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设计
青铜器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青铜器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
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古代礼仪、祭祀、装饰及器具等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个青铜器设计作品及设计理念。
一、鼎
鼎是中国青铜器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用于烹煮、存储和祭祀等方面。
鼎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其形态和装饰上。
鼎的形态通常呈圆形或方形,其上部为口沿,下部为腹部,中间为腰部,整体呈烧饼形状。
鼎的装饰通常采用浮雕和铭文等方式,常常代表着权力、地位、家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意义。
二、觥
觥是一种古代酒器,主要用于宴会上饮酒。
觥的设计理念主要在于其造型和雕刻上。
觥的造型通常为长颈、大肚、圆底,通常用一整块青铜打造,其表面常常雕刻着龙、凤、麒麟等吉祥图案或人物故事,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钟
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重要类型,主要用于礼仪和音乐演奏等方面。
钟的设计
理念主要在于其音乐特性和装饰上。
钟的音乐特性体现在其音色、音高和音量等方面,不同的钟具有不同的音乐特色。
钟的装饰常常采用铭文和图案等方式,象征着权力、地位、礼仪和文化等方面的内涵。
总之,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之一,其设计理念体现在形态、装饰、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方面。
通过青铜器的设计和制作,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

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解读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进行解读,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一、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青铜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600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起初它被广泛用于宗教和祭祀活动。
青铜器在商代逐渐发展壮大,到了西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逐渐衰落,替代品逐渐出现。
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要经过繁琐的步骤。
首先,需要用陶土制作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涂抹上蜡,再用石膏浇筑,等石膏干燥后,用火将蜡烧干,剩下的是成型的石膏模具。
接下来,将铜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取出,最后进行打磨和装饰。
三、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器型主要包括鼎、爵、方壶、圆壶、簋等。
这些器型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青铜器的纹饰以兽面纹和几何纹为主,充满了古代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意境。
四、青铜器的象征意义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青铜器作为祭祀的工具,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尊敬。
其次,青铜器作为统治者的象征,体现了君王的权力和威严。
此外,青铜器还承载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承。
五、青铜器的保护和传承由于青铜器的文化价值和稀有性,如何保护和传承青铜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于青铜器的保护,可以采取保藏修复、限制外流等措施,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铜器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公众对青铜器艺术的认知。
总结:中国古代的青铜器艺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是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缩影。
通过对青铜器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型和纹饰以及象征意义都是研究的重点,保护和传承青铜器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任务。
唯有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瑰丽的艺术形式。
青铜器设计

簠(fǔ)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器 大小相同,合上成为一器,打开则为相同的两器, 在古器物学上又称为“却立”或“却置”。簠器 在经籍中称为“胡”或“瑚”。
敦(duì)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圆腹、
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豆 盛肉酱一
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有圈足, 多有盖。
叭形容器,觚身下腹部常 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
用两段扉棱作为装饰。商
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 “十字孔”。商晚期至西 周早期造型修长,外撇的 口、足线条非常优美,纹 饰繁复而华贵。
觯(zhì) 饮酒器。圆 腹、侈口、圈足、形 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兕觥(sìgōng) 盛酒或饮酒器。椭圆形腹或
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盖作成兽
盂 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 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 但比簋大。 壶 盛酒或盛水器。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 《孟子》上说:“簟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 瓠(hù)形等多种形状。
3.乐器 编钟,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面较大而薄,多为弧形,根部凹进,边部稍作翘起。
编镈 打击乐器(宫廷雅乐)。镈体趋
尊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四羊方尊
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
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 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
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 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 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 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四羊方 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中外设计史》练习题集

《中外设计史》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中,哪个朝代的青铜器设计达到了巅峰,其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展现了高超的铸造技艺与审美价值?()A. 商朝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哥特式建筑风格起源于哪个国家,并以高耸的塔楼、尖顶和细长的窗户为特点,对后世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A. 法国B. 意大利C. 德国D. 英国3.明代家具设计以其简洁明快、线条流畅著称,其中哪种木材因其质地坚硬、纹理美观而被广泛使用?()A. 松树B. 桦树C. 紫檀木D. 楠木4.包豪斯学校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由哪位著名建筑师创办,并倡导“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理念?()A. 密斯·凡·德·罗B. 勒·柯布西耶C.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D. 彼得·贝伦斯5.日本传统设计中,哪种艺术形式强调对自然美的追求,通过简约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深邃的意境?()A. 浮世绘B. 漆器C. 茶道D. 花道6.文艺复兴时期,哪位意大利画家兼建筑师的作品如《最后的晚餐》和米兰大教堂的设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与科学理性的结合?()A. 达·芬奇B. 米开朗琪罗C. 拉斐尔D. 布鲁内莱斯基7.工业设计领域中,哪位德国设计师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A. 彼得·贝伦斯B. 密斯·凡·德·罗C. 迪特·拉姆斯D. 汉斯·韦格纳8.清代瓷器设计中,哪种瓷器以其色彩丰富、图案精美而著称,成为皇家御用和外交赠礼的首选?()A. 青花瓷B. 粉彩瓷C. 珐琅瓷D. 白瓷9.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中,哪个国家的设计以其功能性、理性化和简洁明快为特点,对世界设计产生了广泛影响?()A. 德国B. 美国C. 日本D. 荷兰10.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哪位美国设计师的作品如“巴塞罗那椅”和“幽灵椅”,展现了对于传统设计元素的解构与重组?()A. 菲利普·斯塔克B. 米凯尔·格雷夫斯C. 查尔斯·伊姆斯D. 雷蒙德·洛伊一、选择题答案1.A(商朝)2.A(法国)3.C(紫檀木)4. D (彼得·贝伦斯,彼得·贝伦斯是包豪斯学校的重要人物,但学校实际由沃尔特·格罗佩斯创办)5.D(花道)6.A(达·芬奇)7.C(迪特·拉姆斯)8.C(珐琅瓷)9.A(德国)10.A(菲利普·斯塔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______,不仅促进了信息传播,也对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

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
古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图案纹样设计理念深受后世所推崇。
在古代,青铜器是贵族阶层的象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精神的象征。
因此,青铜器的图案纹样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古青铜器的图案纹样设计以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动植物和抽象符号为主题,
这些图案纹样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象征意义。
比如,常见的龙纹、凤纹、虎纹等动物纹样,代表着古代人们对神话传说和动物的崇拜和敬畏;而太阳、月亮、山水等自然景观纹样,则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此外,一些抽象符号如云纹、雷纹、鸟纹等,也被赋予了神秘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的重要元素。
古青铜器的图案纹样设计还注重对称、比例和线条的处理,追求简洁而富有力
量感的表现形式。
通过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精美的图案纹样设计,古青铜器成为了古代艺术的杰作,展现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如今,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仍然对当代设计师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许多
现代设计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古青铜器图案纹样的影子,这些古老的图案纹样在当代设计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了设计师们灵感的源泉。
总的来说,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对后
世的艺术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设计

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设计青铜器的发明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我国商、西周、春秋三个历史时期就属于青铜时代。
而商周是我国青铜器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时期。
商代前期的青铜器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都有明显进步。
古代的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当时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政治生活起了很重大的影响。
使得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它同当时的生产、科技、艺术这些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论述青铜器的设计特点与青铜器造型对现代工艺品造型设计的影响与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在中国青铜器时代,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在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一、青铜器纹饰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猛兽,刻画半人半兽的形制、纹饰。
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这时青铜器纹饰饕餮面常常构成全部纹饰的中心,令人望而生畏。
狰狞恐怖的纹饰是对命运的恐怖心理在器物装饰上的投射,对异族是恐怖的化身,对自己氏族则是战胜恐惧的符号。
我国的青铜时代开始于夏代。
夏代青铜器以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夏代文明,出土的青铜器主要有礼器中的酒器爵、斝、角、盉,饪食器鼎,兵器中的戈、钺、镞,乐器中的铃,以及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和残存的圈足器等,从而奠定了中国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要形制的造型格局。
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工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充满着浓厚的原始初创气息,仅就青铜爵而言,大体上有两种造型,一类是原始型的,样式基本上是模仿陶爵,它的外形和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手制陶爵有着相似的特征,细腰、平底、短足,呈荷叶状的边口部和流从口部的延伸不甚规整,外观颇像用手捏成的陶器。
中国古代青铜器课件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本课件将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 历程、分类、制作技艺、著名作品以及在文化领域的意义。
引言
青铜器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 湛的制作技艺。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青铜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用于礼仪、宗教和军事用途,也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青铜器主要由铜和锡合金制成,比例及材质的选择对于青铜器的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青铜器的铸造技艺
通过失蜡法、模块法等铸造工艺,雕刻师傅能够将精美的图案和纹饰铸造到青铜器上。
青铜器的鎏金技艺
鎏金是一种青铜器表面镀金的技艺,使青铜器更加华丽瑰丽,增添了装饰效果。
著名青铜器
铜爵
铜爵是一种古代祭祀用的青铜礼器,通常呈壶形,充满了神秘感和仪式感。
青铜虎
青铜虎是一种形制独特的青铜器,具有神态生动的虎形,在古代被视为凶猛的象征。
双耳杯
双耳杯是一种常见的青铜酒器,造型简洁大方,常用于庆祝、祭祀等场合。
青铜羊
青铜羊是一种形态优美的青铜器,象征着和谐、团结和繁荣。
青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青铜器代表着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孔子对青铜器的推崇
孔子曾赞叹青铜器的卓越工艺和华丽装饰,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儒家精神的文化象征。
中华文明的彰显
青铜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结语
通过学习青铜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同时 也能够体会到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希望本课件能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介绍和 了解。
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

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
古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图案纹样设计理念深受历史和文化的
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作精神。
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融合了宗教、神话、自然和人文主题,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生活、宇宙和人类命运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宗教和神话的崇拜和追求。
在古代中国,人们崇拜自然神灵,相信宇宙万物都有灵性,因此在青铜器上常常可以看到神兽、神鸟、神龙等神话图案,这些图案寓意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对神秘力量的向往,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其次,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古代中国人民深深地热爱大自然,他们将自然界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鸟兽等元素融入青铜器的图案纹样设计之中,通过这些图案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追求,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此外,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人文主题的关注和表达。
在古青铜器上常常可以看到人物、器物、礼器等图案,这些图案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人类生活、社会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的关注和表达,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人文主题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总的来说,古青铜器图案纹样设计理念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宗教、神话、自然和人文主题的理解和表达,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文明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商周青铜器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杂
接演变而来,大部分是商周时新创造。造型形 式主要有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两大类。
一、球形:有祭器也有食器,商周初圆鼎腹凸点偏低,
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商周以来,活动在我国广大的北方草原地区的古代部族,大 都过着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们不仅为发展畜牧经济付出了艰 辛劳动,而且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在我国北方长城沿 线,尤其是鄂尔多斯地区,曾出土了大量的以动物纹为特征的青 铜艺术品,人们通常称之为“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它是我国北 方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具有这种艺术特征的器物,不仅 有种类繁多的装饰品,还有不少日常生活实用器。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四、异形:非对称。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五、象生形:祭器。辟邪。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3.成型工艺对造型的影响
青铜铸造:制模、塑出纹样——翻制泥芯——范芯自然干燥 和高温焙烧并经修整——范、芯的组装和糊泥——浇铸铜液—— 出范、出芯,清理——加工修整,成品。 早期一模一范,西周中期后一模数范,系列化统一成列鼎,具家 庭风格。
三、繁缛富丽,系统严谨。
司母戊[wù] 鼎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 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 华丽,工艺高超,又称司母 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长110厘米、 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鼎 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 (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 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 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 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 器。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4.神异化和秩序化的装饰设计
商周装饰纹样特点:一、功能(内容)与(艺术) 形式相统一,形神如一的魅力。二、装饰纹样与主体造 型相统一。三、纹样设计与制作工艺统一,对称及二方 连续方便制作。
中国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5.时代精神和设计风格
商周青铜器是奴隶时代礼制的 象征,其形式上是当时艺术和科技结
合的产物。它折射出感性质朴、凝重 沉雄的商代文化的时代精神,以及严 谨规范的周代等级伦理意识和理性有 序的文化生活状态,呈现出其意识形 态的组合性、创造性特征。 西周戎生编钟
5.青铜器设计特点
一、象物。
中国设计史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商代虎食人卣 (yǒu)
一、表现统治者的专横残 暴,以此造型威吓奴隶。虎是 奴隶主阶级的象征,人是奴隶 的代表。
该鼎是商王武丁的儿子 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
鬲(lì)
甑 (zèng)
甗(yǎn)
簋 [guǐ]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
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 侈 [chǐ]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 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 兽面状。
西周除原有式样外,又出现了 四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 足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
四羊方尊造型雄奇, 设计精巧,技艺复杂,采 用了分铸、平雕、高浮雕 等方法,并使全器浑然一 体。其风格特点在同类器 中独树一帜,被称为“臻于 极致的青铜典范”。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
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铜觥
商朝时期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高36厘米、长36.5厘米、重8.5千克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
扉棱、各种鸟兽雕塑……
青铜觥[gōng]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这是一件器形和纹饰都很 别致的盛酒器。觥盖前端为一 昂首而出的兽首,后端作牛首 形,中脊为一小龙,前端兽耳 后部各有一小蛇。器身周体饰 凤纹,主凤特大,长尾逶迤, 形态优雅。整器装饰手法纯熟 灵巧,是商代晚期中较为独特 的作品。
两耳三足“四点式”变为“五点式”。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二、筒形:流行于殷商、周初, 以祭器为主。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2.个性化和系列化的造型设计
三、方形:自青铜器形始。 祭祀器更显沉重、威严、威 慑、冷漠。
铜觥最早见于商代,盛行于 商和西周前期。形制可以分为 四足兽形铜觥、圈足觥、方觥 等。这件铜觥器体扁长,底中 部微外鼓,前两足呈兽蹄形, 后两足如鸟爪,器身饰夔纹、 器底中部和盖里均有“司母辛” 铭文。司(后)母辛是妇好死后 的庙号。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 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 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 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 先惊人的智慧。
历史证明,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 倾心贯注的文化领域,商周青铜工艺成为后世难以
企及的典范。以奴隶社会而论,埃及在金字塔, 希腊在雕刻,中国则在青铜工艺。
一、青铜工艺
青铜:指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一种合金。 天然铜色红,加入锡、铅以后,颜色灰青,故名青 铜。
一、青铜工艺
青铜性能: 1、熔点降低,容易掌握铸造过程。 2、硬度增高,铸造坚硬的制品,如武器或工具。 3、熔铸时减少汽孔,使装饰花纹清晰。 4、增加光泽度。
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章 青铜器设计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 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 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 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
•柱状足、锥形足、 圆足、扁足、方足、 兽蹄足……
龙纹扁足鼎 食器
春秋莲鹤方壶 分别高116、117厘米 长30.5厘米 宽24.9厘米
卣( yǒu)
伯各卣
西周 高33·6厘米 高27·5厘米
中国古代青铜器 三大艺术要素
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章 青铜器设计
形制 纹饰 铭文
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章 青铜器设计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 现,直接对应青铜器的造型艺术。由 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青铜器 物应用面广、流传时间很长、社会和 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天生的对艺 术美的追求,使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 形制丰富多彩。从青铜器的造型能看 出我们祖先卓越的审美想象能力和巨 大的创造能力。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4.神异化和秩序化的装饰设计
神异化想象之动物纹、常见动物纹,有组合创造思想。商周早期以 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动物组合、人兽组合纹为主,云雷纹几何 纹为辅地。饕餮纹有戒贪说、符号说、通神说等,或兼而有之,寓政治、 宗教、道德性于一体。西周中期后的装饰向秩序化发展,如重环纹、环 带纹、窃曲纹等。
兽面纹斝
商晚期(公元前14一前11世纪)
商代中期(公元前16-前14世纪)
黄觚gū
商代晚期 (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觚是饮酒器。此器喇叭口,高 圈足,中间细腰可以把手。口部和 颈部饰三角形变形兽纹,中腹部饰 两组对称的龙纹。尤为特殊的是在 圈足上的曲角龙纹采用透雕的样式, 装饰性极强,同时也显示出极为高 超的铸造技术。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 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 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 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 •单纯多样 •刚柔相济 •静中寓动 •背离规则
尽管青铜器艺术家在青铜器形制的 设计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他们 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和谐。和谐 是抽象形式美的最高追求、是诸种互不 相向的因素的协调一致。尽管有些青铜 器的造型比较简单.有些较为复杂,但 凡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器皿的造型, 在总体上都能见出和谐。
二、将人兽关系看作人借 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
三、象征人的自我与具有 神性的动物的统一,以便获得 动物的保护。
四、虎食人实际反映了 “虎食鬼”的神话,即以威猛 的虎驱逐恶鬼,取避邪之用。
五、虎代表自然界,象征 人对自然的恐惧,但又必须附 着自然,表现人性的软弱。
中国设计史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饰云 雷、乳钉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 饰一二道弦纹。
春秋时期,簋的铜胎变薄,花 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
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爵
爵的共同形状特点: 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
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pàn (器物上备手把握的部分 ), 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
拄眉,有说是因为古代人酿酒工艺问题,所喝酒为米 酒而非蒸馏,上边栓滤网用的;又说两柱称拄眉,也称乡 衡也是为了仰酒勿过,不疾不徐,余音不绝,以致召感。 古礼站着的时候,不许大仰首,但饮酒必起身,爵形又是 深腹,其实挺难完成要求的。所以拄眉的出现就是为了保 持仪容。
2
第二节 青铜器设计
5.青铜器设计特点
二、纹样狰狞。
商周早期以饕餮纹、夔、龙 纹、凤鸟纹、动物组合、人兽组 合纹为主,云雷纹几何纹为辅地。
饕餮纹有戒贪说、符号说、通
神说等,或兼而有之,寓政治、 宗教、道德性于一体。西周中期 后的装饰向秩序化发展,如重环 纹、环带纹、窃曲纹等。
• 饕餮纹(tāo tiè)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制范、熔铸、装饰等 过程。
艺术设计史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设计
2
第二章 青铜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