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红原料 辣椒颗粒
辣椒红色素胶状物分离不彻底引起调味酱品质问题的解决

辣椒红色素胶状物分离不彻底引起调味酱品质问题的解决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黄再兴aing,mail:aingw@行业及涉及产品:天然色素,调味食品,辣椒红色素,调味酱。
背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食品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天然着色剂辣椒红色素,由于色泽亮丽,安全性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在各种食品和调味品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调味品,调味酱的应用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案例涉及的企业为国内某大型天然色素生产企业和某国际知名速食食品生产企业。
本案例涉及的辣椒红色素系由辣椒果实提取的天然色素辣椒红色素,其生产工艺为辣椒经过去除杂质,破碎去籽,烘干磨粉,造粒,颗粒用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经过浓缩、分离、精制得到辣椒红和辣椒精。
质量事件:某国际知名速食食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食品企业)长期使用国内某大型天然色素生产企业(以下简称色素企业)生产的辣椒红色素,作为调味酱的着色剂,用于调整调味酱的色泽。
2010年底食品企业通知色素企业,最近购进的一批辣椒红色素质量有问题,添加在调味酱里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并有絮状不溶物,要求色素企业尽快退货处理并更换质量合格的辣椒红色素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调查分析:出现质量问题后食品企业把添加辣椒红色素产生泡沫和不溶絮状物的酱料图片,并要求色素企业尽快查明质量问题原因,通报结果及整改措施,尽快解决辣椒红色素的质量问题。
色素公司接到食品企业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后,马上召集销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组成事故处理小组,先与食品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联系,了解产生问题的详细过程,并马上派技术人员到食品企业现场了解情况,收集现场资料,与食品企业协商解决方案,根据实际了解的情况和现场现象,回来后尽快查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把结果和整改方案通报食品企业。
A.现场调查:色素企业技术人员到食品企业,与相关生产和技术人员详细了解调味酱的生产过程及产生质量问题的经过,现场察看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经了解,食品企业已经将存在问题的辣椒红色素与其他色素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对比试验,证实色素企业之前生产的辣椒红色素和其他色素企业生产的辣椒红色素,添加到调味酱料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而添加最近购进的辣椒红色素就出现大量泡沫和絮状不溶物,并且食品企业的其他分支机构,在生产相同的调味酱时添加相同批次的辣椒红色素也出现相同的质量问题,由此可以证明,色素企业最近生产的辣椒红色素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影响食品企业的生产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辣椒红色素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类色素。
由于它颜色鲜艳,色调多样,一经问世,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辣椒红色素广泛用于医药、高级化妆品,还广泛用于食品中的饮料、果汁、汽水、果酒、糕点等。
其色调如下:用食品乙醇以1:15溶解后,加量为1/1500时呈红色,1/18000时呈桔红色,1/12000时呈黄色,因此具有很重要的生成价值。
辣椒红色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因此国际上规定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为“不限制”。
我国的辣椒利用率很低,仅限于制作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油等食品,开发利用较晚,生产厂家不多,因此大有开发利用前途。
辣椒的主要成分是辣椒素和辣椒色素,以及具有特殊香味的挥发物。
辣椒中生产辣椒味的物质是辣椒碱,辣椒红色素能溶解于乙醇、乙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和碱溶液中。
辣椒碱在辣椒中的含量为0.2~0.5%,但只要辣椒红色素中有十万分之一的浓度就可明显地感觉到辣味。
由于辣椒碱对人体有刺激性作用,所以在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同时要除去辣椒碱。
一、原料及试剂(1)辣椒选取干辣椒果皮作原料。
(2)乙醇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的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辛辣的味道。
相对密度为0.789。
沸点为78.4℃。
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还可溶与甲醇、甲醚、氯仿等。
有吸湿性,能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这里用作溶剂选用食用乙醇。
(3)盐酸氯化氢的水溶液,醇品无色,工业品因含杂质而呈黄色,浓度约在36%左右,相对密度为1.19,浓溶液在空气中发烟,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强酸,对皮肤、织物、纸张等都有腐蚀性。
这里用于调节pH值,选用化学纯试剂。
(4)正己烷(C6H14)无色透明液体。
易挥发,能与乙醇、醚和三氯甲烷相混溶;不溶于水。
凝点-95℃。
易燃,应密封存与阴凉处。
这里用作溶剂,选用化学纯。
(5)氢氧化钠纯品是白色透明的晶体,相对密度为2.130熔点318.4℃。
工业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有片状、块状、颗粒状和棒状等吸湿性很强,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
辣椒综合加工和利用

辣椒综合加工利用一、工艺流程简图气流去杂铁屑、碎石破皮干燥 籽皮分离辣皮粗粉细粉籽 辣椒油萃取出渣 辣椒油 粉碎饲料原料制粒萃 取 2# 溶6#溶出渣脱溶萃取液浓缩 分离辣红素 脱辣无辣红素辣椒精 超低温萃取 辣椒碱 再结晶干 燥 辣椒碱烘 干 饲料添加剂二、工艺流程说明:第一步:将干辣椒采用气流去掉铁屑、碎石等杂质后,送入辣椒破皮机破皮,破皮后送入高压电热箱进行干燥,干燥后的物料进入籽皮分离机进行籽皮分离,第二步:分离出的辣椒籽送入压榨结合提取出辣椒油粗品,经辣椒油粗品经精炼制成精制辣椒油。
第三步:辣椒皮粉碎,将粉碎的辣椒皮加水制成颗粒。
第四步:辣椒送入提取装置在65℃-75℃的温度下,采用自行配置的C.P溶液逆流萃取2-3小时,所得萃取液进入浓缩器在温度60℃、0.09Mpa的负压条件下进行浓缩,浓缩液进入下道工序处理。
第五步:浓缩液送色辣分离车间,采用薄膜蒸发器分别将色素和辣椒精分离,分离出辣椒精粗品和红色素粗品,红色素粗品经辣素脱味锅进行脱辣处理,得无辣红色素成品。
第六步:辣椒精粗品进入CO2超临界成套装置进行萃取分离,在压力20mpa,温度40℃萃取2-3小时,分离出辣椒碱粗品,送入重结晶罐采用溶剂反复重结晶生产出60%-70%的高含量辣椒碱成品。
安阳晶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低温保质萃取贵重油脂、植物精油、活性蛋白、植物色素、中草药、香辛料等综合提取二十三年,提供全套设备与技术,交钥匙工程。
公司拥有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20吨/日低温萃取成套设备,常年生产销售核桃油、牡丹籽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杏仁油,欢迎来料代加工!。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2)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引言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颜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由于其亮红色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辣椒红色素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煮、溶剂提取和现代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
1. 传统的水煮提取方法1.1 材料准备辣椒颗粒、蒸馏水1.2 提取过程1.将辣椒颗粒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浸泡。
2.开启火源,将锅加热至沸腾。
3.在中火状态下继续煮沸10-20分钟,使辣椒红色素溶解入水。
4.关火,将煮沸后的液体冷却至室温。
5.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操作,分离出液体中的辣椒红色素。
2. 溶剂提取方法2.1 材料准备辣椒颗粒、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酸乙酯)2.2 提取过程1.将辣椒颗粒与有机溶剂混合,使其充分浸泡。
2.利用搅拌器等设备,加速色素的溶解过程。
3.过滤提取液,分离出辣椒红色素及溶剂。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3.1 材料准备辣椒颗粒、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3.2 提取过程1.将辣椒颗粒放入超临界流体提取装置中,加入足够的超临界流体。
2.提高温度和压力,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性能将辣椒红色素溶解。
3.降低温度和压力,使溶解的辣椒红色素从超临界流体中析出。
4.分离出溶剂和辣椒红色素。
4. 辣椒红色素的应用辣椒红色素具有艳丽的颜色和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因此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食品:用作食品着色剂,可以为食物增添红色,并提供抗氧化保护。
- 医药:辣椒红色素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功效,可以用于保健品和药物中。
- 化妆品:作为美容产品的成分,辣椒红色素能够增加产品的色彩鲜艳度和抗氧化能力。
结论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有传统的水煮、溶剂提取和现代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种方式。
其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者的热点。
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在未来,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将继续优化,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

05
CATALOGUE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安全性与健康
安全性评价
天然无毒
天然辣椒红色素是从辣椒中提取的天然色素,不 含有毒成分,对人体无毒无害。
安全性高
天然辣椒红色素在规定的使用量下,不会产生不 良反应和副作用,安全性得到广泛认可。
稳定性好
天然辣椒红色素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光性,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易分解和变化。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甲醇等作为 萃取剂,从辣椒中提取辣椒红色素。该方 法具有提取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分离纯化
沉淀法
通过向提取液中加入沉淀剂,使 辣椒红色素沉淀下来,再进行过
滤和洗涤,得到纯化的产品。
柱层析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辣椒 红色素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再 通过不同溶剂的冲洗,得到纯化
04
CATALOGUE
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发与生产
研发进展
பைடு நூலகம்
分离纯化技术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 ,将天然辣椒红色素中的 各种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 ,提高其纯度和稳定性。
提取工艺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提高天然辣椒红色素的提 取率和提取纯度,降低生 产成本。
功能性研究
研究天然辣椒红色素在食 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的应用潜力,拓展其市场 前景。
生产工艺
原料处理
对辣椒进行清洗、干燥、粉碎等预处 理,为后续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做好 准备。
提取工艺
采用有机溶剂、水或热水等提取剂, 从辣椒中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粗品。
分离纯化
通过溶剂萃取、色谱分离等技术,将 天然辣椒红色素粗品中的各种成分进 行分离和纯化。
浓缩干燥
将纯化的天然辣椒红色素进行浓缩和 干燥,得到最终产品。
辣椒颗粒验收标准

辣椒颗粒采购验收标准1目的:为保证公司生产的终端产品符合客户质量要求,控制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需要采购符合生产要求的原料,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适用于辣椒颗粒的采购验收。
3 基本要求3.1 在满足辣椒颗粒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辣椒颗粒生产工艺过程实施针对危害因子控制的措施:(1)原椒采收、储运过程中采用无色丝线,不得采用红色印刷字样及图案的编织袋等包装物;(2)、辣椒颗粒生产过程中,凡与辣椒(辣椒段、片)、辣椒粉、辣椒颗粒接触的机械润滑部位(齿轮、链条、环模等),必须使用食品级润滑脂或食用油。
3.2 供方需在产品包装袋上标识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品批次号及净重(标识不得采用红色化工染料)。
3.3供方须提供每批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单,内容须包括(具体内容按照采购合同要求执行):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产品批次、重量、色价、水分、过筛率信息。
3.4供方第一次供货时,应提供当年产季产品由第三方出具的检测报告,内容须包括:重金属、苏丹红、黄曲霉毒素B1、农药残留。
3.5 供方第一次供货时,应提供产品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包装要求的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3.6 供方应确保在运输过程中包装材料完整无损,无二次污染。
3.7产品包装物为食品级白色吨袋。
4 指标:4.1感官要求呈深红色,色泽一致,粒径为4—5mm,颗粒大小均匀,手捏不软,无发酵、霉变、异味、无异物。
4.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理化指标5 试验方法5.1 包装检测原料入厂后,在抽样、卸车过程中观察产品包装物完整性。
5.2感官质量检验:取样品于白纸或报纸上观察色泽;游标卡尺测量粒径;随机手捏颗粒检验硬度。
5.3 理化指标检验:按照公司《检测标准汇编》相关规定进行检测。
6 检验规则6.1进厂常规检验项目:感官、色价、吸光比、水分、过筛率、粉末度、结块,其中除食品级颗粒外,总灰分为进厂抽检项目。
6.2进厂抽检项目:辣度、总灰分。
7 抽样规则按每批总袋数随机抽取30-100%,每袋取样1—5g混合后以四分法取样检测与留样、送样,抽取的样品不得少于1公斤,扦样口需胶带密封。
辣椒红生产工艺

辣椒红生产工艺辣椒红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调味品,具有辣味浓郁、香气四溢的特点。
在辣椒红的生产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下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选择优质的辣椒作为原料。
优质的辣椒应该具有鲜艳的红色、完整的外观和较高的辣味。
因此,在选择辣椒时要注意不要选择有病虫害或变色的辣椒。
接下来,将选好的辣椒进行清洗处理。
清洗时要用流动的清水充分冲洗,去除辣椒表面的杂质、泥沙和农药残留等。
然后,将清洗干净的辣椒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辣椒中的水分,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
一般常用的烘干方法有太阳晒干和机械烘干两种。
太阳晒干时间长,但可保持辣椒的原味和风味;机械烘干时间短,但容易破坏辣椒的香气和辣味。
根据生产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烘干方法。
接着,将烘干的辣椒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为了将辣椒磨成辣椒粉末,方便保存和使用。
研磨时需要用到辣椒破碎机或辣椒磨粉机,将辣椒研磨成粒度一致的辣椒粉。
然后,将研磨好的辣椒粉进行过筛处理。
过筛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辣椒粉中的颗粒杂质,以保证辣椒粉的质量。
过筛操作可以使用筛网或者风选机器等设备。
最后,对过筛的辣椒粉进行包装和储存。
包装一般采用密封包装,以防止辣椒粉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氧化和潮湿等。
储存时需要选择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避免降低辣椒粉的品质。
整个辣椒红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上所述,每个环节的操作都需要注意细节和卫生,以确保辣椒红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生产工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
总结起来,辣椒红的生产工艺是选择优质辣椒,清洗处理,烘干研磨,过筛包装储存等步骤。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才能生产出优质的辣椒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

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应用辣椒红色素是一种来自于辣椒属植物的天然色素,其主要成分是辣椒素类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性质和应用两个方面详细介绍辣椒红色素。
一、辣椒红色素的性质1. 化学性质: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富含类胡萝卜素的红色天然色素,其化学结构中含有β-胡萝卜素和辣椒素类的化合物,如辣椒红素、辣椒黄素等。
它是不溶于水的,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醚等。
2. 稳定性:辣椒红色素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在强酸、强碱和高温等条件下容易发生结构破坏,导致失色和降解。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pH值和温度的控制,避免对色素产生不利影响。
3. 色谱特性:辣椒红色素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主要在400-480nm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线。
这也是其赋予辣椒红色素艳丽红色的原因。
4. 稳定性与食品加工:辣椒红色素不仅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而且能够耐受一定的加工条件,如高温煮沸、紫外线照射等,不易发生分解和失色。
这使得辣椒红色素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
二、辣椒红色素的应用1. 食品添加剂: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安全天然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特别适用于肉制品、糖果、饮料、面包、冰淇淋等食品的着色。
辣椒红色素能够赋予食品艳丽的红色,并增加食品的诱人性和视觉效果。
2. 医药领域:辣椒红色素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医药价值。
研究表明,辣椒红色素对消化系统具有刺激作用,能够促进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对消化不良、胃疼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化妆品:辣椒红色素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特别是润唇膏、指甲油、口红等彩妆产品中,能够给妆容增添鲜艳的红色,并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使妆容更加持久。
4. 肉制品:辣椒红色素在肉制品中常用于火腿、香肠、熟肉制品的表面着色,能够赋予肉制品艳丽的红色,增加食欲,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光敏材料:由于辣椒红色素的强吸光能力,可以将其应用于光敏材料的制备中,如光敏调色液、光伏材料等,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总结起来,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染色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67.080.20
X 26
辣椒红原料辣椒颗粒
Paprika red raw material Paprika pellet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辣椒红原料辣椒颗粒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原料辣椒颗粒的技术要求、原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辣椒粉直接造粒或经籽皮分离的辣椒果皮经干燥、粉碎、造粒等工序制成的食品添加剂辣椒红原料辣椒颗粒。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682-2008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3.2 理化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要求
4 原料要求
4.1 不得使用霉变、有异味的辣椒果皮或辣椒粉。
4.2 辣椒果皮中含籽率(辣椒籽质量占样品质量百分比)≤6 %。
4.3 辣椒果皮粉碎粒度:40目标准筛(孔径0.425 mm )通过率≥90 %,60目标准筛(孔径0.250 mm )
通过率≥80 %。
5 试验方法 5.1 一般要求
本方法中所用的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T 6682-2008中水的规格,所用试剂,在未注明其他规格时,均指分析纯。
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它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
5.2 感官
取适量样品,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其色泽和组织状态,检查其有无明显可见异物,并嗅其味。
5.3 色价 460 nm
5.3.1 试剂和溶液
丙酮。
5.3.2 仪器和设备 5.3.2.1 粉碎机。
5.3.2.2 分光光度计。
5.3.2.3 恒温水浴锅。
5.3.2.4 分析天平。
5.3.2.5 20目标准筛(孔径0.850 mm ) 5.3.3 分析步骤
%
11cm E
5.3.3.1 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辣椒颗粒样品约40 g ,用粉碎机粉碎后过20目标准筛,混匀。
按GB 5009.3-2016中“直接干燥法”分别测定辣椒颗粒样品和粉碎过筛后辣椒粉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称取辣椒粉样品约1 g (精确至0.0001g ),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丙酮至刻度线下2 cm 处,摇匀后于25 ℃水浴条件下避光静置1.5 h 。
加丙酮定容至刻度,振摇数次使溶液混匀,再避光静置30 min ,溶液分层。
移取容量瓶中上层清液2 mL ,用丙酮稀释一定倍数,充分摇匀。
5.3.3.2 测定
将样品溶液置于1 cm 比色皿中,以丙酮作参比液,用分光光度计在460 nm 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应控制在0.300~0.700之间,否则应调整样品溶液浓度,再重新测定吸光度)。
5.3.4 结果计算
5.3.4.1 辣椒颗粒的色价 460 nm 按式(1)计算: 460 nm =
A×K×V 100×m
×
1−w 11−w 2
(1)
式中:
460 nm ——辣椒颗粒的色价; A ——实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 K ——上层清液的稀释倍数;
V ——辣椒粉的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m ——辣椒颗粒的质量,单位为克(g ); w 1——辣椒颗粒中的水分含量,%; w 2——辣椒粉中的水分含量,%; 100——浓度换算系数。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5.4 水分
按GB 5009.3-2016中“直接干燥法”测定。
5.5 含粉率 5.5.1 分析步骤
称取辣椒颗粒样品约80 g (精确至0.01 g ),过20目标准筛,称其透过粉的质量(精确至0.01 g )。
5.5.2 结果计算
5.5.2.1 样品的含粉率X 1按式(2)计算:
X 1
=
m 2m 1
×100 (2)
式中:
X 1——样品的含粉率,%;
m 1——称取样品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2——过筛透粉的质量,单位为克(g )。
%
11cm
E %
11cm
E %11cm
E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5.6 长度、直径
5.6.1 仪器
标准尺:精度为0.1 cm。
5.6.2 分析步骤
随机抽取样品10粒,分别用标准尺测量长度和直径。
5.6.3 结果计算
测量数据计算平均值(mm)。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有效数字。
5.7 硬度
5.7.1 仪器
硬度计。
5.7.2 分析步骤
随机抽取样品分为10组,测量并记录各组样品的硬度值。
5.7.3 结果计算
求取10组平均数作为样品的硬度值(kg)。
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1位。
5.8 铅(Pb)
按GB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9 总砷(以As计)
按GB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
同一批投料、同工艺、同一生产线连续生产的,质量均一的产品为一批。
6.2 抽样
根据总件数,用取样器分取两份样品,一份按件数的10%随机抽测水分,一份按件数的30%随机抽测其他指标。
6.3 出厂检验
6.3.1 产品出厂前,应由生产厂的质检部门负责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6.3.2 检验项目为感官、色价、水分、含粉率。
6.4 型式检验
6.4.1 检验项目为本标准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全部项目。
6.4.2 正常生产时,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亦应进行:
a)原辅材料有较大变化时;
b)更改关键工艺或设备时;
c)新试制的产品或正常生产的产品停产三个月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按有关规定需要抽检时。
6.5 判定规则
6.5.1 检验结果全部项目符合本标准规定时,判该批产品为合格。
6.5.2 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可在原批次产品中双倍抽样复检一次,以复检结果为准。
6.5.3 检验结果如有两项及以上指标不符合标准,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 标志
应在标签和说明书上写明生产厂名,厂址,产品名称,产地,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产品执行标准编号。
7.2 包装
包装袋应无毒、无害,清洁卫生,无破损。
7.3 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且具有防雨、防潮、防暴晒等措施。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运输过程中不得暴晒、雨淋、受潮。
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不得直接钩扎包装。
7.4 贮存
应贮存在清洁卫生、避光、阴凉、通风、干燥处,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挥发、易腐蚀的物品同处贮存。
8 保质期
在符合规定的运输和贮存条件下,以及在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保质期为12个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