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02(含答案)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时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02(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课时练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咏雪》出自《言语》篇。

二、词语解释1.寒雪日内集..内集:2.与儿女..儿女:3.讲论文义..文义:4.俄而..雪骤.俄而:骤:5.公欣然..曰欣然:6.何所似...:7.差.可拟.差:拟:8.未若柳絮未若:9.因.风起因:10.即.公大兄无奕女即:1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王凝之:三、句子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四、文意理解1.文中对雪进行比喻的句子是“”和“”。

2.写出“咏雪”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时间:地点:人物: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吗?5.如何理解作者在文末交代谢道韫身份的这种写法?6.理解性默写。

(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

(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

(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

【选择题】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C.未若∕柳絮∕因风起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人问之.之:(2)取之.之:(3)唯.戎不动唯:2.句子翻译:(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译:(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译:3.王戎根据推断李子是苦的。

4.从王戎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5.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 教案

态度。《咏雪》一文并末对谢家儿女的答案加任何
评价,但作者的意图一望而知,这也是本文叙事的 笔记
一大特点;二是语言简练。首句短短十五个字,涵
盖的内容却相当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
了解本文的写作 技巧。
说到了。
咏雪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 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 岁 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 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 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刘义庆 15 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 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 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 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 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 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 因此刘义庆也惧 有不测之祸,29 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 职。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王凝之之妻
身份之贵 (侧面衬托)
学生做笔记。 给学生直观的感
欣道 赏韫 赞才 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同样选自这本书的《咏雪》。
作 者 展 示 预习结果 展示(分小 组展示预 习效果,其 他同学可 以作补充, 老师视学 生的预习 情况也可 以作补充)
刘义庆(403 年~444 年),字季伯,汉族, 学生做笔记。 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世居京口(今 江苏省镇江市) 。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 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
主题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0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受古今汉语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

3.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敬辞,在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粗知文1.请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yì)/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咏雪》译文:《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任务二:识文体、知出处1.作者名片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宗室,袭封临川王。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了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说它“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丽”。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学习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__________(朝代)王朝宗室,_______家。

字_______。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__________小说集,是六朝__________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__________篇,主要记载__________到__________(朝代)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_________ ”。

3、搜集相关资料,走近亲友——谢安、谢道韫、谢朗:三、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宴前准备完成,遂动身前往谢氏祖宅,宴会是何景况?请译读感知。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优秀导学案(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咏雪》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修辞手法:讲解并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技巧。
举例:《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未若”是对比的手法,“柳絮因风起”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形成意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2.教学难点
-文言文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一大难点,生字词、特殊句式等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咏雪》的阅读与理解;《咏雪》中的生字词学习;分析《咏雪》的文学特点及修辞手法;了解作者刘义庆及其作品《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本节课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解析课文,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咏雪》是东晋文学家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它以简洁精炼的文字描绘了雪的美丽。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这篇课文。通过分析课文中对雪的描绘,学习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将雪的飘逸和纯净表达得淋漓尽致。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运用文言文描绘自然美”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今天我们再向大家介绍两位古代少年,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3)出示学习目标
讲故事梗概,说出有关人物
听老师讲授
了解《世说新语》
了解本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用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初步认识《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
目标激励,增强学习动机

新课
1、出示去掉标点的文言文。
学生思考探究,给去掉标点的原文加上标点。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从中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
2、范读课文。正音,画出关键处的停顿。字音差拟骤
左将军王凝之〡妻也。
提示学生抓住要素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听读
学生抓住时、地、人、事件概括文章内容
整体理解文章
此基础上口头翻译文章。
理解儿女在文中的含义
体会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5、品读鉴赏
学生散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究课文重点内容。拓展欣赏《春雪》
品读鉴赏
讨论两个比喻的妙处
学生根据重点内容自由提问
体会比喻所写的意境
学会鉴赏
正确翻译两个句子

小结
概括故事主要人物的特点。
检查当堂背诵
学生分析总结主要人物、特点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背诵全文
使学生整体理解文章
学生根据注释,通过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在原文处对重点词语进行批注骤内集未若差可拟因儿女
文义
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落实文章中的重点文言词语。
4、教师点拨,文中的“儿女”一词怎么理解?启发学生理解“儿女”一词古今异义的区别。并拓展“妻子”“亲戚”等词义缩小的现象。
找出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写出名字,判断人物关系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咏雪 导学案及答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8 咏雪 导学案及答案.doc

导学案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若:【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学习目标
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
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
儿女:
俄而:
骤:
未若:
【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知识能力运用
【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达标检测
1.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2.判断正误。

A、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3.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不久,一会儿。

急。

不如,不及。

3.南;文学;言语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略。

2.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正是赏心乐事。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谢安认为“柳絮因风起”更好。

学生答案:“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从“雪内日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子外风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公欣然”与“大笑乐”,可看出谢安与子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知识能力运用
1.(1)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
所似何?”
(2)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省略了介词“于”,原序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达标检测
1.(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错;对
3.(1)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3)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