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
古诗词整合教学设计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

古诗词整合教学设计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古愁:教学理念纷繁复杂,大师名流各有千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真空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有关李清照系列诗词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武陵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风流千古》:《一剪梅》p152 《声声慢》p154 《一代词人李清照》p226课外词作:《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学习目标】1.诵读。
绘诗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2.鉴赏。
品愁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课前准备】1.反复诵读《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夏日绝句》《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力争背诵,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3.默读《一代词人李清照》,借助此文了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一、对联导入二、课堂探究活动一:初读愁词1.自读《武陵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齐读《武陵春》,读出理解,读得情深意长。
活动二:品悟愁情1.对比《如梦令》,了解李清照词的前后期风格变化及其原因。
2.研读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先独立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3.比较阅读《醉花阴》《一剪梅》,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延伸阅读《夏日绝句》,理解事事休的内涵。
5.圈画出《武陵春》下阕中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
结合《声声慢》,再次理解词人愁绪。
活动三: 剖析愁思1.古人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你还能记起哪些呢?2.对比赏析。
三、情感升华绝妙的文思,出众的才情,确立了李清照宋代词坛婉约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 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诗词的艺术特色(3) 了解李清照前后期的不同风格(4) 了解婉约派的特点教学重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丰富深刻的意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词的思想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赏诗词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渲染气氛,激趣导入:(播放二泉映月)同学们,老师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请大家个个根据评语判断我们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资料链接-----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没错!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和〈〈声声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走近作者,了解身世资源共享: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进行交流,注意关注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引导: 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她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剧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诵读要求:连续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感悟词意,把握感情,自主探究引导: 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两首词中“愁”的程度有何不同呢?提示: 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以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教师小结并板书:《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教学设计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卓越的词艺被誉为“词中之神”。
她的词作品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常被用作汉语词汇和文化的典范。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词坛巨匠的作品,整个课程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在进入正式教学之前,需要做好一些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包括其生平背景,词人地位及代表作等。
同时,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李清照的词曲,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韵律和词调特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理解和学习李清照的词作品在正式课堂中,需要选择若干李清照的代表词作品,让学生分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词意。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不同词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色彩,分别进行讲解和解析。
例如,对于《如梦令》这首词作品,可以让学生理解其中描述的梦境和意境:“常记溪亭日暮,乌啼穴草,渔舟唱晚。
/ 渔舟唱晚,响穿云外。
/ 寻常一样,嫁得婆娘。
”通过分析词中描述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梦幻和温馨,进一步了解李清照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三、练习词的结构和技巧李清照的词作品,在结构和技巧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对其结构和技巧进行练习和掌握。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1.对词意的把握和理解,以及对主题的准确把握。
2.对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的准确掌握。
3.对抒情技巧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整合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邀请文学专家和艺术家来授课,给学生带来不同层次的视角和理解。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配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角度地感知和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品,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
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词作品的现场演唱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解析,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李清照的词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情感。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

李清照《一剪梅》优秀教案两篇《一剪梅》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教学方法:联想法比较法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教程: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生: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二、研习新课1、范读比较:(屏幕显示)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提示)粗读可发现: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上片:词人舟中所想→ 下片:回到现实分析理解: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红藕香残: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独上兰舟: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云中锦书: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月满西楼: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b5115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a.png)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必备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有感情的诵读词作。
方法和过程目标寻找诗眼,解读意象,把握情景关系,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人论世,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结合此人生平及词作背景理解作品分析词人如何以意象传愁教学难点体会词人“一般愁字别样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导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
二、初读、初味词情1、指名学生朗读2、同学点评3、教师点评,指导诵读4、学生有情感的诵读三、研读、品味词语(方法一):寻找“诗眼”思考:词中弥漫的.是什么情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明确:“愁”——“词眼”(方法二):解读意象思考:作者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这些意象分别有何特殊意义?提示: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来回答问题:我选赏的是“”(词句)中的“”(意象),它在古典诗歌中往往代表(意象内涵),如在《》(作品名称)中的“”(含有选赏意象的诗句)。
该意象在本词中的作用是。
请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可以互相讨论。
五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设计意图:用已知接通未知。
通过明确的学习指导,通过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展示阶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提升。
)意象探究a、淡酒b、秋风c、过雁d、黄花e、梧桐细雨(方法三):情景关系借景抒情直接抒情(方法四)知人论世出示幻灯片:李清照大事记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3篇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期作品,词情凄清。
李清照写这首词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教学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引领学生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有效提问,理清思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通过抓关键词和意象来品味词的意境意蕴,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清照词的特点,领略宋词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重难点1.了解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2.体味《声声慢》的“愁”情。
课前准备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清照词的风格及变化。
3.自查资料,了解《声声慢》的创作背景。
4.自读课文,读懂大意,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积累李清照名句,导入新课。
1、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一剪梅》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4、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夏日绝句》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

李清照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一剪梅李清照教学设计一剪梅教案一、导入。
以“愁”导入,以歌生情。
在古代的诗词中,愁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1、(PPT)词中的“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君不见》唐·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2、师:千古文人,有失意之愁,有思国之愁,有感叹时光之愁,有壮志难酬之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思念之愁”。
二、诵读与整体感知1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词的朗诵。
(听朗诵录音)2.听了这段满含深情的朗诵之后,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故事。
李清照18岁嫁予当朝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两人都喜好金石,志趣相同,婚后相敬如宾。
我们一起来看看诸葛忆兵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中怎样描述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之间的日常: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可谓情投意合,相亲相敬,要是生活能这样一直幸福下去多好,但是赵明诚时为太学生,后时常因公出差,李饱受相思之苦,由此而诞下《一剪梅》、《醉花阴》等词作。
因此,《一剪梅》满含词人的相思之苦。
在了解了背景之后,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自己再次读读这首词,开始。
4.全班配乐齐读,边读边思考词中最能表达词人情感的是哪个词?这首词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什么?(配乐《月满西楼》纯音乐)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愁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三、进入文本分析意象及所表达的情感请大家再次自由诵读这首词,并找出词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意象:玉簟;特征:秋凉,凄清(玉簟秋,秋,代表了凉意)兰舟寂寞,孤独(雁孤独,寂寞(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雁”意象一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千古一才女”之称。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李清照词两首》教案(优秀5篇)。
《李清照词两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三、德育渗透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元祐D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宋史·李格非传》),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庄绰《鸡肋编》),也知书善文。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
黄异《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
《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
都久已不传。
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
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椅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较多。
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
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
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系列诗词整合教学设计:一曲殇情千
古愁
:教学理念纷繁复杂,大师名流各有千秋,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设计出真空的具有个性的教学方案。
以下是有关李清照系列诗词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武陵春》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之《风流千古》:
《一剪梅》p152 《声声慢》p154 《一代词人李清照》p226 课外词作:
《如梦令》《醉花阴》《夏日绝句》
【学习目标】
1.诵读。
绘诗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
2.鉴赏。
品愁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课前准备】
1.反复诵读《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夏日绝句》《一剪梅》《声声慢》等词作,力争背诵,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2.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3.默读《一代词人李清照》,借助此文了解、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课堂教学】
一、对联导入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初读愁词
1.自读《武陵春》,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2.个读,读清节奏,读得气韵流畅。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3.齐读《武陵春》,读出理解,读得情深意长。
活动二:品悟愁情
1.对比《如梦令》,了解李清照词的前后期风格变化及其原因。
2.研读诗词,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哀愁?(先独立解读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后再小组合作探究研读文本。
)
3.比较阅读《醉花阴》《一剪梅》,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4.延伸阅读《夏日绝句》,理解“事事休”的内涵。
5.圈画出《武陵春》下阕中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人的心理活动。
结合《声声慢》,再次理解词人愁绪。
活动三: 剖析愁思
1.古人有很多写愁的诗句,你还能记起哪些呢?
2.对比赏析。
三、情感升华
绝妙的文思,出众的才情,确立了李清照宋代词坛“婉约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更是因为她杰出的艺术成就,后人评价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确实无愧于“千载词苑女儿花”的美誉。
附: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潘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