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最新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最新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最新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目录

摘要---------------------------------------------------------------- - 1 - 关键词-------------------------------------------------------------- - 1 -

一、“新词语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 2 -

二、比喻造词法------------------------------------------------------ - 3 -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 3 -

2、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 3 -

3、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 4 -

4、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 4 -

三、借代造词法------------------------------------------------------ - 5 -

1、以专称代指通称------------------------------------------------ - 5 -

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 5 -

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 5 -

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 5 -

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 6 -

6、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 6 -

四、仿拟造词法------------------------------------------------------ - 6 -

1、格式仿-------------------------------------------------------- - 7 -

2、语义仿-------------------------------------------------------- - 8 -

3、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 - 8 -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 9 -

六、修辞方式新词的特点---------------------------------------------- - 9 -

七、修辞方式构成新词语的发展--------------------------------------- - 10 - 参考文献----------------------------------------------------------- - 11 -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摘要: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造词法

新词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新词语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流行能敏锐地折射社会热点问题,以幽默、调侃的口气自娱自乐,或者表达对不良社会现象的谴责。网络新语词的流行在于它反映的事件,背后是民众的心态。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新词语产生的影响:

积极影响:1、它新鲜。2、方便快捷。3、新词语的发展补充了现代汉语浩瀚的词汇。4、新词语的兼容性,突显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方向。

5、新词语的幽默特点增强了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幽默感。

6、新词语使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简易化、更加的丰富。

消极影响:1、新词语不是大众化语言,没有在全社会流通,会使很多人人一头雾水。2、新词语的盛行使现代汉语失去了语言的音乐性与字词的严谨性。3、新词语的随意性与多变灵活性及多种语言的混用,使现代汉语语音方面产生极大窘境。

产生新词语的方式:

产生新词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

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如: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如: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2、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如: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相关的新词语。如:

气候:大气候小气候新星:网坛新星影坛新星诗坛新星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或是先出现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

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3、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歌坛、影坛、泳坛、足坛、网坛。~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热:武侠热、英语热、中国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至于“风”本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插入其它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4、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如: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語,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1、以专称代指通称

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如: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如: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如: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

“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如: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卫平的代称。

6、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1、格式仿

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1)、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面的→轿的酒吧→网吧→货的→陶吧→残的→奶吧→摩的

(2)、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3)、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4)、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2、语义仿

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1)、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新词。

(2)、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3)、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3、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

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2)、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3)、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义比喻、借代、仿拟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视的。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炒古”,炒买炒卖古玩,由“炒股”谐音而造;“导爷”,戏称导游人员,有“倒爷”谐音仿造。还有“爱资病”、“莫(没)斯(事)科科长等都是谐音造成的新词语。比拟式构成的新词语,如具有新含义的“松绑”“透明度”“冒尖”“挂钩”“浮动”,以及“精神污染”“知识爆炸”“三栖明星”“投资膨胀”等。夸张式新词语也为数不少,如:“爆棚”指体育、娱乐场馆等人数骤增;“过街鞋”,对质量很差的鞋的贬称。此外还有“爆满”、“鸣谢”、“袖珍企业”、“火箭本”等。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的通的,而且是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新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非常活跃的时期,产生的数量相应也非常多,因为新的事物、现象、观念不断涌现出来,语言中相应要有词语去记录,新词就是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产生。

新词不是个人主观随意创造出来的,它必须反映社会现实,与语言的交际需要相一致。也就是说,创造新词必须有社会基础,具有语言基础,并且还要有明确的意义,这样的词才能为社会所接受

六、修辞方式新词的特点

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新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

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

其意义普遍存在相当模糊性。

再次,修辞用词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这类词语所要表达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身有相当多数属临时或短期性的社会事物、现象。

七、修辞方式构成新词语的发展

首先,修辞方式构成新词语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它使语言有的现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词语更加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交往的根本途径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其次,新词语大多数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绝大多数词语意思相当模糊,在表达上可能被其他词语代替。所以新词语在流传使用中有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性词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再次,由于这些新词语多用于口语,不可能进入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

最后,新词语大多数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到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总体上说:新词语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相对较小。具有相对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入一般词语而具有相对稳定性。

新词语大量产生, 增加现代汉语词汇的容量。新词语的出现使得现代汉语词汇色彩缤纷,新词语研究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学术界对新词语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新词语,从不同的视角为新词语这一“工程”注入了新鲜的内容。我们有理想由这样的预测:新时期新词语的研究会出现精细化、科学化的倾向,会出现更加有价值的成果,为汉语的本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角度,会出现一批新词语研究的新型研究人才。

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不同构词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出现在我们周围,我们要本着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以促进语言规范化为目的,来分析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寻找其规律、把握其特点、预测其趋势来适应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促进语言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杨晓黎仿拟型新词语试析《修辞学习》1993年第5期,刘兰民汉语仿词造词类型刍议2001年第2期。

②季恒铨、亓艳萍比喻、借代与新词语新用法《语文建设》1989年第4期,王铁昆从某些新词语的“隐退”想到的1999年第5期。

③朱永楷、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产生渠道《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

④姚汉铭《新词新语词典》未来出版社2000年2月

⑤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2006年9月

汉语中的副词

汉语中的副词 1.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很、非常、极、十分、最、顶、太、更、挺、极其、格外、分外、更加、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几乎、过于、尤其 表示范围:都、全、总、总共、共、统统、仅仅、只、光、净、一概、一律、一齐、单、单单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曾经、早已、刚刚、正、正在、就、就要、将、将要、曾、刚、才、在、马上、立刻、、渐渐、早晚、从来、终于、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往往、永、赶紧、仍然、还是、屡次、依然、重新、还、再、再三、偶尔、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 表示处所:到处、处处、随处、四处 表示肯定、否定:不、没、没有、不用(甭)、必、必须、必定、准、的确、未、别、莫、勿、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情态、方式:忽然、猛然、公然、特意、亲自、大肆、肆意、悄悄、连忙、赶紧、暗暗 表示语气:难道、决、岂、反正、也许、大约、大概、果然、居然、竟然、究竟、幸而、幸亏、偏偏、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不妨、索性、简直、就、可、难怪、反倒、何尝、何必 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和用法不一定都相同,有的差别还相当大。所以,同类副词在用法上的差别值得注意: 举例来说,“都、只”都表示范围,但是“都”表示总括全部,一般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而“只”表示限制,限制它后面的词语的范围。例如 “中文(1)(2)(3)(4)班的同学都去了,只中文(5)班的同学没去。” 这一句的“都”所总括的对象是前面的“中文(1)(2)(3)(4)班的同学”,而“只”所限制的范围是后面的“中文(5)班的同学”。当然,“都”在疑问句里也可限制后面的词语。例如:在美国这么些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你都点了哪些莱? 即使同样是总括它前面的词语,情况也很复杂。比如: 这些书我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 这本书我们都看过了。(“都”总括它前面的“我们”) 这些书我们都看过了。(脱离语境是有歧义的,“都”可以同时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也可以只总括它前面的“这些书”和“我们”中的一项。)使用副词须要注意副词的语义指向。语义指向的不同,也常常会引起歧义,须要认真分辨。比如: 小东东最喜欢大熊猫。 副总理分别会见了两个工商界团体的代表和当地的一些新闻记者。 “最”指向“小东东”指的是在所有的小朋友中,指向“大熊猫”指的是在所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汉语新词

汉语新词与社会文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词语出现。比如“劈腿”、“叫兽”、“砖家”等等。而汉语新词的出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 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化交汇融合的社会,是一个新事物,新思想涌现的社会,是一个信 息快速传播,网络普及范围更广的社会,这一切都成就今天汉语新词的发展。 总结归纳看来,汉语新词的发展有着六大原则。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三、颠覆原则,四、庶民原则,五、快乐原则,六、生动原则。本文主要简析前三原则。 效率原则。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科技的发展促使远程网络沟通的兴起。在无法面对面交谈的情况的下,人们追求快捷,迅速,有效率的交流,在语言上则表现为缩词。“劈腿“一词指的是“背着已有的伴侣找第三者“;”晒“指的是”在网络上发布自 己的东西或者经历,有炫耀成分“;”猪脚“则指的是”主角“。而”猪脚“这一词 更多体现了人们在网络沟通中的输入效率。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zhujue 念成zhujiao,导致人们在输入时经常出错,久而久之”猪脚“渐渐替代了”主角“。 公平原则。虽然称之为公平原则却更体现在不公平事件上。随着网络曝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不公平事件为人们所知,不公平事件的传播,对不公平事件的嘲讽以及“当事人“的自嘲都催生了社会新词。比如前段时间出现的药家鑫事件使得”药家鑫“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甚至出现了”做人不做药家鑫“的句子。”洗脸死“”冲凉死“则嘲讽了看守所内人员的离奇死亡事件。”被代表“则表达了代表人对其他代表的 不满与自嘲。 颠覆原则。颠覆原则多多体现在对社会权威的颠覆,对固有概念的颠覆以及对固有表达方式的颠覆。由于很多社会权威学者不靠谱言论的发布,“叫兽“”砖家“成了 他们的新代名词,表达了人们对社会权威的质疑。”光腚总局“表达了人们对广电总 局对文艺事业的过分干预的不满。”如花“则失去它本有的字面上貌美如花的意思, 成了丑女的代名词。”蛋定“替代了”淡定“,”鸭梨“不再只是一只梨。 当然,以上所列举的词并不是只能为一个原则做例证。“鸭梨“也体现了快乐原则,虽然压力大却换一个更加让人感觉清新的词来表达。而”劈腿“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 劈腿这一体操动作,更与寻找第三者神似,这体现了生动原则。这都体现了现代人们 追求内心纯粹的快乐。也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开始追求精神自由的自 然反应。也是人们逃避日常烦心事的途径之一。 这些汉语新词都体现出我国正从金俗(资本主义精神为主导)社会向法俗(追求法律的公平公正)社会发展,从权威社会向平民社会发展,从物质本位社会向精神本位 社会发展。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最新

浅谈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目录 摘要---------------------------------------------------------------- - 1 - 关键词-------------------------------------------------------------- - 1 - 一、“新词语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 2 - 二、比喻造词法------------------------------------------------------ - 3 -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 - 3 - 2、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 - 3 - 3、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 - 4 - 4、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 - 4 - 三、借代造词法------------------------------------------------------ - 5 - 1、以专称代指通称------------------------------------------------ - 5 - 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 - 5 - 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 - 5 - 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 - 5 - 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 - 6 - 6、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 - 6 - 四、仿拟造词法------------------------------------------------------ - 6 - 1、格式仿-------------------------------------------------------- - 7 - 2、语义仿-------------------------------------------------------- - 8 - 3、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 - 8 -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 9 - 六、修辞方式新词的特点---------------------------------------------- - 9 - 七、修辞方式构成新词语的发展--------------------------------------- - 10 - 参考文献----------------------------------------------------------- - 11 -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汉语新词语初探

汉语新词语初探 新词语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反映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本文以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分析汉语新词语的特点、来源、产生途径以及原因。 标签: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二、新词语的特点 (一)以名词为主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实词的主要类别,也是语言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三类词。其中名词最多,出现得也最早。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势也不例外。在《网络新新词典》和《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词汇是名词性的,而只有少数词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动词(冲浪、贴、灌水、挖坟、打铁、挖坑、刷屏、扫楼、翻墙、博斗、血拼、偷菜、给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词(雷、汗、囧、羡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齿等);名词(网站、门户、电邮、论坛、博客、贴吧、账号、月经贴、大虾、美眉、青蛙、红楼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高师函授毕业论文题目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作者肖娟娟 20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选题专业方向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职称 完成时间 2011年8月3日 太原师范学院成教处

浅析现代汉语新生词语的特点 论文关键词: 现代汉语新词语构词词义社会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 词汇作为语言的最活跃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变化最为突出,其中新词语的产生、运用及变化便是词汇变化的一大表现。现代汉语新生词语主要来源于新造词语、外来词语、方言词语、专门术语、旧词语、数字符号语和缩略语,我们要针对其来源的不同,积极发挥其不同的交际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词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出现了大量的新生词语。从构词方式、词义及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角度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可更清晰地一窥现代汉语新词的特点。 语言作为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中,词汇是语言最为活跃的因素,与社会的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社会的发展在语言中最先反映在词汇中,引起词汇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人们

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急剧、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语言的应用呈现出丰富、活跃、复杂的状态,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新生词语的大量涌现。如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收人最近12年的新词语2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什么是新词语?回答似乎可以很简单:新词语就是新出现的词语。然而,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解决新词语认定上实际存在的问题。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发表了《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一文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从而渐渐引起了人们对新词语研究的重视。自1987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新词词典》以来,新词词典的编纂出版便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出版20余部,但关于“新词语”的界定却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 (1)认为新词语一般指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成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如周永惠的《新时期汉语语汇的变化》认为,新词是新创造的词,它从意义到形式都应该是新的。这是传统词汇学的观点。 (2)认为新词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没有的,新时期里随着新生事物、新观念、新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词语;一种是以往汉语中有的,但是在新时期的语言交际中增加了新的义项,并且该义项以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词语。如王铁昆所说,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

修辞学造词法

修辞学造词法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 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 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机 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 (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 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一些用法,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 1.超……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汉语新词语

汉语新词语 看看这些新词,你知道几个 B [白奴]白领“奴隶”的简称,“奴隶主”可能是房子、汽车、奢侈品,也可能是人情世故、理想抱负。 [白托],对一些“白事先生”的称呼。他们长期游走于丧主和殡葬服务业之间。有些丧主感到痛苦无助,不知道如何办理丧事时,“白托”便从中牟利。,拜托。网络用语。,白白地托付,拜托人家的事情没有结果。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为了保持新鲜感并不生活在一起,仅在周末相聚。 [抱抱团]一个网络自发形成的组织。通过与陌生人的拥抱,传递彼此的温暖,提倡人文关怀,向冷漠的人心说“不”。 [抱抱装]一种能让人感觉到被拥抱的衣服,这种上衣采用高科技布料制成,能模仿拥抱的感觉。被时代杂志评为2006年最有创意的发明之一。 [奔奔族]生于1975-1985这10年间的一代人,也是目前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热爱玩乐却最玩命工作的族群。 [笔替]电影中雇用替身演员拍摄书法场景,该词起源于《满城尽带黄金甲》。[博斗]使用博客作为吵架的渠道。 [博客话剧]网络时代的产物。博客话剧的剧本来源于博客,排演队伍也来自博客群体,同时会将节目在博客门户网站上播出。 C [车奴]和房奴一样,为了车,每月还按揭。拥有汽车却成为车的奴隶。

[成考移民]成人高考时,通过某种手段到录取分数较低的地区报名参加考试以利被录取的人。 [城市依赖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宁可在城里苦熬漂泊,也不愿去乡下或回原籍工作。他们认为,只要在城市里呆过,就不应成为城市的过客,而应成为城市的主人。 [村证房]一些城中村利用本村的集体地土地自行开发的村民福利房,只能销售给本村村民和村民内部转让,不允许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 D [大肚子经济]也就是孕妇经济。由于孕妇是全家最重要的人,于是最舍得为孕妇花钱。由此而衍生出许多需求。 [倒扁]台湾民众推翻陈水扁的系列行动。因为陈水扁的脸皮实在太厚,行动未成功。 [盗版党]起源于瑞典并成为世界性组织,其宗旨是废除对社会有害的过多的版权保护。 [电话门]意大利足球联赛的一个裁判丑闻。丑闻的证据是尤文图斯总经理莫吉与前意大利足协裁判指派员帕雷托的电话通话。 [吊瓶族]本不需要打吊针却坚持要打吊针的患者。引申指那些有小病但却小题大做的病人。 [丁宠家庭]一些年轻“丁克”夫妻不愿养育子女,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养起了宠物,这些家庭被人们称为丁宠家庭。 [冻容]20岁左右的女孩希望冻结青春,早早开始抗老历程。 [独二代]生于上世纪80年代是独一代,独一代的子女,被称为独二代。 [断背]源于李安导演的电影《断背山》。指同性恋。 E [2时歇业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的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二奶专家]那些表面上看似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开发商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 发表时间:2012-01-17T11:08:54.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2月总第90期供稿作者:马小军 [导读]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马小军甘肃省会宁县新添乡芦岔小学730700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语。研究这种新词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一、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1.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星火计划”、“尾巴工程”,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简洁明快。 2.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绿灯”、“窗口”,在这类词语中,有一些本来是普通词语,如“窗口”,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 3.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新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后缀成分。 4.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 二、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以专称代指通称;2.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3.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4.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5.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6.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这类词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三、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拟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1.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 2.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①类义相仿,即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②对义相仿,就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③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反造成的。 3.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妻管严”;②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③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了夸张的手法。 四、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以比喻、借代、仿拟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视的。有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炒古”,炒买炒卖古玩,由“炒股”谐音而造。夸张式新词语也为数不少,如“爆棚”指体育、娱乐场馆等人数骤增,“压缩饼干”则是利用断取格形成的,真是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得通的,而且是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五、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1.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由比喻、借代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这类词语比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其意义普遍相当模糊。 2.仿拟构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但从总体上说,仿拟能动性强,生命力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方式研究

第37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月 Vol.37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5 ────────── 基金项目:安徽三联学院科研基金项目(2014S004) 收稿日期:2014-08-06 作者简介:刘婧(1983-),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32- 近三年汉语新词语造词方式研究 刘 婧 (安徽三联学院 基础部,安徽 合肥 230001) 摘 要:新词语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浓缩年度的世态民情。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公布的当年产生的新词语作为语料,就近三年新词语(2011—2013)的构词方式进行探析,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新词语的发展,规范新词语的使用。 关键词:新词语;造词方式;《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5)01-0032-04 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1.009 The Study on Chinese New Word’s Creation Method in Recent Three Years LIU Jing (Department of Fundamentals, Anhui Sanlian College, 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New phrases can reflect a vivid feature of times and the vicissitude of society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crystallize the yearly customs of society. The word formation ways in recent three years (2011-2013)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newly emerged phrases published in the Report of Life Status of Chinese Language . It aims to help us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hrases and normalize their usage. Key Words: new phrase; word formation approach; Report of Chinese Language Life Situation 一、引言 语言文字是社会发展的显性表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步伐,我们可以从随之产生的新词语上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轨迹。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折射出社会的变迁、浓缩年度的世态民情。当然,新词语的鲜活生命力不仅体现于此,我们也能看到词语本身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对新词语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究,这无论对于语言学还是社会学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新词语语料来源于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统计了上一年度出现的高频新词语,这些高频新词语都是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出现的语料中筛选出来的。本文所研究的最新词语界定为三个方面:新词、新语和新义。如新词、新的固定短语、新的构词单位,或者已有词语产生的新义、新用法都在研究范围内。 二、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及造词方法 《报告》自2006年以来,对于每一年出现的新词语都做了详细的统计。从2006年至2010年,语委公布的新词语的数量分别是:171、254、359、396、500条。到了2011年,共产生594条新词语。2012年,共有585条新词。虽然2013年产生的新词语还尚未公布,但我们已能从网络、媒体和报纸上获知很多。新词语产生的数量逐年递增,而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主要有哪些途径呢? 从造词方法上着手探究新词语产生的途径,发现新词语的造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修辞造词 沈孟缨先生曾指出修辞造词是值得重视的一条产生新词语的重要途径[1]。如比喻、借代、夸张、转类、仿拟等方式。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现阶段通过修辞方式的渗入创造的新词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作用是多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汉语》基本词汇表及说明

《汉语》基本词汇表说明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较少,但很重要。它使用率高,生命力强。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等特点。稳固性是指有的词汇在中华文化产生的较早时期即已开始使用,经历不同社会时代与文化,现在仍在使用并将继续使用的特性。如山、水、上、下、左、右等,有的随时代发展变成了多音节合成词,但词汇的基本构成要素是没变的,而且沿着基本词汇扩展,也是汉语词汇的基本发展规律之一。能产性是指以基本词作为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基本词,常常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具有创生新词的能力。当然基本词汇中也有构词能力非常弱乃至没有构词能力的,如“你、我、姓、什么”等。全民常用性是指词汇的流行地域广、使用频率高,容易为全民族共同理解。这三个特点是针对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的,并不是所有的基本词都具备这些特点。基本词汇可分为很多类型,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类提示。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风、云、水、火等; 有关生产生活资料的:米、灯、菜、布、刀、笔、车、船等; 有关人体各部分的:心、头、手、脚、牙、血、嘴等; 有关亲属关系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的:走、想、写、喜欢、发展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大、小、好、坏、美丽、快乐等; 有关指称和代替的:我、你、他、她、这、那、谁、什么、怎样等; 有关数量的:一、二……十、百、千、万、斤、两、尺、寸、元、角等; 有关程度、范围、关联、语气的:就、很、最、都、全、把、和、因为、所以、吗、了等。 除基本词汇之外,还有大量一般词汇,如学校里常用的课堂、自习、辅导、讲授、作业、考试等,它们不是基本词,但在特定的范围里却是交际的重要词汇。因此在选择词汇时类似的词语也会选入词汇表,而有的虽为基本词汇,但因为与现代生活联系相对弱一些,则从词表中删除了。同时,因个人的能力、眼界所限,难免有失误之处,敬请斟酌使用并谅解,更欢迎有老师提供建议。 此词表词汇来源为国侨办《汉语》教材第一版。节选出来的生词,学生应作为常用词强化记忆。黑体字词汇为教师须重点训练、讲解部分,其余生词由教师酌情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