能级下的运动规律和能级分布。

发现当加速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流会突然增加一个数量级;随着加速电压的增加,电流也会继续增加;当加速电压达到一定值时,电流会趋于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中的力学实验探究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分支之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力学实验是学生们探究物理定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对大学物理中的力学实验进行探究,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在进行力学实验时,通常需要准备一些材料和器材。

例如,测量物体质量时可以使用天平;测量力的大小时可以使用弹簧秤、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位移和时间时可以使用尺子、秒表等。

实验方法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的要求而定。

例如,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采用图像法、直接观察法等。

要研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采用拉力法、推力法等。

实验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设备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二、实验内容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在力学实验中,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首先,准备一张平滑的桌面,放置一个小木块。

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时,缓慢地将手指在木块前方拨动。

观察木块的行为,发现木块在
拨动后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匀速运动,直到因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而停下来。

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性。

2.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力学实验中,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首先,准备一个小推车和一个测力计。

将测力计固定在小推车上,然后用线连接测力计与推车。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施加不同大小的力来推动小推车,并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和推车的加速度。

通过对不同force和加速度值的测量,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成立。

3.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在力学实验中,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首先,准备两个弹簧秤和一根细线。

将一端系在墙上或支架上,另一端系在地面上。

然后,拉动细线,将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分别拉向两个方向。

观察弹簧秤的指针回归零点的速度和力的大小,发现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且方向相反。

这一实验现象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的进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牛顿第一定律成立,即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成立,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有一个相等大小且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些实验结果验证了牛顿力学定律在力学中的适用性,并且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实验证据。

四、结论
通过大学物理中的力学实验,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实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我们更能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注重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并不断探索更多的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力学定律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积极参与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