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LS90管脚功能真值表

合集下载

74ls系列主要芯片引脚及参数.doc

74ls系列主要芯片引脚及参数.doc

<74LS00引脚图>74l s00 是常用的2输入四与非门集成电路,他的作用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实现一个与非门。

Vcc 4B 4A 4Y 3B 3A 3Y┌┴—┴—┴—┴—┴—┴—┴┐__ │14 13 12 11 10 9 8│Y = AB )│ 2输入四正与非门 74LS00│ 1 2 3 4 5 6 7│└┬—┬—┬—┬—┬—┬—┬┘1A 1B 1Y 2A 2B 2Y GND74LS00真值表:A=1 B=1 Y=0A=0 B=1 Y=1A=1 B=0 Y=1A=0 B=0 Y=174HC138基本功能74LS138 为3 线-8 线译码器,共有54/74S138和54/74LS138 两种线路结构型式,其74LS138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选通端(G1)为高电平,另两个选通端(/(G2A)和/(G2B))为低电平时,可将地址端(A、B、C)的二进制编码在一个对应的输出端以低电平译出。

74LS138的作用:利用G1、/(G2A)和/(G2B)可级联扩展成24 线译码器;若外接一个反相器还可级联扩展成32 线译码器。

若将选通端中的一个作为数据输入端时,74LS138还可作数据分配器用与非门组成的3线-8线译码器74LS138图74ls138译码器内部电路3线-8线译码器74LS138的功能表备注:这里的输入端的三个A0~1有的原理图中也用A B C表示(如74H138.pdf中所示,试用于普中科技的HC-6800 V2.2单片机开发板)。

<74ls138功能表>74LS138逻辑图无论从逻辑图还是功能表我们都可以看到74LS138的八个输出管脚,任何时刻要么全为高电平1—芯片处于不工作状态,要么只有一个为低电平0,其余7个输出管脚全为高电平1。

如果出现两个输出管脚在同一个时间为0的情况,说明该芯片已经损坏。

当附加控制门的输出为高电平(S=1)时,可由逻辑图写出74ls138逻辑图由上式可以看出,在同一个时间又是这三个变量的全部最小项的译码输出,所以也把这种译码器叫做最小项译码器。

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引脚图及引脚功能

74LS90引脚图及引脚功能74LS90计数器是一种中规模二一五进制计数器,管脚引线如图3.6-1,功能表如表3.6-1所示。

表3.6-1 7490功能表 复位输入输出R 1 R 2 S 1 S 2 Q D Q C Q B Q A H H L × H H × L × × H H X L × L L × L × L × × L × L L ×L L L L L L L L H L L H计 数 计 数 计 数 计 数A . 将输出Q A 与输入B 相接,构成8421BCD 码计数器; B . 将输出Q D 与输入A 相接,构成5421BCD 码计数器;C . 表中H 为高电平、L 为低电平、×为不定状态。

74LS90逻辑电路图如图3.6-1所示,它由四个主从JK 触发器和一些附加门电路组成,整个电路可分两部分,其中F A 触发器构成一位二进制计数器;F D 、F C 、F B 构成异步五进制计数器,在74LS90计数器电路中,设有专用置“0”端R 1、R 2和置位(置“9”)端S 1、S 2。

74LS90具有如下的五种基本工作方式:(1)五分频:即由F D 、F C 、和F B 组成的异步五进制计数器工作方式。

(2)十分频(8421码):将Q A 与CK 2联接,可构成8421码十分频电路。

(3)六分频:在十分频(8421码)的基础上,将Q B 端接R 1,Q C 端接R 2。

其计数顺序为000~101,当第六个脉冲作用后,出现状态Q C Q B Q A =110,利用Q B Q C =11反馈到R 1和R 2的方式使电路置“0”。

(4) 九分频:Q A →R 1、Q D →R 2,构成原理同六分频。

(5)十分频(5421码):将五进制计数器的输出端Q D 接二进制计数器的脉冲输入端CK 1,即可构成5421码十分频工作方式。

74LS90

74LS90

74LS90功能:十进制计数器(÷2 和÷5)原理说明:本电路是由4 个主从触发器和用作除2 计数器及计数周期长度为除5 的3 位2 进制计数器所用的附加选通所组成。

有选通的零复位和置9 输入。

为了利用本计数器的最大计数长度(十进制),可将B 输入同QA 输出连接,输入计数脉冲可加到输入A 上,此时输出就如相应的功能表上所要求的那样。

LS90 可以获得对称的十分频计数,办法是将QD 输出接到A 输入端,并把输入计数脉冲加到B 输入端,在QA 输出端处产生对称的十分频方波。

真值表:Reset Inputs 复位输入 输出R0(1) R0(2) R9(1) R9(2) QD QC QB QA H H L X L L L L H H X L L L L L X X H H HLLHX L X L COUNT COUNT COUNT COUNTL X L X L X X L XLLXH=高电平 L=低电平 ×=不定 BCD 计数顺序(注1) Count 输出QD QC QB QA 0 L L L L 1 L L L H 2 L L H L 3 L L H H 4 L H L L 5 L H L H 6 L H H L 7 L H H H 8 H L L L 9HLL H5-2 进制计数顺序(注2) Count 输出QA QD QC QB 0 L L L L 1 L L L H 2 L L H L 3LLHH4 L H L L5 H L L L6 H L L H7 H L H L8 H L H H9 H H L L注1:对于BCD(十进)计数,输出QA 连到输入B 计数注2:对于5-2 进制计数,输出QD 连到输入A 计数图1 74LS90引脚图图2 74LS90逻辑图Symbol 符号Parameter 参数最小典型最大UNIT单位VCC Supply Voltage 电源电压 4.755 5.25V VIH High Level Input Voltage输入高电平电压2--V VIL LOW Level Input Voltage 输入低电平电压--0.8V IOH HIGH Level Output Current高电平输出电流---0.4mA IOL LOW Level Output Current低电平输出电流--8mAfCLK Clock Frequency (Note 5)时钟频率A to QA0-32MHz B to QB0-16fCLK Clock Frequency (Note 6)时钟频率A to QA0-20MHz B to QB0-10tW Pulse Width (Note 5)脉冲宽度A15--ns B30--Reset15--tW Pulse Width (Note 6)脉冲宽度A25--ns B50--Reset25--tREL Reset Release Time (Note 5)重置发布时间25--ns tREL Reset Release Time (Note 6)重置发布时间35--ns TA Free Air Operating Temperature工作温度0-70℃Note 5: CL = 15 pF, RL = 2 kW, TA = 25℃and VCC = 5VNote 6: CL = 50 pF, RL = 2 kW, TA = 25℃and VCC = 5Vover recommended operating free air temperature range (unless otherwise noted)Symbol 符号Parameter 参数Conditions 条件最小典型最大UNIT单位VI Input Clamp Voltage输入钳位电压VCC = 最小, II = -18mA---1.5VVOH HIGH Level OutputVoltage输出高电平电压VCC=最小,IOH=最大VIL=最大,VIH=最小 2.73.4-VVOL LOW LevelOutputVoltage输出低电平电压VCC = 最小, IOL = 最大VIL = 最大, VIH= 最小(Note 8)-0.350.5VIOL= 4mA, VCC =最小-0.250.4II Input Current @ MAXInput Voltage输入电流@最大输入电压VCC = 最大, VI =7V Reset--0.1mAVCC = 最大VI =5.5VA--0.2B--0.4IIH HIGH Level InputCurrent输入高电平电流VCC = 最大, VI =2.7VReset--20μAA--40B--80IIL LOW LevelInputCurrent输入低电平电流VCC = 最大, VI =0.4VReset---0.4mAA---2.4B---3.2IOS Short Circuit OutputCurrent短路输出电流VCC = 最大(Note 9)-20--100mAICC Supply Current电源电流VCC = 最大(Note 7)-915mA交流电气特性:Symbol 符号Parameter 参数To (Output)RL=2KUNIT单位CL=15pFCL=50pF最小最大最小最大fMax Maximum Clock Frequency最大时钟频率A to QA32-20-MHz B to QB16-10-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A to QA-16-20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A to QA-18-24ns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A to QD-48-52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A to QD-50-60ns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B-16-23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B-21-30ns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C-32-37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C-35-44ns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D-32-36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B to QD-35-44nstPLH Propagation Delay Time LOW-to-HIGHLevel Output低到高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SET-9 to QA,QD-30-35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SET-9 to QB,QC-40-48nstPHL Propagation Delay Time HIGH-to-LOWLevel Output高到低电平输出传递延迟时间SET-0 to AnyQ-40-52ns应用电路:图3 74LS90脉冲发生器电路图图4 简单的计数器电路(接受任何TTL兼容逻辑信号)。

74LS90的详细说明功能表

74LS90的详细说明功能表

实验十七电子秒表一、实验目的1、学习数字电路中基本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钟发生器及计数、译码显示等单元电路的综合应用。

2、学习电子秒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17-1为电子秒表的电原理图。

按功能分成四个单元电路进行分析。

1、基本RS触发器图17-1中单元I为用集成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

属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有直接置位、复位的功能。

它的一路输出Q作为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另一路输出Q作为与非门5的输入控制信号。

按动按钮开关K2(接地),则门1输出Q=1;门2输出Q=0,K2复位后Q、Q状态保持不变。

再按动按钮开关K1,则Q由0变为1,门5开启, 为计数器启动作好准备。

Q 由1变0,送出负脉冲,启动单稳态触发器工作。

基本RS触发器在电子秒表中的职能是启动和停止秒表的工作。

2、单稳态触发器图17-1中单元Ⅱ为用集成与非门构成的微分型单稳态触发器,图17-2为各点波形图。

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触发负脉冲信号vi 由基本RS触发器Q端提供,输出负脉冲vO通过非门加到计数器的清除端R。

静态时,门4应处于截止状态,故电阻R必须小于门的关门电阻ROff。

定时元件RC 取值不同,输出脉冲宽度也不同。

当触发脉冲宽度小于输出脉冲宽度时,可以省去输入微分电路的RP 和CP。

单稳态触发器在电子秒表中的职能是为计数器提供清零信号。

图17-1 电子秒表原理图3、时钟发生器图17-1中单元Ⅲ为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是一种性能较好的时钟源。

,使在输出端3获得频率为50HZ的矩形波信号,当基本RS触发器调节电位器 RWQ=1时,门5开启,此时50HZ脉冲信号通过门5作为计数脉冲加于计数器①的计数输入端CP。

2图17-2单稳态触发器波形图图17-3 74LS90引脚排列4、计数及译码显示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90构成电子秒表的计数单元,如图17-1中单元Ⅳ所示。

其中计数器①接成五进制形式,对频率为50HZ的时钟脉冲进行五分频,在输出端QD取得周期为0.1S的矩形脉冲,作为计数器②的时钟输入。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下面介绍一下74ls74,74ls74内部结构,74ls74引脚图,74ls74管脚图,74ls74逻辑图。

在TTL电路中,比较典型的d触发器电路有74ls74。

74ls74是一个边沿触发器数字电路器件,每个器件中包含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边沿触发d触发器电路。

(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边沿D 触发器:负跳沿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

如果在CP 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

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 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

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

电路结构: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和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

工作原理:SD 和RD 接至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它们分别是预置和清零端,低电平有效。

当SD =0且RD=1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Q=1,Q=0,即触发器置1;当SD=1且RD=0时,触发器的状态为0,SD和RD通常又称为直接置1和置0端。

我们设它们均已加入了高电平,不影响电路的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 =Q5=D。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

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6的输出状态决定。

Q3=Q5=D,Q4=Q6=D。

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 =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

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 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 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下面介绍一下74ls74,74ls74内部结构,74ls74引脚图,74ls74管脚图,74ls74逻辑图。

在TTL电路中,比较典型的d触发器电路有74ls74。

74ls74是一个边沿触发器数字电路器件,每个器件中包含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边沿触发d触发器电路。

(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边沿D 触发器:负跳沿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

如果在CP 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

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 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

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

电路结构: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和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

工作原理:SD 和RD 接至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它们分别是预置和清零端,低电平有效。

当SD=0且RD=1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Q=1,Q=0,即触发器置1;当SD=1且RD=0时,触发器的状态为0,SD和RD通常又称为直接置1和置0端。

我们设它们均已加入了高电平,不影响电路的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D。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

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 6的输出状态决定。

Q3=Q5=D,Q4=Q6=D。

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

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 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 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下面介绍一下74ls74,74ls74内部结构,74ls74引脚图,74ls74管脚图,74ls74逻辑图。

在TTL电路中,比较典型的d触发器电路有74ls74。

74ls74是一个边沿触发器数字电路器件,每个器件中包含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边沿触发d触发器电路。

(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边沿D 触发器:负跳沿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

如果在CP 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

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 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

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

电路结构: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和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

工作原理:SD 和RD 接至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它们分别是预置和清零端,低电平有效。

当SD=0且RD=1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Q=1,Q=0,即触发器置1;当SD=1且RD=0时,触发器的状态为0,SD和RD通常又称为直接置1和置0端。

我们设它们均已加入了高电平,不影响电路的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D。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

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 6的输出状态决定。

Q3=Q5=D,Q4=Q6=D。

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

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 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 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

74LS74内部结构引脚图管脚逻辑图(双D触发器)、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下面介绍一下74ls74,74ls74内部结构,74ls74引脚图,74ls74管脚图,74ls74逻辑图。

在TTL电路中,比较典型的d触发器电路有74ls74。

74ls74是一个边沿触发器数字电路器件,每个器件中包含两个相同的、相互独立的边沿触发d触发器电路。

(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图点击,或下载后可放大)----------------------原理图和真值表以及波形图分析边沿D 触发器:负跳沿触发的主从触发器工作时,必须在正跳沿前加入输入信号。

如果在CP 高电平期间输入端出现干扰信号,那么就有可能使触发器的状态出错。

而边沿触发器允许在CP 触发沿来到前一瞬间加入输入信号。

这样,输入端受干扰的时间大大缩短,受干扰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边沿D触发器也称为维持-阻塞边沿D触发器。

电路结构: 该触发器由6个与非门组成,其中G1和G2构成基本RS触发器。

工作原理:SD 和RD 接至基本RS 触发器的输入端,它们分别是预置和清零端,低电平有效。

当SD=0且RD=1时,不论输入端D为何种状态,都会使Q=1,Q=0,即触发器置1;当SD=1且RD=0时,触发器的状态为0,SD和RD通常又称为直接置1和置0端。

我们设它们均已加入了高电平,不影响电路的工作。

工作过程如下:1.CP=0时,与非门G3和G4封锁,其输出Q3=Q4=1,触发器的状态不变。

同时,由于Q3至Q5和Q4至Q6的反馈信号将这两个门打开,因此可接收输入信号D,Q5=D,Q6=Q5=D。

2.当CP由0变1时触发器翻转。

这时G3和G4打开,它们的输入Q3和Q4的状态由G5和G 6的输出状态决定。

Q3=Q5=D,Q4=Q6=D。

由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可知,Q=D。

3.触发器翻转后,在CP=1时输入信号被封锁。

这是因为G3和G4打开后,它们的输出Q3和Q4的状态是互补的,即必定有一个是0,若Q3为0,则经G3输出至G5输入的反馈线将G 5封锁,即封锁了D通往基本RS 触发器的路径;该反馈线起到了使触发器维持在0状态和阻止触发器变为1状态的作用,故该反馈线称为置0维持线,置1阻塞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