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8年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试卷及答案2018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复习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宋朝李纲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A.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B.建立考试选拔人才制度C.灭掉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D.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下列城市的繁荣与大运河的开通无直接关系的是A.北京 B.洛阳 C.杭州 D.南京3、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有关唐太宗的史实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击败东西突厥4、某历史老师准备上一节题为《和同为一家》的公开课,讲述唐朝汉藏两族交往的历史.你认为下列最适合她在该课详细解读的史料是A.《洛神赋图》 B.《大唐西域记》 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5、唐诗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

下列诗句反映唐人的生活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B.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元稹)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安史之乱 D.朋党之争7、“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与赵匡胤有关,下面史实与他无关的是A.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B.亲征澶州,打退辽兵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重文轻武,文臣统兵8、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盟约的双方是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9、关于两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某同学作了如下小结,其中哪一项不符合史实?A.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B.宋朝商业繁荣有夜市和早市,乡镇还出现了草市C.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1。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8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题(附答案)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

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

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C。

励精图治,注重节俭D。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李林甫为相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

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

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4.研究隋唐史后,你认为下列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

文明初露曙光B。

分裂与战争C。

繁荣与开放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5.唐朝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A。

杜甫B。

白居易C。

杜牧D。

李白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

玄奘西行B。

鉴真东渡C。

文成公主入藏D。

派遣唐使7.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

而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加剧了南方的战乱局面B。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C。

使北方趋于平静D。

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8.宋代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是:A。

辽、西夏B。

西夏、金C。

辽、金D。

辽、蒙古9.我国经济中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B。

南方战乱较少,相对和平C。

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D。

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迁长江流域10.《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此书内容包括: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了严重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约20人伤势严重。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分)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2.(2分)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畏兀儿B.回族C.契丹D.女真3.(2分)实行开明民族政策,被西北各部首领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中宗4.(2分)如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江南河D.邗沟5.(2分)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6.(2分)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贤才,虚心纳谏B.勤于政事,戒奢从简C.轻徭薄赋,发展生产D.废除丞相,权分六部7.(2分)“结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指的是()A.西晋统一全国B.北魏建立起强大的政权C.隋军南下灭掉陈,南北重新统一D.大运河的开通8.(2分)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收复新疆后在新疆设立了()A.行省B.行中书省C.宣政司D.驻藏大臣9.(2分)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为唐朝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治国政策方面都注重()①发展农业②选贤用能③重用酷吏④改善民族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0.(2分)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2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A.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B.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2分)下列封建盛世,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是()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13.(2分)五代十国中的“五代”相继统治着我国的()A.南方各地B.黄河流域C.北方山西D.长江流域14.(2分)下列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佳句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同为一家”B.“车书本一家”C.“回鹘衣装回鹘马”D.“唐风洋溢奈良城”15.(2分)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表,这组大事集中说明了这一时期()A.经济发展重心南移B.盛世局面下危机四伏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16.(2分)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17.(2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的标志是()A.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B.元政府在西藏设安西都护府C.元政府在西藏设北庭都护府D.元政府在西藏设西域都护18.(2分)下列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的有()①秦朝推行郡县制②商鞅变法确立县制③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这句话反映了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给经济交流带来的促进作用。

(A选项)2.XXX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治国之道被后世所推崇。

他任用了许多大臣,其中不包括XXX。

(C选项)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XXX接见吐蕃求婚使者。

(B选项)4.唐朝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研究中国文化。

(A选项)5.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唐朝。

(D选项)6.宋代流传着这样一条谚语:“做人莫做军,做XXX做针。

”导致这一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宋朝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D选项)7.XXX与XXX是XXX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

他们名字中的“靖”、“XXX”与辽灭北宋有直接联系。

(B选项)8.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是在元朝。

(C选项)9.《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XXX和XXX逛东京大街,一个有说书、唱曲、杂剧、猜谜、相朴、踢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让两人流连忘返。

这一场所在当时被称为都市。

(B 选项)10.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词、曲。

(C选项)11.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

(B选项)12.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事实的艺术加工,但是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A。

科举考试时使用纸答题B。

唐朝时,远航的船只上配备了指南针C。

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D。

元朝时,人们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1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中国古代发明是: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活字印刷术14.“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处以重刑。

”这个命令应该来自于:A。

XXXB。

XXXC。

XXXD。

XXX15.XXX在改革中央官制时,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目的是:A。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2新人教版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2新人教版

期末测试题(二)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涂填在相应位置)1.(2017·青岛)《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D)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合并州县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2017·绥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D)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2017·成都).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

这一“发明”是( D)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4、(2017·东营)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C)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5.(2017·岳阳)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B)A.制瓷业发达,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B.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南宋时流传看“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D.宋初,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南方的两倍多6.(2017·泰安)右图是北宋纸币钢版拓片,其上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流转行使。

”这一铜版(D)①证实了宋代纸币的发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③是研究纸币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见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2017·绥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B)A.唐朝B.元朝C.明朝D.淸朝8.(2017·益阳)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的逐渐发展与推广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 B.隋灭陈,完成统一 C.隋炀帝登基 D.开凿大运河2.《新全球史》中写道:“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

它将中国南部与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此项工程”指的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 长城 D 北京城3.某同学赋词《临江仙》:“水比黎庶君比舟,贞观治,一新秋。

月碎重圆星再聚,勤政真盛世,英名万代流。

”他称赞的是哪位皇帝(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如表所示,反映的史实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唐朝灭亡D.黄巾起义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对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归纳比较后,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下列哪一项(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开发 B.维持了相当一段时期的和平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8.“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是()A、《史记》B、《资治通鉴》 C、《宋书》 D、《二十四史》9.“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10.它传入欧洲后,引起了军事上的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2017-2018精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

2017-2018精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

2017-2018精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共91分)1.下列历史贡献中不属于隋朝的是()A.创设科举制度B.开通大运河C.实现南北重新统一D.发明活字印刷术2.宰相XXX去世后,XXX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XXX逝,朕亡一镜矣。

”由此可见XXX()A.提倡节俭B.XXX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3.《土贵要予赋水轮》中写道:“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材料中的“物”是()A.耧车B.筒车C.水排D.曲辕犁4.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是()A.XXX——将XXX嫁给XXXB.XXX——抗击倭寇C.XXX——设立军机处D.XXX——废丞相,权分六部5.现在世界上还有些国家一向称中国人为唐人,并且一向存在着诸如“唐人街”一类的名称。

这主要是由于()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②当时经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位置③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唐朝经济文明对各国影响大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④6.如图中?处是什么时期()A.XXX统治前期B.XXX统治后期C.XXX统治前期D.XXX统治后期7.XXX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大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大起义8.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9.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进修资料卡片,由于忽略漏写了题目,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题目()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靖康之变D.XXX10.后人仿照XXX凭吊XXX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谁的怅然、怀念和敬仰之情()A.XXXB.XXXC.XXXD.XXX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履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A.唐朝B.两宋C.元朝D.明朝12.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XXX13.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4.下列中外来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统一性质()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岳飞抗金D.郑和下西洋B.XXX: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XXX:重用XXX、XXX为相D.XXX: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6.(山东聊城)如图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隋文帝所为?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

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C。

励精图治,注重节俭D。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李林甫为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

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4.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A。

玄奘西行。

B。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

唐蕃和亲。

D。

郑成功收复台湾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A。

玄奘。

B。

鉴真。

C。

刘邦。

D。

李时珍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与此盟约无关的是: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

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8.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 24 25 答案 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A 、繁荣而短暂B 、实现了统一C 、统治者残暴D 、开皇之治2、唐朝时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A 、隋炀帝B 、唐太宗C 、唐玄宗D 、武则天 3、“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在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4、“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A 、世袭制B 、科举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5、中国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

“和同为一家”是指 A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 、唐与回纥的关系 C 、唐与吐蕃的关系 D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6、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A 、日本B 、天竺C 、新罗D 、波斯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何时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明朝 8、被后世称为“诗仙”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诗形象反映了南宋时期A 、商品经济发达B 、对外交往频繁C 、文学艺术繁盛D 、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纵情享乐 10、“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农业的发展 1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A 、东京B 、临安C 、四川D 、杭州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 、隋B 、辽C 、元D 、清 13、张择端是我国北宋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市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属于A 、人物画B 、山水画C 、风俗画D 、花鸟画1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我国历史上设立和废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 、秦朝和唐朝B 、西汉和唐朝C 、秦朝和明朝D 、西汉和明朝1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弟。

……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这段材料主要讽刺批判了A 、焚书坑儒B 、明朝八股取士C 、独尊儒术D 、清代的“文字狱”16、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A 、日本B 、葡萄牙C 、英国D 、法国 17、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

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丞相 B 、增设特务机构 C 、迁都北京 D 、设立军机处 1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 、设置特务机构B 、设立军机处C 、实行八股取士D 、制造“文字狱”19、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一支少数民族在他们杰出首领的领导下,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

这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是 A 、渥巴锡 B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文天祥20、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他评价的是A 、民生政策B 、重农抑商政策C 、“闭关锁国”政策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22、《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

计日 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

……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C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D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2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千金方》 D 、《天工开物》 2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小说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25、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 、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D 、王朝的振兴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

共50分) 26、(8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2分)(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分) 27、(12分)看图回答问题(1)图一的人物是谁,他是哪朝人,有何发明,此发明比欧洲早多少年?(4分)(2)图二是什么,最早出现在何时?(2分)(3)图三是什么,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2分)(4)图四是四大发明的哪一项发明?这类武器何时广泛用于军事?(2分)(5)以上这些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28、(11分)探究与问答王强同学在学习上很善于动脑筋,复习完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下面他的历史笔记里可以看到他的很多学习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1)创新制度篇(2分)①隋朝用什么制度选拔官吏?②元朝管理地方的制度是什么?(2)和谐盛世篇(2分)③唐太宗统治时,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④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3)民族关系篇(3分)⑤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体现了什么民族政策?正因为他实行这种民族政策,所以才被各族人们尊称之为“”,⑥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新的民族是哪个民族?(4(5)生活习俗篇(2分)⑨物质文化生活: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从越南引进了农作物的新品种,在江南地区得到了推广。

⑩精神文化生活:在宋代,最受人们重视的节日是什么?29、(19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

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1分)(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4分)(3)两宋时期,我国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哪一机构进行管理?(2分)【史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中国封建皇帝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皇帝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

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用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材料二:“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

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4)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派人下西洋的原因。

(2分)(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永乐三年”是公元哪一年?当时的中国皇帝是谁?郑和“七奉使”于海外,其船队最远到达何处?(4分)(6)郑和能够“七奉使”于海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分)(7)如何评价这一事件?(3分)(8)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1分)2018年上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面表格内,填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

共50分)26、(8分)(1)抗击倭寇或抗倭。

(1分)(2)贵国指荷兰(1分)。

元朝(1分)(3)罗刹指沙俄或俄国(1分)。

举措:发动了雅克萨之战(2分)(4)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是民族英雄(2分)27、(12分)(1)毕升或毕昇、北宋、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早四百年(4分)(2)司南、战国。

(2分)(3)指南针或罗盘针、北宋(2分)(4)火药、宋元时期(2分)(5)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2分)28、(11分)①科举制(1分)②行省制(1分)③魏征(1分)④开元盛世(1分)⑤开明的民族政策、天可汗(2分)⑥回族(1分)⑦阿保机(1分)⑧忽必烈(1分)⑨占城稻(1分)⑩元旦(1分)29、(19分)(1)张骞(1分)(2)中印:玄奘西游(2分);中日:鉴真东渡(2分)(3)市舶司(2分)(4)加强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2分)(5)1405年(1分);明成祖或朱棣(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6)明朝国力强盛(2分)(7)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分)(8)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

(意思相近也可)(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