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

《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

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

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

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作为标题,鲜明直接。

“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既聚焦了主要事件,又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 之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寓言四则》 之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选好 适合做此事的人,一个远大的构想要有合适的人去 做,所以做什么事都要先人后事。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 意忘形、骄傲自大的人。
关于寓言创作的一点思考:
❖ 分析寓言的寓意,关键是看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两方面,而创作寓言
❖首先需要根据提示,选定故事的主角 (形象鲜明)。
❖ 其次需要确定一个寓意(具有讽喻、劝 诫效果)。
❖ 最后需要创设一个简单有趣,能凸显寓 意的故事(篇幅短小)。
寓言
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 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 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 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 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 物或者其他事物。)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 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法国的《拉 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还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

嘴和眼睛
❖ 从前,有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一直都相互依存着为主人服务着,可 是有一天,他们为了自己的用处而发生了争论。 先是嘴发言:“你 说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像我,主人一离开我就无法与人交谈, 你只不过是来配合我而已。” 眼睛听后整个眼珠子都涨红了,气愤 地说:“你才顶个屁用!只会说说,根本不懂用心去交谈,眼神才 是最好的交流工具!” 于是,他们大声地争吵起来,越争越激烈。 不得已,它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只用它俩之间的一个,然后再 交换,看谁的用途更大一些。 先是由眼睛先上,不和嘴一起,单独 和他人交谈。一开始,眼睛就努力地对对方使眼色,可是,对方不 仅没有明白眼睛想要表达什么,反而问:“你眼睛是不是出问题了? 需要去医院吗?” 看到这里,嘴不禁大笑起来,说:“看看你有什 么用啊,还是让我来吧!” 然后,嘴上场了。这时候,交谈没问题 了,嘴滔滔不绝地说着。可是主人还没出门,头就撞到电视柜上了, 柜子上的花瓶落了下来,正中主人后脑勺。 主人就这样死了,嘴和 眼睛呢?他俩都被埋到了土下。那时候,它们才哭着说:“我为什 么不跟眼睛(嘴)合作呢?不然就不会这样惨了!”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目标导学一《赫尔墨斯与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聆听
默读
合作探究
默读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创设情境
在故事中,赫耳墨斯的表现是一笑、二想、三问,可引导学生抓住“笑”字,品味赫尔墨斯的形象。
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设计
1.识记寓言的问题
2.读《伊索寓言》学习生活道理和写作手法。
3.发散思维联系写寓言(选作)
目标导学二:学习《蚊子和狮子》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的战斗,战胜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粘住。
2.品析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一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战胜了狮子,却败给了蜘蛛?
狮子狂躁、乱了阵脚,蚊子用智谋战胜了狮子。战胜了狮子的蚊子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自满,结果撞上了蜘蛛网。
4.这是一个古老的寓言,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可以联系生活,从不同角度分析。
寓意一:善于分析问题,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扬长避短。
寓意二:从蚊子出发,取得成绩不要得意忘形,要谨慎,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2 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22 寓言四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1.文学常识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一般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故事情节虚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2.走近作品《伊索寓言》是以古希腊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外交等各个方面,既有指导实践之用,又有知识教育之功,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学意味。

《列子》,相传为战国列御寇所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道家典籍之一。

3.文言考点链接“之”的用法“之”是文言文中常用、中考常考的虚词之一,用法灵活多样:(1)作代词,代指人、物、事,相当于“他(们)”“它(们)等”。

(2)作助词,有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种。

结构助词: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

如“君子之行”。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成为一个主谓短语,做整个句子的某个成分。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

语气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如“久之,目似暝”。

(3)作动词。

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译为“去”“往”“到”等。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习题链接】见“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拓展阅读”T1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雕.像(diāo)赫.拉(hè)庇.护(bì)爱mù(慕)xū(虚)荣较量.(liànɡ)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两篇寓言均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故事大多数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专横、残暴、虐害弱小的本性,反映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也有的,如《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们处世和做人的道理。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教案》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与狮子》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设计理念:教学内容分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是《伊索寓言》中的两篇寓言。

前者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

故事短小,构思精巧。

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结局出人意料,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在人物描写上注重心理活动描写和对话描写。

讽刺了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而第二篇是通过蚊子与狮子、蜘蛛间矛盾关系的描写,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与所短。

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

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相反,强者或胜利者,如果骄傲自满,失去清醒的头脑,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文章篇幅简短,却写得跌宕起伏,饶有趣味,既能抓住动物的自然特征,描摹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又能突出寓言的特点,告诉人们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文章可读性非常强,是一篇很好的寓言。

教学对象分析: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阅读有情节和有趣味的寓言故事,并且能在读通文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寓意,但又容易囿于书中的观点,难于跳出来做出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虽然想象力丰富,亦难发挥其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抓住突破口,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显得至关重要。

教学设想:本课设计在教学安排上,有两个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一课侧重于阅读指导,而《蚊子和狮子》则侧重于写作指导。

基于本文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通过朗读,角色表演,想象创作等方式的结合,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发散思维,扩展、丰富想象力。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激活、物化为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寓言四则》含答案

24 寓言四则【学习目标】1、知道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迪。

【重点难点】能独立分析故事情节。

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资料助读】1、寓言: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

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

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

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

3、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不韦掌权时,有门客三千、家童万人。

他曾组织门客编纂《吕氏春秋》26卷,内计12纪、8鉴、6论,共160篇,为先秦时杂家代表作。

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兼乃名、法、墨、农及阴阳家言,汇合先秦各派学说,为当时秦统一天政治理国家提理供论依据。

4、《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第1课时【课前预习】1、读了课文后,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宙斯()庇护()较量()凯歌()遽()髀()跛()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亡:无,没有。
废:停止,中止。
寝:躺着休息,睡觉。
食:吃。者:代词,……的人。
31
杞qǐ国有人忧天地崩bēng坠 zhuì,身亡wú所寄,废寝qǐn 食者。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地会 崩塌坠落,自身没有(可以)寄 托的地方,吃不下饭,睡不 着觉。
32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 之,曰:“天,积气耳,亡 处亡气。
5
凯歌 kǎi gē 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杞人忧天qǐ rén yōu tiān《列 子·天瑞》中说,qǐ 国有个人 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 安身,以致吃不下饭,睡不 好觉。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和担心。
6
雕像 diāo xiàng雕刻的人像, 有时也包括动物的形象。
爱慕 ài mù因喜爱而向往。
26
《杞人忧天》
27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 子》,旧题为列御寇kòu著。 他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8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 子》,旧题为列御寇kòu著。 他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
29
杞qǐ国有人忧天地崩bēng坠 zhuì,身亡wú所寄,废寝qǐn 食者。
30
杞qǐ国有人忧天地崩bēng坠 zhuì,身亡wú所寄,废寝qǐn 食者。
13
《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 氏春秋》,又称《吕览》, 先秦(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 史时代)杂家(以博采各家 之说见长)代表著作。战国 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 编写而成。
14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 家无井而出溉gài 汲jí,常一 人居外。
15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 汲jí,常一人居外。
之:结构助词,的。溉:浇 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
有水井而需要出外打水浇田,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精品课件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精品课件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蚊子在与狮子的较量中, 毫不畏惧智取强敌,打了胜仗得意洋 洋的模样。
合作探究
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含义有什么不 同?
第一次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必胜 的信心。
第二次是得意忘形,借喇叭声炫耀 自己的胜利。
合作探究
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话,而标点 符号、人称却不同,为什么?
合作探究
这篇寓言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 特点?
在结构上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用 议论点出寓意。
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间用语 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写作特色
(1)语言简洁朴素、人物生动形象。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语言简朴。
在短短的三问三答之中,故事情节完整, 人物生动形象。比如,在赫耳墨斯笑着问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时,一个“笑”字,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赫耳墨斯妄自尊大的神 态和心理。
课堂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 答,生动描述,变化统一,起伏跌宕, 耐人寻味,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 为了不起的人其实最没有价值。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 问宙斯雕像
耳 墨
问赫拉雕像
斯 问自己雕像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像
算饶头白送 者
讽刺
更尊重
算饶头
盲目自大者
拓展延伸
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合作探究
本文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先叙述故事,后点明寓意。
合作探究
主旨
这篇寓言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却成了 蜘蛛的俘虏的故事,尖锐地讽刺了那些 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 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骄兵 必败)。
合作探究
这则寓言中的蚊子给你哪些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

都是第1段讲故事,第2段议道理。

不同点:(l)情节不同。

《赫》采用三问三答,把情节推向高潮。

《蚊》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2)寓意不同。

《赫》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3)表现手法不同。

《赫》把神当作人来写。

《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4)表达方式不同。

《赫》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

《蚊》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邈视强大的敌人。

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

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寓言四则》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伊索寓言》它突出反映了古希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
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前夕。

其书“基本上以道家为宗,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所著年代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2.文题诠释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以寓言中对话的双方或矛盾的双方,作为标题,鲜明直接。

“穿井得一人”则是文中引起误解的重要的一句话,以此为标题,既聚焦了主要事件,又新颖独特,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深思。

“杞人忧天”标题即是耳熟能详的成语,开门见山地概括了寓言的主要内容。

3.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掉以轻心、骄傲自满的人。

《穿井得一人》讽刺那些道听途说,轻信传闻的人。

《杞人忧天》讽刺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4.内容解读
《寓言四则》两篇选自古希腊《伊索寓言》,另两篇是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寓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以三问三答为线,通过对话传递丰富的思想感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蚊子和狮子》则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

可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
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却被蜘蛛吃掉,这厄运的到来值得深思。

《穿井得一人》记叙了丁氏挖井后相当于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却被讹传为丁氏挖井挖到一个人的故事,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

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谣传也是这样产生的,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杞人忧天》主要记叙了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杞人担忧天地崩坠、星辰下坠,经过晓之者循循善诱,终得释然,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用人。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从“杞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可笑的想法”或从“联系生活思考杞人忧天新的现实意义”等方面,多角度思考寓意。

5.结构分析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句)交代下凡的起因:想知道受到多大尊重。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白送)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三问三答。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

(蚊子战胜了狮子—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蜘蛛消灭了蚊子。

(最后一句)揭示寓意。

《穿井得一人》
(第一句)挖井的原因。

(及其家穿井—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讹传挖井得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不若无闻也)宋君查明真相。

《杞人忧天》
(1段)杞人担忧的原因。

(2—6段)晓之者解忧。

(7段)解忧的结果。

6.写作特色
(1)四则寓言都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里的“三问三答”,把赫耳墨斯处心积虑、有备而问、爱慕虚荣且自命不凡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蚊子和狮子》里蚊子对狮子宣战的话,以及最后将要被吃掉时的叹息,表现蚊子前后心理的巨大变化,使寓意更加丰富深刻。

《穿井得一人》抓住文中三句语言,咀嚼揣摩,丁氏穿井后自豪喜悦之情,及国人传讹的神秘浮夸都跃然纸上。

《杞人忧天》主要通过记叙杞人和晓之者的三次对话,刻画了杞人庸人自扰和晓之者循循善诱的形象,揭示了寓意。

(2)曲折的情节和拟人的手法的使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蚊子和狮子》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蚊子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深刻地揭示了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情节曲折,都在结尾突然来一个巨大的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深思。

7.精彩语段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非常值得咀嚼。

“值多少钱”省略主语,可见宙斯在赫尔墨斯心中不重要,而且首先就问宙斯,是因为赫尔墨斯认为自己有实力与宙斯相比,在人间得到的尊重应该很多。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强调赫拉,是因为赫尔墨斯在知道宙斯价格很低时,他觉得自己还可以与这位地位较高的女神比较一下自己在人间受到的尊重。

“这个值多少钱”中“这个”故意强调,表现赫尔墨斯生怕别人弄错了他问的是哪个雕像,对雕像者的回答有所期待,认为赫拉的雕像比宙斯贵,而自己的雕像应该比赫拉归的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心理。

雕像者的回答对赫耳墨斯的虚荣心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从“一个银元”到“贵一点”,再到“饶头白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一问一答间寓言的讽刺意味增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