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离子反应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优质化学公开课

1、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 如:NO3-、SO42-、OH-、NH4+、CO32-等 2、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
由化合价决定。 3、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水溶液
中),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HSO3-等)不 能拆。
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发生 电离,或不同状态下的导电性分类
4、强电解质和弱电质
⑴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
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分子电离
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中
能否完全电离,即电离的程度
电离程度 溶液中粒子
同浓度溶液导电性
强电解质
物质 类别实例
弱电解质
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 HCl、HBr、HI、H2SO4、HNO3、HClO4等。 强碱: NaOH、KOH、Ba(OH)2、Ca(OH)2等 绝大多数盐:NaCl、NH4Cl、Fe(NO3)3、BaSO4等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 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NaCl = Na + + ClNa2SO4 = 2Na+ + SO42NH4NO3 = NH4+ + NO3-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写出硫酸、硫酸铜、氢氧化钡、碳酸钠、硝酸铵、 硫酸铝、硫酸氢钾、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
3、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有: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

练习 下列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
1. Ca2+ + CO32- = CaCO3↓
表示可溶性的钙盐和可溶性碳酸盐的反应 如 CaCl2 + Na2CO3 = CaCO3↓+2NaCl
_ 2 S
Cl_ _ 22 4OSO4 、
2Cl
+
Fe2+ +
SO4
2-
CO32-
NO3 、 、NH4+
-
NH4+ + OHNH4+ + OH-
CH3COOH、
NH3· H2O
学以致用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Ba(OH)2、AlCl3、FeSO4、Fe(NO3)3 Ba(OH)2 AlCl3 FeSO4 Fe(NO3)3 Ba2+ + 2OHAl3+ + 3ClFe2+ + SO42Fe3+ + 3NO3-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每组物质间能否发生应?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
(1)Na2SO4和KCl (2)Na2SO4和BaCl2, (3)NaOH和HCl (4)Na2CO3和HCl
实验
向Na2SO4溶 液中加入KCl
向Na2SO4溶 液中加入 BaCl2溶液
现象
混合前溶液 混合后溶 生成的 中离子 液中离子 新物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思考1: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铁、蔗糖溶液、酒精 溶液、K2SO4溶液、Cu。
小结:
①铁、铜能导电 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 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精选8篇)

必修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精选8篇)必修1 其次章·其次节《离子反应》篇1【课题】:其次节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必修1 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2.通过试验事实熟悉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电离、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教材分析】: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何引导同学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要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与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试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同学参加到学问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的目的。
【教学方法】:边讲边试验【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需的试验仪器和药品(本节在试验室上)【课时支配】: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其次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1. 请同学们在试验台上找出naoh固体和cucl2晶体,观看它们的颜色。
2. 请同学们用药匙各取少量在滤纸上将它们混合,观看有什么现象。
3. 请同学们将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看有什么现象。
4. 猜想发生了什么反应,试一试写出化学方程式1. 同学观看:naoh 白色;cucl2 棕色、褐色等等2. 同学操作后:没有现象3. 同学操作后:有蓝色固体4. 同学试写:2naoh +cucl2=cu(oh)2↓+2nacl使同学初步熟悉到固体间不能反应物质,在溶于水后能反应1. 请同学们再各取少量naoh固体、和cucl2晶体分别溶解于两个小烧杯中,观看现象2. 请同学们将上述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观看现象。
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

H+与OH-、CO32-、HCO3-、CH3COO-、F-、S2OH-与H+、NH4+、 HCO3-
2、隐含条件:
①有H+ ——pH<7,酸性溶液,石蕊变红,与活泼 金属产生氢气;
②有OH- ——pH>7,碱性溶液,石蕊变蓝,酚酞变 红;
③无色溶液——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存在;
六、离子共存
1、离子不能共存的类型
①离子结合成沉淀不能共存,微溶物不能大量共存;
CO32-与Ca2+、Ba2+、Mg2+ 、 Ag+ SO42-与 Ba2+、Pb2+、Ag+、Ca2+ OH-与 Fe2+、Fe3+、Mg2+、Cu2+ Ag+与 OH-、Cl-、Br-、I-、 SO42- 、PO43-
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Na+、SO42-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中微粒 + 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K 、Cl 卒子过河,意在吃帅。
混合液中微
粒
Na+、SO4、K+、Cl-
离子之间的 反应
无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SO42Ba2+、Cl-
BaSO4、Na+、Cl-
Cl- +Ag+ = AgCl ↓
【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
强酸(6) 能拆 强碱(4)
可溶性盐 钾、钠、硝酸、铵盐
不能拆: 单质、气体、氧化物、沉淀、 弱电解质、大多有机物
六大强酸:
HNO3 HBr
H2SO4 HI
四大强碱: KOH NaOH Ca(OH)2 Ba(OH)2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教案2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教学思路】本节内容处于必修一的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时学生对化学课程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已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用语,而本节课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化学用语,所以必须牢牢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自主去建构新概念。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离子方程式作为化学用具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节课要求既要把知识处理得很细致,又要把比较复杂难理解的知识点讲解得通俗易懂、有趣味性。
离子方程式是在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生在初中就具备了相关的知识背景,需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挖掘学科知识内涵和学生的智慧潜能,因此设计如下:1. 通过课前练习、知识回顾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的过渡,能积极自主地利用已学知识大胆去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主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根据“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探究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以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实验现象,带着问题去分析讨论离子反应的实质。
3. 通过抢答竞赛形式,让学生最快最准确地找出离子方程式的错误书写,最终评出“找茬小能手”,让学生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基于上述教学思路所构建的教学流程图如下:二、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离子反应的定义及实质【展示交流】分组展示实验现象与结论:①实验1:现象:无明显现象。
②实验2: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学习的离子反应是不是也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呢?够灵活地运用。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我们来找茬”的小比赛,对刚学习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进行考察。
活动三一起来找茬[过渡]同学们在比赛中都积极参与,表现非常不错,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很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基本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还能举一反三,希望大家在课后也要继续加油。
我们学习了离子方程式,但是你们能说出它说表示的意义吗?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现在来观察实验2-2的现象。
高一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第二节第四课时 离子共存

四、填空 1.离子,复分解,水、气体、沉淀 2.2H+ +CO32― ==H2O +CO2↑ 3.(1) OH― CO32― HCO3― (2) CO32― SO42― (3) Ba2+(或H+) Ag+ 4.(1) Cu2+ (2) Ag+ Ag+ +Cl― ==AgCl↓ (3) Mg2+ (4) B 5.(1) H2SO4 2H+ +CO32― ===H2O +CO2↑ (2) BaCl2 Ba2+ +SO42― ===Ba SO4↓ (3) Fe Fe +Cu2+ ===Fe2+ +Cu (4) Ba(OH)2 H+ +OH― ===H2O
作业:1、明天上午上交第8周练习卷 2、课本P34 习题10 3、预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完成第一课时的练习册的导学坐标, 下节课抽查
特别提示: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透明溶液”意味着无难溶物和微溶物,但并不意味 着溶液无色。
②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 还是“不能大量共存”等。
【课堂练习】
学会判断离子共存问题和掌握判断要点、关键词 第8周练习卷 1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 是( D ) A.K+、H+、SO42-、OHB.Na+、H+、Cl-、CO32C.Na+、Ca2+、CO32-、NO3- D.Na+、Cu2+、Cl-、SO4212、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 子组是( ) C A.K+、Cu2+、NO3-、SO42- B.K+、Na+、Cl-、CO32C.Zn2+、NH4+、NO3-、Cl- D.K+、Na+、MnO4-、SO42-
201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关键 书写离子方程式关键是“拆”,要“拆”得合理。 (1)熟记可“拆”的强酸、强碱和易溶盐。有关盐的溶 解性口诀: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无影踪,硫酸 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2)不能拆成离子的物质:难溶的物质,弱酸、弱碱 和水(难电离的),气体,单质,氧化物。
离子共存的前提条件是离子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若 能发生反应则相应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实验探究
实验
现象
离子方程式
产生白色沉淀 Ba2++SO24-===BaSO4↓
实验
现象
离子方程式
红色褪去
H++OH-===H2O
产生无色 无味气泡
CO +2H+===CO2↑+ 2-
H2O3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1)反应生成 沉淀 ; (2)反应生成 气体 ;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和水。
粒子之间 的化学反
应
无反应
Ba2++SO24-=== BaSO4↓
二、离子方程式 1.概念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离子符号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
3.意义 (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如AgNO3+NaCl===AgCl↓+NaNO3, 表示为:Ag++Cl-===AgCl↓。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如:H++OH-===H2O可以表示 强酸 和 强碱 生 成 可溶性盐 和水的反应。
1.离子之间反应的条件 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 发生离子反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 Ba2+与 CO23-,Ag+与 Cl-,Ba2+与 SO24-、Ca2+与 OH-等。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 NH+ 4 与 OH-、H+ 与 CO32-、HCO- 3 等。
高中高一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离子反应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
3.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电解质概念。
2.模型认知: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从宏观和微观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理。
2.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难点:通过推理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条件,建立书写电离方程式的认知模型。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实验验证法,讨论法、讲述法第一课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联系生活,思考问题】1.湿手更易触电,原因是什么?【实验探究】课本p13实验1-2大家都知道金属和石墨都能导电,那么化合物能否导电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装置烧杯内溶液实验现象结论干燥的KNO3固体灯泡不亮纯酸、碱、盐的固体不导电,酸、碱、盐的溶液能够导电,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想一想;为什么?)干燥的NaCl固体灯泡不亮蒸馏水灯泡不亮NaCl溶液灯泡发亮KNO3溶液灯泡发亮熔融的NaCl固体灯泡发亮【合作探究】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电解质:在或能够导电的,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或都,如蔗糖、。
酒精等。
3.概念辨析:(1)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如金属铜能够导电,稀硫酸能够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固体,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Cu。
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Cl2。
(3)电解质不是指水溶液,而是指化合物本身。
如食盐水能导电,电解质是NaCl而不是食盐水。
【思考与讨论】1.像AgCl、CaCO3 这些难溶盐,它们几乎不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2.像SO2、SO3、CO2、NH3等,溶于水能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3.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⑴金属铜⑵固态NaCl ⑶O2 ⑷H2SO4 ⑸碳棒⑹酒精水溶液⑺KOH水溶液⑻熔融状态的KNO3 ⑼葡萄糖⑽CO2 ⑾BaSO4⑿稀H2SO4【讨论与归纳】2.电解质的判断1)从物质分类角度: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醋酸溶液
H2O
H+
Cl-
H2O CH3COOH H+ CH3COO-
HCl在水中全部电离 CH3COOH在水中部分电离
二、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
如:强酸(HCl、HNO3、H2SO4) 强碱[KOH、NaOH、Ba(OH)2、 Ca(OH)2] 大多数盐(BaSO4、 AgCl等)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无明显现象 有白色沉淀
混合前 Cl- K+ SO42- Na+ Na2SO4=2Na++SO42KCl =K++Cl-
混合前 Na+ Ba22++ Cl- SO4422--
BaCl2 = Ba2++2ClNa2SO4=2Na++ SO42-
混合后 Cl- K+ SO42- Na+
混合后 Na+ Cl-
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 把单质、氧化物、难溶物质、气体和弱电离的物质 (如水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3)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 是否相等。
口诀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于水中间; 盐酸除除了银、亚汞; 硫酸难溶是钡、铅; 碳酸磷酸亚硫酸,可溶只有钾钠铵; 溶碱钡加钾钠铵。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请分别书写下列各组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 离的角度认识酸、碱和盐。
1、硫酸、硝酸 2、氢氧化钾、氢氧化钡 3、硫酸铜、氯化钡
1、H2SO4 = 2H+ + SO4 2- HNO3 = H+ + NO3-
2、 KOH = K+ + OH-
Ba(OH)2= Ba2+ + 2OH-
①铜 ②硫酸 ③氯化钠固体 ④硝酸钾溶液
⑤氢氧化钠固体 ⑥碳酸钙 ⑦二氧化碳 ⑧蔗糖
⑨醋酸 ⑩氧化钠 (11) 液态HCl (12)盐酸
导电能力的判断:
适量NaOH固体
水 盐酸 醋酸 氯化铜溶液
NaOH溶液
四、离子反应
[实验] Na2SO4溶液+ KCl溶液:
Na2SO4溶液 + BaCl2溶液:
1、猜在电想水解溶:质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都是电解
质。
什么是非电解质?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酒精、CO2、CO、NH3等都是非电 解质。
例: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C
A 铝线 B 加碘食盐 C 氯化钠
D 氯气 E 蔗糖水溶液H F 盐酸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探究实验1]
利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认真观察、记录现 象并对现象做出解释。
1 在烧杯中放入氯化钠固体 2 取出碳棒并擦净,插入盛
有纯水的烧杯中 3 将氯化钠固体逐勺加入
纯水中
现象
灯泡不亮 灯泡不亮
灯泡变亮
【探究实验1】
探究纯水、氯化钠固体、以及氯化钠固体 逐勺加入纯水中所形成溶液的导电性。
NaCl = Na+ + Cl-
3、电离的表示方法
电离方程式:用方程式和化学符号来表示 电离过程的式子
NaCl = Na+ + Cl-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什么?
1、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H2SO4
H2++ SO42-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MgCl2
FeCl3
Mg2++ Cl-
Fe2+ + 3Cl-
3、 CuSO4 = Cu2+ + SO42- BaCl2 = Ba2+ + 2Cl-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
离子的化合物
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HBr,HI, HCLO4
强弱
弱酸
酸
有无氧元素
元数
无氧酸 有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思考: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一致呢?
• 实验:比较相同条件下,0.1mol/L的醋酸和0.1mol/L 盐酸的导电能力
(1)实验现象:盐酸溶液(灯明亮), 醋酸溶液(灯较暗)。
(2)实验结论: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导电能 力比醋酸溶液强,说明其自由离子浓 度比酸酸溶液中的自由离子浓度大。
盐酸溶液
G CO2 H BaSO4
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就是非电解质。 2、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不一定是非电解 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离:物质溶于水后或受热熔化
时,产生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你知道电离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 的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电离方程式来 表示:
BaSO4
实质上是溶
液中的Ba2+ 和SO42-
进行了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
的反应,这样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有离 子参加的反应)
如: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Ba2+ + SO42- 〓 BaSO4
3、离溶子液反中应的方离程子式反应我们怎么表示呢?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离子符号来表
Ca(OH)2是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若为澄清溶液, 写成离子;若为悬浊液,写成化学式。作为生成物时, 一般写成化学式。
例: CH3COONa + HCl = NaCl + CH3COOH CH3COO- + Na+ + H+ + Cl- = Na+ + Cl- + CH3COOH CH3COO- + H+ = CH3COOH CuSO4 + BaCl2 = CuCl2+ BaSO4↓ Cu2++SO42-+Ba2++2Cl-=Cu2++2Cl-+BaSO4 ↓ SO42- + Ba2+ = BaSO4 ↓
如:弱酸(H2CO3、醋酸CH3COOH) 弱碱(NH3·H2O) 极少数的盐(Pb(CH3COOH)2) 水
?那CH3COOH、NH3H2O的电离方程式又该如 何书写呢?
CH3COOH NH3H2O
CH3COO- + H+ NHLeabharlann + + OH-练习
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② ③ ⑤ ⑥ ⑩ 11 ),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⑨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⑦ ⑧ ), 能够导电的是( ① ④ 12 )。
实验 物质
现象 说明了什么
纯水
灯泡 不亮
不导电
氯化钠固 体
灯泡 不亮
不导电
氯化钠加 入水
灯泡 渐亮
导电
思考:
熔融的NaCl是否导电?
1、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电解质:
酸、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 水
酸:HCl、HNO3、H2SO4 、H2CO3 等; 碱:NaOH、KOH、Ba(OH)2等; 绝大多数盐:NaCl、 Ba(NO3)2等。 金属氧化物:Na2O 、CuO 、MgO等 水也是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