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旋转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点如下:
1.自转轴倾角: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夹角称为倾角,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产生了地球季节的变化,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它是地球相对于恒星的自转周期。

与之相对的是太阳日,地球自转完成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这个差异是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的。

3.地理经线:地球自转时产生了地理经线。

地球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经线距离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4.地理经度:地球上东西方向的距离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理经度是确定地球上特定位置的重要指标。

5.地球的变形: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凸起,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要长,地球的形态是椭球形。

6.环流系统:地球自转引起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形成。

地球自转产生了科里奥利力,这种力使得气体和液体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时会产生偏转,这样就形成了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

7.地球磁场:地球的自转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地球磁场产生了地球内部的磁场,保护了地球上生物体对太阳辐射的伤害。

8.地球自转的历史:地球自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并不是恒定的。

地球的自转速度在不断改变,这种变化受到地球内部物质的迁移、地球的形变等因素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自转是地球上许多重要自然现象的基础,它与地球的形态、气候、大气环流、地磁场等诸多方面有关。

了解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和地球生命的起源、演化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地球自转练习题

地球自转练习题

地球自转练习题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这一运动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特殊的地理现象和气候变化。

下面是一些关于地球自转的练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练习题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1. 地球自转的轴线是指什么?2.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 地球自转引起了什么现象?5. 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时间有什么影响?练习题二:地球自转与地理现象1. 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为何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水流方向是相反的?2. 地球自转引起了哪个地理现象,使得风在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不同?3. 地球自转引起了哪个地理现象,形成了赤道附近的风带?4. 地球自转引起了哪个地理现象,造成了靠近极地的气候寒冷而干燥?5. 地球自转对大气环流有何影响?练习题三:地球自转与气候变化1. 地球自转造成了哪个地理现象,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不同?2. 地球自转引起的哪个现象导致了季节的变化?3. 地球自转的速度对气候有何影响?4. 地球自转引起的哪个现象造成了赤道附近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气温较低?5. 地球自转对降水分布有何影响?练习题四:地球自转与科学实验1. 如果地球自转的速度突然增加,会造成什么影响?2. 如果地球自转的方向改变,会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3. 地球自转的现象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科学实验来观察和验证?4. 地球自转对天文现象有何影响?5. 地球自转与地壳运动之间有何关系?答案:练习题一:1. 地球自转的轴线是指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虚拟直线。

这条直线称为地球的地轴。

2.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逆时针方向。

4. 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风、洋流、气候带等现象。

5. 地球自转对日出日落时间有影响。

当某一地区正处于地球自转轴上方时,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间较早;而当该地区处于地球自转轴下方时,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日落时间较晚。

初中地理 地球自转-练习题

初中地理 地球自转-练习题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练习题
1.地球自转是指什么?
-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己的轴线进行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时间是多久?
-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从地球西面到地球东面
的方向。

4.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现象?
- 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白昼与黑夜交替、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星星的出现和消失等现象。

5.什么是地球自转轴?
- 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运动的轴线,地球自转轴上的两个
端点分别称为地球北极和地球南极。

6.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有什么区别?
- 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的轴线,地球公转轴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轴线。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并不重合,它们之间有一个倾角。

7.地球自转速度是否一致?
- 地球自转速度在不同地方是不一致的,靠近地球赤道的地方自转速度更快,而靠近地球两极的地方自转速度更慢。

8.地球自转的效应有哪些?
- 地球自转的效应包括离心力、科里奥利力和地球形状的扁球化。

9.为什么地球自转是重要的?
- 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能够有白昼和黑夜的交替,让地球上的生物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同时,地球自转也与天气、气候等许多地理现象有关。

10.地球自转会发生什么变化吗?
-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被称为黄赤交角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变化会影响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

以上是关于初中地理的地球自转练习题,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等。

下面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观察星空时看到星星和太阳似乎是从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67公里,而在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离地球自转轴最远,所以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离轴最近,自转速度最慢。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不断地旋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白天,而当太阳照射不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风、水流动方向的影响就与地球自转有关。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略微扁球形状、离心效应等现象。

3.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大气环流的产生。

地球上由于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大气环流。

而地球的自转则加重了大气环流的不规则性和多样性。

4. 天文现象地球的自转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使得星空和太阳看起来是从东向西移动的。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性1. 作为计时标准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成了计时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2. 影响气候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气候的季节变化,例如昼夜温差的产生、风向的变化等。

3.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球形状,南北极相对赤道地区而言凸出。

这对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自转运动1. 自转的定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东转西。

自转是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具有的基本运动状态。

2. 自转的轴倾角地球的自转轴倾角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角度。

地球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度。

3. 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变化,不同地区因为自转的不同阴影变化也不同,同时也带来了地球上的风与云的形成,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1. 公转的定义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轨道的长轴可以看做近似圆形,这条椭圆轨迹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2. 公转的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6天,也就是一年。

但由于每4年多出一天,所以每隔4年就会多出一天,作为闰年来安排。

3. 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使得四季变化形成,同时也形成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公转还导致了日照时间的变化,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活动规律。

三、地球的倾斜与季节变化1. 倾斜与季节地球自转轴倾角使得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不一样。

倾斜导致了当地面对太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

这样就形成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2. 季节的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时,地球正好处于公转轨道椭圆的长轴上,白昼与黑夜持平。

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最长白天,北半球最短黑夜。

接下来是秋分,北半球白昼与黑夜持平,南半球开始变长。

最后是冬至,太阳直射点来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黑夜最长。

四、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1. 椭圆轨道的特点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有一个长轴和一个短轴。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长半轴,短轴称为短半轴,椭圆轨道的两个焦点在椭圆轨道的中心平分线上,这个中心平分线称为椭圆轨道的主轴,每个焦点到椭圆轨道的距离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2. 椭圆轨道的优点地球的椭圆公转轨道为地球带来了季节变化,同时也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自转。

1. 定义。

- 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 方向。

-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 周期。

- 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它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所用的时间。

-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360°59′所用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天的时间。

4. 速度。

- 角速度:除极点外,地球上各点的角速度均为15°/小时。

极点的角速度为0。

-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两极点的线速度为0。

计算公式为v = ωr(v是线速度,ω是角速度,r是该点到地轴的距离)。

5.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 昼夜交替。

- 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

- 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

-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为昏线。

- 地方时。

- 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 计算: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地点。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东边用加法,在西边用减法;经度差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 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判断方法为:伸开手掌,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拇指指向即为物体偏转方向。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球是我们居住的星球,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

地球运动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自转以及地球轨道的倾斜导致的四季变化等现象。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本文将对地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在自身轴线上的旋转运动,其特点如下:1. 自转轴: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北极连接南极的一条线。

自转轴的向北倾斜大约23.5度。

2. 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我们通常以一天为单位计时。

3. 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即从地球的西边看向东边,地球表面的东方是自转的顶点。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日出日落和昼夜交替的现象产生。

此外,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经度和地方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其特点如下:1. 公转轨道: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近似为椭圆形,我们称之为地球轨道。

地球轨道的形状与轨道上的位置对应了季节的变化。

2. 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称为一年,地球的公转周期为365.24天。

3. 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固定的,平均每秒约为29.8公里。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周期性地变化。

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会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北移动,标志着春夏秋冬的变换。

三、地球轴的倾斜和地球的倾斜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轴的倾斜是指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轴之间的夹角。

地球轴的倾斜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太阳辐射,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换。

1. 四季的变化:地球轴倾斜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了四季的变化。

2. 极昼和极夜:地球轴倾斜导致了北极圈和南极圈地区出现连续的极昼和极夜现象。

在极昼期间,该地区会连续24小时享受阳光;而在极夜期间,该地区将持续处于黑暗状态。

四、地球运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地球运动不仅影响着季节的变化,也对地球的气候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七年级地球的自转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的自转知识点

七年级地球的自转知识点地球的自转是常识性科学知识,是初中地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自转的定义、自转的影响、自转的规律和对人类生活的意义4个方面探讨地球的自转知识点。

一、自转的定义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一天,即24小时。

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的一个虚拟轴,被定义为北极点和南极点之间的一条假想线。

二、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对大气运动和海洋运动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赤道线上物体运动的奇特现象等。

地球的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

太阳总是在地球的东边升起,在地球的西边落下。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所以表面不断向东旋转的地球上的各处轮流与太阳相对,所以不同地方一天中的太阳角高度和时间都不相同。

三、自转的规律1.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即自西向东旋转,但在天文学语言中,称其为从东向西转动的,因为这是相对太阳的规定方向。

2. 地球的自转速度不同,赤道上自转速度最快,为每小时1666.7公里,而两极每小时只旋转了几米。

3. 地球的自转轴并非是指向太阳的,而是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

四、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比如,人们随着地球的自转,可以很自然地分辨出昼夜变化。

同时,地球的自转还是制定时区的基础。

此外,地球的自转也能影响大气和海洋的运动,为人类生活提供气候、气象和水文方面的便利。

总之,地球的自转是地球自然界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地球自转知识,进一步掌握我们熟悉的世界的科学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配套练习题】
1.(1)地球绕不停地旋转的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方向旋转。

(3)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2.(1)走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也不的球体。

在统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而背着太阳的一半为。

(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3)晨昏线是半球和半球的分界线(圈),它由和构成。

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变
成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之处;逐渐由变成的界线是晨线,是日出之处。

答案:
1.(1)地轴(2)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3)24 (4)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
2.(1)发光透明白昼黑夜(2)地球自转(3)昼夜晨线昏线白昼黑夜黑夜白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