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0. 绿 -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0《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段。
这一段主要描述了春天里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美好事物有着强烈的向往。
但在课文朗读、感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感悟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春天的图片等,营造学习氛围。
2.教学道具:准备与春天相关的实物,如花朵、小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感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同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段,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第二段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以及作者表达的美好情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0绿 教材课后答案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
第10课绿
2.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
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答案大家找〕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3.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答案大家找〕宗璞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
”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绿》(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掌握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的发音、书写和认读。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思。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联想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绿》,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视家园、热爱土地的情感,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绿》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学会正确书写并背诵生字词:绿、顶、层、蔬菜、院子、村落等。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想课文内容,增强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绿》课文原文。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
2.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绿色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学习过程1.课文朗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理解课文:师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细节。
3.学习生字词:教师逐个介绍并讲解生字词的发音、意思和书写。
学生认读、书写生字词。
4.篇章解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语言特点。
5.情感渗透:通过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爱护环境的情感。
拓展延伸1.综合能力训练: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巩固课文内容。
2.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绿色,体会自然之美,写下感悟体会。
五、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学案-10. 绿 -部编版(有答案)

绿【学习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指挥、整齐”等词语。
2.感受“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和春天的喜爱。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主旨:绿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
【学习难点】学习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学习过程】一、辨字组词剂()叉()辉()瓶()挤()又()挥()饼()二、选择合适的拼音惊奇.(jī qí)奇.数(jī qí)奇.形怪状(jī qí)奇.偶(jī qí)出奇.(jī qí)奇.怪(jī qí)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集中--重叠--飘动--交叉--四、选择合适的词语集中收集(1)老师把大家的建议()起来,选出合适的学习委员。
(2)春天是一幅画,她()大自然的各种色彩,在画里争奇斗艳。
碧绿嫩绿(3)那()的荷花挺着茎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凝视远方。
(4)春天来了,路旁的柳树吐出了()的嫩芽。
五、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1.特别,不寻常。
——()2.一层层堆叠。
——()3.发令调度。
——()4.摆动;飘。
——()六、课文理解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到处是绿的……”,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3.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参考答案一、辨字组词剂(试剂)叉(交叉)辉(光辉)瓶(瓶子)挤(拥挤)又(又来)挥(指挥)饼(饼干)二、选择合适的拼音惊奇.(qí)奇.数(jī)奇.形怪状(qí)奇.偶(jī)出奇.(qí)奇.怪(qí)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集中—聚集重叠—叠加飘动—飘扬交叉—交织四、选择合适的词语(1)集中(2)收集(3)碧绿(4)嫩绿五、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1.出奇2.重叠3.指挥4.飘动六、课文理解1.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2.说明绿色很多,举也举不完。
四年级下语文第10课《绿》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课《绿》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二、相关资料创作背景:《绿》创作于1979 年春天。
此时,国家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在此之前二十多年,诗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诗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事创作。
1979年,诗人得到了平反,并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在广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参观,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
《绿》是诗人在广州时创作的。
三、多音字处chǔ(相处)chù(到处)四、词语交叉指挥墨绿嫩绿集中教练整齐节拍墨水瓶拥挤五、词语解释:墨绿: 深绿。
嫩绿:刚长出来的树叶那样浅绿色。
集中:将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
六、教材解读: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内容。
诗歌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和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
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2.“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由这些表示绿色的词语,你联想到哪些事物?浅绿的新柳、墨绿的山峦、嫩绿的小苗、翠绿的竹子、浅绿的菜叶、粉绿的草丛。
3.风中、雨中、水中、阳光下的绿分别是怎样的景象?风中的枝条是绿色的,雨中的草叶是绿色的,水中的倒影是绿色的,阳光下所有蓬勃的生命都是绿色的。
诗人想要讴歌的是绿色的希望和充满希望的时代。
4.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是怎样的情景?满眼的绿是那么浓密,那么厚实,那么充盈,大自然充满了绿色,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5.为什么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因为诗人心中充满了绿,感觉所有的绿(绿色的小草、绿色的枝条、绿色的树叶)在春风吹拂下起起伏伏,富有节奏,所以这一切好似按着节拍飘动。
10绿(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10《绿》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情绪。
教学内容本课《绿》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绿色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配以生动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1. 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文课件或幻灯片。
3. 生词卡片。
4.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出示生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讨论课文中描述的绿色景物。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三、欣赏与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发挥想象,描述图中的绿色景物。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自己身边的绿色景物,分享对大自然的感受。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身边的绿色景物的短文。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绿》春天绿色景物比喻绿如蓝、绿如玉拟人绿色笑起来、绿色跳起舞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
10《绿》(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绿》(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应急”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绿色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2)学会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学文本: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绿》。
2.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应急”造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
3.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生字词;(2)板书课题《绿》,要求学生齐读课题。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3)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3.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挑选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3)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绿色的景物;(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含义;(3)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课文中描绘的绿色景象。
5.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与同学分享;(2)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的角度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3)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仿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五、板书设计《绿》绿色的景物:树叶、草地、田野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生动性六、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用“应急”造句;3.以“我眼中的绿色”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10绿(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10《绿》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引导学生感受“绿”的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生字词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本课《绿》是一篇描绘大自然中“绿”的美丽和神奇的散文。
课文通过对不同绿色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丰富多彩。
2.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绿色景物的理解和想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实物。
4.2 学具:(1)课本。
(2)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绿色景物。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绿色的感受和认识。
5.2 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并给出例句。
(3)学生练习运用生字词进行口头表达。
5.4 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展示练习结果,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6.1 板书课题:10《绿》6.2 板书生字词:绿、草、树、花、春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
【学习目标】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指挥、整齐”等词语。
2.感受“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和春天的喜爱。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中表现出的主旨:绿是生命的象征,生机勃勃。
【学习难点】
学习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到实际学习中。
【学习过程】
一、辨字组词
剂()叉()辉()瓶()挤()又()挥()饼()二、选择合适的拼音
惊奇.(jī qí)奇.数(jī qí)奇.形怪状(jī qí)
奇.偶(jī qí)出奇.(jī qí)奇.怪(jī qí)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集中--重叠--飘动--交叉--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
集中收集
(1)老师把大家的建议()起来,选出合适的学习委员。
(2)春天是一幅画,她()大自然的各种色彩,在画里争奇斗艳。
碧绿嫩绿
(3)那()的荷花挺着茎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凝视远方。
(4)春天来了,路旁的柳树吐出了()的嫩芽。
五、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特别,不寻常。
——()
2.一层层堆叠。
——()
3.发令调度。
——()
4.摆动;飘。
——()
六、课文理解
1.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到处是绿的……”,这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试写一两句话描绘这种情景。
参考答案
一、辨字组词
剂(试剂)叉(交叉)辉(光辉)瓶(瓶子)
挤(拥挤)又(又来)挥(指挥)饼(饼干)
二、选择合适的拼音
惊奇.(qí)奇.数(jī)奇.形怪状(qí)
奇.偶(jī)出奇.(qí)奇.怪(qí)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集中—聚集重叠—叠加飘动—飘扬交叉—交织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
(1)集中(2)收集
(3)碧绿(4)嫩绿
五、从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1.出奇
2.重叠
3.指挥
4.飘动
六、课文理解
1.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说明绿色很多,举也举不完。
3.示例:春天到了,校园里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公园里草木葱茏,苍翠欲滴;田野里像铺了一大片绿色的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