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冲积扇和扇三角洲区别地文献综述
三角洲体系概况

沉积物
分 选 粒 度 变 细 、 磨 圆 变 好
较陡 较缓 缓
扇三角洲的一般特点
(1)向陆方向通常以断层为界。 (2)砂、砾粗碎屑比例较大。 (3)纵向上楔形,平面扇形,向盆地方向变薄、细。 (4)单个扇三角洲层序向上变粗。 (5)规模常较小,成群出现。
陡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缓 坡 型 扇 三 角 洲 模 式
扇三角洲与三角洲的区别: 1. 地形坡降大,是三角洲的几-几十倍; 2. 陆地方向为冲积扇,甚至直达山根;
3. 岩性粗,砂砾岩发育;
4. 水下河道更发育,但河口坝发育差; 5. 常成群出现,纵剖面楔状,尖灭快; 6. 重力流沉积较发育,常见具有重力流沉积特色 的水下水道。
三、扇三角洲序列与沉积特征 Sequ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andelta
c
水下分流河道间
沉积物:灰、灰绿色水平层理泥岩、泥质粉砂岩、页 岩 夹薄层砂岩漫流的泥质砂岩、砂质泥岩、杂砂岩? 应较辫状河发育)。 构造: 小型层理、滑塌及变形构造常见。
垂向上:常被分流河道冲刷。
• (3)前扇三角洲 • 浪基面以下。 • 灰色波状、水平层 理泥岩、粉砂岩, 含介形虫等化石。
扇三角洲的实验模拟(张春生等,1997)
扇三角洲体系 Fandelta System
一、概况 1、定义(Definition):由于冲积扇直接提供物源,
在盆地边缘的水上和水下部分所形成的碎屑沉积体。近 源短程河流供给;直接与冲积扇过渡;水上部分为冲 积扇,水下部分为扇三角洲。
2、三角洲序列(A Series of Delta)
以三角洲为基本名称命名的沉积体系很多,如三角洲、 辫状平原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等。上述沉积 体系命名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供给体系类型及供给方式。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王多云;陈应泰;徐洪生【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1991(9)4【摘要】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第三纪湖盆边缘斜坡带的渐新统和中新统表现为扇三角洲-湖泊与冲积扇-湖泊两种沉积体系的交替叠复。
其形成归因于湖平面的周期性升降变化。
沉积层序分析表明,湖平面变化控制了两种层序,湖面高位层序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各序列组成;湖面低位层序则包含了冲积扇—湖泊体系各序列的内容。
作者分析了在湖平面升降控制下湖泊边缘碎屑沉积体系的特点。
【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湖平面;变化;沉积;层序【作者】王多云;陈应泰;徐洪生【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相关文献】1.受周期性湖平面升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柴达木盆... [J], 王多云;陈庆泰2.滇西洱源县军马场下三叠统青天堡组冲积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 [J], 周业鑫;王剑;邹光富;王鹏;任飞;董黎阳;李俊;宁括步3.咸化湖盆高频湖平面升降特征及地质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J], 乔艳萍;谭秀成;刘耘;熊鹰;伍坤宇;张永庶;杨勃;任灵4.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对冲积扇片状砂砾体及辫状水道沉积的控制——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为例 [J], 夏钦禹;吴胜和;冯文杰;刘忠保5.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咸化湖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控制: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为例 [J], 熊鹰;伍坤宇;谭秀成;张永庶;杨勃;任灵;刘灵;刘耘;乔艳萍;王小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

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区别与相似摘要:通过扇三角洲与三角洲概念、沉积亚相、物源的远近、相的归类、控油特征等方面的不同点及反粒序和产生的过程的相似点的阐述,认为两者不同点是:扇三角洲相其实质是冲积扇的水下部分(有时包括部分水上部分);扇三角洲离物源较近(且与高地与陡坡伴生),成熟度较低;应属于陆相沉积;具有很好的储油层系。
而三角洲相却是河入口处的沉积物;离物源较远;成熟度相对较高;属于海陆过渡相;具有很好的生、储层系。
两者相同点是:剖面都是反粒序;都是水动力和碎屑的共同产物,后者也是他们具有相似的名字的原因。
关键词:三角洲、扇三角洲前言:近年来,在扇三角洲发现的油气田越来越多,于是人们愈加的重视扇三角洲的研究。
可能是名字的相近的缘故吧,人们有时会混淆三角洲与扇三角洲的概念及沉积亚相。
其实,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都是存储油气的重要沉积相,并且他们的名字也很相近,可是他们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他们在沉积动力、物源远近、沉积亚相和大相划分却是截然不同的。
扇三角洲在本质上与三角洲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的沉积相。
1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基本概念、分类或模式扇三角洲与三角洲储存油气的主要沉积体,因而备受相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名称上,他们仅一字之差,因此,容易使人产生感觉,这两者在很多方面有相似性;可是两者在成因、沉积相、物源来源的远近等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先看一看他们概念的区别。
1.1扇三角洲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冲积扇的概念,冲积扇是在干热的气候,地壳升降运动强烈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剧烈条件下,此时形成的产物被山区的暂时性水流(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地形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状或扇状推以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1]。
而扇三角洲的概念是由冲积扇提供物质并沉积在活动扇与静止水体分界面外的、全部或部分位于水下的沉积体。
显然,扇三角洲与冲积扇有着直接的联系,扇三角洲是建立在冲积扇的基础上,冲积扇是形成扇三角洲的基础。
特征不同的两种扇三角洲相识别与对比_陈景山

(5)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 、河 口坝 、远砂坝 、席状砂 、间湾等微相 (图 6) 。水下分 流河道往往切割下伏的河口坝沉积物 ,形成明显的 冲刷面 ,底部可见泥砾 、泥岩撕裂屑等滞留沉积物 , 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沉积序列 ,对应的 GR 曲线多呈 钟形 。河口坝和远砂坝微相发育良好 ,常显示出向 上变浅 、变粗的沉积序列 ,对应的 GR 曲线表现为漏 斗形 。该亚相砂质沉积物由于经过水流 、海流 、波浪 等多种牵引流的反复簸选改造 ,分选性一般较好 ,储 集性能也较优越 。
沉积特征等的研究 ,识别出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扇 三角洲相 。
1 扇三角洲发Βιβλιοθήκη 背景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东南方 、西沙群岛以北 的南海海域内 ,是一个在老第三系基底上发育起来 的新生代陆缘拉张型海相沉积盆地 [ 10 ] ,北以 ⑤号断 层与海南岛古陆邻接 ,南邻永乐隆起 ,西以 ①号断层 与莺歌海盆地分界 ,总面积约 3. 4 ×104 km2 ,总体上 呈北东 —南西向延伸 。盆地构造主体为北东 —南西 向延伸的控盆断裂 ,而在盆地西部则转向近东西向 展布 ,且同时存在一组北西 —南东向展布的断裂系 统 ,从而导致琼东南盆地的构造格局复杂化 ,形成北 部和中央两个裂陷带以及多凸多凹 、凹凸相间的沉 积背景 ,并接受了厚达 12 000 m 的新生代海相陆源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 。如图 1 所示 ,在北部裂陷 带西部的崖北凹陷和崖南凹陷内 ,受渐新世崖城期 拉张断陷和海侵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发育滨 、浅海沉 积环境 ,来自海南岛古陆的陆源碎屑自北向南注入
引 言
自 Holmes在 1965 年提出扇三角洲的概念以 来 ,经过不断的补充和完善 ,现已普遍认为扇三角洲 是由发源于相邻高地的冲积扇直接推进到稳定蓄水 盆地中形成的沉积体 。由于扇三角洲沉积在沉积盆 地边缘充填序列中的重要性以及蕴藏有丰富的油气 资源 ,国内外许多地质工作者不断地深入研究古代 扇三角洲沉积 ,总结了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 模式 [ 1 - 4 ] ,并且运用实验沉积学方法对扇三角洲的 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初步的模拟研究 [ 5 - 7 ] 。 扇三角洲的特征既不同于经典的冲积扇 ,也不同于 传统上由河流 - 湖泊或者河流 - 海洋相互作用形成 的三角洲 ,而是兼有两者特征的过渡类型 ,是一种具 有独立特色的过渡型沉积体系 。目前有关扇三角洲 的分类 ,一般是根据盆地蓄水体的性质和能量类型 将它划分为湖泊扇三角洲 、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以 及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 8 ] ,对扇三角洲的发育与构 造作用 、古地形 、海平面升降变化等控制因素的关系 研究不多 [ 9 ] 。本文以琼东南盆地西部渐新统海洋扇 三角洲沉积为例 ,根据构造背景 、海平面升降变化 、
扇三角洲详解

扇三角洲详解地质矿业信息交流平台1周前地矿正版书城往期好书精选最全地质软件使用技巧:MAPGIS、CAD、Grapher ... 全在这里中科院地理资源所重磅推出:地球表层模拟研究专著!八旬院士深潜1400米!为你讲述他的“老人与海”...1、什么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是指由冲积扇(包括旱地扇和湿地扇)作为物源,在活动的扇体与稳定水体交界地带沉积的沿岸沉积体系。
这个沉积体系可以部分或全部沉没于水下,它们代表含有大量沉积载荷的冲积扇与海或湖相互作用的产物。
成因学上指由冲积扇入湖(海)形成的三角洲沉积。
2、形成原因(1)古构造造山运动强烈地区,大型冲积扇受山前大断裂控制,有多个山口地带可形成冲积扇群。
山前大断裂带对其形成有控制作用。
区域性挤压或拉张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断陷盆地,而且边界大断层对湖盆发展演化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另外,地震,火山作用对湖底扇的形成也有很强烈的控制作用。
(2)古水流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力流水流机制。
3、扇三角洲形成特征扇三角洲就是高山与水盆地近邻,是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水中、水下冲积扇),有明显的陆上、过渡区和水下沉积部分。
(1)扇三角洲平原陆上部分为近源的砾质辫状河,以水流和重力流的粗粒(砂和砾互层)沉积物为特征,砂砾层具不明显的平行层理或交错层理,分选差,具砂质基质,砂砾比率向下增加。
(2)扇三角洲前缘(过渡带)以较陡的前积相为特征,牵引流为主,常见大、中型交错层理。
(3)前扇三角洲沉积(水下扇三角洲)以不规则分布的泥、砂和砾石的透镜状层理为特点。
自下而上为:前扇三角洲泥岩—扇三角洲前缘末端粉、细砂岩—扇三角洲前缘河道砂岩、含砾砂岩—扇三角洲平原砂砾岩和砾岩。
扇三角洲平原在洪水期和风暴期侵蚀海底后,回流过程中迅速向海推进。
在扇三角洲平原产生从细粒的陆棚砂至粗砾石层的不规则的向上变粗的序列。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秦为胜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
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
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
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
三角洲和冲积扇

三角洲:河流中上游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坡度平缓,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会堆积形成三角形地貌,叫三角洲。
地貌特征:三角洲上地形平坦,河汊纵横,面积较大,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易有洪涝,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
冲积扇:山坡上的风化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沿山间河谷搬运而下,在山麓出山口处,坡度变缓,水流分散,流速减小,搬运能力减弱,物质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叫冲积扇。
地貌特征:外形上窄下宽的扇形,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势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
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河漫滩连接成片形成河漫滩平原。
形态特征:迂回扇,心滩沙堤,滨河床沙坝。
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辨析

扇根;扇中;扇缘。
按沉积位置和沉积物特征也可划 为: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 积;泥石流沉积。
扇三角洲平原(泥炭层不 发育);扇三角洲前缘; 前扇三角洲。
内扇(或上部扇);中扇(或中 部扇);外扇(或外部扇)。
参考资料:《中国沉积学》、《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
古水流
阵发性洪水,陆上牵引流与重力流 双重水流机制。
靠近山区坡降大,水流急, 能量大,陆上和水下牵引 流和重力流双重水流机 制。
洪水型、滑塌型或火山喷发型重 力流水流机制。
M-I
岩
性
特 征
岩石类
型
岩性差别大,大部分以砾岩为主, 砾石间充填有砂、粉砂和粘土级物 质,有些可由含砾的砂、粉砂组成。
扇顶部分以砾、砂岩为主,扇缘粉 砂、泥质增多,扇体与平原过渡带 以粘土沉积为主。
发育交错层理、递变层理, 还有正常的海洋或湖泊砂 泥岩互层,可见有叠覆冲 刷递变构造,也可见生物
以具有叠覆递变冲刷构造的砂 砾岩为主要相标志。多期重力流 事件在沟道中重叠形成
“AAA”,“ABAB”,“BBB”
扰动构造、斜波状层理和
水平层理。
岩相。在扇根主沟道中可见正、 反递变层理、交错层理及叠瓦状 构造的砂砾岩、砾岩。
粒度粗,砂、砾为主,扇 三角洲平原类似辫状河沉 积,向陆方向紧邻冲积扇, 整个扇三角洲常呈短而粗 的厚的碎屑楔状体。
颗粒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砾岩; 砂砾岩、卵石质砂岩或块状砂 岩,典型的浊积岩。
结构
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 选差。从山顶至扇缘粒度逐渐变细, 分选、磨圆逐渐变好。由于河流切 割充填也可能使粗粒沉积物位于扇 体的中下部位。
冲积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模式
完整的三角洲
网状河
-------------------------
地层对比——冲积扇
冲积扇的微旋回以向上变细的正韵律为主,界面一般为砾岩的最粗位置,正确处理好相带与井厚度关系,内扇,颗粒比较粗,分选差,表现为SP不明显,GR锯齿状,中扇表现为颗粒分选相对变好,粒度为中粗砂岩,含砾,曲线为典型钟形,顶部泥岩比较明显,可由多个向上变细的正旋回组成,厚度最厚;外扇位置一般为细沙或者粉砂和泥岩组成,砂岩单层厚度相对较薄,曲线为锯齿状。
可以通过对野外露头、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综合分析,提出地层内部多级旋回性、底部超覆和填平补齐及沉积厚度等比例发育模式,并分析形成这些发育模式的成因机制。
在探讨地层发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标志层对比、旋回对比和等比例对比原则。
应用桥式和三角网对比方法,对全区地层进行三维闭合,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对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筛状沉积
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有其它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
由于粒度粗,砂质之类细碎屑的充填物较少,故渗透性极好,在洪水尚未流到扇缘(冲积扇与平原的结合处)之前,就沿着像滤水筛子一样的砾石层渗透到扇体中去。
因此不能形成地表水流,从而阻止了粗粒物质的搬运。
扇体表层的砾石层就称为筛状沉积。
它虽较为少见,但它是冲积扇上最富有特色的沉积。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而且主要是分选较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限,常形成块状沉积层。
筛状沉积的形成条件要求独特的源区条件,即母岩区应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主要
为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筛装沉积的形成条件:母岩区得是节理发育的石英岩之类的岩石。
-------------------------
辫状河冲积扇一般是只季节性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一般来说分选相对比洪水形成的泥石流冲积扇好;并且两种类型的冲积扇扇根部位都会有砾石沉积;从平面展布上看由于辫状河冲积扇是稳定的水流形成的,所以展布面积大,而泥石流冲积扇应该算是一种事件性沉积,所以分布面积相对小;
再从流体机制上看,泥石流冲积扇的形成与重力流有关,所以偶尔会观察到一些反序结构,而辫状河冲积扇以牵引流为主,所以说应该是一种正常的正粒序。
alluvial fan专指冲积扇,意指一种河流出山口沉积,
fan delta意指比邻物源高地的入水沉积,叫做“扇三角洲”,
braided delta“辫状河三角洲”主要为辫状河体系入海或入湖的沉积,两者在空间上一般相距很远,这是近年来大家有所公认的。
推荐薛良清、Galloway的《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与三角洲体系的分类》
-------------------------
石油地质意义
(1) 实践证明,冲积扇沉积与储层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砂砾岩冲积扇体储层的油气地质意义已被国内外很多油田证实。
如西班牙Calatayud 盆地中生代冲积扇油藏、葡萄牙Sade 盆地古近系冲积扇油藏;国内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积扇砾岩油藏、济阳坳陷陡坡带冲积扇油藏、黄骅坳陷枣园冲积扇油藏等。
其中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冲积扇砾岩油藏规模居于同类油藏前列,目前在该地区已开发这类油藏101 个,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5102×108 t ,累计产油1102 ×108 t 。
经过四十多年的开采,目前这类油藏的年产量仍保持在260 ×104 t ,且主要分布在古沟道、主水道和辫状水道微相(王宜林等,2002) 。
而东部断陷湖盆陡坡带冲积扇油藏以济阳坳陷研究最为成熟,在20 世纪90 年代就已开始,现已开发这类油藏10 多个,成为胜利油田增产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类油藏往往纵向上多期叠合,平面上交叉叠置,内幕结构极为复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地震反射上为杂乱反射、测井解释困难,就当前的勘探程度,对其认识还远远不够。
因此,进行野外露头解剖,研究其内幕显得尤为重要。
(2) 冲积扇的形成和分布通常与扇背斜有关。
由于低位冲积扇的存在,上覆水进体系域地层易形成“扇背斜”圈闭,利于成藏,这种圈闭在东营凹陷丰深1 井沙四段地层中已发现(图版Ⅲ25) 。
图版Ⅲ25 中冲积扇上部“扇背斜”4315~4400m 目的层段: 目前6mm
油嘴: 日产油5013 t , 气773817m3 。
(3) 冲积扇一般不整合沉积在裂缝十分发育的基岩风化壳上,油气可能沿裂缝散失或形成基岩的油气藏(薛叔浩等,2002) 。
克拉玛依油田石炭系基岩油藏属于此类。
(4) 由于扇缘亚相和扇间凹地的低渗透和非渗透地层从扇体下倾方向和两侧包围着冲积扇油气藏,即使成藏以后的构造运动引起地层产状改变(不包括断裂作用) ,油气并不能迁移和外溢,而仍保存在扇体中,因此冲积扇体油气藏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薛叔浩等,2002) 。
盖层破坏就会引起油气藏的破坏,但是由于冲积扇油气藏具有“一扇一藏”“, 自我保护”的特点,被破坏的油气藏仅限于盖层被破坏的局部,并不能破坏整个冲积扇体系内所有的油气藏。
三角洲和冲击扇都可以归类为冲积平原
-------------------------
三角洲平原是指由三角洲发育而成的平原。
当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时,由于坡度变缓,流速渐小,加之海潮顶托等动力条件的改变使河流所带泥沙大量沉积。
最初沉积在水面下进行,由于淤积物的不断供给,逐渐积多,最后露出水面,沉积物形成顶尖朝向陆地的一个三角形平原,取名三角洲。
这种脱水成陆,并向海域推进的三角洲,逐渐发育成三角洲平原,如长江三角洲平原等。
如果有大的河流注入湖泊,大量泥沙也能堆积成湖岸三角洲,如洞庭湖三角洲等。
--------------------------
冲积扇平原:是指呈扇形展布的冲积平原。
冲积扇不是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而是形成在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
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
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定性地说,经典的(正常的)三角洲发育于缓坡,而冲击扇发育于陡坡;即缓坡大而少,陡坡小而多
平面上:
三角洲与河流作用伴生,并且很难区分,而后者与河流伴生不明显,区分较容易一些平面上的叠合形态也不一样,三角洲叠合之后是朵状(经典的), 而冲击扇叠合之后还是一把展开的扇子
剖面上:
前者是流体流沉积,后者重力流更发育(那么如果有岩心或录井资料的话就可以看到粗细,颜色,厚度的区别了)
测井上经典的三角洲有反韵律特征,而后者则更多的正韵律,且其幅度变化更大地震上就是前者S形中连续中振幅或者更好的反射,而后者更多的是大型断层下降盘的杂乱反射
冲积扇:是由于山区河流(辫状河)携带碎屑物质到山前的地势平缓的山口形成的
尖端指向河流上游的平面上呈倒三角的沉积体。
1. 沉积物具有分选差,棱角状。
分为扇根、扇中、扇缘三个亚相,由于山区的各种地质作用,使得山区向河流的上游迁移,三个亚相的相对位置也随着迁移,所以就形成了在垂向上亚相的顺序依次为扇根、扇中、扇缘,形成了在剖面上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
2. 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点。
在洪水期,山区容易形成泥石流,带来大量的分选差、棱角状的沉积物沿着辫状河道沉积,形成了冲积扇的骨架砂体。
扇三角洲:是由于在山前坡度变缓处有个湖泊,冲积扇延伸到了湖泊中,形成了由河流和湖水共同控制它发育的三角州。
扇三角洲是三角州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由于是河、湖共同控制,沉积物的分选、磨圆都比冲积扇要好。
三角洲的哪些特点基本上扇三角洲都有。
而冲积扇则没有。
--------------------------
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是不同的。
从概念上来说,扇三角洲是冲积扇直接入湖(海)形成的;而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入湖(海)形成的。
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三角洲发育的时期和位置来区别。
一般来说,断陷湖盆陡坡在湖盆发育的早期和晚期形成扇三角洲,强烈断陷期多形成冲积扇;缓坡一般多形成辫状三角洲,在近源情况下也可形成扇三角洲。
--------------------------
冲积扇测井特征
根据冲积扇沉积特征,分为三个部分:扇体最上部以片状漫流垂向加积为主的沉积区,称为扇顶;中部为辫状分支水流活动的沉积区,称为扇中;下部为交叉点以下地区,称为扇缘.每一种亚相又可分成若干种微相.
电性特征如下:
主槽微相
泥质含量以底部最高,向上减少,电性曲线呈大幅度的漏斗形
漫洪带微相
电性曲线呈低阻的平直形态
槽滩微相
电阻率中高值,自然电位曲线幅度中等,曲线均呈锯齿状,旋回性不明显
辫流线微相
电性曲线由多个小韵律构成锯齿形正旋回形态,中高阻,自然电位幅度中等
辫流砂岛微相
电性曲线特征与槽滩近似,但电阻率值和自然电位幅度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