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钧瓷艺术(精)

合集下载

《钧瓷》幻灯片PPT

《钧瓷》幻灯片PPT

此花盆形似渣斗,敞口,斜颈,鼓腹,圈 足外撇,足底有五处支钉痕迹。釉色紫蓝, 上浅下深,并出现与色地不同的呈不规那么 流动状的细线,俗称“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是 由于釉层在枯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 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局部流入空隙填补 裂罅所产生的。钧釉的釉层很厚,瓷胎在上 釉前先经素烧,因而促使裂纹和缩釉等现象 出现。然而,蚯蚓走泥纹的出现给钧瓷平添 了一种自然的美感。
花盆通体呈十二瓣菱花式。折沿,深 腹壁,盆身外侧凸起十二条直线纹,矮 圈足。盆里满施天蓝釉,外施玫瑰紫色 釉,底有五个圆形渗水孔,刻数目字 “三〞。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北宋,高18.3cm,口径 26cm,足径13cm。
此种花盆一般与盆托配套使用 ,是宫中最常用的陈设瓷。此 盆为菱花式,以近于直的微曲 廓线构成丰润端正的形体,以 凹凸变化的曲线勾勒出菱花形 的盆沿和足边,腹部的棱线与 菱花式口沿、足边相照应,和 谐美观,是造型设计中实用与 美观融合一体的典例。
果,长期以来被视为仿钧佳作。
窑变釉弦纹撇口瓶,清雍正, 高20.1cm,口径8.1cm,足径9.5cm。
宋代钧瓷的艺术特征
• 在造型方面: • 宋代钧瓷多以器皿类造型出现,如花盆、花
托、瓶、洗、杯、奁、尊、碗、盆、盘、壶、 炉等。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 有圆形、海棠形多种。
• 钧瓷以宋徽宗时期的产品最好。这与北宋宫 廷大量培植奇花异草、盆景花卉有关。花盆 的形状有仰钟式大花盆、菱花口花盆、长方 花盆、海棠式水仙盆、葵花式盆托等,另有 出戟尊、三足炉、鼓钉洗、单把洗、莲花式 大碗、海棠式花碗、长方枕等品种。这些珍 品造型仿古铜器,于古朴厚拙中显现凝重脱 俗的皇家气派。
•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现已发 现窑址100多处,其中钧台八卦洞窑是 北宋末年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宫廷陈 设的花盆、洗、尊等瓷器。

写意之美——刘福安先生的钧瓷艺术

写意之美——刘福安先生的钧瓷艺术
色彩天成
创造大 件。而在 现代 ,这些 都不 再是难 题 ,17 9 7年刘 福安
就做 出了 10 m的大件 花瓶 。但 .评 判陶 瓷艺术作品 的价 5c
宋钧首先用铜 为着色剂 ,创造出红 紫的效 果 ,就此 打
展示
f文 化 世 界
值标 准 ,关 键 并不在 于规 模 尺寸’一 味 求大并不 足取 ,反 而是小 家子 路 数。所 以,刘福安 留下 的作 品 ,大都还 属于 传 统规 格范 围。以有 限的体 量做 出宏 大 的气势 ,有似 中国 画咫尺干里 ,这 才更见艺术功 力。
安先 生 的钧瓷作 品 ,色彩 不花 、不 杂、不飘 、不俗,正 暗 合此 意。钧 瓷的窑 变 基本色 是 红、蓝 、紫 、灰 、白。刘福 安的作 品在法度 之中尝试 突破 , 到了釉 具五色 、 做 釉彩交 融 , 既古又 新,把钧 瓷的釉 彩优长发 挥到 了极 致 。欣 赏刘 福安
瓷美术也是 如此 ,而是 陶瓷艺术 的百花园 里,钧 瓷最符 合 中国传统造 型艺术 的精神,而刘福安 先生 的作 品正是极 好
中, “ 窑变”也 就是在烧 制过程 中发 生的器型 或釉色的 变化 。
窑变 分为两大类 , 一是 无意或 意外的 “ 变” 所谓 “ 工” 窑 , 天 ;
二是 人 为故 意追 求制 造 的 “ 变 ” 窑 ,所 谓 “ 人巧 ” 。在窑 变 成 为钧瓷 标 志性特 色后 ,渐渐 地如 饮流 斋所 言 “ 本偶然 盖
中,图饰几乎都 是非 物象化 的,在质 朴典雅 的器型 上 ,只 的 ,而是要端 坐,要稳要 正,所以造型 无外乎汉字的 “ 、 由” 有釉色 演变 幻化 出来的 图案,简约大 气,虽有人力,宛若 “ 、“ ”三大 类,舍 此就 不 平稳 。过去 有 “ 甲” 申 钧不 盈尺 ” 天 工,有着 任何具象 的画面所不能表达 的绚烂华丽。 的说 法。因为窑炉及其他 技 术设 备 的条件 限制,一 般 无法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钧瓷的介绍(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北宋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也是传统制瓷工艺繁荣昌盛的时期。

当时,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迭起。

现今已发现的古代陶瓷遗址分布于全国170个县,其中北宋窑址的就有130个县,约占总数的75%.当时的窑厂各有特色,定窑、景德窑清秀,汝窑、耀州窑浑厚,官窑、哥窑典雅,钧窑绚丽,建窑淳朴,磁州窑、吉州窑具有民间风采,都是我国的艺术精品。

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

宋瓷: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宋瓷之美,美在温厚、含蓄,强调内心的感受。

宋瓷那种朴实无华而蕴含独特的气韵深深地吸引着世人。

“五大名窑”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是全球各大博物馆和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瑰宝,其市场价值不言而喻。

从北宋流传至今,“五大名窑”传世瓷器极为稀少,主要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集美博物馆等博物馆。

宋代瓷器在海外的收藏以日本、英国和美国居多,其中不乏相当数量的精品。

日本对宋代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宋代日本派遣到中国的僧人对于建阳窑天目釉茶碗的迷恋。

今天日本博物馆里和私人藏家手中的宋代瓷器数量,在中国之外可能是最多的,并且涵盖了众多窑口。

日本博物馆尤其热衷于建阳窑、吉州窑、龙泉窑、耀州窑、定窑和磁州窑器的收藏。

东京文化厅、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有上等的建阳窑和吉州窑茶碗,东京国立博物馆、出光美术馆、救世热海美术馆则有定窑藏品。

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陶瓷馆占据了整个二楼的开放式回廊,展品涵盖了从汉代至清末的中国陶瓷。

陶瓷馆另外增设了一个当代部分,收藏当今世界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意在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进行比照,既突显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位置,又体现了陶瓷艺术在当今多元的世界文化中的延续性。

说到宋瓷,就会让人想到与之谐音的宋词。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

宋代钧窑历史及宋钧窑瓷器艺术特征,钧窑在河南省禹县(今禹州市),为宋五大名窑之一,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

钧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

以钧窑出产的钧瓷则是宋代大五大名瓷之一,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进入出五彩斑斓的时代。

源于唐代的钧瓷艺术,于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烧造的艺术高峰。

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

【宋钧瓷的历史传承】钧瓷是中国陶瓷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但是它很特别、很另类,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有着与众不同地位。

东汉开始出现的瓷器,至唐代时日趋成熟,并逐渐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并以“南越北邢”两大窑口为代表。

但无论是越窑青瓷还是邢窑白瓷,它们的釉色都是单一的,非青即白,无有例外。

钧瓷则不同,它以独特的自然窑变艺术效果在瓷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钧瓷的釉色窑变艺术效果不是人为的,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的。

钧瓷入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色彩的,是一体素净。

那七彩辉映、让人心旌动摇的绚丽色彩和自然逼真的画面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在窑内形成的,这就是窑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窑变原理就是釉料矿物在炉火高温下转化呈色的物理化学现象。

好的窑变效果的形成所需要的因素非常复杂,它需要性能良好的窑炉、器物在窑中的最佳位置以及科学的烧成制度等因素的巧妙组合才能实现。

如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就是在人们对窑变现象有了相当认识和了解的今天,人们对窑变效果也不能完全掌握,往往是招之不来、不期而至,这也更增添了钧瓷艺术震撼人心的魅力。

钧瓷始于唐代。

在神垕瓷区上白峪、下白峪村的唐窑遗址,出土了灰烬、匣钵片、瓷器残片等制陶瓷遗存。

唐窑残片与众不同、自成风格。

形成了以罐、盘、碗、钵之类俱多,釉色则以褐为主,上有不规则彩斑,有月白、乳白、天蓝等色,挥洒自然、有烟云变化之美盛,莹润典雅,耐人寻味。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我国历史上的五大名窑瓷器 汝定官哥钧

钧瓷清乾隆胭脂红轧道锦地粉彩地缠枝花卉纹套炉钧窑釉双象耳转心瓶苏富比春拍(2011年4月),成交价59,024,200元。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着称于世。

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有玫瑰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等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

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的烧制技术复杂,还原程度难控制;加上古代使用的是松木窑,窑温难以达到均衡,从而影响到钧瓷釉彩的成色,在烧制过程中有70%的产品会报废掉,而其中的上品则更为罕见,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钧瓷珍贵可见一斑。

唐玄宗曾立令“钧不随葬”;宋徽宗时又成为御用珍品,诰封“神钧宝瓷”,每年钦定生产36件,禁止民间收藏,所以现在墓葬出土的钧瓷文物也甚为稀少。

目前世界着名的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也寥寥无几。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曾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汝瓷汝窑粉青釉盖盒北京中嘉国际,2008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35,200,000元。

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宫廷御用、“淡天青”、“蟹爪纹”为人熟知。

其器形多仿青铜器及玉器造型,主要有出戟尊、玉壶春瓶、胆式瓶、樽、洗等;“淡天青”这种冷暖适中的色调以其素雅清逸,适应了北宋时期上层社会所推崇的“清淡含蓄”的审美情趣;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代表之一,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征,成为了中国瓷器史上的一段佳话。

本文将从钧瓷的历史背景、生产工艺、装饰技法、器形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这种珍贵的古代瓷器。

一、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钧瓷的兴起也与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明代初年,中原地区经历了战乱和动荡,不少陶工、瓷工离开家乡,南下至江南等地寻求生计。

他们在这里接受了当地的陶瓷制作技艺,同时也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当地人。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中国瓷器的发展。

而钧瓷的诞生,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二、生产工艺钧瓷的制作工艺十分繁复,需要经过多次烧制才能完成。

首先,要选用高质量的瓷土,经过精心的处理和筛选,制成坯料。

然后,将坯料放入窑中进行烧制,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以及温度的升降和维持。

烧制完成后,还需要进行釉料的涂抹和再次烧制,以达到最终的效果。

钧瓷的釉料是一种独特的铁釉,它可以使瓷器呈现出深邃的蓝色和紫色,同时还能赋予瓷器一种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三、装饰技法钧瓷的装饰技法也十分独特,它采用的是“随变釉色”和“铁线描绘”两种技法。

所谓“随变釉色”,是指釉色会随着釉料的流动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形成独特的纹理和色彩。

而“铁线描绘”则是指在釉面上用铁线描绘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然后再进行釉料涂抹和烧制,这样就可以在釉面上形成清晰的图案和线条。

这些装饰技法使得钧瓷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四、器形特点钧瓷的器形特点也十分显著,它通常采用的是圆形或半球形的造型,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厚重感和稳重感。

钧瓷的器形还非常注重比例和对称,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

这些器形特点使得钧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五、结语总的来说,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朵奇葩,它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魅力。

通过对钧瓷的历史背景、生产工艺、装饰技法、器形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珍贵的古代瓷器,也能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它的艺术价值。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作者:贺树龙来源:《商业文化》2016年第11期钧瓷之源钧瓷是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近年来,钧瓷珍品除用于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及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会议赠品和收藏外,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远销日、美、英、法、意等国,年创汇200多万美元。

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

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色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色彩纷呈,争奇斗艳。

古人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色的多样和窑变的微妙之美。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

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

宜钧为陶胎,胎有紫色与白色两种。

广钧亦为陶胎,胎色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色底釉,故釉面颜色较深且有兔毛纹状。

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色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与汝、官、哥、定诸窑齐名。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四十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

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推荐文章中国古代陶艺的代表作介绍热度:中国古代陶艺热度:中国古代的陶艺介绍热度:陶艺的艺术特点有哪些热度:陶艺的历史文化与发展态势热度:瓷器有许多分类,各有各的特色。

那么,你了解钧瓷吗?小编以钧瓷为例,带你看看中国古代的陶瓷艺术。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陶艺鉴赏——钧瓷,希望能帮到你。

什么是钧瓷?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

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钧瓷的恢复烧制工作开始,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不断的作为国礼现身世界。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钧瓷的鉴赏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唐代是我国制瓷历史上发展的兴盛时期之一。

钧瓷的创烧是和唐代的黑花瓷的烧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鲁山的段店,禹县神镇的下白峪、郏县黄道窑址中捡到的拍鼓、葫芦瓶、花边盘、执壶、小口瓶等黑花釉瓷残片上可以看出:黑花釉瓷是在黑釉、黄褐釉、黑蓝釉或者茶叶沫釉上饰以天兰或月白彩斑,有些排列规则,有的则在器型上随意加上几点。

即在黑釉上漂浮着蓝斑或灰白色斑纹,斑纹随着黑釉的流动变化莫测,呈现出“窑变”一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后世称之为“唐钧”,这种斑彩对钧瓷铜红釉红紫相映的窑变有一定影响。

在禹州市博物馆珍藏的多件唐代壶、碗、瓶等器物上的斑彩同神西山下白峪出土的器物上的斑彩一样,其中多是常庄乡老官崖村龙佛寺水库出土,这些蓝斑彩应该说是钧瓷的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钧瓷艺术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物,而钧瓷则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中国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

中国钧瓷艺术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得名于禹王故里夏启举行开国大典的古钧台,至今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宋徽宗时期被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收藏,封为“神钧宝瓷”“精妙绝品”。

宋元时期以后,由于战乱,钧瓷烧制工艺失传,但很多钧瓷珍品也因此流传入民间,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类的美誉。

钧瓷是我国陶瓷文化史上灿烂的杰作,她以古朴、端庄、粗犷、雄烈的造型,再现了炎黄子孙的豪爽、大气;以丰富多变、优雅斑斓的釉色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

钧瓷的神秘在于它的窑变,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瓷器的一大特征:别的瓷器可以事先描绘好花纹或图案,而钧瓷的釉色全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釉色都是唯一的,玉润冰清,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无与伦比。

文人墨客誉之为“君子之瓷,瓷中君子,唯我独尊,王者风范”,为之吟咏出“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的佳句;达官贵人更是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的说法。

其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强烈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与精神风采。

中国钧瓷艺术的发展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唐代崇尚雍容华贵、酣畅淋漓的审美潮流使独具窑变特征的钧瓷应运而生。

因为,唐钧黑底白斑的酣畅流动,自然天成,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时尚。

到了宋代,钧瓷这种自然天成的窑变特征正符合了当时崇尚自然之气的“合乎天造,厌于人意”的美学思想,受到达官贵人的肯定和崇尚,并被确定为宫廷用品,反过来促使钧艺家们更加追求一种质朴净润,自然天成,趣味高雅的意境,其轮廓线条流畅、造型端庄、法度严谨、做工精细,以优美的形象体现着宋人典雅朴素的气质和美学境界,从而使宋钧达到了钧瓷发展史上的巅峰,成为五大名窑之一。

元代钧瓷胎体粗厚,釉层失透,釉滴下垂,器形也较宋、金时大了许多。

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青釉点斑等装饰技法是宋、金窑器中所没有的,形成了元钧显著的个性特点,与蒙古族粗犷的民风相吻合。

直至近代、现代,这种审美的发展仍在不断变化。

中国当代钧瓷的烧制,从规模上看是历史上任何朝代都不可比拟的,艺术大师们将当代的审美思潮融入钧瓷的艺术造型、釉方配制、窑变效果等各个工艺环节中,丰富了钧瓷艺术形式,使钧瓷在造型艺术、釉色窑变效果方面不断丰富和升华,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提高钧瓷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

中国钧瓷艺术的故里河南禹州神垕镇,担负着当代中国钧瓷研究基地的重任,一群秉呈钧瓷艺术土生土长的钧瓷传人,不拘泥先人的模式,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古老的钧瓷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比如荣昌钧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晋家钧窑由晋氏父子主理。

父亲晋佩章先生被世人誉为钧瓷泰斗,是目前钧瓷界唯一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儿子晋晓童是晋家钧窑的首要传人,随父从事钧瓷研究生产多年。

晋家钧窑产品造型古朴典雅,釉色艳丽多变,浑厚凝重,被众多钧瓷爱好者作为珍品收藏。

徜徉在荣昌钧窑的展室里,你会看到一
件件钧瓷青如碧草、红若海棠、白若玉肌、蓝若碧空、紫若茄皮,构成一幅幅精妙绝伦的风景图案。

这些天成的画面不是静止的,其意境深邃有如火树银花,有如海底探月,又如古道西风,让人留恋忘返,浮想联篇,更让人思维超越时空把远古和未来联接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