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紧急情况的自救和救人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演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
4. 情景模拟法:模拟突发紧急情况,学生进行自救和救人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的操作演示区和学生练习区。
2. 教学器材准备:心肺复苏模拟人、急救器材(如急救包、绷带等)。
3. 教学资料准备:心肺复苏的教学PPT、教材或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重点讲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
3. 演示:演示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情景模拟:模拟突发紧急情况,学生进行自救和救人练习,提高实际应对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
4. 学生能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正确进行自救和救人。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急救人员来进行心肺复苏的实地演示和讲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急诊科,了解心肺复苏的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参加心肺复苏的认证课程,获得专业证书。
八、教学资源1. 心肺复苏的教学PPT和教材或手册。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应对突发状况时的自信心和冷静ness。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实践操作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的操作手册。
3. 设备:心肺复苏的操作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2. 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5. 总结:总结心肺复苏的重点和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技巧和步骤。
3. 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反馈,了解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和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心肺复苏的实践工作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3.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急救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八、教学资源1. 提供心肺复苏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2. 推荐学生观看心肺复苏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技巧。
3. 建立心肺复苏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
九、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意见。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心肺复苏教案全套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原理及重要性。
-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要点。
- 理解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进行心肺复苏术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能够在模拟情况下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救死扶伤”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及原理2.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评估与转诊3. 心肺复苏术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4. 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安全- 确认伤者意识丧失- 判断呼吸和心跳- 按压位置和手法- 按压频率和深度- 人工呼吸的正确方法- 评估心肺复苏术的效果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学生观摩学习。
3. 模拟训练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讨论法:针对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进行讨论。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橡胶人体模型:用于模拟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3. 心肺复苏术操作视频:提供操作步骤和技巧的直观演示。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心肺复苏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应对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情况?(二)新课讲授1. 讲解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师演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三)模拟训练1.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橡胶人体模型。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模拟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原创心肺复苏教案

原创心肺复苏教案一、背景介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在发生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通过人工的手法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和呼吸的过程。
心肺复苏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术,能够挽救生命,对有需要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提高对心肺复苏的应急反应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协调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CPR人体模型或类似的实物模型;•CPR培训平台或真实场景模拟。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部分: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心肺复苏的定义和意义;2.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4.心肺复苏的操作要点;5.心肺复苏的评估方法。
第二部分:操作演示(30分钟)1.按照正常情况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2.演示使用CPR人体模型进行模拟操作;3.强调CPR的正确手法,特别是胸外按压的频率和力度;4.演示心肺复苏中的人工呼吸方法。
第三部分:模拟实践(40分钟)1.将学员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6人;2.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扮演意识丧失、心脏骤停的角色;3.其他小组成员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模拟心肺复苏;4.模拟实践过程中,定期进行反馈和指导。
第四部分:总结讲评(10分钟)1.对模拟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评;2.强调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和正确操作的必要性;3.鼓励学员平时多加练习,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要点;•演示法:通过具体操作演示,展示正确的心肺复苏手法;•模拟法:通过模拟实践,使学员能够在实际场景中熟练进行心肺复苏;•互动讨论法:鼓励学员在实践中提问、讨论,增进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观察法:对学员在模拟实践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口头测试法:通过提问学员的理论知识,检查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练习检查法:观察学员在模拟实践中的操作是否正确和熟练。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心肺复苏教案是针对医护人员和公众进行的一种紧急救援技能培训,本文将介绍心肺复苏教案的模板范文,以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1一、背景介绍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救援技能,用于在突发情况下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心跳。
医护人员和公众都应该掌握这种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救援。
本教案旨在提供心肺复苏的培训,使学员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3. 素质目标:增强救援意识,提高责任心和同情心,具备仁爱精神和慎独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2. 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3. 救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4. 实际操作练习。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 PPT 等工具,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行详细讲解;2. 实践操作:将学员分为小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提高实战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2. 教学难点: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救援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培养。
六、教学工具和材料1. 模拟人;2. 心肺复苏教学视频;3. PPT 教学课件;4. 医疗急救箱。
七、教学步骤1. 知识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实践操作: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教练员在一旁指导;3. 情景模拟:设置模拟场景,让学员模拟救援过程;4. 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
《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篇2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教案模板范文:标题:心肺复苏教案设计摘要:本教案旨在教授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方法,提高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2. 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3. 心肺复苏的技巧和要点4. 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操作流程5.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2. 演示法:示范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互相观摩和指导。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心肺复苏操作演练区,准备相关急救器材。
2. 教学材料:心肺复苏教学PPT、教材、心肺复苏模拟人。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心肺复苏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演示操作流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小测试。
7. 课后作业:布置心肺复苏的操作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模拟操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
2. 操作技能评估:通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心肺复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了解其对心肺复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知识测试评估:通过课堂上的知识小测试,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反思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评估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黄培志心肺复苏教案

黄培志-心肺复苏教案第一章:心肺复苏基本概念1.1 介绍心肺复苏(CPR)的定义和重要性1.2 解释心脏骤停的原因和表现1.3 阐述心肺复苏的目的和原则1.4 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第二章:评估现场安全2.1 指导学生如何评估现场安全2.2 强调在开始心肺复苏前确保自身安全的重要性2.3 介绍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基本步骤第三章:胸外按压3.1 教授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和手法3.2 强调按压的深度和频率3.3 解释胸外按压的重要性3.4 练习胸外按压的技巧和熟练度第四章:开放气道4.1 介绍开放气道的几种方法4.2 强调开放气道的重要性4.3 教授正确的开放气道手法4.4 练习开放气道的技巧和熟练度第五章:人工呼吸5.1 介绍人工呼吸的方法和技巧5.2 强调人工呼吸的频率和潮气量5.3 教授正确的人工呼吸手法5.4 练习人工呼吸的技巧和熟练度第六章:儿童心肺复苏6.1 介绍儿童心肺复苏的差异性6.2 解释儿童心脏骤停的原因和表现6.3 阐述儿童心肺复苏的原则和步骤6.4 教授儿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手法第七章:婴儿心肺复苏7.1 介绍婴儿心肺复苏的特殊性7.2 解释婴儿心脏骤停的原因和表现7.3 阐述婴儿心肺复苏的原则和步骤7.4 教授婴儿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手法第八章:心肺复苏的高级技巧8.1 介绍高级心肺复苏技巧,如使用气道设备8.2 解释高级心肺复苏技巧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8.3 阐述高级心肺复苏技巧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8.4 练习高级心肺复苏技巧的熟练度第九章:心肺复苏的综合演练9.1 设计心肺复苏的综合演练场景9.2 强调演练的重要性以及模拟真实情况的必要性9.3 指导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的综合演练9.4 分析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指导第十章:心肺复苏的持续学习和认证10.1 强调心肺复苏技能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以保持熟练度10.2 介绍心肺复苏的认证机构和课程10.3 阐述如何获取和维持心肺复苏的专业认证10.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肺复苏的持续学习和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心肺复苏基本概念补充和说明:需要明确心肺复苏的目标是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功能,原则是尽快行动,操作步骤包括评估现场安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心肺复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技巧。
3. 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4. 能够判断和处理心肺复苏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5.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肺复苏的定义和重要性2. 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3. 胸外按压的正确技巧4. 人工呼吸的正确技巧5. 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6. 紧急情况的处理7.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判断心跳呼吸停止的方法、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等。
2. 演示法:教师或模型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心肺复苏教程》或其他相关教材。
2. 教学幻灯片:制作心肺复苏的教学幻灯片,配合讲解和演示。
3. 模型:心肺复苏训练模型,用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
4. 急救器材:如急救包、人工呼吸器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心肺复苏基本概念和操作要领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模拟紧急情况下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心肺复苏操作中的表现,相互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方法。
2. 第3-4课时:讲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技巧,演示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3. 第5-6课时:学生分组进行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练习,互相模拟抢救过程。
4. 第7-8课时:设置模拟紧急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应对和处理。
5. 第9-10课时: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和情景模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严肃性和紧急情况下的操作要求,避免盲目操作导致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复苏
复苏后病人持续昏迷,脑缺氧损害的指 征(体温上升,肌张力增强或抽动,心 跳停止时间超过3-4分钟)时,应及时进 行脑复苏。脑复苏的原则是:降低颅内 压、减低脑代谢、改善脑循环、促进脑 功能的恢复等即按脑衰处理。但应注意 以下几点
维持适当高的血压 使血液稀释,保持血球压积在30-35% 控制通气尽量使PaO2≥100mmHg 用巴比妥等药物控制惊厥和躁动
概述
70年代开始认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由 于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极差,脑缺血 超过3-4分钟就可能产生不可逆的脑损害。 因此,成功的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前提, 复苏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 复苏的成败。复苏的成败在于速度,一 般认为心脏骤停后如能在4分钟内得到 BLS,8分钟内得到ALS,复苏的成功率较 高。
概述
成人生存链要求四早: 早期识别和求救; 早期CPR,心跳骤停后立即进行CPR,生
存的机会可提高2-3倍; 早期电除颤,如果心跳骤停后3-5分钟内
开展CPR加除颤,生存率可高达49-758% (VFSCA)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概述
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80年代 以后逐步认识到缺血缺氧对各重要脏器 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在复苏 后期的处理中对多脏器功能的支持和保 护也非常重要
尽量保持胸外按压不受干扰
胸外心脏按压
在CPR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提供血流 的基础
如2人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和人工呼吸角 色,最好每2分钟互换;如多人进行心肺 复苏,按压人员每2分钟换一次,更换时 间少于5秒钟。
CPR中,如需检查心律和脉搏等,应在充 分的按压和人工呼吸后进行(约2分钟), 每次检查时间不超过10秒钟
心内:目前已被屏弃
药物疗法
肾上腺素:是CPR中最重要的药物,1mg/ 次,每3-5分钟重复。不提倡大剂量肾上 腺素的用法
血管加压素 胺碘酮
药物疗法
利多卡因: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1-1.5mg/kg静推,以后可0.5-0.75mg/kg 重复,不超过3次,总负荷量不超过 3mg/kg,必要时静滴维持1-4mg/min,持 续静滴时间不宜超过2天,特别是老年人。
决定胸外心脏按压前只检查生命体征,如呼吸 等,无须检查是否有脉搏。
具体步骤
实施救生呼吸方法; 口对口法,口对鼻 法及口对气管呼吸孔法等
首次吹气2口; 吹气法:持续1秒以上,每次吹气量不要
过大(500-600ml,6-7ml/kg),以胸廓 上台为原则;避免大潮气量和用强力, 避免过度通气,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30:2;呼吸频率8-10次/分, 不强调与按 压同步,尽量减少对按压的干扰。
心肺复苏
浙江省人民医院ICU 孙仁华
历史
1958年美国人Peter safar发明了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Kouwenhoven发明了胸外心脏按压,从 而奠定了现代心肺复苏的基础
分别于1966,1973,1985,1992召开全国性的 CPR会议;1983召开首次儿科CPR会议(美 国);2000年召开首次世界CPR和ECC大会; 2005年1月23-30,在美国达拉斯召开第二届世 界CPR和ECC会议。
胸外心脏按压产生循环的机制
心泵机制:认为按压使心脏产生压力, 加上心脏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向动脉流 去;放松时则心脏复原,静脉血回流。
胸泵机制:认为按压时胸腔内压增高, 血液向胸腔外动脉流去;放松时胸内压 可降至零,静脉血回流。目前倾向于后 者。
CPR的注意事项
每隔数分钟应暂停,检查脉搏和呼吸是 否恢复,但中断应小于10秒钟;双人CPR 时应注意配合,尽量避免混乱;无特殊 理由,尽量不要搬动病人;尽量不要造 成胃膨胀。
CPR的并发症
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脱 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以 及脂肪栓塞等。
高级心肺复苏
呼吸辅助设备:氧气,面罩,简易呼吸囊, 气管内插管,呼吸机等
人工循环辅助设备: 自动胸部按压机, IABP,体外循环,左心辅助人工心脏等
胸内心脏按压 指征:肋骨骨折,心包 填塞,胸部畸形,开胸术中,气胸,胸 外按压无效,重度低温的心脏停搏等
钙剂:不作为CPR常规用药,只用于高血 钾、低血钙和钙拮抗剂中毒
药物疗法
碳酸氢钠:目前不主张在CPR中常规使用, 只有在下列情况下应用碳酸氢钠可能有 效:原有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三环 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过量;长时间心脏 停搏以及其他需要硷化尿液等情况。 1mmol/kg为起始剂量,最好根据血气分 析结果来调整用量。
复苏后处理
复苏后病人清醒,自主呼吸,应持续心 电监护,输液,给氧,维持循环功能的 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积极查因, 对因治疗
复苏后病人出现脏器功能损伤特别是 MODS(MOF)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MODS的监测和处理
循环功能的监测 呼吸功能的监测 肾脏功能监测 胃肠道功能监测 氧供氧耗监测 其他
心电监护
药物疗法
给药途径:选择顺序为:静脉、骨骼内、 气管内、
静脉:有条件者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如 颈内、锁骨下静脉,但若选用股静脉则 应用长导管放至膈肌以上。外周静脉则 以肘前静脉为最佳,不要用四肢末梢的 静脉。静推给药并且用大量的液体冲, 静滴给药疗效欠佳。
药物疗法
气管内:应用一根长导管插至气管分叉 处,把药物稀释至5-10 ml给入,并加压 通气4-5次,目前可给的药物有肾上腺素, 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因肺表面积大, 药物吸收快,作用时间长。因此,在静 脉通道未建立或难以建立时可考虑选用 该途径
初级复苏
适应症 任何原因造成的呼吸停止 心脏停搏:包括室颤、室速(无脉搏)、 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
诊断 神志不清 无自主呼吸 大动脉无搏动
CPR操作方法
顺序 ABC A:Airway B:Breathing C: Circulation。最近有人对此提出异议,提出 CAB抢救程序。
具体步骤 1.判断有无反应,确定是否意识丧失 2.放好体位 3.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托颌法 4.判断有无呼吸若无呼吸即进行两次人工呼吸
具体步骤
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6秒钟吹气一口 (10-12次/分);吹气应在保持呼吸道 通畅的位置下进行;吹气时防止漏气。 并且每2分钟检查一次脉搏,每次检查不 超过10秒钟。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为胸骨下1/2,胸廓正中,乳头 线之间;
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深度:4-5cm,。 “push hard and push fast” ,胸廓 恢复到原来位置后进行下一次按压,按 压与放松时间基本相等。
治疗
病因治疗 早期脏器功能支持和保护
早期通气支持 早期循环支持 胃肠功能的支持和保护 肾脏功能的支持和保护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治疗
代谢支持治疗 感染的防治
提倡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
起搏
起搏:适应于兴奋形成和传导有障碍但 心肌功能尚好者。可选用经静脉安装心 内膜电极的方法,体外起搏,经胸壁穿 刺或开胸直接安置心肌电极进行起搏, 此外还有气管内起搏,食管内起搏等方 法
复苏后支持
维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加强神经系统的支持 寻找并治疗引起心跳骤停的原因,预防复发 密切监测体温,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体温 维持内环境及其他脏器功能的稳定 加强感染的防治 努力改善长期预后
1974年AHA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1980, 1986,1992多次修订。欧洲于1992,1996, 1998制定修订指南。
概述
心肺脑复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循环骤停后心、肺、脑功能的重建。 可分为三个阶段:心肺复苏,高级心肺 复苏,脑复苏及复苏后处理。
心肺复苏简称为CPR(Cardial Pulmonary Resuscitation)也称为初级复苏BLS (Basic Life Support)是指在没有任何条 件下的徒手复苏操作技术。目前该观念 已发生变化是室 颤;治疗室颤最有效的办法是电除颤; 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室颤在数分 钟内就可能转为心搏停止。
早期电除颤是决定复苏是否成功的关键 因素之一,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7%10%。
电除颤
适应症为室颤、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药 物治疗无效的室速。
除颤能量双向波120-200J,单向波为 36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