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县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重庆市綦江区

重庆市綦江区

石壕记忆
石壕红军烈士墓是为了 纪念一九三五年中国工农 红军红一军团长征途经石 壕时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 而修建的,建成于1992年, 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著名将领 占地5000余平方米,主要 由长征诗碑、烈士墓地、 烈士塑像、烈士纪念塔、 烈士事迹陈列室、红军宣 传标语碑林及各级领导、 红军老战士和县内外各界 人士的题词碑林等组成, 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建军初期著名将领
王良,中国工农红军建军 初期著名将领。原名王化 赅,字傅良。1905年生, 重庆市綦江县永城镇人。 1932年3月,王良升任红4 军军长。同年6月率红4军 返回赣南根据地途中,13 日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敌 阻击,王良亲自到前沿阵 地侦察敌情,不幸壮烈牺 牲,年仅27岁。
我的家乡
綦江
有一个地方 叫綦江.flv
• 綦江之历史人文 • 綦江之风景名胜 • 綦江农民版画之乡 • 綦江之西部齿轮城 • 綦江的明天会更好
抗战时期的电厂
文物部门介绍说,该电站由 于建设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 境内并不多见,因此,它被尊称 为我国历史上建成最早的惟一溶 洞水电工程。为防日军轰炸,其 重要设备均安装在人工凿成的地 下岩溶洞中。 记者现场看到, 在溶洞的内外还刻着摩崖石刻。 根据石刻上校徽图案表明,电厂 是由当时内迁的东北大学、西北 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的工 业大学等国内5 所著名高校的专 家、教授齐心协力共同设计。至 于何人指挥、何人施工、何人运 输,时任厂长刘明德均在碑文中 写得明明白白。 文物部门还告 诉记者,战时缺少水泥,水电厂 的大坝、水渠、厂房等全系精制 料石扣缝砌成,工程人员和大量 民夫夜以继日,奋战数年,饱尝 艰辛。
中国客车变速器第一品牌

綦江区区情及各招录单位职位简介

綦江区区情及各招录单位职位简介

綦江区区情及各招录单位、职位简介一、区情简介綦江区位于重庆市南部,东邻南川区,南接贵州省习水、桐梓两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因江水呈苍帛色,故名綦。

全区幅员面积2747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25个镇,总人口122万,其中万盛经开区代管10个街镇,人口27万。

綦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公元619年建制南州,至今有近1400年州县建制历史;1926年重庆最早的党组织诞生在綦江,孕育了邹进贤、王良等众多革命先烈;綦江农民版画蜚声中外,是“中国农民版画之乡”;永城吹打享誉中华,是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綦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素有“渝南门户”之称,距主城核心区只需半小时,境内渝黔、綦万高速和210国道、303省道贯穿全境,渝黔、三南铁路纵横交错,是重庆向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綦江资源丰富,风光秀丽。

是重庆市的能源基地,境内煤炭储量20亿吨,煤层瓦斯储量400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0%和54%,铁矿石、石灰岩等矿产储量丰富;古剑山、恐龙足迹化石、东溪古镇等自然人文景观众多,开发潜力巨大。

綦江工业扎实,商贸繁荣。

是重庆市的老工业基地,曾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五个第一,境内有多家市属大中型企业,能源加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西部齿轮城”;綦江齿轮、“饭遭殃”等知名产品畅销海内外,红星美凯龙国际广场、普惠豪生五星级酒店等大型商场、知名酒店纷纷落户,是渝南黔北地区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

綦江区现有机关事业单位546个(其中机关73个、事业单位473个),公务员2631人、参公事业单位人员779人、事业单位人员1220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033人、管理人员1118、工勤人员1050人),每年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才约30人。

二、各招录单位、职位简介(一)区司法局1.单位职能职责区司法局主要职能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编制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监督实施;指导管理全区法制建设及依法治理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负责管理全区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负责监督管理全区法律援助工作;负责指导监督街镇司法所建设、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负责指导管理全区社区矫正工作;负责指导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协调的事务工作;负责指导管理全区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负责全区司法考试的组织和事务工作。

綦江

綦江

綦江美食
綦江北渡鱼 到綦江的游客,总要吃一顿“北渡鱼”,到过綦江的人,总忘不了“北渡鱼”。北渡鱼出自綦江的北渡场,这里原来是一个乡,与县 城近在咫尺,綦江河从这里流过,有一个繁忙的渡口,对岸就是210国道,又是渝黔铁路的綦江北站,所以这里十分繁华。 北渡鱼来历 过去,江边打鱼的人,将活鱼用快刀打甲去鳞后下如沸水锅内,锅中大把撒辣椒,大瓢加花椒、大蒜和一些特有调料,烧土灶,用粗 碗,打几个滚起锅淋上沸油,大盆装鱼,吃完鱼后加上素菜,既营养又实惠。后来,这种带着浓郁江湖菜风味的吃法,由普通鱼家进入餐 馆饭店,取名“北渡鱼”。 北渡鱼:麻辣鱼、番茄鱼、酸菜鱼 快煮的方法让北渡鱼嫩如豆腐,用舌一抿就能剔出刺。北渡鱼有3种制作方法:麻辣鱼、番茄鱼或者酸菜鱼,还有鱼头豆腐汤。 麻辣鱼是北渡鱼的主流,端上桌来是一盆极腥红深沉的汤汁,麻辣鲜香,蒜味浓郁,回味悠长,具有鲜、香、麻、辣嫩、爽的特点, 吃下去每个人都叫辣叫麻,那味道真是爽。后两种比较清淡。 赶水蒋家辣子鸡 赶水蒋家辣子鸡选用农家土鸡烹饪,自制调料,酥香爽脆、麻辣鲜香,深受消费者喜爱。2004年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民菜称号, 先后被评为綦江名小吃、餐饮名店、消费者信得过门市等。 东溪刘氏黑鸭 制作方法:东溪刘氏黑鸭,选天然喂养的鸭子,配以多种名贵纯天然香料,用老卤汁,采用科学配方、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特点:肉质细嫩,入口化渣,回味悠长的特点,是典型的“三高”(高质量、高磷脂、高硫水化合物)“三低”(低脂肪、低热量、 低胆固醇)营养食品。 种类:吃刘氏黑鸭,席桌上主菜是卤鸭子,还有卤鸭干、卤鸭菌、卤鸭脚板、卤鸭翅膀,炒鸭杂碎,菠菜鸭血汤等,其风味独特,搭 配合理,价格不贵。 柴坝花生 柴坝是一个花生出产基地,花生以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著称。现在在成品方面,以精挑细选的二级花生加工生产,如今已零售到重庆 市200多家单位以及高档茶楼,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赶水萝卜 赶水萝卜远销全国各地,每年赶水将借赶水优质萝卜举办“赶水萝卜节”,评选优质萝卜,交流种植经验,吸引观光旅游。

綦江发展前景

綦江发展前景

綦江发展前景綦江区以“山清水秀、风景宜人”闻名,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重点发展,綦江区正逐渐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綦江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交通便利。

綦江区毗邻重庆主城区,距市中心仅30分钟的车程,有长江大桥和第三纵贯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贯穿,成为重庆市联系内外与东西的重要通道之一。

这为綦江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目光。

其次,綦江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区内有巴山蜀水的优美自然景观,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红色旅游景点。

同时,綦江区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类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等丰富多样,为游客和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綦江区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吸引了一些文化创意企业和艺术家的落户,进一步推动了綦江区的经济发展。

再次,綦江区在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优势。

綦江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和钨矿资源,有利于相关行业的发展。

同时,綦江区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以及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綦江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最后,政府在綦江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綦江区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优化升级,设立专门基金支持创新创业,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人才。

同时,为了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改善生活质量,綦江区加大了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綦江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同时拥有着发展产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优势。

在国家对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的政策支持下,綦江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綦江区将成为重庆市的经济增长点和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

綦江历史

綦江历史

+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成为国民政府驻地。

同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宣布“移驻”重庆,重庆即正式担负起中国战时首都的责任,重庆也因此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训令,明定重庆为国民政府“陪都”。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綦江因特殊的地理和资源优势而凸显战略地位。

抗战前,綦江经济不很发达,商业不繁荣,商品基本均从外地运来。

本地土货只有煤、铁、米、木料等。

抗战时期,川湘黔公路筑成,綦江交通十分便利,商业逐渐繁荣起来。

因为川黔公路,首站綦江,直达贵阳,再延伸至昆明,再接缅甸国境,成为国际通道。

当时,川滇黔来说,既无水路,又无铁路,唯一依靠的就是这条公路交通大动脉,因此綦江成为抗战时期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同时綦江的矿产资源丰富,煤铁较多,成为陪都主要的资源基地之一,纳入“资源委员会”的重点开发范围。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一些重要军事、政治机关和工矿、科技单位,相继迁来綦江,这对綦江的工业、交通、科技和商业的发展较大的促进作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一、民族工业初步奠定基础1937年后,特别是川黔、川湘公路通车和抗日战争爆发后,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1937年,以复兴隆为主的7家铁(锅)厂联合成立以冶炼为主的联营工业企业——东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綦江第一家最大的民族工业。

1938年,永同面粉厂开办。

接着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交通兵团修理所(后名五0二厂)、綦江铁矿、电化冶炼厂、四十兵工厂等企业先后迁来綦江,煤炭、电力、锅桦、织布、印染、陶瓷、缝纫、造纸、印刷、酿造、砖瓦、火柴、汽车修理、船舶修造、粮油加工以及铁、竹、木、棕、藤制品业等民族工业和手工业,皆应运而生,相应地发展起来。

这些工业和手工业企业虽然规模小,设备陈旧,资金短缺,生产手段落后,但为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1)。

《重庆·綦江》课件

《重庆·綦江》课件
《重庆·綦江》PPT课件
欢迎大家阅读本PPT课件,探索綦江的独特魅力。通过以下几个章节,我们将 一起了解綦江的地理、历史、经济、旅游资源以及未来展望。
綦江的地理和人口概况
地理优势
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形多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口规模
人口约250万,多民族聚居,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生态环境
拥有大片的森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农业发展
綦江以农业为基础,农田景 观和农业产品在当地非常重 要。
金融服务
綦江正在发展成为重庆的金 融中心,吸引了众多金融机 构入驻。
綦江的旅游资源
风光名胜
华岩寺、夔门风景区
历史古迹
夸张峡、楠木林古镇
自然保护区
太极湖、龙湖
綦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1 城市生态化
綦江注重城市生态化建设,保护环境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綦江的历史和文化
1
独特的民俗文化
2
綦江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包括传
统艺术、美食和节庆活动。
3
丰富的历史遗迹
綦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 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
文化传承
綦江人注重文化传承,文化教育在 当地非常重要。
綦江的经济发展情况
工业发展
綦江拥有多个工业园区,涵 盖了先进制造、新能源和高 科技产业。
2 交通便利性
綦江交通便利,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公共交通网络。
3 城市设施
綦江建设了现代化的医疗、教育和体育设施,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对綦江的未来展望
1
经济发展
綦江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
旅游推广
綦江将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游客来体验綦江的独特风情。

綦江农业介绍

綦江农业介绍

目录1 农业自然资源 (3)1.1 地形地貌 (3)1.2 气候 (3)1.3 土地资源 (3)1.4 水资源 (3)1.5 矿产资源 (4)1.6 生物资源 (4)1.6.1植物资源 (4)1.6.2 动物资源 (4)2 綦江农业经济现状 (5)2.1 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 (5)2.2 农业产业化模式及进程 (5)2.2.1 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项目 (5)2.2.2 10万亩加工型辣椒基地建设项目 (5)2.2.3 蔬菜基地建设 (6)2.2.4 优质高粱基地 (6)2.3 主导产业与主要农产品 (6)2.3.1中国西部最大木瓜资源——重庆市綦江木瓜 (6)2.3.2 綦江建成原种猪场科学而规范、漂亮而美丽的渝荣Ⅰ号 (6)2.3.3 辣椒 (7)2.3.4 赶水萝卜 (8)2.3.5 精绿蔬菜 (8)2.4特色农产品 (8)2.4.1“饭遭殃”焐椒酱 (9)2.4.2 凤凰山梨子 (9)2.4.3 平滩沟红梅 (9)2.4.4 油桐 (10)2.4.5 瀛峰茶 (10)2.5 先进农业技术 (10)2.5.1 推广优良品种 (10)2.5.2 适期早播 (10)2.5.3 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 (11)2.5.4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1)2.5.5 水稻机插栽培技术 (11)2.5.6 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 (11)2.5.7 辣椒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 (11)2.5.8 农田灭鼠技术 (11)3 存在问题 (12)綦江綦江,素称“渝南大门”,距重庆市区90公里,东走湘鄂,南接滇黔,北倚重庆、成都,系四川、重庆至广西北海大通道之咽喉。

境内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兼备,是渝南、黔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万亩,人口94万(其中农业人口74万)。

这块流金溢彩的土地,物华天宝的热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充满着自强不息的勃勃生机。

1 农业自然资源1.1 地形地貌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处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沉降带间,即四川沉降褶带之川东褶带东缘与川鄂湘黔隆起带西缘的交接部位。

綦江年鉴(2019年卷)綦江概况

綦江年鉴(2019年卷)綦江概况

綦江年鉴(2012年卷)綦江概况.cn 2013年3月1日 10时23分2011年春节文艺演出晚会綦江概况基本情况【地理】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地处重庆南大门,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在重庆市1小时经济圈内,是重庆直辖市主城卫星城、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渝黔合作战略支点、重庆市食品加工基地、重庆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要承接地、渝南黔北物资节点地区,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重庆市卫生县城”、“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

县境地跨东经106°23′~106°55′、北纬28°27′~29°11′之间,东西宽48公里,南北长82公里,幅员面积2186.07平方公里。

东邻万盛区,南接贵州省习水县、桐梓县,西连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东北与南川区接壤。

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

綦江河系境内第一大河流,为长江一级支流,全长231.3公里,由南向北贯通全境。

境内有大小支流30多条,遍布全县各地,形成树枝状水系,水网分布较均匀。

綦江地处四川盆地东南边缘,介于华蓥山帚状山脉向南倾没、大娄山脉向北延伸之间,属喀斯特地貌。

地貌特点是:南西高、北东低,边缘高、腹地低,以山地为主,遭河流切割,沟深岩多,地形破碎,多孤立山体,少完整山脉,地势高差大。

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67.6%,丘陵占32.4%。

境内最高海波1814米,为南半部石壕镇万隆花坝;最低海拔188米,为北半部永新镇升平木瓜溪口;全县平均海拔920米,县城古南街道海拔254.8米。

綦江县铁路、公路、水上运输兼备,交通便捷。

川黔铁路、渝黔210国道、渝黔高速公路纵横南北,与三南铁路、渝湘303省道、綦万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全县汽车通车里程36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9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165公里,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境内铁路总里程135公里,设有16个火车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綦江县基本情况一、基本县情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北靠巴南,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

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

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

(一)綦江历史悠久,发展基础较好綦江早在西周时即属巴国疆域,公元619年建制南州,元末农民起义首领明玉珍据蜀称帝始置綦江县,历代沿用至今已630余年。

1958年隶属重庆市后,即属“老四县”(綦江、江北、长寿、江津)之一,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在老重庆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二)交通便捷顺畅,区位优势明显距重庆市主城区56公里,仅半小时车程,两条铁路(渝黔、三南)、两条国(省)道(210线、303线)、两条高速路(渝湛、綦万)纵横交错,有火车站点6个、高速公路出入口6个,是通往贵州、云南、湖南、广东、上海的重要陆上通道,也是渝南及黔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至2005年底,“一小时綦江”畅通工程已经圆满完成。

作为重庆出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綦江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三)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煤炭储量达15亿吨,可开采量占重庆市的60%左右,可开采近200年,是国家规划的重点产煤县之一,主要为重庆珞璜电厂、重庆发电厂提供动力电煤,份额达到了40%。

近几年来,綦江县境内煤炭企业经过技术改造,产煤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05年,全县煤炭实际年产量达500万吨。

根据规划,綦江还将在“十一五”期间,新增投入40多亿元,新建小鱼沱、梨园坝、大罗三个大型矿井,新开采张狮坝煤田,并对老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恢复和提高系统功能,扩大生产规模,到“十一五”末,县境内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250万吨,綦江将真正成为重庆市的第一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

此外,铁矿储量还有近1亿吨,石灰岩储量4,460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矿藏还有铜、硫磺、石英、天然气等。

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县境内共有流域面积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2条,其中,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綦江干流和藻渡河。

由于綦江地处大娄山边缘,河流天然落差大,为綦江储备了丰富的水能,县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7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5千瓦。

“十一五”期间,政府将作整体规划,协调处理防洪、发电、灌溉之间的关系,对綦河进行梯级开发;预计投入5亿元,建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56,670千瓦。

同时,投资40亿元的中峰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可研正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南唯一的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在调节重庆市电力供应的同时也将为綦江县提供较大的税收贡献。

火力发电如火如荼,总投资13.5亿元、装机容量30万千瓦的松藻煤矸石火电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首批机组已于2006年3月份正式发电,第二批机组将于2006年下半年发电。

松藻煤电公司组织科技人员攻下了煤与瓦斯混燃发电的科技难题,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路,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

该公司拟在今年兴建我国首座煤与瓦斯混燃发电厂,总投资达40亿元,预计总装机容量为66万千瓦。

目前,綦江能源基地建设已进入全新阶段,在成为綦江县主要经济支柱的同时,也必将成为重庆市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同时,綦江县还有林地112.5亩,占幅员面积的34.5%,其中森林面积87万亩,森林覆盖率25.9%。

有古剑山、丁山湖、白云观、古树化石群等自然景点20余处,有全国罕见的傣族生殖图腾、红军烈士墓、韩国临时政府遗址和全国农民版画之乡等人文景观10余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四)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后劲充足近年来,綦江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两翼共振、整体腾飞”,不断壮大培育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已逐步形成能源、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和建材、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四大培育产业。

1、能源工业。

主要是以松藻煤电综合开发为代表,目前正理顺管理体制,稳定产量,提高质量,搞好煤炭深加工,统一开发利用好煤炭资源,同时,利用水力资源的梯级开发,组建地方电力开发总公司,研报1-2个有规模、有效益的水电项目,使我县水电资源开发利用率达40%,使地方水电与国家大网密切配合,形成网络。

“十一五”时期,松藻煤电公司将投资40亿元,使煤炭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投资40亿元上马66万千瓦煤与瓦斯混燃发电项目;重庆市建设投资公司投资12亿元,兴建竹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2×2.5万千瓦;重庆市电力公司将投资38亿元建成中峰蟠龙抽水蓄能发电站,綦江将初步成为重庆能源供应基地。

2、机械加工业。

现有汽摩配企业120余家,其中汽配行业在全市有相当地位和明显优势。

綦江县汽配产品规格品种繁多,涉及重型、中型、轻型、微型等各种车辆所需的相关零部件,并为一汽、二綦江县工业布局图汽、嘉卡、庆铃、长安、江铃等许多全国知名汽车生产企业配套。

汽配产品已基本实现从零售维修市场向主机配套市场转变,汽配行业实现由配件加工向部件、总成加工转向,汽配企业实现和即将实现三个全国之最,即扬子粉末有限公司为汽车电机传动轴承部件配套产品,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由国产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的厂家;綦江半轴厂技改完成后,将成为全国专业半轴生产企业中最大的厂家;綦江车辆配件厂技改完成后,高磨擦合成闸瓦的生产能力将位居全国之首。

2003年,綦齿传动公司跻身中国100家“最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机械工业500强。

汽车半轴厂的产量占全市近1/2,全国近1/10。

车辆配件厂成为铁道部定点生产厂家。

“十一五”期间,綦江齿轮传动公司将投入4亿多元,形成各种汽(摩)齿轮及配件1,500万件的生产能力,工业总产值达30亿元,同时,将抓住重庆打造“东方底特律”的机遇,重点建设汽摩配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改扩产,逐步做强做大汽摩配基地生产规模,形成锻造、齿轮加工、变速箱总成、汽车半轴相互配套的产业集群,继续保持“中国西部齿轮城”的地位。

3、冶金工业。

主要以重庆四钢钢业有限公司、吉恩镍业公司、华浩冶炼公司为代表,主要产品为冷轧和热轧钢板、镀锌板等,年产值15亿元左右。

2004年,四钢钢业公司进入全市工业经济50强。

吉恩镍业公司的镍钴产量居全国第2位。

“十一五”时期,四钢钢业公司将完成15万吨冷轧生产线建设,达到10万吨镀锌板、10万吨彩涂板生产规模;吉恩镍业、华浩冶炼、福雷德冶炼、扬子粉末冶金等企业将加大技改,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全县冶金工业总产值将达到30亿元以上。

4、建材工业。

以重庆科华建材集团有限公司300万吨水泥生产线为代表的建材工业已初步形成水泥、红砖、空心砖、石灰、碎石等建材系列,年总产值达10亿元,产品辐射重庆、四川、贵州等省市,影响力逐步扩大。

“十一五”时期,綦江县将进一步扩大散装水泥及水泥制品加工,积极开发墙体新材料和开发建筑钢材新品种,以适应全国市场需求。

工业总产值将扩大到15亿元以上。

5、化学工业。

以华强化肥、化工厂、重庆中央化学公司为主,在保持碳铵、硫酸、磷铵、炸药等产品市场的同时,抓紧实施了硝铵复产暨合成氨节能技改,乳化无锑炸药产品开发和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等项目,并积极探索开发精细化工新产品。

2004年,华强化肥公司进入全市民营企业50强。

“十五”期间,綦江县化工产业将通过华强化肥公司新上生产线,东溪化工厂重建,超科化工扩产,全县化工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

6、轻纺工业。

现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古华蓄产品有限公司、龙海纺织品有限公司、川江毛线厂等纺织企业,主要发展玻璃制品、棉(麻)布、毛线、猪鬃等为主的各种轻工、轻纺织品。

“十一五”时期,綦江县纺织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市场变化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印染后整理,扩大创汇能力,努力实现年总产值10亿元。

7、食品加工业。

现有“老四川”牛肉干、綦江醋、“饭遭殃”、萝卜爪等名特优产品。

“十一五”时期,綦江食品加工业将以现有名特优产品为主开发系列粮、油、肉、酒等新产品,在巩固扩销、扩产的基础上,再投资1亿元,重点开发工艺成熟、有市场、有效益的名、优、特产品,力争使工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

通过“十一五”时期的艰苦努力,仅上述三大支柱产业和四大培育产业新创造的工业产值,就相当于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造一个綦江工业。

到“十一五”期末,綦江的能源、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将更加强大,建材、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四个培育产业将迅速崛起,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綦江工业时代必将到来。

(五)文化底蕴深厚,极具地域特色綦江山川秀美,人文景观众多,传统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民风民俗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

最具特色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资政育人。

有成立于1926年的1月24日的有史料记载的重庆最早的党组织-中共綦江地下党支部,有红军长征进驻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和创造四渡赤水重要战机的历史画卷,有张爱萍同志题写的“綦江烈士陵园”,有被毛泽东同志称赞“前头捉了张辉赞”的原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有被周恩来同志称为“霍氏三杰”的霍锟镛、霍步青和霍栗如烈士,有被杨尚昆同志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原中共四川省委秘书长邹进贤烈士,还有解放后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涌现出的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牺牲的403名革命烈士等等……。

这些都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题材,也是推进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2、农民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是传统民间艺术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

源于明清年间的木板年画,作品取村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

表现手法在简单传授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地民间美术技法,诸如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板年画、剪纸、蓝印花布等表现手法,使作品显现出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綦江农民版画崛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曾先后在重庆、北京、成都、武汉、天津、苏州、大连等10多个城市举办展览,并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挪威、阿尔及利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特别是在2004年7月作为重庆市的唯一代表参加“中法文化年”系列活动,赴法展览,引起轰动。

到目前已有10多个国家的艺术团体和友好人士专程来綦江考察农民版画。

迄今为止,已有1,50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省(市)博物馆、中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外美术馆收藏。

1985年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美协、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县“农民版画之乡”的荣誉称号;1998年2月,綦江县被 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3年綦江农民版画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外宣办对外赠送礼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