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述美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启示

论述美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启示

论述美国会计教育模式的启示美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水平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是因为美国有先进的会计教育水平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会计界对会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也正处于会计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美国的这些会计教育研究成果,对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美国会计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教育目标明确1990年,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认为,会计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AECC在关于改革会计教育品质的第一份研究公报:立场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在培养学生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而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将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于如何具备在会计職业中取得成功的技能和如何面向未来的会计职业要求这两个坐标上。

这份著名的报告指出,会计教育不是培养学生进入职业界时就成为会计师,而是培养学生能够成为职业会计师,毕业生要成为具有丰富经验技能和相关知识的会计师。

因此,会计教育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即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三方面是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

概言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AECC提倡的会计教育目标,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包括技能、知识和专业认同这三个方面。

全球有影响的高等教育鉴定机构——美国商学院联盟(简称AACSB),2008年1月31日重新修订了《会计评估步骤及标准》,《会计评估步骤及标准》中明确指出会计教育的目标要多样化,会计教学应围绕各校设定的教育目标来进行。

2会计课程设置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会计专业教育的课程包括一般教育课程、一般经济管理教育课程和会计专业教育课程。

2.1一般教育课程一般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科学及美学的欣赏品味。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书笔记作者:Gary John Previts Barbara Dubis Merino【导论】1、关于复试簿记的起源普拉加罗(Peragallo)在1956年的著作中断言:“已知最早的复式簿记记录,是1340年热那亚社区的“Massari”分类账“Kataoka告诉我们:纽伦堡商人在15世纪将复式簿记从威尼斯带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南部雅各布·富格尔在1473年时,去威尼斯学习商业,是他将威尼斯的会计系统介绍到富格尔家族,但关于复式簿记的起源,缺乏确定性2、会计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观点A:松巴特断言簿记助长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且复式簿记是企业与其所有者相分离成为可能观点B:爱德华兹的“需求/反应“理论——即会计顺应企业需求的变化作出反应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会计究竟是资本市场行为的原因,还是对资本市场行为做出反应的结果?即是会计助推了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助推了会计?而本书的大部分观点支持了后者3、资本市场时代与会计实务作者暗示可以通过各个资本市场时代会计人员的著作来研究该时期的会计实务特点,大致分为下列五个时期:冒险资本主义时期——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商务资本主义时期——殖民贸易活动,John Mair的《簿记方法》财务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和生产专门化经理资本主义时期——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FASB投资基金资本主义——斯普瑞格的《账户代数学》4、会计与产权利特尔顿将“私人财产“定为系统化的复式簿记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原因在于簿记只与记录财产与财产权利的事实有关”,在美国,私人财产已成为宪政的基础【从发现新大陆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会计(1492——1775)】1、清教徒在美洲建立起“新世界秩序”,他们抛弃了对高利贷的谴责(而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反对利息的)认为追求利润是一种社会责任2、合资的产生:由于远距离的海上贸易风险极大,殖民地的经济常采用共同出资的方式来分担风险,由于在海上的时间较长,一名记录物资使用情况的会计人员是必要的3、早期公开发行股票的企业与投机——早期公共会计师的产生典型代表:南海公司最初组建南海公司是为了通过它将国家大额的流动债务转换为长期债务,其运作原理是:南海公司接管政府的流动债券,而这些债券在当时约值其面值的70%(即这些债券由于政府还债能力的下降已经贬值的很厉害),流动债券的持有者可以按债券面值将它转换为南海公司的股票,显然大部分人会那么做。

美国会计文化环境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美国会计文化环境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

美国会计文化环境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美国会计文化环境及对会计产生的影响会计环境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的命题,是导致不同会计模式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差异的主要原因,会计环境的不同对形成会计模式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会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教育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文化因素包括文化观念、社会价值观和社会普通的教育水平等。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

当前,美国是世界最富强的国家,它的资本投资已触及世界各个角落。

根据《财富》杂志2006年对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排名,美国就有171家企业,占34.2%,在前10名中,美资企业占7名。

经济如此发达,会计也必然随之发展。

现代美国的企业会计水和质量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这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会计文化强调职业主义,可以说是强调个人主义。

在不确定性回避度低、权力距离较小和个人主义度高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影响下,美国会计文化推崇个人的专业判断和行业自律,倾向于较少的政府干预,强调自我管制能力,对大量的专业判断更易容忍,注重平等的权利,更愿意信任他人。

强调专业导向,较少倚赖法规,政府在会计管理上的作用有限。

作为职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较高,会计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较高据偶较强的权威性,由会计职业团体或其他独立机构制定准则或制度。

此外,充分发挥会计人员个人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拥有较高的诚信意识,自我管制能力。

美国会计文化偏重灵活性。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倾向于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处理。

美国的会计准则对会计方法选择一贯性问题上持灵活态度,只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就应允许实行会计变更,如稳健性的选择使用。

它是从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注重人的能动性。

美国会计侧重于维护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形成以投资人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

因此美国信息更倾向于透明,要求大量的信息披露,强调真实反映,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愿意向更多的人士披露相关资料,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也高,会计信息披露偏向于透明公开,充分披露。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多年来,我国改革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时至今日,深化改革仍是教育界上下之共识。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做法,是我国各项改革成功的重要经验,会计教育也不例外。

本文谈谈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的会计教育改革(一)80年代的美国会计教育8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的变化,美国的会计职业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计职业的不断扩展上。

首先,对于会计公司来说,虽然财务报表审计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但所占比重日渐缩小,而其他业务,如管理咨询、信息系统设计、经营审计等所占的份额则不断扩大。

公众希望合格的注册会计师不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而且是既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总经理的远见,能够理解国家和社会的总体目标的专家。

其次,在公司内部,虽然会计人员仍然需要精通财务报告方面的知识,但公司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

再次,在政府内部,会计人员除了继续参与财务管理之外,在政府组织的计划、规划、预算和信息揭示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他们必须理解政府组织的目标和策略,具有系统知识,以胜任这些工作。

与会计职业的飞速相比,会计教育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等方面均显得落后:教学计划的多年未变,无法适应会计实务不断发展的需要;会计及相关领域的新知识层出不穷,课程内容受教学时间限制,难以涵盖这些知识;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大部分课堂问题已经设计好了答案,只有唯一解,显然脱离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用这样的案例教育学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以通过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会计教育与人文知识和知识教育衔接不当,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继续教育对会计职业至关重要,却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开展继续教育的机构之间也缺乏联系,等等。

毕业论文一面是客观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面却是落后的会计教育难以满足这一需要。

会计文化的理解和感想

会计文化的理解和感想

会计文化的理解和感想会计文化是指在会计领域中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行为规范、认知方式和组织体系等方面的共同认同和传承,是会计界特有的文化现象。

在会计文化中,人们对财务信息、财务报表等会计事务的认识、评估及处理方式,以及对所从事的职务所具备的责任与义务等方面均有相应的认知标准和行为规范。

会计文化的理解和感想如下:一、会计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历史渊源,具有独特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古代,会计就已经是司法、财经、商业等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职业。

到了现代,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增加,会计已经成为国际间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无国界的背景下,会计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将不仅仅局限于本国范围内,并向国际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二、会计文化的传承需要制度保障和社会认同。

在现代社会,会计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和社会认同。

会计行业的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会计师的培训、考核和监督,保证其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规范。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会计文化的认同和支持,包括公众、政府部门、企业及会计机构等相关方面。

只有经过制度规范和社会认同两方面的相互作用,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三、会计文化的价值观应注重公正、诚信、可靠等方面。

会计文化的价值观注重的是公正、诚信、可靠等方面。

公正是指要有独立性,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影响,只专注于本职业务,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要求审核的决策。

诚信是指会计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要保持真实、如实、客观、公正的态度,不施加任何虚假的信息以及因利益而弄虚作假的情况。

可靠是指在会计处理中,所运用的方法和理论,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等要素,使所制作出的财务报表真实可信,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会计文化的未来发展应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国际化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会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也为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

西方会计史读书笔记【篇一: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会计学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阅读主要书目推荐(2011版,供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 总数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加粗),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1学期,重点是择要阅读第五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博士生入学后的第2-3学期,重点阅读第一、二类书目,记好读书笔记以便交流,并由每人主持主办一次读书报告会(时间与导师另行商定)? 各位博士生在第3学期将论文的选题方向确定后,由导师因人而异另拟专门的书单参考 ? 第六类书目为全程必须追踪学习的期刊,每个人每周必须有一个单元时间在中外文期刊阅览室阅读相应的期刊,了解重要期刊上的最新学术研究动态,并作好相应的记录,每月集中一次报告会(时间与报告人由导师另行确定)? 第三、四类为专业知识巩固类,各位博士生可根据各自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选择性的地查阅? 附1、附2为有兴趣者了解与选择性参阅的国学类书目? 毕业答辩前,每人需要有一次专题的读书报告与在校期间的读书总结(文字)一、国外会计理论类2. [美]加里?约翰?普雷维茨,巴巴拉?达比斯?莫里诺著,杜兴强等译.2006.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美国会计学会(aaa)著、文硕等译.1991.基本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4. [美]r.g.布朗等,林志军等译.1988.巴其阿勒会计论.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5.[美]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等译.1988.会计理论结构.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6.[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编,娄尔行译.1992论财务会计的概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8. [英]c.w.诺比斯、r.h.帕克,潘琰等译.2002.比较国际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3. 陈今池编著.2007.西方现代会计理论.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4. 葛家澍、林志军著.2001.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5. 陆正飞主编.2008.会计信息与证券市场投资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6. 陆正飞主编.2009.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7. 陆正飞主编.2011.公司财务实证研究:重点文献导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许家林主编.2011.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与进展:经典文献赏析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许家林.2004.西方会计学名著导读.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二、国内会计理论类20. 郭道扬著.1982.中国会计史稿(上、下).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1. 郭道扬著.1984.会计发展史纲.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2. 郭道扬著.2004.会计史研究(第1卷、第2卷、第3卷).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3. 郭道扬.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会计控制、会计教育纵横论.《会计论坛》2003第1期—2004第1期.24. 陈信元等著.1999.新中国会计思想史.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5. 文硕著.1987.西方会计史(上).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6. 文硕著.1996.世界审计史.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7. 葛家澍、刘峰著.1998.中国会计大典――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8. 葛家澍、刘峰著.2003会计理论.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9. 葛家澍.2005.葛家澍文集.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0. 葛家澍.2010.葛家澍会计文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31. 郭道扬著.2009.郭道扬文集.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2. 吴水澎主编.2007.会计理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3. 汤云为、钱逢胜著.1997.会计理论.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4. 于玉林著.1997.现代会计结构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5. 于玉林编著.2004.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6. 于玉林、李瑞生主编.2001.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37. 杨时展(沈如琛选编).1997.杨时展论文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38. 易庭源.1990.资金运动会计理论.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39. 许家林.2003.现代会计科学理论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0. 许家林、龚翔等.2006.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发展.比较.协调.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41. 许家林主笔.2010.会计理论发展通论(上、中、下).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42. 刘明辉主编.1996.走向21世纪的现代会计(上、中、下).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3. 中国会计学会编.2002.中国会计研究文献摘编(1979~1999)-会计基础理论卷、财务会计卷.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4.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编.2005.会计准则研究文库(1-3)——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与财务报告.大连:大连出版社三、会计工具书类45. 杨纪琬主编.1988.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6. 项怀诚主编.1999.新中国会计五十年.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7. 中国会计年鉴编委会.中国会计年鉴(1996始,每年1卷,光盘).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48. 于玉林主编.2010.会计大百科辞典.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49. 张文贤主编.2010.21世纪100个会计难题.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四、会计实务类50.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准则丛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2005年(共13本)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5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讲解(4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5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单行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2002年)5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1.企业会计制度(2001).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56.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五、其他相关学科类57. 李醒民.2001.科学的精神与价值.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58. 黄顺基.1997.科技革命影响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9. 李承贵.2002.通向学术真际之路.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0. [美]波拉克著,李萍萍译.2005.不确定的科学与不确定的世界.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4. 宋承先主编.1998.西方经济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65. 张培刚.1997.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6. 厉以宁.1997.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67.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樊妮等译.1999.经济学(第16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68. [美]r.科斯、a.阿尔钦 d.诺斯著,刘守英译.1994.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2. 张维迎.1995.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3. 张维迎.1996.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74. 孙耀君主编.1995.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6. 郭咸纲.2005.西方管理思想史(第3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77. 李龙主编.1999.西方法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78. 唐盛明.200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79. 李怀祖.2009.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80. 张朝宓、苏文兵.2001.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3~2482. 于玉林.2002.现代会计哲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3. 于玉林著.2011.会计系统研究方法.大连出版社84. 于玉林主编.2008.财经科学研究、文献阅读与应用写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85. 朱青生.2001.十九札.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六、会计期刊类86.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87.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88. 《管理世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89. 《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主办90. 《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主办91. 《财政研究》、《金融研究》、《税务研究》、《财贸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和《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等92. 《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学会主办93. 《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清华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94. 《中国会计评论》,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95. 《会计论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主办96. 《中国会计学刊》,由香港城市大学和中山大学创办97. 《当代会计评论》,厦门大学会计发展中心主办98. 《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和《中国审计》等99. 《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会计之友》和《新会计》100.《accounting review》(aaa主办)101.《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会计研究中心主办)【篇二: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研究生会计理论知识自学提高基本书目清单(2010版,第6次修订,供同学们参考)阅读要求总说明?本书单总数为100项左右,重点30项左右,每年的具体书目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地更新。

会计发展启示录——读《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有感

会计发展启示录——读《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有感
经理资本主义时期—— 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 F A S B
职业发 展成熟 : 战争期 间( 1 9 1 9 — 1 9 4 5 ) ” “ 扩 张与争 议 : 不确 定时期 的会计 ( 1 9 4 6 ~ 1 9 7 2 ) ” “ 会计 与全球 资本市场 : 从特博
鲁特报告到詹金斯委员会 ( 1 9 7 3 ~ 1 9 9 5 ) ” . 对于每一章节 的描 述从 历史事件( 例如美 国独立战争 、 内战 、 1 9 2 9 1 9 3 3经济危
资本主义起源 的一个原 因 , 并批判这样显得会计 “ 自视过 高 了” , 会计 可以被视 为计划和控制 的概念框架. 爱德华 兹在会 计发展 的需求 / 反应理论 中提 出与松巴特完 全相反的推论 ,
资源配置 . 从 而 实现 企 业 的 盈 利 和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 关 键 词 :会 计 史 ; 美 国会 计 史 ; 会 计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F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2 6 0 X( 2 0 1 5 ) 0 5 — 0 1 3 5 — 0 3
特 点 都 是 明显 的 :
形 中推 动了美国的会计制度为应对经 济环 境的变化而产 生
的变 革 ) 作 为 临界 点 把 从 1 4 9 2年 ( 哥伦布发现美洲 大陆 ) 到
1 9 9 5年划分成 为 8 个 时间块 ,即 8个章节 : “ 从发现美洲 大
陆到工业革命 时期的会计 ( 1 4 9 2 ~ 1 7 7 5 ) ” “ 国民经济 的形成
著 的《 美 国会 计史》 I 】 】 , 以为可 以此 书为契 机 , 从 本源上 了解 并学会 尊重会计学这个领域. 兹将 阅读过程 中的点滴 体会撰 出, 以求教于学者通人.

探讨美国的会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探讨美国的会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自2001年下半年安然公司爆出财务舞弊丑闻以来,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环球电讯、施乐、世界通讯等一大批上市公司因会计违规而受到的指控不断见诸报端。

美国这个自诩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准则的国家,在现实眼前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下的会计行业监管体系。

而我国近年来不管是证券市场的监管还是会计行业的规范,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以美国为榜样。

客观分析在这个成熟证券市场上发生的财务丑闻事件及美国政府相应采取的改革办法,对于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监管和会计行业规范,避免重蹈覆辙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拟在全面回顾美国改革历程及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美国的改革对我国的启示及鉴戒意义。

美国会计改革摘要:一个综述一般来说,在出现危机后政府最强烈的反应有可能是罢免一个或一批官员,以谢国人。

但美国事市场经济国家,官员对经济以及公司施控的能力有限,于是就采取颁布更严格的法律和设立新机构以加强监管。

由于这样做最便捷,能见度也大。

正如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后,国会通过了《证券法》以及《证券交易法》,并设立了证券交易治理委员会;“9·11”后,美国新设立了一个国土防卫局(部级单位)一样。

在接连不断发生上市公司财务丑闻后,美国政府痛定思痛,先后颁布了《公司和审计的责任、义务和透明度2002年法案》(简称3763号法案)、《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案》(简称《公司改革法》)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以加强对会计行业的监管。

上述法案要求修改1934年《证券交易法》,建立由五人组成的公共监察委员会来监管会计行业,该委员会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经和美国财政部、联邦储备委员会磋商后任命,其中至多两名来自会计行业,并要求超过一半的委员应能够代表公众利益。

由该委员会负责监视上市公司审计时,所有会计师事务所为发行证券的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都必须向该委员会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本书侧重于会计文化意义的阐述,以美国建国后经济与会计发展特点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以殖民地时期、建国以后国民经济的形成、美国公司制的起源、镀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fasb成为准则制定机构等几个关键事件作为分水岭,从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会计记录、确认、计量、披露的程序与规范,会计理论的形成与不断发展,会计教科书和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而精辟的描述、记载与分析,《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读后感《《美国会计史会计的文化意义》读后感》。

全书共8章,史料确切,立论公允,为研究和了解美国的会计如何随着它的经济腾飞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本书《美国会计史》的出版,既为相关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为会计学的史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典型的历史证据。

此外,本书还将有助于高等院校的会计学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美国会计的发展历程,深入理解若干会计理论问题(如会计思想、会计概念、会计观点等)的发展脉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