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普通心理学第5章意识和注意新ppt课件ppt

意识与注意的调控技术
通过调节注意来改善意识状态
通过训练和实践,个体可以学会调节自己的注意,将注意集中在积极、有益的信息上,从 而改善自己的意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冥想技术
冥想是一种常见的意识和注意调控技术。通过冥想,个体可以学会将注意集中在当前的身 体感受、思想、情绪和外部环境上,从而提高对自我和外界的觉知能力。冥想技术对于缓 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注意力等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
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导致意识障碍和注意缺陷的原发疾病。
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计划,促进患者意识和注意能力的恢复。
05 意识与注意的应用
意识与注意在教育中的应用
提高学生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专注度和效果。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02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定义与特性
定义:注意是选择性地将心理资源集中于特定对象或活动的 过程。 特性 选择性:注意能够使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些刺激,而忽视其 他刺激。 有限性:注意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同时处理过多的信息。 可调性:注意的程度和焦点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调整。
注意的功能与作用
功能 筛选功能: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感觉输入中筛选出重要的信息。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意识和注意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 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个体的意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04 意识障碍和注意缺陷
意识障碍的种类与表现
昏迷
完全丧失意识,无法感知外界和自身状态, 无反应。
嗜睡
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难以唤醒,意识模糊 。
意识对注意的引导作用
五意识与注意

催眠的理论解释
社会角色论 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班诺斯等人倡议,用来 解释催眠现象的理论。认为睡眠是一种被改变 了的意识状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催眠情景下的接受者象演戏的演员一样,按照 导演的意图(催眠师的暗示)全神贯注地扮演 一个社会角色。
意识分离论 意识的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被分离。
态。
5、睡眠与梦
催眠
催眠状态的心理特征
感觉麻痹 知觉扭曲和幻觉 抑制解除 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旧记忆还原 主动反应性降低 注意窄化
催眠感受性
1/10很好,4/10较好,1/10无反应 和受催眠者的人格特征和其对催眠的态度及对催眠师的信赖感有关
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具有下列特征
(离开无关刺激,并对无关刺激和其 他活动起制约作用)。
第二节 注意概述
3、性质
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无单独的内 容,却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是伴随 在心理过程中的一种活动状态——指向 状态和集中状态。
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开端。
第二节 注意概述
二、 注意的生理机制
1、朝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相互诱导 2、脑干网状结构 3、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 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 sleep)阶段。 睡眠的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左右,深度睡眠前半夜远 多于后半夜,快速眼动睡眠持续的时间由开始的10分钟逐 渐增长。
睡眠与梦
(2)梦的特点、功能解释和作用 快速眼球运动与梦:梦主要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快
通过标准 不须强迫就自动弯下身去 不须强迫就自动闭上眼睛 在10秒钟内左手垂下6英寸 在10秒钟内右手举不到1英寸 在10秒钟内手指无法张开 在10秒钟内手臂弯曲少于2英寸 在10秒钟内两手合拢6英寸之内 在10秒钟内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 被试挥手试图将之赶走 在10秒钟内睁不开眼睛 醒后表现出移动的反应 所能记忆的催眠中项目少于三个
心理学基础 4第四章 注意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作用: 调节皮层的紧张性,对新旧刺激作出选择
轻度受损 “注意神经元” 严重损伤
高度分心 精神错乱和虚构,意识 的组织性和选择性丧失
二、注意的神经机制
(三)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大脑皮层: 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作用: 不仅对皮层下组织起调节、控制的作用,而且是主 动地调节行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重要器官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2.持续性注意(sustained attention) 注意动摇的原因:
注意动摇是由于感觉器官的局部适应,使对 物体的感受性交替而短暂地下降;
有机体的一系列机能活动都具有节律性,注 意动摇是由这种节律性活动引起的。
二、分类
(二)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第四章
注意
武 萌 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 基础心理学教研室
授课大纲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基本概念
分类
注意的含义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 注意的功能
不随意注意、随意 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选择性注意、持续 性注意和分配性注 意
一、基本概念
(一)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一、注意的认知理论
(一)注意的选择功能
2.衰减理论 特瑞斯曼 主要观点: 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 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 全消失。 不同的刺激也都有着不同的激活阈限, 对人有重要意义的刺激激活阈限较低,容易 被激活,如果这些刺激出现在非追随的感觉 通道,就容易被人接受。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解释梦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最感兴趣的是梦的( )(南京师范大学学硕,2017)A.信息加工功能B.生物功能C.显而易见的内容或故事情节D.潜在的内容或隐藏的意义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最核心的特征是关注个体潜藏的潜意识和大量的本能及压抑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桥梁。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2.下面哪种情况我们最难进行注意分配( )(首都师范大学学硕,2016) A.一边读《红楼梦》一边背英语单词B.一边开车一边听英文广播C.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织毛衣D.一边听物理课一边在键盘上打字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高。
因此在本题中,进行注意分配时读《红楼梦》和背单词都是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任务,因此分配注意最难。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4.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朝向反射D.大脑皮层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5.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变化做出反应的大脑结构是( )A.边缘系统B.脑干网状结构C.额叶D.枕叶正确答案:A解析:边缘系统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6.下列关于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朝向反射是人类才有的一种反射B.脑干网状结构传递环境中的信息C.边缘系统存在大量“注意神经元”D.注意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是一一对应的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由刺激的新异性引起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注意的名词解释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另一个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分类包括:
1.选择性注意:把注意指向于某项或某些任务而忽视与之相竞争的其他任
务。
2.集中性注意:指我们的意识不仅指向于一定的刺激,而且还集中于一定的
刺激。
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也称为随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心理学家。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 课后习题 (第8章 意识与注意)【圣才出品】

第8章意识与注意一、概念题1.意识答:意识(consciousness)是指人们的觉知状态,即对人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具有主观性、统一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从对象被觉知到的不同水平,分为:①焦点意识,即全神贯注于某些刺激得到的明确意识经验;②下意识,即在边缘意识下未加觉知而被登记和评估的经验;③前意识,即当前不在意识中的记忆和思维,必要时能被召唤到意识中的经验;④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创造的一个概念。
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某些记忆、冲动和欲望是无法进入意识的,这些心理事件就属于潜意识的范畴。
2.觉知答:觉知是意识过程中的一种意境。
直接意识到周围世界,觉察到事物的具体存在,但未集中注意或细加分析,是指个体对自我核心的主观方面的认识。
在生物学意义上,类似于动物受到威胁或攻击时的警惕性和焦虑状态。
在心理治疗中,是一种愿望或感觉的体验和身体欲望、需要的体验,在人类,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
R.R.梅认为,个体试图否认其有身体需要,或将其身体需要仅限于爱欲,是错误地忽略或压抑了自己存在于世界上的全部意识,心理治疗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存在。
3.焦点意识答: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是指人们集中注意而获得的清晰的意识。
任何时候,人们总是忽略一些刺激,选择一些刺激并拒斥一些刺激。
例如,棋手在集中注意下棋时对棋局的意识,即为焦点意识。
个人处于焦点意识水平时,需要投入较多的心理资源。
4.边缘意识答:边缘意识亦称“并存意识”,指处于注意焦点的边缘、个体并未觉察到的意识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M普林斯术语。
如从事很熟练的操作活动时,已处于自动化状态,即使不分配注意,活动也能顺利进行。
不过,这种意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即由注意的边缘转化为注意的焦点。
在精神分析术语中,与“前意识”同义,前意识即当前不在意识中的记忆和思维,必要时能被召唤到意识中的经验。
5.下意识答:下意识即潜意识,是指在边缘意识下未加觉知而被登记和评估的经验。
第八章 意识与注意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三、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意识所呈现的特征。 1、正常的意识状态:主动的、有组织的觉醒意识 状态。 2、异常的意识状态:即变更了的意识状态,包括 从鲜明幻想的分心状态到由药物中毒所引起的迷幻和 知觉异常的各种状态。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第二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含义 1、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而 忽略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保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深入下 去。 故事:“心理学家难住心算家”。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 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人类独具的高级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A.对活动目的意义的深刻理解。 B.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C.排除外界的干扰,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普通心理学
(二)根据注意指向的对象不同分为环境注意和自我 注意(或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环境注意: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注意,也称外部注 意。外部注意是伴随着人的感知觉进行的。 自我注意:对自己的身体、行为和观念的注意,也称内部 注意。内部注意与人的自我意识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自我注意和环境注意是交互抑制的。当你在观看你十分感 兴趣的关键性比赛时,甚至身体不适也没有注意到;而在一 个单调的环境中,更易注意自己的机体感觉。
内江师院教科院
普通心理学
3、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 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征>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它既服从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能节省意志的努 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有利。 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直接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心理学基础(意识和注意)复习(1)

《心理学基础》二(意识和注意部分)一、选择题1、注意是一种()。
A 独立的心理过程B 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C 个性心理特征D 以上皆不是2、人在反映外界事物时多数事物处于()。
A 注意的中心B 注意的边缘C 注意范围之外D 以上皆不是3、个人的意志努力与()关系密切。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以上皆不是4、注意周期性的变化称为注意的()。
A 起伏B 分配C 转移D 以上皆不是5、()直接引起无意注意。
A 直接兴趣B 学习动机C 内容性质D 具体任务6、有的学生听课时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
A 转移B 分配C 分心D 起伏7、下列哪个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点()。
A 广度B 强度C 时间D 空间8、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状态是()。
A 转移B 分配C 分心D 起伏9、用霓虹灯做广告是利用了人的()。
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以上皆不是1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
属于()的干扰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1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紧张性和集中性D紧张性与选择性12、学生熟练的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持续性注意13、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分散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广度14、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1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的表现了注意的( )。
A.指向性B.集中性C.稳定性D.分配16、名教师在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17、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18、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
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
醒着做梦。
不需要集中注意。
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和过程。
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
这些观念和想法。
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
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
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
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
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由刺激物本身特点和人自身状态引起。
2.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个人意志。
3.随意后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形式。
类似随意,但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即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
生物节律: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它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有一个生物钟。
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人和动物都存在,主要是睡和醒周期性循环。
还有一些生理方面节律变化。
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四、睡眠阶段及脑电波特点!
睡眠作用:1.恢复机能2.保护自己
正常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为β波,13-20cps,频率快,振幅小。
第一阶段:过渡期,α8-12,频率慢,振幅大
第二阶段:轻睡期,θ4-7,频率更慢
第三四阶段:沉睡期,δ2-4,振幅极大,梦游,呓,尿床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呼吸心跳不规则,难唤醒,做梦。
再转为轻睡期,一夜4-6循环。
五、失眠种类:
1.情景性:生活环境改变引起暂时性失眠。
2.假性:个体差异造成心理上的失眠感。
3.失律失眠:突然生活程序改变形成的暂时性失眠。
4.药物性:咖啡因导致精神兴奋,对安眠药物的依赖引起。
表现: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无法进入沉睡,容易惊醒,醒后难入睡。
六、梦:人在睡眠中尤是快速眼动时,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意识一个层面活动的结果。
梦的特征:1.梦境与自己有关,自我中心,倾向于来自个体的内部冲突。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有一定性别差异。
3.睡眠中,内在,外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梦的心理学原理:梦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神经细胞活动的结果,它不被清醒地觉察,也不能控制。
梦有预见性:是由于身体内部刺激引起,刺激没达到感觉阈限时,白天清醒下不易觉察到,但进入睡眠后,大部分神经细胞处抑制状态。
微弱的刺激相对强烈起来。
可以觉察到但无法控制,因此就可能将它与其它有关事物不自觉联系起来构成梦。
七、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在特殊环境下,由催眠师诱导形成。
催眠诱导:运用暗示性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
是一个系统程序,引起人们被动放松,反应降低,注意狭窄,幻觉增强。
催眠状态下心理特征:1.感觉麻痹2.感觉扭曲和幻觉:幻听,幻视在无刺激下。
3.解除抑制:不受任何约束。
4.对催眠经验记忆消失。
理论:1.催眠是角色扮演。
巴伯尔,斯潘诺斯2.催眠是意识的分离:希尔加德:两个层面同时进行,一层接受暗示后,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
二层被掩蔽的,当时难以觉察的意识经验,性质较真实,又称隐蔽观察者。
八、心理促动药物:使用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使个体,感觉,情绪,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
种类:1.镇静剂:鸦片,海洛因,吗啡。
2.兴奋剂:咖啡因,尼古丁,可卡因,安非他明。
3.迷幻剂。
勤劳的蜜蜂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