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初中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咏雪》教学反思
1、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具体。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在读的过程中逐步加强理解。
然而,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在朗读方面,注意到了字词准确、节奏准确的把握,忽略了情感的引导朗诵,而且在情感朗诵方法的指导上要注意具体,有可操作性。
2、时间安排上需要重新调整。
本篇文章重点是作者复杂情感的理解上,教学中我在字词、文学常识等方面花了较多时间,而到了后面对文章的分析上就显得仓促,不能够深入拓展引导学生理解。
其实前面的文学常识是学生的预习内容,无须多浪费时间,点到为止即可。
对学生会的要做到放手,对学生有难度要作为重点深入挖掘引导。
3、内容深入不够,背诵指导要加强。
对有关雪的比喻句拓展得不够丰富,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丰富。
此外,此文简短易懂,可以设置一些背诵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加强记忆。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课文中出现的“梁园”、“咏絮”等成语和词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举例:“梁园”指的是古代梁国的花园,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咏雪》选自《世说新语》,通过描绘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这篇文章是了解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修辞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雪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朗读与赏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本节课中能够透彻地理解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雪花,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妙和古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_《咏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咏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咏雪》是鲁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中的第一则。
这一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咏雪》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但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并不难,还带有一定的故事性,学生理解起来应该说相对容易一些。
所以,我主要是想借助学生的多角度,分层次地阅读,既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这也是语文学习必要的方法之一。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理解能力不强,注意力易分散,难以记住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他们的阅历也比较浅,对于文言文的接触也比较少,很难独自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再加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也不太理想,主要是靠兴趣来学习的。
因此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朗读技巧,能准确、流利诵读课文。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积累诵读培养语感,学习品味赏析关于雪的诗句,体悟自然的壮丽。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朗读技巧,培养品读的语感,学会赏析。
【学习方法】1、诵读法。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设计意图: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
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3.延伸阅读法。
本文用一课时教读,结合关于雪的比喻,让学生学习赏析《沁园春雪》的上阕,学会品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整体教学设想】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按照“初读准字音、明内容——再读划节奏、清文意——悟读动脑筋、来质疑——品读析名句、来仿写——广读高拓展、深赏析”五步读书有机结合的教学步骤完成本课的学习。
初中语文_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咏雪》教学设计(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生1:曹冲称象生2:王冕画画生3:王戎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聪慧的少年谢道韫。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师:同学们,有预习这篇课文吗?为了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大家先齐声朗读这篇课文。
(生齐读)师:同学们读得很好,流畅,整齐,,咬字清晰,声音洪亮。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读出文章的感情,不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好的。
但有几个字大家还是得注意它们的拼音。
骤:zhou 似:si 差:cha 拟:ni奕:yi。
师:通过听刚才同学们的朗读,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试着翻译全文,同时把不懂得字词句,做好记号,等下请同学们提出来。
(师提示:做好标记,不理解之处打个“?”)师:看来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懂,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来来梳理一下文章的大意,每人一句。
(请生翻译全文)明确(重点讲解):内集,儿女古今异义,俄而,未若,拟,骤等。
以及两个咏雪名句的讲解。
师: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大概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大家也表现很不错。
现在我们请男同学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朗读中,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复述一下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等下请同学来复述。
(男生读)师:读得很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来复述故事,可先在草稿纸上写个提纲。
(生写,师提示,抓住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并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三分钟后,请生复述。
明确:一个寒雪日,谢太傅和自己的子侄辈谈论诗文。
谢太傅问:纷纷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大哥的女儿谢道藴回答说:像柳絮一样乘风飞舞。
《咏雪》《世说新语》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介绍《世说新语》成书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文人墨客的风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4)诗词意境的把握:对于《咏雪》中的意境,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和文言文的断句、词义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咏雪》《世说新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运用托物言志描绘生活中的事物。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尝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创作小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托物言志和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咏雪》通过描绘雪景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这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而《世说新语》则是魏晋时期文言文的代表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的人物风貌。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世说新语》中的具体案例。通过分析诗中的描绘和文言文中的对话,了解这些作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生活和思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三、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四、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拓展延伸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
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七、运用比喻想像写作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初中语文_《咏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学习基本方法,了解故事内容。
2、品读文章描写手法,分析人物个性。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重难点:诵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教学准备:《世说新语》相关篇章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杨氏之子》故事引出《世说新语》,并随机介绍相关知识(可以学生简介,师相机补充,并ppt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多种朗读,理解内容1.师展示《咏雪》的竖版的课件给学生。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后,展示断句成果。
2.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课件给学生。
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
3.师展示《咏雪》标点并断句版给学生。
学生自由朗读后集体朗读。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感受文言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及标点断句朗读的区别。
四、再读课文,读懂故事联系课下注释,翻译文本提示:1、翻译四字诀:译(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留(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调(为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增(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
)2、强调关键字词: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子侄辈③俄而:不久,一会儿。
④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未若:不如,比不上。
⑥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先讲解基本方法,在学生依次翻译全文时以方法来指导文章并与翻译结合)【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方法,积累文言字词。
五、细读课文,把握形象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在阅读“儿女”一词时,学生可能不清楚其指的是谢安的子侄辈,需要教师解释古代用法,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修辞手法的应用,如“撒盐空中”的比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精妙之处,教师需要通过具体例句分析,让学生体会其形象生动之处。
-文章主旨的提炼,学生可能难以从咏雪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之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
5.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课堂讨论与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词汇的理解与运用:如“谢安”、“内集”、“儿女”、“咏雪”、“柳絮”、“撒盐空中”等,这些词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
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世说新语》中“咏雪”一则的全文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的解析,句子结构与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文章主旨的提炼。具体内容包括:
1.《世说新语》中“咏雪”一则的全文阅读,理解文章大意。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总结和反思:
1.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对古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体差异:在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3.课堂氛围的营造:今天的课堂氛围较好,学生们积极参与。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
师作如下介绍: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谢道韫,东晋时有名的才女,东晋的谢氏家族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谢道韫就是出生于这样一个才俊麋集的豪门中。
她是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谢玄的姐姐。
谢道韫在闺阁少女时就卓尔不凡,才识过人。
2、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3、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就是“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
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说说还在那里见到过“咏”字,学生联系过去学过的《咏鹅》、《咏柳》,想一想“咏”是什么意思?二、尝试自读,读通文章。
1、学生自由地朗读文章,并标记下难读的地方。
2、全班交流,说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师相机指导,请学生互相纠正,全班练读。
学生朗读预设:易错的字音:雪骤(zhòu)何所似(sì)差(chà)可拟(nǐ)即(jí)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即/公大兄/无奕女。
3、指名读全文,齐读全文。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回忆以往学习古文,是怎么理解文意的?(读中理解,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运用以上的方法,自己默读文章,试着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什么意思?在读不懂的句子后面划“?”3、小组合作交流,重点交流自己不懂句子。
4、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之后,全班交流: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5、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文章的主要内容。
6、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四、突破难点,感受智慧。
1、课件出示兄子和兄女的话。
展开辩论,说说你更欣赏谁的比喻,为什么?2、读文章,想一想谢太傅更欣赏谁的回答,从文中找出根据。
(谢道韫回答之后,谢太傅大笑;文章最后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这都说明谢太傅更加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五、大胆想象,运用表达。
1、通过平时的观察,你觉得雪还像什么?2、小组合作,试着用文中的句式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差可拟。
未若____________因风起。
3、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咏雪名句。
4、师用课件出示古诗中的咏雪名句,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5、分角色朗读,想象当时的情境。
6、自由背诵,生齐背。
六、充实人物,全面解读。
1、学了这篇古文,谢道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师补充资料:。
3、说说听了老师刚才的介绍,你对谢道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七、课外拓展,广泛阅读。
推荐阅读《世说新语》,结识更多聪颖机智的朋友。
板书设计:咏雪咏:歌颂、赞美。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胆识过人咏絮之才《世说新语---咏雪》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的整体情况:(1)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语文基本知识零碎或一知半解。
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不强。
语文习惯较差,读书缺乏耐心,做题不够细心,书写缺少规范。
(2)语文学习态度不正确,认为凭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即可应付。
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良莠不一。
一些学生中考成绩竟有三百来分,可是由父母逼迫而来,心不在焉,依然没有学习兴趣。
偏科现象严重,特别是文理倾斜严重。
(3)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学习较为认真。
但是,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为欠缺,不善于总结归纳,语文知识尚未形成初步体系,对语文课的兴趣浮于表面。
所以成绩很少有拔尖。
学习态度有小部分人都不端正。
在语文学习上,认知能力差,阅读量少,对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知之甚少,严重影响阅读与写作的得分,总体而言基础薄弱,兴趣不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应对策略依据本学情制定以下策略:1、合理安排夲课的教学,有松有弛,操作性强,学生有所得又不太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给学生以信心。
我以为这比什么都强。
重点精讲文言文,要求字字落实,句句能译,课课有练有测。
为避免乏味,可与现代文穿插来讲。
充分利用早读,化整为零,进行成语训练以及古诗文默写活动。
2、古代诗文。
重点是在前面几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和强化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习惯、方法和能力。
教学时要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同时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认读和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把握内容,另外要让学生注意文言文的语体风格和语言风格,让他们作一点个性化的评点和赏析。
3、抓略读,就是选用好一本课外配套读本,要求学生每天至少看一篇精美的短文,然后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为:(1)生字生词或好词佳句。
(2)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3)评点赏析(4)质疑问难。
教师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或利用课堂时间,或利用课外复习时间,集体就某些有价值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促泛读,就是要求学生每天都能抽出一些时间读书看报,至少浏览一份晚报,把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材料进行摘抄或剪贴,有条件的话,利用早自习时间进行适当交流。
《世说新语---咏雪》效果分析《咏雪》教学,原本一课时就能完成,但学生并没有按我的预设前进,他们所说的,是我没有想到的;但是他们说出了真话,我想,“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何况,从学生语文积累的角度来讲,通过第二课时对雪的再分析,取得的效果定然比我原先设计的要好!更何况,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轻松、和谐、愉快的空间,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对本文的关于雪的描写分析完了以后,我又拓展延伸了一首课外的关于雪的描写的诗歌,本来想让学生来分析的,鉴于全班沉默的状态,我只好将诗歌大意理顺了一下,然后让学生们赏析后两句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赏析的很好,这个班级的学生语文素养是很高的。
课上完了,如释重负,但同时压力倍增。
做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需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这样才会成为学生灵魂的导游者。
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学生们往往在小组讨论完问题后不能马上进入到听我讲课的状态,这个时候适时组织一下课堂,学生的听课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这个月听了很多优秀语文教师的课,感觉到了很大的差距,自己距离名师还有非常多需要修炼的地方,教学之任于我,任重而道远。
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表现的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
而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存在一种本能的戒备心理,真正意义上的师生朋友关系,在中国这个特别重视师道尊严的国度里,似乎很难产生!学生往往顺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向着教师预定的目标前进,生怕触犯了教师的权威,这样,必然会限制他们的思维!回顾这次课堂教学,从最初的胸有成竹,到后来的慌乱、紧张和当机立断,以及最后的惊喜,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决不应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翱翔!要知道,学生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而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更应在深入研读和挖掘文本的同时,全面了解把握学习主体的情况,正确使用和处理文本,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根据课堂教学的发展实际,灵活地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超越预设、创造精彩!《世说新语---咏雪》教材分析《咏雪》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表达浓浓的亲情,动人心弦。
本课节选自《世说新语》 , 这本书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 , 两代人在富有文化气息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雅趣,体会到交流的愉悦。
文章通过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本节课的设计,要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图文结合的生动画面,力求以诗意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书中文人雅士鲜活的生活情景和融洽、和睦、欢快的家庭氛围,在语文学习中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实际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对课文的内容理解不透彻、对两个咏雪佳句赏析不到位等情况,所以备课时,要做好充分准备。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我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不足之处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
《世说新语---咏雪》评测练习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元方入门不顾()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