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地栽培
园林绿化植物栽培技术要点

园林绿化植物栽培技术要点摘要:园林绿化工程少不了植物的栽培,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绿化尤为重视,城市环境渐渐地有了大幅度改善。
由此看来,园林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园林绿化中,如何培植绿色植物,这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学问。
科学的栽种植物可以帮助园林绿化实现更好的观赏效果和生长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因此可以为环境美化尽一份力。
本文就以园林绿化为题,分析植物种类的栽种技术,科学的研究植物栽培技术,这对园林绿化而言是有很大帮助和提升作用的,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栽培技术;要点城市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对于环境美化而言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大面积的绿化工程可以形成天然的氧吧,为净化城市空气提供帮助。
园林绿化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城市的关注。
在城市的园林绿化过程中,植物栽培技术是基础,也是植物栽培要点,所以栽培技术是关系到绿植成活的概率。
所以栽培技术是园林绿化的重点。
本文就以常见的园林绿化技术为重点,介绍如何研究更高效的栽培技术,从而对园林绿化的项目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园林绿化实现更好的发展。
1常见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其栽培技术1.1乔木类植物及其栽培技术植物中常见的种类是乔木和灌木,而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生活环境中比较常见的乔木有马尾松、龙柏、香樟和雪松、法桐以及水杉、银杏、槐树、垂柳等植物。
而乔木类植物基本都是根系发达的植物,所以它们吸收地下的养分比较充足,并且根系有利于营养的疏导和吸收,并可以在根系中贮存充足的营养。
所以,乔木类植物在栽培之前,要选择营养比较丰富的土壤。
并且要充分了解乔木本身的习性,比如:香樟比较喜欢阳光,而且非常耐尘土,可以在公园中栽种,在园林的边缘部位往往都是香樟。
而垂柳比较耐旱,也喜欢湿润,所以在水源附近一般都栽种垂柳。
栽种过程要根据科学的栽种技术来施行,这样树木更容易存活,比如在乔木栽种的时候,通过二次沉降法就能进行栽培,栽培的具体方法是:首先要将苗木扶正,然后填土,在灌溉的时候需要通过水枪灌冲,同时将灌土搅拌均匀,这样灌土就会搅拌成泥浆状。
园林植物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园林植物栽培的意义和作用
园林植物栽培的意义和作用有以下几点:
1. 美化环境:园林植物的栽培能够美化城市和乡村的环境,增加绿色元素,使人们身心愉悦,提高生活质量。
2. 净化空气:园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3. 调节气温:园林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提供阴凉和清凉的感觉,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4. 保护水源:园林植物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
5. 生态平衡:园林植物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给许多动植物,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增加社交和休闲场所:园林植物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如公园、花园等,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
7. 改善心理健康:园林植物的绿色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益,有助于缓解压力、舒缓紧张情绪,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8. 促进经济发展:园林植物的栽培和景观设计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因此,园林植物栽培的意义和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节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措施

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本篇提要园林植物经繁殖、栽植后,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加以管理,使之发挥最佳的绿化、美化效果。
栽培方式的不同,养护管理措施不同。
本篇分别介绍露地栽培园林植物和保护地栽培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其中主要包括两种栽培方式土、肥、水管理措施,整形修剪技艺。
针对园林树木的特性介绍了养护管理工作月历,树木树体的保护与修补,古树名木的养护。
园林植物土、肥、水的管理一、灌溉与排水(一)灌溉水是植物各种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园林植物和其他所有植物一样,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
因此依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及在一年中各个物候期的需水特点、气候特点和土壤的含水量等情况,采用适宜的水源适时适量灌溉,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措施。
灌溉的主要内容包括:灌溉时期、灌溉量、灌溉次数、灌溉方式与方法以及灌溉用水。
1.灌溉时期按季节灌溉来说明这个问题。
春季灌溉随气温的升高,植物进入萌芽期、展叶期、抽枝期,即新梢迅速生长期,此时北方一些地区干旱少雨多风,及时灌溉显得相当重要,它不但能补充土壤中水分的不足,使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水分保持平衡,也能防止春寒及晚霜对树木造成的危害。
夏季灌溉夏季气温较高,植物生长正处于旺盛时期,开花、花芽分化、结幼果都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因此应结合植物生长阶段的特点及本地同期的降水量,决定是否进行灌溉。
对于一些进行花芽分化的花灌木要适当扣水,以抑制枝叶生长,从而保证花芽的质量。
秋季灌溉随气温的下降,植物的生长逐渐减慢,应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组织生长充实和枝梢充分木质化;防止秋后徒长和延长花期;加强抗寒锻炼。
但对于结果植物,在果实膨大时,要加强灌溉。
冬季灌溉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多风,为了防止植物受冻害或因植物过度失水而枯梢,在入冬前,即土壤冻结前应进行适当灌溉(俗称灌“冻水”)。
随气温的下降土壤冻结,土壤中的水分结冰放出潜热从而使土壤温度、近地面的气温有所回升,植物的越冬能力也相应的提高。
浅谈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

浅谈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技术近年来,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而在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中,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能够保证植物的生长茂盛,不仅美化环境,而且还能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就园林植物的栽培与养护技术展开探讨,旨在为园林景观设计与建设提供一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园林植物栽培技术1. 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在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
不同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植物品种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以及园林设计的主题和风格来进行选择,以确保植物能够在相应的环境中茁壮生长。
2. 合理的栽植方法在进行园林植物栽培时,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要求采用合理的栽植方法。
一般来说,树木和灌木的栽培要求较高,需要进行深挖大坑、加入足够的有机肥料等;而一些草本植物的栽培则相对简单一些,只需控制好栽培深度和密度即可。
在栽植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的栽植方向、栽植朝向等,以确保植物能够迅速适应其生长环境。
3. 合理的施肥与浇水施肥和浇水是园林植物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施肥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而浇水则可以保证植物得到足够的水分供给,使植物之间与周围环境的水分平衡。
在施肥与浇水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栽培环境来调整施肥量和浇水量,以确保植物生长的良好。
4. 定期修剪与整形定期修剪与整形是园林植物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修剪可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促进分枝和茂盛,使植物的形态更加美观与整齐。
在进行修剪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进行修剪,避免造成植物的伤害。
1. 病虫害防治在园林植物的养护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病虫害往往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外观,甚至导致植物的死亡。
及时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根据植物的养护需求和病虫害种类来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公园园林地被植物养护措施

公园园林地被植物养护措施植物养护措施包括植物的选择、植物的种植、植物的管理等方面。
首先要选择适合公园园林地环境的植物,根据地形、土壤、光照、湿度等条件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植物。
在公园园林地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价值、花期较长、抗逆性较强的植物,如花卉、乔木、灌木等。
选择植物时还要考虑到其施肥、灌溉、修剪等管理措施的便利性,以减少养护的难度。
其次要正确种植植物,选择适合的季节和方法进行种植。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改良,根据土壤的状况添加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种植植物时要注意不同植物的种植深度和间距,避免盘根错节、过于密集。
植物的栽培还需要注意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在种植后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为了防止杂草的生长和保持土壤的湿度,可以在植株周围铺设草皮或覆盖地膜。
植物的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修剪是保持植物健康和形态美观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性,还可以促进植物的分枝和新陈代谢。
修剪时要注意保护植物的主干,避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施肥是为了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施肥时要选择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
病虫害防治是防止植物受到疾病和虫害侵害的重要措施。
可以定期喷洒农药和使用相应的防治方法,避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最后要注意公园园林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植物的养护不能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的选择和管理要注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避免过度施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在植物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源和养分,减少浪费和污染。
综上所述,公园园林地的植物养护措施是保持公园园林地美观和提供良好环境的重要手段。
植物的选择、种植和管理是植物养护的关键环节,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观赏效果。
此外,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公园园林地提供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
在党的十九大又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全面小康,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绿水青山”;”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力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学习和掌握园林植物栽培技术,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技能之一。
一、园林植物栽培技术的概念1. 园林植物:通常是指自然或人工栽培的,茎、叶、花、果或个体、群体具有一定园林价值和生态效应的,可应用于自然保护、风景旅游区建设、景观绿化、室内外环境布置和装饰的,以改善和美化环境、增添情趣为目标的植物总称。
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地被、竹类、草本花卉及草坪植物等。
园林植物可分为园林花卉和园林树木。
2. 园林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观花、观果、观叶和姿美的园林植物。
它有木本,也有草本;既能栽植于园林之中供人民群众观赏,也可进行室内装饰点缀。
3. 园林树木:主要指的是各种木本植物,就是指种植在各类园林绿地中以绿化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为目的地木本植物。
4. 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繁殖、栽植、灌溉、排涝、修剪、防治病虫害、防寒防冻、支撑、除草、中耕、施肥等技术。
二、园林植物分类园林植物具有属、种众多,习性多样,生态条件复杂及观赏应用、栽培技术不一等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园林植物进行各种不同的分类。
依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与生活习性为主,结合栽培方法,园林植物分类如下。
1. 一年生花卉。
是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
即春播花卉,就是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不耐寒,冬季到来前枯死,多数为短日照植物。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复习重点

期末复习题1、名词解释: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是指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仅仅需要一年的时间二年生草本植物: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长营养器官,到第二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露地栽培:在温室外或无其他遮盖物的土地上种植花木、保护地栽培:在由人工保护设施所形成的小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植物栽培。
又称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是以草炭或森林腐叶土、蛭石等轻质材料做育苗基质固定植株,让植物根系直接接触营养液,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大树移植:大树是指树干的胸径在100mm以上,高度在4m以上的大乔木。
对这些树种进行移栽的过程就称为大树移植古树名木: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垂直绿化: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整形修剪:整形是指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人们观赏与生产的需要,对植物施行一定的技术措施以培养出所需要的结构和形态的一种技术。
修剪是指对植物的某些器官(茎、枝、芽、叶、花、果、根)进行部分疏删和剪截的操作2、知识点:(1)土壤改良的相关知识;保护地栽培的环境调控(温度、光照等)相关知识;(1)深挖扩穴,熟化土壤①作用:改善通透性、保水保肥;扩大根系吸收范围;促进侧、须根的发育。
深翻并施适量有机肥。
②方式:局部深挖:可分为环状深挖和辐射状深挖。
全面深挖:适于片植。
③深挖的时间:从树木开始落叶(秋末)→翌年萌动前(初春)。
以秋末落叶前后为最好。
④深挖的深度:一般为60~100cm,最好距根系主要分布层稍深、稍远一些。
环状深挖与辐射深挖可深一些,全面深挖应浅些而且要掌握离干基越近越浅的原则。
⑤间隔期:有条件可4~5年深挖一次。
应结合施肥(主要是有机肥)进行。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二、适用专业园林绿化(011600)、园林技术(011500)、设施农业生产技术(010100)、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休闲农业经营(010300)、循环农业与再生资源利用(010400)、植物保护(010600)、现代园艺技术(010700)、现代林业技术(011300)、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011400)三、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四、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绿化、园林技术、现代园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对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等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园林植物基本的繁殖方法、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基本方法,掌握土壤培肥、科学用水、合理施肥,光能利用、温度调控、苗木繁殖等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在生产实践中能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特点对露地、保护地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栽培管护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客观求实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互助合作的工作作风,具备服务意识、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等职业素养。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园林植物识别》,后续或者同期开设的课程有《花卉生产技术》《园林制图》等核心课程,以及《盆景制作》《园林规划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为后续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奠定基础,提供学习支撑。
五、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成如下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目标:(一)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2.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3.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协作、沟通、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4.具有根据项目或工作任务,制定目标、计划,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5.具有收集、检索、信息查询和整理资料获取资源、自主学习、迁移创新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园林植物环境与栽培的关系的基本要求;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与技术;3.了解园林植物栽培与科学用水、温度调控、农业气象等相关技术;4.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光能利用等技能;5.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土壤培肥等技术、原理与方法;6.掌握不同类型土壤的调节方法和肥料的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需求选择 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 需求来定。
有特色
容量大
有潜力 生产性好 易形成规模 优良品种
2.保护地栽植技术
精选苗木 精选地段 适时栽植 适宜密度 合适深度 栽植方法
三块膜覆盖
现代化的温室
温室内部有自动化控制装置,可以对温度、湿 度、通风换气、光照、二氧化碳等环境因子 进行监测和调控,实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 温室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装置、 终端控制设备、传感器等组成。电脑根据分 布在室内各处的许多探测器所得数据,算出 整个温室所需要的最佳数值,使整个温室处 于植物生长的最适宜状态。
2.日光温室的建造 (1)筑墙 根据筑墙的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种:
(2)安装后屋面骨架
1)柁檩结构,由柁、中柱、檩构成骨架,上铺草 箔、抹草泥; 2)檩椽结构,由中柱支撑一道脊檩,在脊檩和后 墙上摆放椽子。 (3)安装前屋面骨架 (4)覆盖
塑料大棚
塑料大棚是用塑料薄膜覆盖、不加温的简易 栽培设施,是一项经济适用的设备。造价低、 设备简单、容易安装、保温保湿,适合园林 植物的要求。我国南部、中部地区,在园林 植物设施栽培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塑料大棚。
1.塑料大棚的类型 塑料大棚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塑料大棚
按屋面形式分
圆拱形 屋脊形
按耐久性分
固定式
按覆盖材料分
简易式 聚氯乙烯 聚乙烯 醋酸乙烯
2.塑料大棚的覆盖
塑料大棚的建造与日光温室差不多,所不同的 是大棚的覆盖材料全部是塑料薄膜 。覆盖的方 法有3种,如下图:
一块膜覆盖
四块膜覆盖
覆膜的三种方法
2.设施内环境的调节 (1)温度调节
升温 覆盖
温度调节 遮阳 喷雾
(2)光照调节
(3)湿度调节
(4)二氧化碳的调节
二氧化碳 调节
通风换气
人工补气
保护地栽培技术
1.园林植物的选择
(1)适地适栽 就是使栽培的园林植物种类的生态 特性和保护地的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 达到该园林植物的生长水平在该保护地所能达到的 生长水平。
园林植物保护地栽培技术
园林植物保护地栽培设施
保护地栽培设施构成 栽培设施的规划布局 节能日光温室 塑料大棚 现代化温室 保护地环境调控 保护地栽培技术
园林植物保护地栽培,是在人工设施的保护下进 行栽培的方式。人们将人工创造的栽培环境称保 护地,在保护地中进行的园林植物栽培称为保护 地栽培。这种栽培方式就是人为控制园林植物生 长的环境,如温度、水分、土壤、光照,创造植 物生长的小气候环境,打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界 限和地域界限,达到园林植物的周年均衡供应, 满足了市场的需要。
温室内部结构
3.场地规划布局
(1)连片配置,集中管理 (2)温室排列,宽窄适当 (3)因地制宜,选择方向 (4)温室屋面,角度适当
节能日光温室
1.日光温室在类型 日光温室是一类特殊的半屋面温室,全部利 用日光增温,不外加增温设施,通过覆盖材 料保温。 (1)北方通用日光温室 (2)全
永久
临时
冷库
冷室
地窖
酿热
电热
栽培设施的规划布局
1.温室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 (2)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 (3)要有良好的结构 (4)投资少经济适用 2.场地选择 (1)向阳避风 (2)地势高 (3)水源充足,用电方便
保护地设施
温室
温室内部结构
保护地环境的调控
1.设施内的小气候特点
(1)温度
1)设施内气温夏天和冬天都比室外高;
2)设施内温度白天高夜晚低,温差大; 3)设施内温度高,变化快; 4)设施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2)光照 1)设施内光照分布不均;
2)可见光的透光率下降;
3)寒冷季节光照时数少。
(3)湿度
设施内的湿度高于外界。 (4)二氧化碳 设施内植物消耗了二氧化碳,会出现二氧化碳亏损。
保护地栽培设施构成
保护地栽培设施种类
1.温室的类别
温室类别
建筑形式 单屋面 双屋面 不等屋面 连栋式
高温 按室内温度 中温 低温 冷室
按用途分 展览 生产 科研 砖木 按结构分 钢 钢木 铝合金
2.保护地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
加温设施
保温设施
补光遮光
通风降温
栽培床台
烟道
锅炉
电热
热风
保温帘
保温幕
3.其它设施