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钧瓷鉴赏

合集下载

鉴赏钧瓷的艺术美

鉴赏钧瓷的艺术美

如何鉴赏钧瓷的艺术美?▼钧窑铜红窑变釉的烧成,翻开了瓷器美学新的一页。

▼钧瓷的艺术美还表现在一种深沉的含蓄美。

北方的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尤其汉唐文化更是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势力膨胀,战乱频繁,直到唐朝灭亡,北方遭到彻底的破坏。

北宋建立以后,实行重文息武、发展经济的各项策略,社会经济重新得到发展,文化教育昌盛,黄河文明再现辉煌。

同时,中国瓷器工艺发展的中心由南方转向北方。

定窑、汝窑、官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等窑的产品各具特色。

钧窑铜红窑变釉的创烧成功,一方面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同时也为陶瓷美学开辟了新的天地。

瓷器发明以来,青釉一直是瓷器的主要颜色,从商代到西汉的原始青瓷,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早期青瓷,唐代越窑、婺窑、寿州窑、洪州窑,宋代的汝窑、官窑、景德镇窑、耀州窑都以青釉为主,其间唐刑宋定生产白瓷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釉色单一,缺少变化也多少有点遗憾。

在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宋代,钧瓷在青瓷基础上异军突起,突破了传统的釉色,烧成铜红窑变釉。

这是一种二夜分相釉,它既有原来青釉晶莹透彻光亮的美感,又有温润如美玉的乳浊现象,由于铜、铁、锰、磷等物质在釉里的作用,有的釉层似天边的朝霞,有的如落日的余晖,有的似盛开的紫玫瑰,有的如晶莹明亮的红海棠。

如在釉层深处在出现蚯蚓走泥纹的神奇现象,其美更令人陶醉。

正如《中国陶瓷史》所说:“宋瓷所创造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

钧瓷……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

”钧瓷器物有日常生活用瓷碗、盘、碟、盒、罐,陈设艺术瓷有炉、樽、花盆、盆套等,造型端庄,人们为钧瓷工艺上的创新惊叹不已。

唐朝越窑青瓷“如冰似玉”的美赞只是修辞上的比喻和理想化,而钧红的美丽灿烂确实是一种巧夺天工的实际。

钧瓷的艺术意识上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艺术倾向,体现出纯粹的民族精神。

钧瓷品欣赏

钧瓷品欣赏

钧瓷品欣赏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

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

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窑的渊源。

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

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有研究者对宋钧瓷和元钧瓷的相异之点进行了总结:宋钧瓷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瓷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宋钧瓷釉厚而匀,元钧瓷釉厚而垂;宋钧瓷胎釉细腻,元钧瓷胎釉粗糙;宋钧瓷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瓷则聚成斑块;宋钧瓷釉色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瓷釉色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

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过于艳俗。

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辨别:第一,器物有无玉质感。

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

真品宋钧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

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元钧瓷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没有“贼光”。

有人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

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

第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

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彩釉斑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体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伪品施釉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

第三,仔细看工艺特点。

宋钧瓷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窑更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

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

元钧瓷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

钧瓷鉴赏

钧瓷鉴赏

钧瓷的鉴赏钧瓷的外观:外六相一般来说,对于钧瓷价格最具影响的是钧瓷的品相,它包括质量等级标准和对钧瓷艺术鉴赏。

人们鉴赏钧瓷,首先是从外相(即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的有形器物)开始的,“外六相”是指钧瓷外部的型、质、声、色、纹、境六个方面。

现简述如下,作为钧瓷爱好者鉴赏和挑选钧瓷的参考。

而且钧瓷的内涵我们可以用“内六品”来概括,“内六品”指的是钧瓷的内涵,即钧瓷的意境,这是引导人们欣赏钧瓷的另一种方式。

对钧瓷意境的理解需要人们用心去领会,这与个人对美的理解、对钧瓷的感悟的深浅密切相关。

外六相:型:即钧瓷的造型。

型就是样式,是钧瓷“外六相”的第一相,也是钧瓷艺术品的基础相,钧瓷艺术品的所有品相都以型为载体进行表现,它就象人的身体一样,没有身体就没有生命。

所以,鉴赏钧瓷艺术第一就是鉴赏它的造型。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型准确、不变形;二是造型独特,有一定的寓意。

质:即钧瓷的体质。

钧瓷体质包括胎质和釉质,胎质分粗胎、细胎、泥胎、石胎、土胎、砂胎、白胎、黑胎、灰胎(深灰、浅灰)、红胎、油胎等。

釉质则有乳光釉、亮光釉、亚光釉、无光釉、厚釉、薄釉、玻璃釉、毛孔釉、蜡光釉、石光釉、纹片釉、开片釉、橘皮釉等。

音:即轻叩柔击钧瓷发出的声音和钧瓷开片的声音。

陶瓷的声音美古已有之,古代的陶甑、陶磬都是作为乐器使用的。

优质钧瓷由于胎质坚硬,轻叩柔击会发出悦耳之声。

再有钧瓷釉面的开片之声历来都作为钧瓷的审美因素之一。

色:即钧瓷的色泽。

钧瓷的色泽包括色彩和光泽,就是通常说的色泽。

钧瓷震撼人的美感效应,赏玩效应,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钧瓷千变万化的窑变釉色与光泽。

钧瓷发展至今,其比较典型的釉色有青、蓝、紫、红、黄、绿、黑、白八色。

青有天青、豆青、梨青、粉青、靛青、玉翠青、葱翠青、梅子青;蓝有天蓝、湖蓝、粉蓝、宝石蓝、孔雀蓝;紫有玫瑰紫、葡萄紫、乳紫、丁香紫;红有鸡血红、朱砂红、玫瑰红、海棠红、柿叶红、石榴红、粉红、桃红、胭脂红、枣红、橘红、矾红;黄有铜黄、米黄、甘草黄、麦芽黄、鱼子黄、象牙黄、淡黄、茶叶末黄、褐黄;绿有鹦哥绿、瓜皮绿、果绿、铜绿、孔雀绿;黑有墨彩、黑彩、乌金、古铜、墨褐、铁棕;白有月白、鱼肚白、牙白、玉白等。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
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誉为“瓷器之冠”。

钧瓷的鉴定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钧瓷的真伪和价值。

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从外观上入手。

钧瓷的釉面应该是均匀的,没有明显的气泡和裂纹,釉面的颜色应该是淡蓝色或淡紫色,而不是过于鲜艳或暗淡。

此外,钧瓷的胎体应该坚硬而脆,没有明显的瑕疵和裂纹,而且质地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颗粒感。

鉴定钧瓷的真伪还需要从器型和纹饰上入手。

钧瓷的器型通常比较简洁,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而且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和瑕疵。

钧瓷的纹饰通常是以“天青色”为主,纹饰的线条应该流畅自然,没有明显的断裂和错位,而且纹饰的色彩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色差。

鉴定钧瓷的真伪还需要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上入手。

钧瓷是中国传统的瓷器之一,其制作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制作工艺、器型、纹饰、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判断其真伪和价值。

鉴定钧瓷的真伪需要综合考虑外观、器型、纹饰、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准确地鉴定钧瓷的真伪和价值,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清代钧瓷鉴别方法
钧瓷是一种珍贵的传统瓷器,而清代是中国钧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釉色:真正的清代钧瓷釉色丰富,有青、紫、褐等色,且色泽自然,没有任何人为添加的痕迹。

如果釉色过于鲜艳或者不自然,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钧瓷。

2. 检查釉面光泽:钧瓷的釉面有“酥油光”,这种光泽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光泽,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3. 观察釉面开片:钧瓷的釉面有“冰裂纹”,这种开片现象是其他瓷器无法模仿的。

如果釉面没有这种开片,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4. 检查胎体:清代钧瓷的胎体坚实,质地细腻,无任何瑕疵。

如果胎体松软或者有瑕疵,那么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清代钧瓷。

5. 鉴定底款:真正的清代钧瓷底款通常有“钧”、“禹”、“官”、“哥”、“弟”等字样。

这些字样都是用毛笔书写的,字形古朴,有一种历史的沉淀感。

如果底款字迹模糊或者字形不古朴,那么很可能是假冒的清代钧瓷。

6. 鉴定年代:清代钧瓷的烧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但真正达到鼎盛的是宋代。

因此,如果一件清代钧瓷的年代标注早于宋代,那么需要谨慎对待。

总的来说,对于清代钧瓷的鉴别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真伪。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建议在购买时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避免购买到伪造品。

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鉴赏

宋代钧瓷赏析宋代钧瓷赏析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题记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钧台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北门里。

据文献记载:夏启曾在今城南15华里的钧台坡宣誓即位,故有“夏启有钧台之享”的传说,并以“父传子家天下”而著称。

从此,历代朝臣前来观瞻者络绎不绝。

宾客纷至、车来轿往、兴师动众,已成为禹州地方士绅的沉重负担。

唐代,禹州城北门里建禹王庙,庙前立山门台基,命名“钧台”,此后附近相继设窑烧造瓷器,因地名“钧台窑”,或谓其产品曰“钧瓷”。

宋以后,禹州渐成钧瓷的中心,在发现的百余处钧瓷窑址中,无论是烧造规模或产品质量,钧台窑均为禹州诸窑之冠。

钧瓷至宋代达到鼎盛阶段,成为当时的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

由于钧瓷盛名一时,宋室南迁后,钧瓷又得以复苏。

金元时期,北方各窑仍竞相仿制。

元代,北方钧瓷逐渐趋于衰落,而江南地区仿钧瓷又悄然兴起,蔚然成风。

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产瓷区,如浙江金华铁店窑、江西吉安吉州窑,在南宋至元代就烧制出了光彩夺目的窑变釉,江西景德镇烧制的铜红釉,其呈色原理显然与宋钧铜红釉一脉相承,甚至成为明清时期宝石红、霁红、郎窑红、美人醉等釉色品种的滥觞。

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广东石湾和江西景德镇等地烧制低温釉艺术陶瓷,都是在钧瓷的影响下生产的新品种,不仅吸收了钧瓷工艺的优秀传统,而且又有所创新,由于历史变动等种种原因,钧瓷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基本停烧。

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钧瓷在她的故乡禹县得到恢复。

如今钧瓷已成为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发展旅游、对外文化交流、开发和振兴禹州经济的重要载体。

●钧瓷说宝钧窑瓷器历来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大名窑:钧窑瓷器鉴赏

五⼤名窑:钧窑瓷器鉴赏故宫博物院,河南省⽂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开封市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最著名的窑场位于禹州旧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卦洞附近。

传说钧台是⼤禹传位予其⼦的地⽅,故⼀般认为钧窑得名于钧台。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著称于世,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剂、在还原⽓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更使其名声⼤振。

这种釉⾃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元时期,河南、河北、⼭西、浙江的许多窑场都曾烧造钧釉器物,形成庞⼤的钧窑体系。

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东⽯湾等地也都曾烧造仿钧釉瓷器。

由此可见钧窑影响之⼤。

本展览以展⽰故宫博物院所藏钧窑及仿钧窑(釉)瓷器为主,辅以禹州市钧台窑址历年考古发现所得标本及兄弟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钧窑完整器,⼒求较为全⾯反映传世和出⼟钧窑瓷器的风貌,供观众朋友们研究、欣赏。

钧窑是宋、⾦、元时期北⽅地区规模庞⼤的重要窑场之⼀,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

话说,“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

钧窑是宋代“五⼤名窑”之⼀,素以古朴的造型、瑰丽的釉⾊著称于世。

除了常见的天蓝釉之外,最为世所珍的是铜红窑变釉,按变化的程度及⾊彩不同被赋予玫瑰紫、茄花紫、丁⾹紫、海棠红等美誉。

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玫瑰紫釉长⽅四⾜花盆、天蓝釉双⽿三⾜⾹炉等不同釉⾊的藏品,让观众⼀饱眼福。

为便于观众观赏,展览按“民钧——器⽫类钧瓷”、“官钧——陈设类钧瓷”、“仿钧——钧瓷仿制品”三个单元予以展⽰,全⽅位反映历史上钧窑瓷器所取得的⾼度艺术成就,及钧窑名列宋代“五⼤名窑”的原因。

第⼀部分:“民钧”器⽫类钧瓷(上) 乳光幽兰宋、⾦、元时期钧窑产量最⼤的是碗、盘、洗、罐、瓶、炉、枕等⽣活⽤品,釉⾊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

钧瓷款识底款全面解析

钧瓷款识底款全面解析

钧瓷款识底款全面解析钧瓷款识底款全面解析钧瓷烧造,工艺独特,在色彩斑斓的釉面上,形成千姿百态的纹路。

冰片纹,看似锤击,抚之无痕;蚯蚓纹,龙走蛇行;鱼子纹,繁星点点。

此外还有兔丝纹、蟹爪痕、雨丝纹等。

犹以冰裂纹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纵横交错,如网状分布,以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为佳。

钧瓷的款识在宋代就开始出现,随着钧瓷的发展,款识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增多。

钧瓷款识,大致有以下几个类型:一是表明同类器型的大小、年代和钧瓷存放的地点。

在宋代钧官窑出土的花盆、出戟尊、鼓钉洗等器皿中,不少在底部刻有一至十的汉字号码,尤以花盆居多。

不同的汉字号码代表器皿不同的规格,一号最大,十号最小。

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均收藏有出戟尊,最大者底部标号为三,高32.6厘米,最小者标号为八,高22厘米。

钧官窑器物除底部刻有数码外,清代在花盆底部加刻有楷书“重华宫”,在盆奁底部加刻有“瀛台”、“养生殿”等字样。

钧瓷有关纪年的款识出现相对较晚。

20世纪80年代发现一件钧瓷残圈足,底部阴刻有“钧州西吴镇周家造至元七年”的款识,这是已知最早的有关纪年的款识。

某收藏家藏有“天启年制”款识的明代钧瓷。

总的来说,带有纪年的款识十分鲜见。

钧台窑的胎、釉进行了测试和研究,揭示了钧瓷窑变的本质,找出了窑变的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在科技方面找到了正确途径。

钧窑匠师在钧台窑出土的实物中学习到了很鑫的高超技艺和宝贵经验,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特别是钧台窑的造型技艺、帛作工艺、釉料配制、烧造技巧,已成为钧窑匠师长期追仿的榜样。

二是表明制瓷的艺人和烧造的窑口。

钧瓷艺人以自己的姓名做款识出现的年代较晚。

神垕的刘庄窑、下白峪窑曾发现过釉色和制作工艺与传世宋钧相似的器物残片,上有墨书“郗”和线刻阳文“朱”字样的铭文,这可能就是已发现的最早有姓氏的款识。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禹州知州曹广权在神垕建立钧窑瓷业公司,在公司做瓷的郗杰曾留下“钧兴郗造”的底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宝钧瓷”品赏宇宙万物先有气,后有石,有石才有土,有土才有木,有木才有火,火土相合才有钧瓷。

钧瓷者:气之所凝、石之所炼、水土之所塑、工匠之所雕、火之所成、天地万相之所结也。

—阎夫立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瓷是我国陶瓷中的珍奇瑰宝。

它以色彩斑斓、古朴典雅、风格独特而闻名遐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

北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成为御用珍品,并在禹州市东北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窑名“钧窑”,瓷命“钧瓷”。

钧瓷贵在窑变,钧釉的的成色机理是二液分相釉。

—《钧瓷志》由于钧瓷窑变的艺术魅力,对其产生和发展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自画圣吴道之弃官闲居故乡鸿畅时,用他那神奇灵智发现神垕境内大龙山(龙),凤翅山(凤)秉天地之灵气,得自然之造化,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帮助民间艺人芦青、芦红兄弟二人创烧了胎质纯美、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印生辉、极富诗情画意、五光十色、堪为世间一绝的钧瓷。

在封建帝王中,虽然“明君”无几,但是懂得欣赏艺术的君王却不少。

那位“梨园庄主”、“霓裳羽衣”、“拂槛浓”的唐玄宗李隆基亲书立令“钧不随葬”;崇尚婉约,开书画之蔚然的宋徽宗赵佶因梦见一对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

于是,他下令命禹州的窑工为其烧制。

可是谁都没能烧出只在皇上梦中出现过的宝瓶。

皇上一怒杀了一个又一个窑工。

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挺身而出,投入到熊熊的炉火中,至此一对鲜红瓷瓶终于烧了出来。

皇上得到宝物,自然满心欢喜,又想让窑工烧出同样美丽的花瓶来。

窑建好后,在这座窑里烧果然又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姑娘,把她尊称为“金火圣母”。

今逢盛世,钧瓷原产地神垕钧窑林立,钧瓷艺术大师辈出,柴煤气窑争奇斗艳,无论大窑小窑和名窑作坊各具特色,各有所长。

名作珍品层出不穷,市场繁荣。

钧瓷珍品既登上国服殿堂会馆,又作为国礼行遍天下;既受国内外收藏家青睐,又进入寻常百姓人家。

钧业呈现空前繁荣昌盛之景象。

钧瓷传承人—任星航的正式确定、大宋官窑(荣昌)荣登中国现代十大名窑之宝座、钧窑博物馆和各家钧艺博物馆的建立等重大成就,牢固的树立了钧瓷在现代陶瓷艺术界的崇高地位和无上荣誉。

今有人把钧瓷繁荣昌盛之景象和大量作品涌现称之为“泛滥”,把钧价下跌归罪于“多”而“滥”,实为逐利之吠也。

因钧瓷是窑变“意玄”的艺术,再多的作品面市,而每一件都是唯一的,不会有泛滥之嫌。

有的只是创作品和工艺品、珍品与劣品、成品与废品、以及等级之分。

即时如此,具备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艺术修养,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对钧瓷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对其有不同的感悟遐想和品评。

当年“寒鸦归林”盘和“别有洞天”丰胸淑女瓶就是当着残品、废品被扔掉,而被慧眼识珠者发现,通过点评批评而捧为珍品的,至今传为佳话,此例不胜枚举。

受此启发,有的钧瓷玩者在有严重瑕疵、脱釉、流足、窑粘的残废品中寻求美的享受,搜集自己的所爱,并发现其釉色比正品乳化的更充分、流淌的更有力、窑变的更丰富。

呈现出意向不到的意境。

阎夫立携弟子创烧的立体釉,就是利用釉料在高温下的流淌、聚结和脱釉而形成丰富多彩的纹理,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美感,成为人为追求残缺美的一种新的艺术瓷种。

至于钧瓷作品的价格,是不能用工艺品定价标准来衡量的,而是由每件作品的作者、窑口、烧造方式及年代、釉色、品质、品相、意境、收藏者的审美观、搜求心理、经济水平以及成交过程决定的。

而不是由其作品多少,更不是由什么管理部门所规定的。

其规律与其他的艺术瓷种和艺术品种的交易是相通的,从而体现其经济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其经济价值也不断的变化。

我们要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审美态度,来继承和发扬、品评和鉴赏中华瓷坛上这一“国之瑰宝”。

领略其玄妙,感悟其道、德、真、善、美、文、化之禅意,而不要为利所驱使尔。

道之愈深,行之愈远--温剑博钧瓷之道,以其八美、五色和具有神、奇、秒、绝、玄、活、灵、动的艺术魅力行之天下。

八美:难、独、型、釉、音、玉、纹、景:“难之美”是指钧瓷烧造之难。

“共计一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能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可见钧瓷成型烧造技术之精细。

每一道工序都影响着一个新的艺术生命的诞生。

因此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因其难而愈显钧瓷艺人的辛勤劳作、不断追求、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之美,从而赢得“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美誉。

“独之美”其一是指钧瓷为神垕所独产而被称道的美。

神垕境内的大龙山,凤翅山秉承天地之灵气,为钧瓷烧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钧瓷独有的神韵及其他瓷区的仿制品所不能比拟的;其二是指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艺术”之美。

钧瓷的釉色变化不仅和原料、燃料、炉温、窑位等内在因素有关,而且和季节、气温、风向等外界自然条件也有直接关系。

即使施同一种釉,同一窑,同一位置的作品也变化各异。

每一件钧瓷的釉色变化都是唯一的,故有“窑变无双,钧瓷无对”、“钧不成对,巧匠难双”之称,充分体现了“君(钧)王风范,唯我独尊”的气概。

因此,当您拥有一件钧瓷,您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获“唯我独有”之幸。

“型之美”是指钧瓷古朴端庄的造型之美,它以粗放的线条,勾勒出了墩厚朴实的体态。

或以简练的耳饰所构成的机体有一种的独特的高雅艺术之美感。

其寓意和内涵丰富,具有传统性、哲理性、象征性、表意性、启迪性、教诲性是钧瓷艺人创作智慧和意志的体现及高超手艺的表现,是钧瓷窑变艺术灵魂的载体。

“釉之美”是钧瓷釉色在乳化状态和窑变过程中五色渗化,自然融合流淌,形成“五色斑斓”“美不胜收”难以言表的境界之美;是钧瓷之“眼”和“魂”,是区别其它瓷种的标志,是钧瓷美之根,是钧瓷神、奇、秒、绝、玄、灵、活、动之源。

“音之美”是指钧瓷叩击之声和开片的音质美。

它的开片在静态中富含了一种动态的音乐美,如鸟鸣流水、幽谷猿啼、丝竹磬簧、古筝叮玲、铃之清脆、雨击铜器、玉涯金声、悠扬莹耳;更如钵之惊觉、洞穿心腑、坠入仙境、净化心灵,伴您六十载。

“玉之美”是指钧瓷晶莹剔透,光滑玉润的釉面产生的玉感之美。

因此,钧瓷也称“钧玉”,誉称“千秋艺苑传钧瓷,白玉为魂艳不妖”。

“纹之美”是钧瓷烧造过程中迸片和出窑后开片所形成的美。

这种看似破碎实则一体的纹饰,为钧瓷增加了神秘自然的情趣。

如鱼子纹、珍珠点、冰片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袈裟片、蛛网纹、孔雀衣、以及菟丝缕,珍珠满目、星辰缀天、春韵紫藤、春风化雨等。

它们与主体形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钧瓷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景之美”是指钧瓷釉面出现慕辰霞飞、长河落日、红梅傲雪、仙山琼阁等景观画幅之美,从而成为精品极品,被无数文人骚客倍加推崇。

在朦胧的景象之中令人浮想联翩,思绪无限,似大写意的山水、似大师笔下的抽象、再似与不似之间神游,使身心得到艺术的陶冶,尽享自然之神韵,超越诗、赋、画所能涵盖的内容,进入超脱世俗的境界。

钧瓷是天、地、人、气合,回归大自然之美。

五色—红、紫、青、白、蓝。

世有“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胜翡翠”之说。

红若胭脂、鸡血、朱砂、玫瑰、火焰、枫叶、夕阳—热烈奔放;紫若葡萄、茄皮、丁香—雍容华贵;清若嫩叶、翠青、芳草—清新可人;白若玉肌、月光、雪霜—冰清玉洁;蓝若碧空、大海、蓝瓦—温馨沉香。

这五色并不是单一表现的,而是由窑变形成各种过渡色、复合色组成。

比如“东方欲晓”,由乌云--紫霞--红云—粉红—鱼肚白的逐渐变化,显得细腻逼真;又如“百鸟归林”,远景“宿鸟归飞急”,中景“夕阳染森林”,近景“枝密叶更绿”,富静于动,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

钧瓷的名贵在于它因窑变而釉面具有神、奇、秒、绝、玄、灵、活、动的艺术魅力被世人所推崇。

神--钧瓷是火与土的艺术,以其独有的“窑变”艺术创造出绚丽缤纷,千变万化的“神韵”来;“神”在同施一种釉,同一窑色烧制即呈现出彩色斑斓、乳光交融、变换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来。

故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人意不可为的天然形成,堪称“鬼斧神工,宝瓷天成”。

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奇--伴以似琴如玲的开片声,形成纵横交错的冰裂纹路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纹之美”。

如似“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秒—浑活莹润的钧瓷极富艺术灵犀,它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使您思绪万千,心旷神怡,充分变现出钧瓷“景随人意,变幻莫测”之妙处。

绝—因“窑变”形成景观者为绝。

釉面出现奇特的看似:幕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仙山琼阁等意境万千、引人入胜的景观画卷来。

诗证曰“出窑一副元人画,落叶寒林返幕鸦”、“晚霭微茫谭影静,残阳一抹淡流霞”、“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呈岚”.在这五彩渗化,寓变万千的钧瓷面前真可谓:“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诗句难描”。

凡钧瓷的景观要用您的真心去体验,要用实情去感受,在细细地品尝之中会有您的新发现。

玄—钧瓷不仅“意玄”,而且“情玄”。

同一人,对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时间、场合、环境、光线、角度和心情下,会给您不同的感觉。

它的窑变神韵能不时给您以新的感受和新的发现,与您对话与交流,使您心情无限愉悦而去不断的艺术追索。

活—釉面变化丰富多彩。

景随人移者为活,牵动您的思绪,求索新的意境和美的享受。

灵—钧瓷是有灵气的,在有的人面前显露出玄、活、灵、动的意境和画面来,有的人则视而不见,观之不出。

系悟性与灵性能否想通之缘也。

动—钧釉在烈火中熔炼,五色交融,乳化流淌,出窑后呈现自然有力。

似水入滴、飞流直下、白云飘逸、乃至流足漏胎。

具有强烈的动感,给人以震撼。

品赏钧瓷,观之:赏心悦目;听之:如雨击器;摸之:莹润滑腻;想之:余味无穷。

调动您的感官,投入对钧瓷艺术的品赏之中,净化心灵,升华灵魂。

以上是本人玩钧兴余而编辑,供钧友传阅交流增补之。

丁树筠于上海世博村艺萃馆庚寅年国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