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福建省高中学业会考-地理试题
福建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福建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福建省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区域?A. 东部沿海地区B. 西部高原地区C. 南部热带地区D. 北部寒冷地区2. 福建省的省会是哪个城市?A. 厦门B. 福州C. 泉州D. 漳州3. 福建省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沙漠气候4. 福建省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A. 小麦、玉米B. 水稻、茶叶C. 土豆、大豆D. 甘蔗、棉花5. 福建省的海岸线总长度是多少?A. 3000公里以上B. 2000-3000公里C. 1000-2000公里D. 1000公里以下6. 福建省的哪个城市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A. 厦门B. 福州C. 泉州D. 漳州7. 福建省的哪个地方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A. 武夷山B. 黄山C. 泰山D. 峨眉山8. 福建省的哪个地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A. 永定土楼B. 婺源C. 周庄D. 乌镇9. 福建省的哪个地方是中国著名的侨乡?A. 泉州B. 厦门C. 福州D. 漳州10. 福建省的哪个地方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A. 南普陀寺B. 峨眉山C. 普陀山D. 九华山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福建省的简称是______。
12. 福建省的地形以______为主。
13. 福建省的三大水系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4. 福建省的著名特产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5. 福建省的人口数量约为______。
16. 福建省的著名历史人物有______、______等。
17. 福建省的著名古建筑有______、______等。
18. 福建省的著名民俗活动有______、______等。
19. 福建省的著名自然景观有______、______等。
20. 福建省的著名人文景观有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福建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福建地理会考卷及参考答案

福建地理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厦门B. 福州C. 泉州D. 漳州2. 福建省最大的岛屿是?A. 鼓浪屿B. 平潭岛C. 海坛岛D. 金门岛A. 武夷山脉B. 戴云山脉C. 梅花山脉D. 天目山脉4. 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高原气候5. 福建省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世界工厂”?A. 福州B. 厦门C. 晋江D. 石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
(√)2. 福建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稀土资源。
(×)3. 福建省的GDP总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前十。
(√)4. 福建省的旅游景点以自然风光为主。
(√)5. 福建省的方言主要分为闽南话和福州话两大类。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福建省的简称是______。
2. 福建省的母亲河是______。
3. 福建省最大的港口是______。
4. 福建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
5. 福建省的著名景点______被誉为“海上花园”。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福建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请列举福建省的三大旅游城市。
3. 福建省的主要农业产业有哪些?4.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5. 请简要介绍福建省的客家文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福建省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经济。
2. 请举例说明福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 针对福建省的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说明理由。
4. 请从地理角度分析福建省为什么适合种植茶叶。
5. 请简述福建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举措。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
2.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绘制福建省行政区划图,并标注出主要城市和山脉。
2020年6月福建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号乍号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2020年6丿J 福建省怦通高中学业水平合俗性号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0分御;満分川00分)本试卷分处I 萄选择H )l∣δ(^ft ⅛β)两部分。
« |«|£4员•第IlIM 至g 页。
考生注JS :•為踐曲•勺牛势必将“己能石生号•并名填弓衣试眩卷.善竝卡I 号牛eααH ⅛tn ½ V I 粘姑的条形码的••写牛号、斤名••与暂牛本人右牛号M 名是否 ⅝2第I 花勿小Ifiii 出?•用2R 铅芒把7?题c I 対M 範訂的存案标号沐m ⅛ι需改动・"W 皮療療T 巾盲•再选涂及他裤案傢U U SHln 色宁邊隻字浮电匸」作袴 亦试越&1 fin.n*Xtt3 E 试结東•监另员将试題卷和齐題卡-片收刚.(选择H 和分)一、选择题(本大&共25小題■毎小題2分•共50分。
毎小Sl 只有一个选項将合Bl 目■求)2020 46月21 a ( ti0)出理日氏食理0・日环1r<¼t4M 中样•怆就也內乂辛 礼 田丨是二分二至日地从A 公转轨追上的位■示Jl 图.I-图險包含的大体系址级別有 A ・IC ・3级2・日歼食发生时地球所在的位就赴A ・φC.③秋乍.农n ⅜⅛tw 以后.部分农氏会△田间魅烧"评(知田2).现环毎4门已出台禁止 Metd 杆的規定 图3尢大毛时金热过科和保晶柞用示書图.⅛SM ⅛3∙ 4 ⅜B D 4% B 2级D上・' KrRIJ⅛≡½F5地理试Ii M I员(共8页)工计闍;∙ 大气中 弋化篠的浓度・逡劇增強A.① B ② C ∙③ D. ®4环保Λ8门出台IHR 境峑.KrftWe*烧秸仟合 A JlhM 城鵲枚应 B NIft 土■低结紀力*降 (-促侵斗堆S 假住F D ・卢生Xtfll 尘污染大久2020 ∂ 27 B ・KM M M*高程测•亍山弘最坊轻rf ffl4是地4*召鋼畋堆示念2B ・ffl3Λ受届佯分地a 图∙i∣fflui>S -9498. 从①虫的空化.<4«rwi 地O 然帶 A ftl ⅛fflttMtt 的堆域分并規律 B 从沿育向内驕的定域分牙規e C ιlj ⅛tfjΦΛ地填分WfltftD . <⅛{pn 地域分#9. 影响门吻帯从1・4/1化的|导與■岸A ・洋诲 B. 地彤 C. JAtt D. 水分A. CD ® B g6 αβR ⅛m 所亦山系形嵐的+ifwwe A ・««««抬升 C 岩浆冷ZIJ 凝同 7. ftlf ¾lWAtfMtt 中珂便用的技术有 A.通E (R^) c. (2∣i 3) α(3x$ B ・板M{挤乐Ut 尿 D.冰川!R 运堆税 B ・金球宦付系統(GPS) C ⅛Jf(3息系疣(ClS) D ・数7地球 1«4・S. HttMrn 位[卜刊∙H9大板块交界处附地■试矗« 2 K (共8页)A> 以A ∙ Λtt±⅛*∙⅛人DxtQ 良*大規樓的人Dxt 停激創E β* “豪a3"'出 区"会.w*⅛α<∙⅞<<l^ «>tw^ IO-Il «.IO 找国东厲沿Λ∣Mr!iW ∙JIAr ∙t 农村劳M 力迁人的主規原因是A.代Krr 人 B 环境优次 C. ^yL 达 D. »«*« II 九■农村人门迁人城市•时城巾发糅的有利A. MHtt ⅛a 力B 塩解交通压力 C.受升科技水甲D 展供[富沥旳力 图6曼“*化氏Il 金建图∙ ItffiW ⅛ 12-13 « KWM 家与其城巾化进丹购凶対代正縄的是 A tW —初期阶胃B 中国一中期阶Ie C.英国一初期阶円 D ・tp «—右期酚段 日*发耗中国家域审化进豪中可能岀现的问咙冇① 歼境毎化 ②住房霰张 ③Jt 市中心区衰拓 ④交通拥济A 1X2X3)B. 0X2XX c. 1X3X3)D 羽④現.代IHKXA ⅛Λt ∣9 <fc t 早朗悄K 工业竄么大爆田.知&工鲁尔区。
福建省高中学业基础考试地理会考试卷模拟(共6份)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模拟试卷(一)(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l00分)本试卷分第工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
共50分)1.下图是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C.地球到达B点时为12月22 日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下图是30°N~40°N某地等压线图,据此回答2~3题。
2.①②的风向分别是( )。
A.①偏南风;②西北风 B.①偏北风;②西北风C.①东北风;②东 D.①偏北风;②东南风3.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部受反气旋影响 B.全部受低压控制C.不会出现锋面气旋 D.可能有阴雨天气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4~5题。
4.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最缺乏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⑤5.对比④⑤两国,可以看出两国的人口压力( )。
A.⑤>④ B.④>⑤ C.④=⑤ D.都比较小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6~7题。
6.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7.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不断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下图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9.图示山岭是( )。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下图是自然环境某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2020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及解析

2020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高三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出现日环食现象,日环食带始于非洲中部,结束在西太平洋。
下图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2. 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所在的位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A
【1题详解】
从图可知,图中的天体体统包括太阳系和地月系两级的天体系统。
B正确。
故选B。
【2题详解】
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出现日环食现象,地球公转的位置位于①处,这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A正确,故选A。
秋季,农作物收割以后,部分农民会在田间燃烧秸杆(如左图)。
现环保部门已出台禁止燃烧秸杆的规定。
右图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3. 读右图,燃烧秸杆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增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环保部门出台禁燃规定,其原因是燃烧秸杆会()
A. 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 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C. 促使当地气候变干
D. 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大气
【答案】3. C 4. D。
2020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20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后附答案)(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开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Ⅱ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1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日10时,20余万军民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与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
据此回答1-2题。
1. 澳大利亚悉尼地处东十区,当地华人华侨同步收看庆典的时间是A.9月30日10时B.9月30日12时C.10月1日8时D.10月1日12时2. 此日,太阳直射点A.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图1是我国某海滨地区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海滨地区近地面①白天吹海风②白天吹陆风③夜间吹陆风④夜间吹海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海陆热力环流导致海滨地区A.白天比较干燥B.夜间比较湿润C.气温日较差变小D.气温日较差变大图2是某地天气系统与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25.该天气系统是A.南半球气旋B.北半球气旋C.南半球反气旋D.北半球反气旋6.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是A.晴朗B.暴雨C.阴雨D.台风图3是世界局部海区表层洋流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图37.该海区表层洋流分布在A.北半球中低纬度B.北半球中高纬度C.南半球中低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8.甲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是A.降温增湿B.降温减湿C.增温增湿D.增温减湿图4是喜马拉雅山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学考试卷】202006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机密★启用前2020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填写在试题卷、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考生号、姓名”与考生本人考生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出现日环食现象,日环食带始于非洲中部,结束在西太平洋。
图1是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图中包含的天体系统级别有A. 1级B. 2级C. 3级D. 4级2. 日环食发生时地球所在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秋季,农作物收割以后,部分农民会在田间燃烧秸杆(如图2)。
现环保部门已出台禁止燃烧秸杆的规定。
图3是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读图3,燃烧秸杆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浓度,进而增强A.①B.②C.③D.④4. 环保部门出台禁燃规定,其原因是燃烧秸杆会A.增强城市热岛效应B.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C.促使当地气候变干D.产生大量烟尘污染大气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
图4是地球岩石圈板块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 珠穆朗玛峰位于下列哪两大板块交界处附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 珠穆朗玛峰所在山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板块张裂抬升B.板块挤压隆起C.岩浆冷却凝固D.冰川搬运堆积7. 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中可使用的技术有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图5是亚洲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201906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机密★2019年6月16日启用前201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
图1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4月29日开幕当天A.北京昼长夜短B.北京昼短夜长C.北京昼夜平分D.北极出现极夜2.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地球公转速度A.一直加快B.一直减慢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据此回答3~4题。
3.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A.地面辐射能B.太阳辐射能C.大气辐射能D.大气逆辐射能4.下列情况中,近地面大气昼夜温差最大的是A.多云的陆地B.多云的海上C.晴朗的陆地D.晴朗的海上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 mm,被称为世界“旱极”。
图2是阿塔卡马沙漠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阿塔卡马沙漠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A.极地高气压控制B.赤道低气压控制C.副极地低气压控制D.副热带高气压控制6.智利沿岸的洋流是A.向北流的寒流B.向南流的寒流C.向北流的暖流D.向南流的暖流图3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甲地的地质构造是A.断层B.向斜C.背斜D.地堑8.乙地成为山岭的原因主要是岩层A.向上隆起B.受挤压不易被侵蚀C.向下凹陷D.受挤压容易被侵蚀图4是地处我国亚热带的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类型的自然带,读图回答9~10题。
9.①自然带是A.雨林带B.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10.贡嘎山东坡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是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A.太阳系B.银河系C.总星系 D.河外星系2.图l是太阳大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发生在A层的太阳活动主要是A.黑子 B.日珥 C.耀斑D.太阳风3.图2中能正确表示“海陆风”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4.图3是地球上气压带示意图,与热带雨林气候形成有关的是A.甲B.乙C.丙D.丁5.图4是水循环示意图,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直接干预的环节是A.a B.b C.CD.d6.图5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与图示相符的是A.a洋流流向是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B.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海轮从甲到乙是顺洋流航行D.乙处水温比同纬度海域的水温低图6是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及断裂位移的主要原因是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 D.外力作用8.与汾河谷地成因相吻合的地质构造是A.① B.②C.③ D.④图7是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9-l0题。
9.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10.形成③→⑤→⑥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光照 B.水分 C.热量D.海拔11.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A.崇拜又依赖B.对抗性明显增强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美国“硅谷”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集中了数千家电子工业企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电子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l2-l3题。
12.影响美国“硅谷”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索是A.市场B.技术 C.劳动力 D.原料13.微电子工业的特点是A.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低 B.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长C.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慢 D.产品面向世界市场表1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表,读表回答l4-l5题。
表1项目四川省广东省全国“六普”人口数/亿人 0.8402 1.0430 13.4较“五普”年均增长率/%-O.35 1.90 0.571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反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D.现代型15.四川、广东两省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移 B.四川省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C.文化观念 D.广东省人口出生率高,增长快图8是江西千烟洲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l6-17题。
16.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植被 D.水文17.20世纪80年代初,该地区乱砍滥伐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B.资源枯竭 C.水土流失 D.环境污染18.汽车导航服务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雷达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19.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是①减少牧区草原的水井数量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③积极恢复自然植被④大水漫灌旱地,保证作物生长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0.下列热带雨林开发方式中,不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是A.开辟大型农牧场 B.雨林观光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雨林缓冲区21.与松嫩平原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是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C.热量丰富 D.地广人稀图9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核心是A.旅游 B.防洪C.发电D.梯级开发2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意义是①限制了工业迅速发展②改善了生态环境③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④根治了洪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之一。
图l0是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的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24-25题。
24.为了推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山西省所采取的措施是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C.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25.西电东送对东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能源短缺 B.破坏生态环境C.改善大气质量 D.加剧水污染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32题为必答题,33-34两题中选做一题) 26.图11是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6分) (1)北半球正值节气。
此刻,A点正值(填“日出”或“日落”),太阳直射在点。
(2)A、B、C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点,昼长最短的是点。
(3)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沿C点向正北方向发射的炮弹将向(填“东”或“西”)偏移。
27.图l2是锋面天气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6分)(1)A、B气团中气温较高的是,该锋面类型是(填“冷锋”或“暖锋”)。
(2)该锋面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是气温、气压、天气。
(3)在冬半年,该锋面系统过境可能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28.图l3是澳大利亚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7分)(1)该农业地域类型是,生产对象主要是、(2)制约墨累一达令盆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为此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3)墨累一达令盆地的农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循环系统,实现了效益、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29.图l4是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5分)(1)甲表示区(城市功能区)。
(2)①、②、③三地中,高新技术园宜布局在地,污水处理厂宜建在地。
(3)该城市的铁路线分布明显不合理,表现在(4)该城市空间形态将往西侧扩展,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30.图l5是平原地区某城市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6分)(1)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该城市在中心城区外围建立了城和区。
(2)河流为该城市的发展提供的主要功能是、。
(3)城市的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①对生物的影响:。
②对气温的影响: 。
31.图l6是我国北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6分)(1)①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2)在②地区,“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反映是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之一。
(3)简述③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至少答三点)32.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7分)材料一: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产业纷纷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材料二:图l7是我国中西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1)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至我国中西部地区,该现象是产业转移(填“区域”或“国际”),转移产业多为型产业(填“知识技术密集”或“劳动密集”)。
(2)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等方面的支持。
(3)说出宁蒙工业园区吸引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迁入的社会经济条件。
(至少答三点)33.在学习河流地貌时,某中学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7分)材料:一杯小米、黄豆的混合物,一本书,一张白纸。
步骤:①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②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③将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④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如图l8所示)。
(1)从实验中堆积体具有的扇形特征,推测该实验模拟的河流地貌名称是 ,其一般发育于。
(2)实验中堆积体的物质颗粒在扇缘处较,扇顶处较(填“粗”或“细”),此结果与河流地貌中颗粒物的分选情况正好相反。
(3)结果分析:实验中的堆积体主要是在重力及重力加速度影响下形成的,而自然界中的堆积体主要与流水的作用有关。
在山区,洪水携带大量砾石与泥沙,由于地势突然变(填“陡”或“缓”),流速变,搬运能力减弱情况下逐渐形成堆积体。
因此,建议改造此实验。
34.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北京及周边地区全体总动员打起了空气“保卫战”,实现了会议期间连续出现蓝天,而由此创生的“APEC蓝”一词始终被人们念念不忘。
如何实实在在地让“APEC蓝”留下来,最终变为常态的中国天空之色?某校高中学生对此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7分)(1)收集相关资料的途径有。
(2)调查发现,城市大气污染源主要有(3)说出企业为减轻大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2015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C 2.A 3.C 4.D 5.D 6.A 7.C 8.B 9.A l0.B11.B l2.B l3.D l4.D l5.Al6.B l7.C l8.B l9.A 20.A21.C 22.D 23.B 24.D 25.C二综合题26.(6分) (1)冬至(1分) 日出(1分)D(1分) (2)C(1分) A(1分)(3)东(1分)27.(6分) (1)B(1分)冷锋(1分)(2)降低(1分)升高(1分) 转晴/转好(1分)(3)寒潮/暴风影大风/沙尘暴(1分)28.(7分) (1)混合农业(1分)小麦(1分) 羊(1分) (2)水源/缺水/降水不足(1分) 东水西调/跨流域调水/推广节水农业(1分) (3)生态(1分) 经济(1分)(顺序可对调)29.(5分)(1)住宅(1分)(2)②(1分)③(1分) (3)铁路穿越市中心(1分) (4)交通/交通的变化/在建高铁(1分)30.(6分) (1)卫星(1分) 城市新(1分) (2)供水/T农业用水/生活用水(1分) 航运/河运/交通/水运/运输(1分) (3)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 产生热岛效应/市区气温升高(1分)31.(6分) (1)干旱/降水稀少(1分)山地降水、高山冰雪融水(1分) (2)过度开垦/人类活动不当/草地开垦(1分) (3)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暖热多雨,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平原面积广阔,土地集中连片/耕地广阔土壤:深厚肥沃水源:较为充足(任答三点得3分)32.(7分)(1)区域(1分) 劳动密集(1分) (2)资金/技术/信息/设备/服务(任答两点得2分) (3)交通:铁路、公路等陆运条件便利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劳动力:较丰富廉价工业基础较好/农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完善 (以上任答三点得3分)33.(7分)(1)冲/洪积扇(平原)(1分)山影山麓/山口(1分) (2)粗(1分) 细(1分)(3)堆积/沉积作用/搬运作用(1分) 缓(1分) 慢(1分)34.(7分)(1)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报刊杂志/实地调查/专家访谈/收看电视(任答两点即可得2分)(2)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及餐饮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任答3点得3分)(3)实行清洁生产(答出此点即可得2分)开展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耖对废弃物进行有效处理/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答出其中一点得1分,满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